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种极具思想与情感内涵的工具,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绝不能离开情感活动,因此,在教学这些作品时,教师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上是情感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因为语文教材中充满了丰富的思想、精辟的道理、动人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如果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在儿童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使之受到美的熏陶。
一、挖掘教材,进行熏陶感染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情感熏陶与教育:第一,进行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的理想情操教育。许多课文反映的都是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表现的都是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反映伟大祖国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构成一个有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第二,进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教育。课文《爱迪生》讲述了爱迪生小时候不幸的遭遇和不畏艰难的精神,使人油然而生的是敬意和赞赏。第三,进行求实谦逊、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教育。课文《李时珍》《不懂就要问》《动手做做看》……都是进行求实谦逊、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教育的好素材。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情感的熏陶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通过氛围的渲染,情境的体验,来实现心灵的沟通,陶冶学生的情感。因此,在整个小学阅读课堂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创设情境,贯彻情感教育:首先,引入情境,激发情感。在上课开始就应该导之入境。好的作品一般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次,驾驭情境,强化情感。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或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情境,教师应驾驭情境,驱动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热烈”的状态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动之以情,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用作品的情感打动学生。第三,凭借情境,培养情感。情境的创设,往往会使学生的联想、想象活动积极展开,会使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凭借创设的智、美、乐的情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
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可创设“我替小壁虎借尾巴”的情境,让小壁虎来到小河边、大树下、房檐底,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想一想:为什么借不到尾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找到答案,他们既了解了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功用,同时还了解了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道理。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悦,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动机。
三、诵读体会,让学生感受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诵读、品词品句读,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感受情感。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也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通过有表情的朗读,细细体会语言的韵味,可以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氛围,亲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品词品句读是语文课进行情感教育的特有手段和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既依仗于朗朗诵读,又少不了析词解句,两者缺一不可。语言的美源于言辞的准确、明晰与和谐。作品运用语言或描绘人物性格、思想,或展现大自然中各种奇异现象,或描述山川的壮美……因此,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这便是我们常常说的“品读”,其关键在于体味文中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的朗诵又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能产生美感,读时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委婉,或兴奋愉悦,或悲壮豪迈。诵读必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读者无不从中受到感染。
四、鼓励创新,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和体验,在这些不同之中就蕴藏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为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当今新课程改革的主题词之一,尽管创造性的培养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用教育手段来进行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良好的教育,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条件。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实践的意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戏剧性、幽默、激情、多样的学习情境,就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活力。学生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听与说转为直接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在保证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足够的参与时间的基础上提供多种参与形式的服务,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去体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以往生活经验,尝试运用经验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在这样活泼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以丰富,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江佳慧.论情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功能[M].武汉:华中师范
大学,2001.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感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上是情感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因为语文教材中充满了丰富的思想、精辟的道理、动人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如果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在儿童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使之受到美的熏陶。
一、挖掘教材,进行熏陶感染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情感熏陶与教育:第一,进行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的理想情操教育。许多课文反映的都是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表现的都是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反映伟大祖国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构成一个有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第二,进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教育。课文《爱迪生》讲述了爱迪生小时候不幸的遭遇和不畏艰难的精神,使人油然而生的是敬意和赞赏。第三,进行求实谦逊、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教育。课文《李时珍》《不懂就要问》《动手做做看》……都是进行求实谦逊、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教育的好素材。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情感的熏陶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通过氛围的渲染,情境的体验,来实现心灵的沟通,陶冶学生的情感。因此,在整个小学阅读课堂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创设情境,贯彻情感教育:首先,引入情境,激发情感。在上课开始就应该导之入境。好的作品一般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次,驾驭情境,强化情感。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或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情境,教师应驾驭情境,驱动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热烈”的状态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动之以情,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用作品的情感打动学生。第三,凭借情境,培养情感。情境的创设,往往会使学生的联想、想象活动积极展开,会使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凭借创设的智、美、乐的情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
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可创设“我替小壁虎借尾巴”的情境,让小壁虎来到小河边、大树下、房檐底,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想一想:为什么借不到尾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找到答案,他们既了解了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功用,同时还了解了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道理。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悦,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动机。
三、诵读体会,让学生感受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诵读、品词品句读,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感受情感。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也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通过有表情的朗读,细细体会语言的韵味,可以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氛围,亲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品词品句读是语文课进行情感教育的特有手段和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既依仗于朗朗诵读,又少不了析词解句,两者缺一不可。语言的美源于言辞的准确、明晰与和谐。作品运用语言或描绘人物性格、思想,或展现大自然中各种奇异现象,或描述山川的壮美……因此,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这便是我们常常说的“品读”,其关键在于体味文中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的朗诵又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能产生美感,读时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委婉,或兴奋愉悦,或悲壮豪迈。诵读必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读者无不从中受到感染。
四、鼓励创新,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和体验,在这些不同之中就蕴藏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为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当今新课程改革的主题词之一,尽管创造性的培养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用教育手段来进行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良好的教育,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条件。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实践的意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戏剧性、幽默、激情、多样的学习情境,就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活力。学生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听与说转为直接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在保证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足够的参与时间的基础上提供多种参与形式的服务,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去体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以往生活经验,尝试运用经验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在这样活泼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以丰富,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江佳慧.论情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功能[M].武汉:华中师范
大学,2001.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感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