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许多教师苦苦寻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好材料,殊不知“众里寻它千百度”,语文教材就是最佳选择之一。作为最直接可供利用的素材,教材课本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略,而它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好良方,是源头活水。丰富的写作素材、新颖的标题、深刻的立意、巧妙的写作技巧、优美的语言都蕴含在语文教材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为一体,则语文教师再也不用因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头痛了。
[关键词] 语文教材;写作素材;写作技巧
《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也在作文的拟题、立意、技法、语言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很多行之有效的写作模板。从《语文》教材中汲取写作的滋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从教材中积累素材
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学生写作的难题,殊不知《语文》教材就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宝库,等着学生去发掘。尤其是《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名人故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写作素材,增加作文的文学底蕴。
例如学习玛丽·居里的《信念》,就知道了居里夫人的故事。她50年攻关锲而不舍,执着地探索,终于发现了镭。为了赢得时间,她甘愿清苦,甘于寂寞,一个人专心致力于求学,她虽然功成名就但一生都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学习《再塑生命》,就可以认识海伦·凯勒这样一位美国女作家,她自幼因病成为集聋、哑、盲于一身的人。但她身残志坚、志强不息,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并且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名牌大学,一直坚持写作最终成为著名作家。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就能了解到宋濂是怎样克服无书、无师的种种困难,勤奋刻苦,发愤图强,最终学有所成,成为饱学之士。这三个故事都可以用于以勤奋、刻苦、坚强等为主题的写作中。
再如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记念刘和珍君》等课文,就能进一步认识鲁迅,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用笔作武器,口诛笔伐那个时代的黑暗社会。他的故事就可以适用于以人格、自强、爱国等为主题的写作。
总之,语文教材中,诸如此类可被用于写作中的素材不胜枚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并灵活运用。
二、从教材中学拟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特的文题,可以使读者耳目一新,引起阅读兴趣。“题好一半文”,可见拟好文题很重要。初中《语文》课本中所收篇目,标题可谓丰富多彩。或概括内容,揭示主题,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敬畏自然》;或借物喻人,含意丰富,如《荷叶母亲》《行道树》《马说》;或意境高远,饱含深情,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孤独之旅》;或言语简洁,意思丰富,如《俗世奇人》《香菱学诗》《智子疑邻》……
对于这些标题,在讲解时,教师要着重从内容、主题、意境等方面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眼睛”,让学生明白标题的重要性。学生既可以掌握命题技巧,又能体味文章主旨。同时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化用诗词、歌词拟题法,设置悬念拟题法,巧用修辞拟题法等新颖的拟题技巧,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会拟出很多新颖靓丽的题目。
三、从教材中学立意
好文章当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让人茅塞顿开,久久难忘。好文章要靠好的立意来支撑,好的立意能使文章增色,使文章出彩。古人讲“意犹帅也”,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气和势”之本。《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在这一方面也提供了很多范例。
例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此文记叙了他攀爬悬崖的经历和得出的人生感受: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要化整为零、坚持不懈,才能赢得胜利。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中展开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挖掘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这就是通过叙述一件小事来表现大主旨的以小见大的立意方法。张之路的《羚羊木雕》通过一件平凡的家庭琐事来反映子女与父母的矛盾,引起人们的普遍思考。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选择角度特殊的背影来表现父爱。冰心的《荷叶母亲》中由荷叶护莲写到母亲对子女的爱,由物及人。
对这些构思精、立意深的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写”的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准类似处,选好依据的范文,快速构思成文。学生经过这样由模仿到创新的历练,很快就能写出有远见卓识的文章。
四、从教材中学技巧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经过精挑细选,因此每篇文章都有着精妙的写作技巧。
《春》《济南的冬天》《秋天》这些课文有着共同的写作技巧: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进行描写,巧用修辞,能把自己对景物的真情实感融入字里行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解这些技巧。
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欲扬先抑”,即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真实的感情,使情节多变,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可信,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中学生所经历的大是大非不多,也没有那么多感天泣地的经历,生活中大多是一些琐碎小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小事件写出大道理、大感动。这种写作技巧就是“以小见大”。教师在讲授《散步》《台阶》《生物入侵者》等一些课文的时候可以结合课文讲解这种写作技巧。
《背影》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描写的写作技巧,给人以驰骋想象的艺术境界。《王几何》中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写好人物神韵的技法。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中的详略得当、《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对比、《羚羊木雕》插叙的写作技巧等等,这些《语文》教材中优秀的写作技巧,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到写作当中。
五、从教材中学语言
《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可谓字字珠玑。先说修辞,语文教材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语等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的文章比比皆是。例如《春》中的“春天是……,春天是……,春天是……”,《观舞记》中的“假如我是……,我就要……”,《社戏》中的“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藤野先生》中的“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实在标致极了”等。
再说词语。如《土地的誓言》“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中的“埋葬”表示自己的欢笑已随着那片土地的沦陷而一去不还,还使句子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情。《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中的“蹒跚”一词写出了父亲走路摇摆不稳的样子,更能表现出父爱。
然后说哲理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饱含哲理的句子。如《故乡》:“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的信念》:“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繁星·成功的花》:“成功的花(儿)了,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最后说说妙趣横生的语言风格,如《列夫·托尔斯泰》中“植被多于空地”“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崎岖”“部件”等,或大词小用,或贬词褒用,或庄词谐用,很有情趣,极具张力。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要品味语言,感受它的美;二要做读书笔记,摘抄课文中及课外书的好词好句;三要仿写并学以致用,用在作文中。
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好《语文》教材,让它成为学生作文的宝藏,引导学生在《语文》教材中积累素材,学会拟题,学习立意,掌握技巧,妙用语言,不断地从教材中吸取写作的滋养,让教材成为写作教学中的源头活水,润物无声。
责任编辑 范宏芳
[关键词] 语文教材;写作素材;写作技巧
《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也在作文的拟题、立意、技法、语言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很多行之有效的写作模板。从《语文》教材中汲取写作的滋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从教材中积累素材
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学生写作的难题,殊不知《语文》教材就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宝库,等着学生去发掘。尤其是《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名人故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写作素材,增加作文的文学底蕴。
例如学习玛丽·居里的《信念》,就知道了居里夫人的故事。她50年攻关锲而不舍,执着地探索,终于发现了镭。为了赢得时间,她甘愿清苦,甘于寂寞,一个人专心致力于求学,她虽然功成名就但一生都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学习《再塑生命》,就可以认识海伦·凯勒这样一位美国女作家,她自幼因病成为集聋、哑、盲于一身的人。但她身残志坚、志强不息,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并且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名牌大学,一直坚持写作最终成为著名作家。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就能了解到宋濂是怎样克服无书、无师的种种困难,勤奋刻苦,发愤图强,最终学有所成,成为饱学之士。这三个故事都可以用于以勤奋、刻苦、坚强等为主题的写作中。
再如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记念刘和珍君》等课文,就能进一步认识鲁迅,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用笔作武器,口诛笔伐那个时代的黑暗社会。他的故事就可以适用于以人格、自强、爱国等为主题的写作。
总之,语文教材中,诸如此类可被用于写作中的素材不胜枚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并灵活运用。
二、从教材中学拟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特的文题,可以使读者耳目一新,引起阅读兴趣。“题好一半文”,可见拟好文题很重要。初中《语文》课本中所收篇目,标题可谓丰富多彩。或概括内容,揭示主题,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敬畏自然》;或借物喻人,含意丰富,如《荷叶母亲》《行道树》《马说》;或意境高远,饱含深情,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孤独之旅》;或言语简洁,意思丰富,如《俗世奇人》《香菱学诗》《智子疑邻》……
对于这些标题,在讲解时,教师要着重从内容、主题、意境等方面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眼睛”,让学生明白标题的重要性。学生既可以掌握命题技巧,又能体味文章主旨。同时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化用诗词、歌词拟题法,设置悬念拟题法,巧用修辞拟题法等新颖的拟题技巧,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会拟出很多新颖靓丽的题目。
三、从教材中学立意
好文章当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让人茅塞顿开,久久难忘。好文章要靠好的立意来支撑,好的立意能使文章增色,使文章出彩。古人讲“意犹帅也”,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气和势”之本。《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在这一方面也提供了很多范例。
例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此文记叙了他攀爬悬崖的经历和得出的人生感受: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要化整为零、坚持不懈,才能赢得胜利。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中展开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挖掘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这就是通过叙述一件小事来表现大主旨的以小见大的立意方法。张之路的《羚羊木雕》通过一件平凡的家庭琐事来反映子女与父母的矛盾,引起人们的普遍思考。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选择角度特殊的背影来表现父爱。冰心的《荷叶母亲》中由荷叶护莲写到母亲对子女的爱,由物及人。
对这些构思精、立意深的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写”的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准类似处,选好依据的范文,快速构思成文。学生经过这样由模仿到创新的历练,很快就能写出有远见卓识的文章。
四、从教材中学技巧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经过精挑细选,因此每篇文章都有着精妙的写作技巧。
《春》《济南的冬天》《秋天》这些课文有着共同的写作技巧: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进行描写,巧用修辞,能把自己对景物的真情实感融入字里行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解这些技巧。
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欲扬先抑”,即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真实的感情,使情节多变,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可信,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中学生所经历的大是大非不多,也没有那么多感天泣地的经历,生活中大多是一些琐碎小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小事件写出大道理、大感动。这种写作技巧就是“以小见大”。教师在讲授《散步》《台阶》《生物入侵者》等一些课文的时候可以结合课文讲解这种写作技巧。
《背影》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描写的写作技巧,给人以驰骋想象的艺术境界。《王几何》中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写好人物神韵的技法。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中的详略得当、《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对比、《羚羊木雕》插叙的写作技巧等等,这些《语文》教材中优秀的写作技巧,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到写作当中。
五、从教材中学语言
《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可谓字字珠玑。先说修辞,语文教材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语等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的文章比比皆是。例如《春》中的“春天是……,春天是……,春天是……”,《观舞记》中的“假如我是……,我就要……”,《社戏》中的“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藤野先生》中的“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实在标致极了”等。
再说词语。如《土地的誓言》“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中的“埋葬”表示自己的欢笑已随着那片土地的沦陷而一去不还,还使句子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情。《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中的“蹒跚”一词写出了父亲走路摇摆不稳的样子,更能表现出父爱。
然后说哲理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饱含哲理的句子。如《故乡》:“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的信念》:“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繁星·成功的花》:“成功的花(儿)了,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最后说说妙趣横生的语言风格,如《列夫·托尔斯泰》中“植被多于空地”“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崎岖”“部件”等,或大词小用,或贬词褒用,或庄词谐用,很有情趣,极具张力。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要品味语言,感受它的美;二要做读书笔记,摘抄课文中及课外书的好词好句;三要仿写并学以致用,用在作文中。
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好《语文》教材,让它成为学生作文的宝藏,引导学生在《语文》教材中积累素材,学会拟题,学习立意,掌握技巧,妙用语言,不断地从教材中吸取写作的滋养,让教材成为写作教学中的源头活水,润物无声。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