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若想使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得到进步,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从而使其可以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学报身负传播知识等重责,因此在对其进行编辑时,需要对其不断地创新,从而使其充分发挥应用作用;基于以上情况,本文将就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编辑管理、观念以及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以期可以使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得到更多进步。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2-0078-03
为了对本校的教学成果及科研成果进行展示,需要通过高校学报等相关学术期刊进行表达,基于此,高校需要对学报的编辑工作产生足够重视,并且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其进行创新调整,从而使学报这一文化阵地发挥其应有作用,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普及,并且予以后人更多的启发和引导;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调整,将更多专业化、信息化的内容融入其中,并且对理念、策划、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高校学报的发展。
一、将创新工作渗透到编辑团队
若想使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质量有所保障,需要对编辑团队及团队内的人才进行重视,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和优势,并将创新工作向高校学报编辑团队进行渗透,促进学报的未来发展;基于以上方面需要,需要对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进行培养,从而为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很多高校无法为创新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由于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并且未能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受到一定阻碍。
为了更好的开展编辑团队及人才的创新工作,更好的完成高校学报编辑任务,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调整:
(一)与外界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为了使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编辑团队及编辑人才得到更多的创新发展,便不能闭门造车,因为固步自封便无法使编辑工作得到更多进步和发展,也就无法更好的应对时代及社会的需求;基于以上情况,编辑人员需要和他人进行更多沟通,从而将所有人掌握的信息进行共享,分享彼此之间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感悟和经验,更好的对学报的编辑工作进行创新。
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一双“慧眼”,从而发掘更多的英才,将更多的优秀作者作品进行收录;当作者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者需要给予作者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并且和作者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沟通,从而更好的了解作者写作情况及思想状态,为之后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对编辑工作的创新工作予以更多重視
高校的领导层人员必须从思想层面进行改变,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作用及意义有更多认识,从而使编辑的创新工作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具体来讲,可以从薪资待遇方面入手对工作进行调整,并通过为编辑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等方面招揽更多人才;此外,学校可以与实力强劲的名校进行更多交流对接,从而招揽到更多专业水平较高的编辑人才为学校进行效力。
(三)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手段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者的各方面素质及专业水平进行提升
目前,我国高校的很多学报编辑工作者并非专业出身,因此在开展高校学报编辑工作时可能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基于此,学校需要从编辑规范、技能等方面入手,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者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使编辑人员对编辑工作的相关法律条款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更多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培训教育,高校编辑人员的学术素养及编辑水平也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而这样的人才进行学报的编辑时便可以为学报的规范性及标准程度提供更多保障。
很多情况下,高校学报的专业性及学术性较强,若非专业出身的编辑人员对其进行编辑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基于此,编辑工作者需要对自身认识进行培养,确保日常工作按时完成的基础上可以对自身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开阔自己的学术眼界,阅览更多的专业书籍,最终使自己可以更好的开展今后的编辑工作,更加自然、熟练的将创新元素纳入稿件的编辑工作中。
二、从观念层面进行转变和创新
编辑人员若想对高校学报进行更好的编辑和创新,需要从思想观念层面上进行创新调整,为编辑的创新奠定坚实基础;随着观念层次的转变和创新,编辑人员便可以自然而然的将创新向日常工作中进行渗透,将所有细节工作进行创新调整,下面将就其进行细致分析:
首先,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需要将精品战略引入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精品学报可以使编辑工作打破现状,更好的展示其专业性及学术性等特点;编辑工作人员需要对精品意识进行提高,对题材进行丰富和创新,并将表现形式进行完善,从而使人们可以透过学报对此学校特点等有更多认识。
其次,对自身的知识进行丰富,掌握更多新的科学知识,使自己的眼界拓宽,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从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报可以具备更多本校特色和新意,扩大读者群,增强高校学报在学校及社会方面的影响力。
再次,现在我国正在进行文化转型,在这一特殊的时期,高校学报除了需要承担知识的普及、传播任务之外,还需要对文化构建及创新等方面工作进行负责,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些使命,编辑人员需要将文化构建等意识植入与脑海中,从而实现观念创新,进而实现对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
最后,通过实践及理论基础的辅助对编辑观念进行创新。创新意识并非观念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基于这种情况,学报编辑人员需要对自身水平进行提升,通过更多的实践对经验进行积累,不断的充实自己,最终才能对编辑内容的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精准判断,更好的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进行创新。
三、对编辑管理方面工作进行创新优化
编辑人员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进行创新优化时,需要对编辑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产生足够重视,这也是编辑工作得以创新的重要基础条件,基于此,编辑者需要将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入编辑工作中,对原有的消极怠工态度进行转变,最终使学报编辑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有所保障,下面将就编辑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首先,主编需要对自身水平及判断能力进行提升。为了更好的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调整,主编需要对稿件进行精准的判断,学报编辑工作中,初、复审意见对主编的决定具有重要影响,最终得出的终审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了达到以上方面要求,执行主编需要对评语中的干扰因素及个人色彩因素进行排除,从而提炼评语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做出最终的判断,并科学合理的对稿件进行创新,做出通过与否的决断。
其次,上一点中提到的初审对于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编辑人员需要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工作,从而更好的完成稿件判断及审核工作;稿件内容可以被认为是判断工作的重要依据,当然还需要对本校对学报形式、宗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考量,并对通顺度及发表价值等内容进行判断;复审之前的初审工作对学报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学报质量水平,所以编辑人员需要对初审及筛选工作重要性有更多认识,从而选取价值及学术性较高的稿件进行发表。
最后,上面两点中也提到了复审工作,而复审工作对编辑工作具有重要影响;由于“门户之见”于学术界而言并非罕见之事,再加上个人观点的差异等原因,可能使人们对稿件价值有不同看法,基于此,需要对复审人员的选择方面引起重视,从而对文章价值有更加精准的把握;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进行创新时,编辑人员需要对其合理性及适度性方面进行把握,而复审专家的作用正体现于此,执行编辑在对复审专家进行选择时,需要对其责任心、专业等方面因素进行考虑,从而使复审工作发挥更多作用。
四、对策划选题进行创新发展
策划和选题可以被看作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第一步,因此若想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可以对策划选题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下面对其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对固步自封办报模式进行创新调整,面向社会对其进行改变,从而使实际和理论之间进行更好的联系,让二者共同进步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其次,形成创新意识,在策划和选题时能够考虑到创新方面的要求;编辑人员需要对读者需求等有所了解,从而更好的完成策划及选题的创新;编辑人员可以对新方法、理念等方面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最终使选题的创新及质量水平有所保障;再次,对目前研究尚浅的课题进行取材,从而使选题更“新”,开展此类工作对编辑人员的文学素养方面具有较高要求,考校学报编辑工作者的能力,因此编辑人员需要从自身进行转变,对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内容进行掌握和了解,从而使选题编辑工作具有更多价值和新意;最后,和专业人士建立更多联系,通过座谈等形式进行研讨,对选题工作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还可以将专家们最新且价值较高的文章稿件收录到学报中;以上方法通过对选题时机及内容方面的“新”实现了學报编辑创新。
除此之外,编辑人员还需要将更多现代化、信息化技术融入编辑工作中对其进行创新,让稿件的接受、深度及加工等方面的编辑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高校学报更好的完成知识的传递、普及以及启发后人的目的,需要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进行创新调整,本文对相关的编辑工作创新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对策划、选题、编辑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完善,希望负责此项工作的编辑人员可以借鉴文中的观点及建议对己身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的不足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应对时代的需要,促进我国高校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参考文献:
〔1〕江波,罗雯瑶,刘景芝,等.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构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7):733-738.
〔2〕江波,罗雯瑶,刘景芝,等.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一项实证研究[J].出版科学,2016,24(2):47-50.
〔3〕杨红梅.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变迁及其基本定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975-978.
〔4〕温优华.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学报编辑的三大理念[J].出版发行研究,2013,(1):44-46.
〔5〕钟晓红.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自我修炼之路:碎片化学习[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36(6):135-138.
〔6〕王玫武,章颖,潘伟彬等.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报编辑的心理现状及对策——兼谈高校学报编辑素养的提升[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62-65.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2-0078-03
为了对本校的教学成果及科研成果进行展示,需要通过高校学报等相关学术期刊进行表达,基于此,高校需要对学报的编辑工作产生足够重视,并且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其进行创新调整,从而使学报这一文化阵地发挥其应有作用,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普及,并且予以后人更多的启发和引导;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调整,将更多专业化、信息化的内容融入其中,并且对理念、策划、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高校学报的发展。
一、将创新工作渗透到编辑团队
若想使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质量有所保障,需要对编辑团队及团队内的人才进行重视,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和优势,并将创新工作向高校学报编辑团队进行渗透,促进学报的未来发展;基于以上方面需要,需要对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进行培养,从而为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很多高校无法为创新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由于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并且未能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受到一定阻碍。
为了更好的开展编辑团队及人才的创新工作,更好的完成高校学报编辑任务,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调整:
(一)与外界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为了使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编辑团队及编辑人才得到更多的创新发展,便不能闭门造车,因为固步自封便无法使编辑工作得到更多进步和发展,也就无法更好的应对时代及社会的需求;基于以上情况,编辑人员需要和他人进行更多沟通,从而将所有人掌握的信息进行共享,分享彼此之间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感悟和经验,更好的对学报的编辑工作进行创新。
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一双“慧眼”,从而发掘更多的英才,将更多的优秀作者作品进行收录;当作者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者需要给予作者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并且和作者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沟通,从而更好的了解作者写作情况及思想状态,为之后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对编辑工作的创新工作予以更多重視
高校的领导层人员必须从思想层面进行改变,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作用及意义有更多认识,从而使编辑的创新工作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具体来讲,可以从薪资待遇方面入手对工作进行调整,并通过为编辑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等方面招揽更多人才;此外,学校可以与实力强劲的名校进行更多交流对接,从而招揽到更多专业水平较高的编辑人才为学校进行效力。
(三)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手段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者的各方面素质及专业水平进行提升
目前,我国高校的很多学报编辑工作者并非专业出身,因此在开展高校学报编辑工作时可能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基于此,学校需要从编辑规范、技能等方面入手,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者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使编辑人员对编辑工作的相关法律条款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更多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培训教育,高校编辑人员的学术素养及编辑水平也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而这样的人才进行学报的编辑时便可以为学报的规范性及标准程度提供更多保障。
很多情况下,高校学报的专业性及学术性较强,若非专业出身的编辑人员对其进行编辑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基于此,编辑工作者需要对自身认识进行培养,确保日常工作按时完成的基础上可以对自身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开阔自己的学术眼界,阅览更多的专业书籍,最终使自己可以更好的开展今后的编辑工作,更加自然、熟练的将创新元素纳入稿件的编辑工作中。
二、从观念层面进行转变和创新
编辑人员若想对高校学报进行更好的编辑和创新,需要从思想观念层面上进行创新调整,为编辑的创新奠定坚实基础;随着观念层次的转变和创新,编辑人员便可以自然而然的将创新向日常工作中进行渗透,将所有细节工作进行创新调整,下面将就其进行细致分析:
首先,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需要将精品战略引入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精品学报可以使编辑工作打破现状,更好的展示其专业性及学术性等特点;编辑工作人员需要对精品意识进行提高,对题材进行丰富和创新,并将表现形式进行完善,从而使人们可以透过学报对此学校特点等有更多认识。
其次,对自身的知识进行丰富,掌握更多新的科学知识,使自己的眼界拓宽,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从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报可以具备更多本校特色和新意,扩大读者群,增强高校学报在学校及社会方面的影响力。
再次,现在我国正在进行文化转型,在这一特殊的时期,高校学报除了需要承担知识的普及、传播任务之外,还需要对文化构建及创新等方面工作进行负责,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些使命,编辑人员需要将文化构建等意识植入与脑海中,从而实现观念创新,进而实现对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
最后,通过实践及理论基础的辅助对编辑观念进行创新。创新意识并非观念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基于这种情况,学报编辑人员需要对自身水平进行提升,通过更多的实践对经验进行积累,不断的充实自己,最终才能对编辑内容的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精准判断,更好的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进行创新。
三、对编辑管理方面工作进行创新优化
编辑人员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进行创新优化时,需要对编辑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产生足够重视,这也是编辑工作得以创新的重要基础条件,基于此,编辑者需要将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入编辑工作中,对原有的消极怠工态度进行转变,最终使学报编辑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有所保障,下面将就编辑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首先,主编需要对自身水平及判断能力进行提升。为了更好的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调整,主编需要对稿件进行精准的判断,学报编辑工作中,初、复审意见对主编的决定具有重要影响,最终得出的终审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了达到以上方面要求,执行主编需要对评语中的干扰因素及个人色彩因素进行排除,从而提炼评语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做出最终的判断,并科学合理的对稿件进行创新,做出通过与否的决断。
其次,上一点中提到的初审对于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编辑人员需要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工作,从而更好的完成稿件判断及审核工作;稿件内容可以被认为是判断工作的重要依据,当然还需要对本校对学报形式、宗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考量,并对通顺度及发表价值等内容进行判断;复审之前的初审工作对学报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学报质量水平,所以编辑人员需要对初审及筛选工作重要性有更多认识,从而选取价值及学术性较高的稿件进行发表。
最后,上面两点中也提到了复审工作,而复审工作对编辑工作具有重要影响;由于“门户之见”于学术界而言并非罕见之事,再加上个人观点的差异等原因,可能使人们对稿件价值有不同看法,基于此,需要对复审人员的选择方面引起重视,从而对文章价值有更加精准的把握;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进行创新时,编辑人员需要对其合理性及适度性方面进行把握,而复审专家的作用正体现于此,执行编辑在对复审专家进行选择时,需要对其责任心、专业等方面因素进行考虑,从而使复审工作发挥更多作用。
四、对策划选题进行创新发展
策划和选题可以被看作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第一步,因此若想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可以对策划选题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下面对其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对固步自封办报模式进行创新调整,面向社会对其进行改变,从而使实际和理论之间进行更好的联系,让二者共同进步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其次,形成创新意识,在策划和选题时能够考虑到创新方面的要求;编辑人员需要对读者需求等有所了解,从而更好的完成策划及选题的创新;编辑人员可以对新方法、理念等方面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最终使选题的创新及质量水平有所保障;再次,对目前研究尚浅的课题进行取材,从而使选题更“新”,开展此类工作对编辑人员的文学素养方面具有较高要求,考校学报编辑工作者的能力,因此编辑人员需要从自身进行转变,对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内容进行掌握和了解,从而使选题编辑工作具有更多价值和新意;最后,和专业人士建立更多联系,通过座谈等形式进行研讨,对选题工作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还可以将专家们最新且价值较高的文章稿件收录到学报中;以上方法通过对选题时机及内容方面的“新”实现了學报编辑创新。
除此之外,编辑人员还需要将更多现代化、信息化技术融入编辑工作中对其进行创新,让稿件的接受、深度及加工等方面的编辑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高校学报更好的完成知识的传递、普及以及启发后人的目的,需要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进行创新调整,本文对相关的编辑工作创新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对策划、选题、编辑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完善,希望负责此项工作的编辑人员可以借鉴文中的观点及建议对己身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的不足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应对时代的需要,促进我国高校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参考文献:
〔1〕江波,罗雯瑶,刘景芝,等.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构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7):733-738.
〔2〕江波,罗雯瑶,刘景芝,等.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一项实证研究[J].出版科学,2016,24(2):47-50.
〔3〕杨红梅.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变迁及其基本定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975-978.
〔4〕温优华.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学报编辑的三大理念[J].出版发行研究,2013,(1):44-46.
〔5〕钟晓红.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自我修炼之路:碎片化学习[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36(6):135-138.
〔6〕王玫武,章颖,潘伟彬等.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报编辑的心理现状及对策——兼谈高校学报编辑素养的提升[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62-65.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