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客观和主观方法测量调节性集合与调节( AC/A)比率,分析其差异及原因.方法 40名年轻人志愿参加本试验.客观AC/A比率测量:用眼动追踪仪分别记录在100、50、33和25cm时的调节性集合量,分别除以调节刺激值,得出客观刺激性AC/A比率;结合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的各距离的调节反应,得到客观反应性AC/A比率.主观AC/A比率测量:使用Von Graefe方法得到的计算性AC/A比率和梯度性AC/A比率.两组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眼动追踪仪客观记录所得刺激性AC/A比率为(4.77±1.84)△/D,与Von Graefe法计算性AC/A比率的(3.67±1.0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5,P =0.004)且无相关性(r=0.172,P=0.332);与Von Graefe法梯度性AC/A比率的(3.35±1.3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P=0.001)且无相关性(r=0.134,P=0.448).眼动追踪仪法测量受试者所得刺激性AC/A比率和反应性AC/A比率有显著相关性(r=0.871,P=0.000)和明显差异(P=0.000),在高AC/A比率人群这一差异更加明显.结论 由于受近感知因素的影响更大,眼动追踪仪法测量的客观AC/A比率往往比临床测量的主观性AC/A比率结果更高.客观方法测得的反应性AC/A比率能更加真实地体现调节与辐辏之间的相互作用,用其作为监测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更加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