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作为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博物馆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博物馆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博物馆;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0-0067-02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记录者,是收藏文化的殿堂,是城市对外传播文化的窗口。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对人类历史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当今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逐渐占据了信息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地位。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应当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转变思路,由传统纸媒、电视等宣传路径向新媒体路径转型。
一、新时期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意义
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召开的全体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章程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由定义可知,国际博物馆协会已经将“教育”调整到了博物馆业务目的的首位,而此前是“研究”置于首位的。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它蕴藏着特有的文化资源,在开展社会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教育是目的,宣传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宣传手段,才能将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因此,在新时期,宣传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博物馆的中心工作之一,其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工作任务也更加艰巨。只有博物馆的宣教工作顺利开展,并在开展过程中起到强烈的正面作用,才能使博物馆的生存发展良好。但是,传统的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影响力较弱,主要依靠讲解员对观众进行讲解,信息传播速度慢。可见,传统的宣教观念和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博物馆的宣教工作者拓宽思路,大胆创新与改革,做好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新媒体对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影响
随着科学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96,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90.196。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企业发展,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新阶段。
不断前行与变革的互联网也在逐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经济活动方式,甚至是思维习惯方式。近年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崛起,使得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大众需求,使其不用到博物馆就可以获取所需信息,接受教育,并且将文化传播出去。那么,何谓新媒体?新媒体就是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中介,满足公众或用户信息需求和传播欲望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素:一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二是信息的海量存储,三是能够满足用户的传播欲望。
可见,新媒体以其数字化、网络化、互动性等特点,成为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一)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是实现海量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视频信息等传播的基础。博物馆的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量大,在传统的工作中,这些内容都是手写记录的,既费时,又费力,最重要的是查询不方便,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很多不便。而采用数字化手段后,可以将博物馆的各类信息内容输入到计算机或者检索设备中。这样,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查找资料,观众也可以及时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最终达到提高宣传教育效率的目的。
(二)网络化
网络化是新媒体的重要特性,它使得博物馆的观众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获取相关信息,极大拓展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信息传播的最大化效应。例如利用博物馆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媒介,可以使观众随时随地进行网上参观,从而了解到博物馆的基本信息、最新动态等。这样,既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也拓展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渠道。
(三)互动性
互动性的特点使得新媒体在博物馆与观众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区别于以往的宣传教育模式,新媒体的互动性带来了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全新变革。观众在参观完博物馆之后,都会对博物馆产生一定的观点和意见,这就需要一个沟通渠道,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以了解观众的意见和想法。网站的留言,微博、微信的互动,既可以有效开展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又可以使工作人员与观众、观众与其他人之间进行交流。
三、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
根据国家文物局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了4510家。然而,开通网站、微博、微信等的博物馆却占少数。目前的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模式还是主要依靠实物陈列。传统的实物陈列在博物馆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传播渠道单一,说教式的宣传模式使博物馆的信息传播不能与观众达成有效的沟通,也使得博物馆在拥有6.88亿网民的互联网中处于“失声”状态,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因此,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虚拟的世界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
(一)建设博物馆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是博物馆宣教工作与网络新媒体之间跨界与融合的重点。大多数博物馆在新媒体的实践也是从建立门户网站开始的。因为门户网站有着信息量大的特点,可以说是它是博物馆的“数据库”。博物馆可以通过自身的门户网站,及时权威地发布各类信息,从而使博物馆信息传播对象由观众扩大到整个互联网用户。实体博物馆的观众和博物馆网站的浏览者可以通过网站,进行信息分享和讨论。在互相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二者可以互换观点和感受,提出新的信息传播话题或展陈议题。这样,可以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推动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的门户网站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博物馆概况、博物馆动态、博物馆陈列、博物馆藏品、学术论坛等。在这些版块中,博物馆观众可以参与的内容不多,基本都是在留言版块或论坛中实现互动交流,可以说,信息的互动性比较弱,没有充分发挥出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
(二)开通博物馆官方微博、微信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也称为一句话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博物馆可以将一些文物常识、宣传片、记录片等进行简短编辑后发布在微博上。目前,博物馆的微博信息主要以临时展览消息、文博资讯等为主,通过关注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分享,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因此,博物馆可以通过微博传播信息,扩大宣传教育工作窗口,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可以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目前,使用微信的人不断增多,微信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生活方式,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开通官方微信,使微信成为博物馆与观众沟通交流的桥梁,成为新媒体时代最为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之一,如国家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在开通官方微信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观众可以利用微信的及时通讯功能实现与博物馆的快速沟通,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传播路径,大大提升了宣传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利用博物馆应用平台
博物馆的应用平台主要包括网上虚拟展厅、移动APP、手机二维码等,这些平台为博物馆观众展示了更多的馆藏信息和展品内容,扩展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渠道。
通过网上虚拟展厅,可以真实还原展厅现场,使观众在家中就可以进行虚拟参观,点击自己需要了解的展品信息,从而大大节省了观众的宝贵时间,缩短了博物馆和观众之间沟通的距离。
移动APP是针对手机连接到互联网的业务或者无线网卡业务而开发的应用程序服务。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移动APP正逐渐崭露头角。观众可以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下载博物馆APP,然后进行浏览相关的信息。目前,移动APP在国内博物馆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这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手机二维码的使用比较普遍,博物馆在推出展品二维码导览后,观众只要使用智能手机扫描一下展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现场获取展品的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另外,观众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后关注该博物馆的官方微信,以接收更多的来自博物馆方面的信息,之后将信息在朋友圈中转发,达到信息的快速传播。
可见,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博物馆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四、结语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国家、民族传播文明的重要窗口,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已经成为博物馆工作者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命题。博物馆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队伍建设,合理规划展览,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先导作用。这样,博物馆必将在时代的大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新媒体;博物馆;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0-0067-02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记录者,是收藏文化的殿堂,是城市对外传播文化的窗口。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对人类历史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当今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逐渐占据了信息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地位。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应当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转变思路,由传统纸媒、电视等宣传路径向新媒体路径转型。
一、新时期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意义
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召开的全体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章程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由定义可知,国际博物馆协会已经将“教育”调整到了博物馆业务目的的首位,而此前是“研究”置于首位的。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它蕴藏着特有的文化资源,在开展社会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教育是目的,宣传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宣传手段,才能将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因此,在新时期,宣传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博物馆的中心工作之一,其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工作任务也更加艰巨。只有博物馆的宣教工作顺利开展,并在开展过程中起到强烈的正面作用,才能使博物馆的生存发展良好。但是,传统的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影响力较弱,主要依靠讲解员对观众进行讲解,信息传播速度慢。可见,传统的宣教观念和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博物馆的宣教工作者拓宽思路,大胆创新与改革,做好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新媒体对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影响
随着科学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96,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90.196。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企业发展,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新阶段。
不断前行与变革的互联网也在逐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经济活动方式,甚至是思维习惯方式。近年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崛起,使得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大众需求,使其不用到博物馆就可以获取所需信息,接受教育,并且将文化传播出去。那么,何谓新媒体?新媒体就是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中介,满足公众或用户信息需求和传播欲望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素:一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二是信息的海量存储,三是能够满足用户的传播欲望。
可见,新媒体以其数字化、网络化、互动性等特点,成为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一)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是实现海量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视频信息等传播的基础。博物馆的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量大,在传统的工作中,这些内容都是手写记录的,既费时,又费力,最重要的是查询不方便,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很多不便。而采用数字化手段后,可以将博物馆的各类信息内容输入到计算机或者检索设备中。这样,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查找资料,观众也可以及时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最终达到提高宣传教育效率的目的。
(二)网络化
网络化是新媒体的重要特性,它使得博物馆的观众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获取相关信息,极大拓展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信息传播的最大化效应。例如利用博物馆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媒介,可以使观众随时随地进行网上参观,从而了解到博物馆的基本信息、最新动态等。这样,既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也拓展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渠道。
(三)互动性
互动性的特点使得新媒体在博物馆与观众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区别于以往的宣传教育模式,新媒体的互动性带来了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全新变革。观众在参观完博物馆之后,都会对博物馆产生一定的观点和意见,这就需要一个沟通渠道,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以了解观众的意见和想法。网站的留言,微博、微信的互动,既可以有效开展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又可以使工作人员与观众、观众与其他人之间进行交流。
三、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
根据国家文物局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了4510家。然而,开通网站、微博、微信等的博物馆却占少数。目前的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模式还是主要依靠实物陈列。传统的实物陈列在博物馆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传播渠道单一,说教式的宣传模式使博物馆的信息传播不能与观众达成有效的沟通,也使得博物馆在拥有6.88亿网民的互联网中处于“失声”状态,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因此,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虚拟的世界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
(一)建设博物馆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是博物馆宣教工作与网络新媒体之间跨界与融合的重点。大多数博物馆在新媒体的实践也是从建立门户网站开始的。因为门户网站有着信息量大的特点,可以说是它是博物馆的“数据库”。博物馆可以通过自身的门户网站,及时权威地发布各类信息,从而使博物馆信息传播对象由观众扩大到整个互联网用户。实体博物馆的观众和博物馆网站的浏览者可以通过网站,进行信息分享和讨论。在互相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二者可以互换观点和感受,提出新的信息传播话题或展陈议题。这样,可以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推动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的门户网站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博物馆概况、博物馆动态、博物馆陈列、博物馆藏品、学术论坛等。在这些版块中,博物馆观众可以参与的内容不多,基本都是在留言版块或论坛中实现互动交流,可以说,信息的互动性比较弱,没有充分发挥出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
(二)开通博物馆官方微博、微信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也称为一句话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博物馆可以将一些文物常识、宣传片、记录片等进行简短编辑后发布在微博上。目前,博物馆的微博信息主要以临时展览消息、文博资讯等为主,通过关注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分享,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因此,博物馆可以通过微博传播信息,扩大宣传教育工作窗口,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可以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目前,使用微信的人不断增多,微信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生活方式,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开通官方微信,使微信成为博物馆与观众沟通交流的桥梁,成为新媒体时代最为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之一,如国家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在开通官方微信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观众可以利用微信的及时通讯功能实现与博物馆的快速沟通,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传播路径,大大提升了宣传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利用博物馆应用平台
博物馆的应用平台主要包括网上虚拟展厅、移动APP、手机二维码等,这些平台为博物馆观众展示了更多的馆藏信息和展品内容,扩展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渠道。
通过网上虚拟展厅,可以真实还原展厅现场,使观众在家中就可以进行虚拟参观,点击自己需要了解的展品信息,从而大大节省了观众的宝贵时间,缩短了博物馆和观众之间沟通的距离。
移动APP是针对手机连接到互联网的业务或者无线网卡业务而开发的应用程序服务。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移动APP正逐渐崭露头角。观众可以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下载博物馆APP,然后进行浏览相关的信息。目前,移动APP在国内博物馆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这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手机二维码的使用比较普遍,博物馆在推出展品二维码导览后,观众只要使用智能手机扫描一下展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现场获取展品的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另外,观众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后关注该博物馆的官方微信,以接收更多的来自博物馆方面的信息,之后将信息在朋友圈中转发,达到信息的快速传播。
可见,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博物馆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四、结语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国家、民族传播文明的重要窗口,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已经成为博物馆工作者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命题。博物馆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队伍建设,合理规划展览,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先导作用。这样,博物馆必将在时代的大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