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苏州职业教育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进一步提高苏州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的建议,适时、合理地调整职业教育发展结构,以不断增强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紧密度,进而增强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的契合度。
关键词: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契合度
一、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的内涵与理论分析
1.关于职业教育发展
所谓职业教育发展,指根据“就业导向”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实现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层次、结构、质量等各要素的有机统一,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2.关于劳动力市场
所谓劳动力市场,是从事劳动力商品交易的个人的总和,是雇主和雇员通过契约即劳动合同达成交易,从而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力市场是蓄水池,具有存储人力资源的功能;劳动力市场是过滤器,具有调节人力资源配置的功能;劳动力市场又是晴雨表,具有监测人力资源需求的功能,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发展影响巨大。
3.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的理论分析
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指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层次、质量等结构性发展要素,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契合程度。
首先,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必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契合,供需相对平衡是衡量职业教育发展品质的重要指标。其次,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及其对相应人才结构的吻合程度。其三,职业教育发展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二、苏州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苏州在利用外资、城市发展等方面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外资的集聚给苏州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外资企业落户安家使地方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
1.苏州地区三类产业构成情况
随着国际制造业大规模向我国转移,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期,苏州的产业结构也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苏州的三类产业结构均呈现“二、三、一”分布。同时,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和需求多元化以及第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苏州产业发展趋势
苏州推出了“6 4”产业振兴发展计划,明确要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化纤服装、冶金、轻工、石化等6大主导产业,培育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以及服务外包等4个新兴产业。
三、苏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以2010年第四季度为例)
1.产业(行业)劳动力需求情况
第一产业需求比重为0.07%;第二产业需求63.64%,居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主导地位;第三产业需求36.29%。从行业需求来看,59.72%的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其次为住宿餐饮业的用人需求。
2.岗位需求情况
按文化程度分析,市场需求偏向于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其所占比重、求人倍率均为最高;大学文化程度需求也呈上升趋势,缺口悄然增大。按技术等级分组来看,求职人数增加最多的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可见,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依然旺盛,技能人才的市场持续供不应求。
四、苏州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1.苏州职教发展概况
近年来,苏州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为当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苏州地区职业教育已经形成规模,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该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苏州职教发展的专业、层次结构
苏州地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门类齐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本相符。目前,苏州市有中等职业学校48所,在校生达13.5万人;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每年招收五年制学生5000多人;高职院校18所,在校生10万人。开设的主要专业有电子类、机电类、信息类、旅游类、服装类、外贸类、汽车类、建筑类、农业类、艺术类等,基本覆盖了苏州产业发展的所有门类。
五、苏州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分析
1.苏州职教发展与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契合较好
随着苏州地区产业的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产业工人的需求势必增加,这便促进了苏州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水平迅速提升。苏州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了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职业教育已成为苏州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2.苏州职教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的契合情况较好
苏州市职业学校定位重点建设的主干专业有机械机电类、计算机类、电子类和现代服务类,主干专业建设基本与苏州主导产业相吻合。其次是第三产业的商贸与旅游类专业,包括国际贸易、商务与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基本满足了苏州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需求。
3.苏州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问题
面临经济结构新的调整,苏州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存在着以下诸多不适应的问题:
第一是专业结构呈现失衡现象。从调研中发现,近几年社会对计算机、电子、汽车、机械、医药、旅游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对会计、园艺、化工、商贸、电焊等专业类毕业生需求较少;同时,不能很好地对接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旅游等新兴第三产业,专业培养规模不能适应用人市场需求。
第二是层次结构性失衡。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高级工短缺,技师、高级技师极度短缺,已成为苏州地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第三是专业与区域特色产业对接失衡。苏州地区职业教育目前还无法对接区域特色产业,比如苏州的苏绣艺术设计、花卉苗木、特种水产、名优茶叶等特色农业相关行业的高技能人才非常紧缺。
第四是专业与新型产业匹配失衡。通讯、金融、动漫、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技术等新兴行业人才需求巨大,而苏州职业教育缺少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即使有,专业实力也不强,且尚未形成与新兴产业相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
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苏州地区人才的结构、规格和质量,影响到苏州地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影响到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
4.教育质量与劳动力市场要求的契合度分析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专业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较满意,对学校毕业生的应变能力、耐挫力、沟通能力、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很满意。
六、关于进一步提高苏州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的建议
1.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的走向,不断推进苏州职教协调发展
从苏州职业教育发展层面看,必须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的走向,根据苏州短缺型劳动力市场的特点,随时把握市场对劳动力规模、层次、知识、能力等结构性需求,合理规划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力争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科学结合、本地生源培养与外地生源引进合理配置、专业设置与用户需求全面契合,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结构、层次以及专业方向等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机匹配。与此同时,职业学校应该配备专门的机构,或者有专人负责市场运作和开发工作,定期向学校提供市场分析报告,并积极创造相关条件,滚动修正学校发展方向,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2.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科学优化苏州职教层次结构
(1)合理配置职业教育层次布局
职业教育层次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立足整个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影响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各种相关因素,统筹兼顾,精心谋划。职业教育既担负着国民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教育三大重任,又承担着教育民生的责任。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一是既要适应劳动力市场当前的需求,又要适应其中长期发展的需要,还要适度超前,以引领市场需求,并进而引领产业调整与发展;二是既要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又要满足社会发展对市民素质不断提升的需要;三是要把握该地区输入型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其层次配置既要考虑本地生源,又要正视外来劳动力技能水平、文化素养的现实,给出各个层次本地生源在劳动力总供给中的合理比例。
(2)科学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发展,并不是都需要高学历的人才;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振兴,更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中职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发展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高职教育的招生总量要实行宏观控制。高职教育需要发展,但规模不宜太大,大专学历及以上的比例大约在20%—30%。其二,发展高职教育要把加强专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产业对专业的需求是比较广泛的,除了传统的机电类专业外,化工、生物医药、软件、新材料等新兴专业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建设,也要实行“双证制”,即毕业生要同时获得大专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工的比例不低于50%。
同时,建议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由职教部门归口管理中、高等职业教育,以利于初、中、高等职教管理一体化,加强各个层次的衔接研究,突出其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真正办出高等职教的质量和特色。
3.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科学优化苏州职教专业结构
围绕苏州市产业振兴发展计划,职业教育要加快专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改造传统专业,及时开设出一批与苏州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相匹配的新专业。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拓展专业群,延伸专业链,提升专业科技含量,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养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围绕大力推进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以及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振兴计划,积极拓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以及服务外包等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同时,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链,面向都市型现代农业,适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附加值农产品、园林艺术、观光旅游等所需的特色专业。
打造一批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环保科技、新能源和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相匹配的示范专业和精品专业。专业建设的重点,要由物质的、静态的专业建设向功能性、动态性的专业开发转变;由硬件建设为主向软件建设倾斜;由单一的专业建设向形成优势专业链倾斜。努力使职业学校的专业调整优化更符合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缩短苏州职教与劳动力市场的距离
(1)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锻炼,培养负重拼搏的精神。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顽强拼搏和勇于吃苦的职业素质,在实践训练教学中,加紧引入“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制度。
(2)人才培养的过程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轴”带“链”联动发展,开设特色课程,挖掘文化内涵,增加技术含量。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可培养一些专业技术与营销知识兼备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3)加强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差异的研究,在课程设置上应紧密结合企业的工艺改革创新,瞄准现代专业应用技术前沿的发展,开设与专业前沿相关的课程,必要时要邀请企业共同参与精品课程建设。
(4)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岗位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岗位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对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保证实习时间与质量。
(5)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提出,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以适应当前社会团结协作工作的需要。可尝试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推到课堂教学的前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使他们敞开心扉,在合作中发挥特长,在交流中培养情感,在竞争中凝聚精神。
(6)探索、健全“校企结合”、“校企一体”合作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紧密型合作。用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以及新型生产设施的应用搭建“春风化雨”的环境,实现对学生的渗透和影响。此外学校定期向用人单位发布人才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用人单位也根据实际需求向学校通报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毕业生质量的意见反馈,实现信息资源无缝对接。积极落实冠名班级、冠名奖学金等工作。
总之,我们要及时关注劳动力市场需求发展,适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有效地提高苏州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
参考文献:
[1]杨海华.苏州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2]杨海华.苏州市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发展的研究[J].职教通讯,2009(10).
[3]王清智.职业教育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5)
关键词: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契合度
一、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的内涵与理论分析
1.关于职业教育发展
所谓职业教育发展,指根据“就业导向”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实现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层次、结构、质量等各要素的有机统一,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2.关于劳动力市场
所谓劳动力市场,是从事劳动力商品交易的个人的总和,是雇主和雇员通过契约即劳动合同达成交易,从而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力市场是蓄水池,具有存储人力资源的功能;劳动力市场是过滤器,具有调节人力资源配置的功能;劳动力市场又是晴雨表,具有监测人力资源需求的功能,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发展影响巨大。
3.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的理论分析
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指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层次、质量等结构性发展要素,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契合程度。
首先,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必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契合,供需相对平衡是衡量职业教育发展品质的重要指标。其次,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及其对相应人才结构的吻合程度。其三,职业教育发展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二、苏州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苏州在利用外资、城市发展等方面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外资的集聚给苏州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外资企业落户安家使地方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
1.苏州地区三类产业构成情况
随着国际制造业大规模向我国转移,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期,苏州的产业结构也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苏州的三类产业结构均呈现“二、三、一”分布。同时,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和需求多元化以及第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苏州产业发展趋势
苏州推出了“6 4”产业振兴发展计划,明确要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化纤服装、冶金、轻工、石化等6大主导产业,培育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以及服务外包等4个新兴产业。
三、苏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以2010年第四季度为例)
1.产业(行业)劳动力需求情况
第一产业需求比重为0.07%;第二产业需求63.64%,居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主导地位;第三产业需求36.29%。从行业需求来看,59.72%的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其次为住宿餐饮业的用人需求。
2.岗位需求情况
按文化程度分析,市场需求偏向于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其所占比重、求人倍率均为最高;大学文化程度需求也呈上升趋势,缺口悄然增大。按技术等级分组来看,求职人数增加最多的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可见,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依然旺盛,技能人才的市场持续供不应求。
四、苏州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1.苏州职教发展概况
近年来,苏州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为当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苏州地区职业教育已经形成规模,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该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苏州职教发展的专业、层次结构
苏州地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门类齐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本相符。目前,苏州市有中等职业学校48所,在校生达13.5万人;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每年招收五年制学生5000多人;高职院校18所,在校生10万人。开设的主要专业有电子类、机电类、信息类、旅游类、服装类、外贸类、汽车类、建筑类、农业类、艺术类等,基本覆盖了苏州产业发展的所有门类。
五、苏州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分析
1.苏州职教发展与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契合较好
随着苏州地区产业的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产业工人的需求势必增加,这便促进了苏州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水平迅速提升。苏州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了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职业教育已成为苏州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2.苏州职教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的契合情况较好
苏州市职业学校定位重点建设的主干专业有机械机电类、计算机类、电子类和现代服务类,主干专业建设基本与苏州主导产业相吻合。其次是第三产业的商贸与旅游类专业,包括国际贸易、商务与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基本满足了苏州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需求。
3.苏州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问题
面临经济结构新的调整,苏州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存在着以下诸多不适应的问题:
第一是专业结构呈现失衡现象。从调研中发现,近几年社会对计算机、电子、汽车、机械、医药、旅游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对会计、园艺、化工、商贸、电焊等专业类毕业生需求较少;同时,不能很好地对接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旅游等新兴第三产业,专业培养规模不能适应用人市场需求。
第二是层次结构性失衡。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高级工短缺,技师、高级技师极度短缺,已成为苏州地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第三是专业与区域特色产业对接失衡。苏州地区职业教育目前还无法对接区域特色产业,比如苏州的苏绣艺术设计、花卉苗木、特种水产、名优茶叶等特色农业相关行业的高技能人才非常紧缺。
第四是专业与新型产业匹配失衡。通讯、金融、动漫、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技术等新兴行业人才需求巨大,而苏州职业教育缺少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即使有,专业实力也不强,且尚未形成与新兴产业相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
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苏州地区人才的结构、规格和质量,影响到苏州地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影响到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
4.教育质量与劳动力市场要求的契合度分析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专业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较满意,对学校毕业生的应变能力、耐挫力、沟通能力、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很满意。
六、关于进一步提高苏州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的建议
1.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的走向,不断推进苏州职教协调发展
从苏州职业教育发展层面看,必须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的走向,根据苏州短缺型劳动力市场的特点,随时把握市场对劳动力规模、层次、知识、能力等结构性需求,合理规划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力争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科学结合、本地生源培养与外地生源引进合理配置、专业设置与用户需求全面契合,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结构、层次以及专业方向等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机匹配。与此同时,职业学校应该配备专门的机构,或者有专人负责市场运作和开发工作,定期向学校提供市场分析报告,并积极创造相关条件,滚动修正学校发展方向,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2.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科学优化苏州职教层次结构
(1)合理配置职业教育层次布局
职业教育层次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立足整个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影响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各种相关因素,统筹兼顾,精心谋划。职业教育既担负着国民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教育三大重任,又承担着教育民生的责任。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一是既要适应劳动力市场当前的需求,又要适应其中长期发展的需要,还要适度超前,以引领市场需求,并进而引领产业调整与发展;二是既要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又要满足社会发展对市民素质不断提升的需要;三是要把握该地区输入型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其层次配置既要考虑本地生源,又要正视外来劳动力技能水平、文化素养的现实,给出各个层次本地生源在劳动力总供给中的合理比例。
(2)科学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发展,并不是都需要高学历的人才;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振兴,更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中职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发展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高职教育的招生总量要实行宏观控制。高职教育需要发展,但规模不宜太大,大专学历及以上的比例大约在20%—30%。其二,发展高职教育要把加强专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产业对专业的需求是比较广泛的,除了传统的机电类专业外,化工、生物医药、软件、新材料等新兴专业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建设,也要实行“双证制”,即毕业生要同时获得大专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工的比例不低于50%。
同时,建议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由职教部门归口管理中、高等职业教育,以利于初、中、高等职教管理一体化,加强各个层次的衔接研究,突出其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真正办出高等职教的质量和特色。
3.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科学优化苏州职教专业结构
围绕苏州市产业振兴发展计划,职业教育要加快专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改造传统专业,及时开设出一批与苏州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相匹配的新专业。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拓展专业群,延伸专业链,提升专业科技含量,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养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围绕大力推进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以及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振兴计划,积极拓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以及服务外包等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同时,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链,面向都市型现代农业,适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附加值农产品、园林艺术、观光旅游等所需的特色专业。
打造一批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环保科技、新能源和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相匹配的示范专业和精品专业。专业建设的重点,要由物质的、静态的专业建设向功能性、动态性的专业开发转变;由硬件建设为主向软件建设倾斜;由单一的专业建设向形成优势专业链倾斜。努力使职业学校的专业调整优化更符合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缩短苏州职教与劳动力市场的距离
(1)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锻炼,培养负重拼搏的精神。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顽强拼搏和勇于吃苦的职业素质,在实践训练教学中,加紧引入“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制度。
(2)人才培养的过程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轴”带“链”联动发展,开设特色课程,挖掘文化内涵,增加技术含量。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可培养一些专业技术与营销知识兼备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3)加强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差异的研究,在课程设置上应紧密结合企业的工艺改革创新,瞄准现代专业应用技术前沿的发展,开设与专业前沿相关的课程,必要时要邀请企业共同参与精品课程建设。
(4)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岗位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岗位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对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保证实习时间与质量。
(5)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提出,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以适应当前社会团结协作工作的需要。可尝试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推到课堂教学的前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使他们敞开心扉,在合作中发挥特长,在交流中培养情感,在竞争中凝聚精神。
(6)探索、健全“校企结合”、“校企一体”合作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紧密型合作。用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以及新型生产设施的应用搭建“春风化雨”的环境,实现对学生的渗透和影响。此外学校定期向用人单位发布人才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用人单位也根据实际需求向学校通报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毕业生质量的意见反馈,实现信息资源无缝对接。积极落实冠名班级、冠名奖学金等工作。
总之,我们要及时关注劳动力市场需求发展,适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有效地提高苏州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
参考文献:
[1]杨海华.苏州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2]杨海华.苏州市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发展的研究[J].职教通讯,2009(10).
[3]王清智.职业教育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