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为五育之首,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忽视了其他方面,而是因为人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只有在“有德”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完美地实现以及和谐地发展。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不同,其心里行为特征、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平也不尽相同。要以学校为学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育这个德育主渠道等多种德育教育途径,充分利用教师在德育中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个德育的基础优势,运用多样的方式方法,经常地、反复地进行教育、训练,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社会公德,增强法治观念,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课堂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阵地,是育人的关键环节。在新课改实施多年的今天,在小学、初中、高中仍然在以抽考、统考等方式考核教师。课堂仍然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主阵地,而非德育的主阵地,这也是当今“重智育,轻德育”普遍存在的一个原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然而今天有太多的课堂将其颠倒,先“授业解惑”,然后才“传道”。在此情况下,我们急需切实重视和提高课堂德育质量。
二、教师是道德教育的关键
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责任就只是教好某一门学科就行,评价学生常常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简单地划分“优生”和“差生”,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如何极少问津,其他方面的长处也是漠不关心。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悖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宗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改其行。
在人格方面要做到教师和学生平等,但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知识层面上会有相当大的差距。让同学们在这种知识的差距中,认识到自己本身的不足,认识到只有通过与老师沟通学习,才能在能力、学识和经历上得到进步,进而对教师更加尊重。同样,作为教师要利用这师生之间的知识差距,把课前课后结合起来,通过课前教学和课后谈心,使师生之间形成默契,进而让学习的氛围和谐融洽。教师更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努力展现更为渊博的知识,用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学识博得同学们的敬爱,让同学们对教师特别亲近而又非常尊敬,认定你是信赖的老师,会把你作为好朋友对待,这样教师的威望展现了出来。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既要关心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更要关心学生在生活方面、思想方面的表现,如要求同学们保持教室的卫生,早上和同学们一起锻炼身体,让同学们明白教师也是注重身体素质的;又如单亲家庭的孩子,要进行特别的思想跟进和指导,让同学们明白你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这样,对你的学科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家庭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不单单是孩子赖以生存的环境,更是受教育和影响最深的环境。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不同性别的孩子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要进行相应的德育,孩子家长和学校老师形成合力形成默契。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自己为榜样,父母的品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品德。家庭德育作为德育的基础,要想取得实效,需要注重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首先从爱心教育入手,父母首先敬爱家人,百善孝为先,孩子家长首先对孩子的祖辈尽孝道,进而影响孩子爱父母、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引导孩子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热爱校园,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爱心教育就是要从孩子的家庭环境开始,由浅入深、由近到远、逐步提高。其次对孩子进行文明教育。文明是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的反映。家长要教育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待人接物要有礼节;到别的小朋友家做客要先敲门,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不抢小朋友的玩具等等,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讲究个人卫生;公共场合不乱摘花草,不破坏公物,不大声喧哗等。
孩子良好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家长要坚持不懈,要让孩子亲自去做,注意顺应他们的能力、兴趣和需要,以培养孩子的各种基本习惯。家长要与孩子经常交流,谈心。家长不仅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看电影,与孩子一起阅读,更要注重引导孩子分析故事、电影里的善与恶、是与非,使孩子明辨是非、恶善,这样既加深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又让孩子受到了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
重视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应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阵地,发挥好教师在德育中的关键作用,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帮助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博湖县第四小学)
一、课堂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阵地,是育人的关键环节。在新课改实施多年的今天,在小学、初中、高中仍然在以抽考、统考等方式考核教师。课堂仍然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主阵地,而非德育的主阵地,这也是当今“重智育,轻德育”普遍存在的一个原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然而今天有太多的课堂将其颠倒,先“授业解惑”,然后才“传道”。在此情况下,我们急需切实重视和提高课堂德育质量。
二、教师是道德教育的关键
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责任就只是教好某一门学科就行,评价学生常常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简单地划分“优生”和“差生”,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如何极少问津,其他方面的长处也是漠不关心。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悖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宗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改其行。
在人格方面要做到教师和学生平等,但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知识层面上会有相当大的差距。让同学们在这种知识的差距中,认识到自己本身的不足,认识到只有通过与老师沟通学习,才能在能力、学识和经历上得到进步,进而对教师更加尊重。同样,作为教师要利用这师生之间的知识差距,把课前课后结合起来,通过课前教学和课后谈心,使师生之间形成默契,进而让学习的氛围和谐融洽。教师更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努力展现更为渊博的知识,用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学识博得同学们的敬爱,让同学们对教师特别亲近而又非常尊敬,认定你是信赖的老师,会把你作为好朋友对待,这样教师的威望展现了出来。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既要关心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更要关心学生在生活方面、思想方面的表现,如要求同学们保持教室的卫生,早上和同学们一起锻炼身体,让同学们明白教师也是注重身体素质的;又如单亲家庭的孩子,要进行特别的思想跟进和指导,让同学们明白你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这样,对你的学科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家庭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不单单是孩子赖以生存的环境,更是受教育和影响最深的环境。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不同性别的孩子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要进行相应的德育,孩子家长和学校老师形成合力形成默契。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自己为榜样,父母的品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品德。家庭德育作为德育的基础,要想取得实效,需要注重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首先从爱心教育入手,父母首先敬爱家人,百善孝为先,孩子家长首先对孩子的祖辈尽孝道,进而影响孩子爱父母、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引导孩子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热爱校园,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爱心教育就是要从孩子的家庭环境开始,由浅入深、由近到远、逐步提高。其次对孩子进行文明教育。文明是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的反映。家长要教育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待人接物要有礼节;到别的小朋友家做客要先敲门,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不抢小朋友的玩具等等,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讲究个人卫生;公共场合不乱摘花草,不破坏公物,不大声喧哗等。
孩子良好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家长要坚持不懈,要让孩子亲自去做,注意顺应他们的能力、兴趣和需要,以培养孩子的各种基本习惯。家长要与孩子经常交流,谈心。家长不仅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看电影,与孩子一起阅读,更要注重引导孩子分析故事、电影里的善与恶、是与非,使孩子明辨是非、恶善,这样既加深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又让孩子受到了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
重视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应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阵地,发挥好教师在德育中的关键作用,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帮助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博湖县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