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的一门课程。教学过程,即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德育过程,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我们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托、以生活为主线、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渗透点”适时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用好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教材的作用是不可削弱的。“长期以来,课程资源一般被简单地理解为教材,所以很少考虑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是课程资源的变革,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当然不能离开教材,离开教材德育就变成哗众取宠的东西。目前的教材不再像以前那样罗列一大堆的理论知识,内容减少了很多,也减少了一些枯燥的定义。取而代之的是图片、小资料、实例、名人名言等来充实教材的内容,而这些材料就是非常好的德育资料。用好教材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用好教材中的图片、例子。这些例子都是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贴近的,比较简单易懂。教材中的例子,图片都是很典型,用好他们都可以更好的教学,不必费力去寻找德育资源,而且寻找到的资源不一定都很典型。
其次,用好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教育意义的观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而且还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内容充分发掘出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德育目标,实施德育教育。
二、渗透内容尽量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脱离学生真实生活的教育称为“鸟笼子似的教育”。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再美丽的语言也比不过一个动人的真实故事。教育回归生活是目前整个教育界的共识。在生活中渗透德育不仅让学生明白学思想政治课的目的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判断是非,体会人间的真、善、美,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做有意义的事。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设计发生的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可喜的,因为教材的生活化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不仅要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还要讲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讲学生身边的人与事。用身边的实例来解释枯燥的知识,用“生活”来渗透德育,让学生们可以从机械的学习中走出来,亲身体验人生百态。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实现德育效能的优化。
三、通过实践渗透德育
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确立认识、评价社会生活的能力。而开放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则是学生们展现自我魅力的舞台,在那里他们的知识得到运用、风采得到展现同时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形成美好的友谊使价值择取趋于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实践渗透法是以学生自主性为基础而进行的自我意识话动,我们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紧紧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适时地开展各项活动,通过讲座、讨论、辩论、社会调查、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师,除了教书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育人,要开展好这些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和组织,所以教师本身就应当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真正的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他们的喜好,利用多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德育的思想更加容易渗透而且更具直观性,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的魅力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因而,教师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十分重要的,中学生正处在长身心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教师的品格对他们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同时,教师人格有利于教育学生价值选择。俗话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人格魅力不能时有时无而是要在生活中处处体现,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姿态。其次,教师要加强知识的修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很丰富,才能成为教育的真正能手受到学生的欢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课教学,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教师必须经过精心准备,做认真而细致的工作,而且广博的知识不是一下字通过突击来完成的而是靠常年累月的积累。每次上课都把它当作是上公开课来对待,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好各种问题,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通过情境渗透德育。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高中《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用具的选择”问题,要求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等教具辅助教学”。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电化教学比单纯知识讲授更具有感染力,而且形象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利用音频视频材料使德育的渗透更明显化而且学生的感触和印象更加深刻。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实现“德育效能”的优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树利.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实施[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
[2]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
[3]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用好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教材的作用是不可削弱的。“长期以来,课程资源一般被简单地理解为教材,所以很少考虑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是课程资源的变革,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当然不能离开教材,离开教材德育就变成哗众取宠的东西。目前的教材不再像以前那样罗列一大堆的理论知识,内容减少了很多,也减少了一些枯燥的定义。取而代之的是图片、小资料、实例、名人名言等来充实教材的内容,而这些材料就是非常好的德育资料。用好教材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用好教材中的图片、例子。这些例子都是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贴近的,比较简单易懂。教材中的例子,图片都是很典型,用好他们都可以更好的教学,不必费力去寻找德育资源,而且寻找到的资源不一定都很典型。
其次,用好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教育意义的观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而且还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内容充分发掘出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德育目标,实施德育教育。
二、渗透内容尽量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脱离学生真实生活的教育称为“鸟笼子似的教育”。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再美丽的语言也比不过一个动人的真实故事。教育回归生活是目前整个教育界的共识。在生活中渗透德育不仅让学生明白学思想政治课的目的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判断是非,体会人间的真、善、美,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做有意义的事。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设计发生的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可喜的,因为教材的生活化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不仅要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还要讲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讲学生身边的人与事。用身边的实例来解释枯燥的知识,用“生活”来渗透德育,让学生们可以从机械的学习中走出来,亲身体验人生百态。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实现德育效能的优化。
三、通过实践渗透德育
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确立认识、评价社会生活的能力。而开放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则是学生们展现自我魅力的舞台,在那里他们的知识得到运用、风采得到展现同时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形成美好的友谊使价值择取趋于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实践渗透法是以学生自主性为基础而进行的自我意识话动,我们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紧紧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适时地开展各项活动,通过讲座、讨论、辩论、社会调查、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师,除了教书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育人,要开展好这些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和组织,所以教师本身就应当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真正的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他们的喜好,利用多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德育的思想更加容易渗透而且更具直观性,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的魅力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因而,教师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十分重要的,中学生正处在长身心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教师的品格对他们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同时,教师人格有利于教育学生价值选择。俗话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人格魅力不能时有时无而是要在生活中处处体现,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姿态。其次,教师要加强知识的修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很丰富,才能成为教育的真正能手受到学生的欢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课教学,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教师必须经过精心准备,做认真而细致的工作,而且广博的知识不是一下字通过突击来完成的而是靠常年累月的积累。每次上课都把它当作是上公开课来对待,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好各种问题,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通过情境渗透德育。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高中《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用具的选择”问题,要求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等教具辅助教学”。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电化教学比单纯知识讲授更具有感染力,而且形象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利用音频视频材料使德育的渗透更明显化而且学生的感触和印象更加深刻。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实现“德育效能”的优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树利.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实施[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
[2]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
[3]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