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构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基础,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与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到其它产业甚至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而本文笔者则结合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整体情况,给出了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机制。
【关键词】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机制
工业是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是促国家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内燃机。不过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对现今产业结构布局、内在影响因素、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的质疑与研究逐渐广泛与深入,学界、政府、民间均在区域工业经济改革与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展开了探究。当前,改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是保证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整体情况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整体情况大致可总结为四点:第一,我国工业运行效率于整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而在时间上又呈“波浪式”增强趋势;第二,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大致可分作3个阶段:2000-2005年,是我国工作发展传统思路下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2007-2009年为受经济冲击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2010年后依旧为工业发展背景下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第三,工业经济效率提升更依赖外部特征明显的技术进步效率,工业企业规模效率与管理水平对效率增长均未做出较大贡献;第四、区域工业经济运行效率表现出“西高、中稳、东低”特征,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差距仍存有收敛趋势。
二、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机制
1.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产权效率改革
(1)转变国家政府管理职能,增强工业经济活力
国家政府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充当着管理职能,应充分结合工业企业真实需求,简化企业不必要交易过程,减少企业生存竞争成本,真正落实服务市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在干预工业产品交易市场时,需建构市场买卖双方“双赢”定价体系,尤其是日常生活必需品方面,需借助政策实施补贴手段,不断增强国民生活质量。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制定方面,需准确界定与规范政府市场职能范围,不可主观干预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实现企业产权体制改革,推动社会非公经济发展
工业企业产权归属界定为经营效率增长的关键。当前,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虽有序开展,慢慢成为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经济主体,不少国有独资企业借助产权改革、股份改造等方式走上企业产权多元化道路,极大增强了企业绩效水平。因而在同质性产品市场交易里,国家政府需本著公平竞争原则,不搞特殊化、搞优待政策。除此以外,还需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工业行业高端领域,为寡头特征明显能源行业、中华工业发展加油助力。
2.进一步实现企业自主创新,保证技术效益目标的实现
(1)建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科研投入信心
自主创新也是建构国家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战略机制的关键,工业产品仅在创新这一极具实力手段的引领下才能朝高附加值型工业品发展。我国工业历经了长期模仿与承接外部先进技术的状态,不过这并不属于长远之策,仅仅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权宜之计,制定科技振兴计划,增强企业品牌意识为当前工业效率不断发展的桥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可让企业在市场经济被动条件下依旧保持有效率的生产经营,因而需减轻效率增长的波动幅度,提高工业经济内在稳定性。
(2)拉近企业与研发机构关系,促工业技术现实效益实现
国家在工业体系方面的科研投入主要在高校或专业研究机构里,而这些机构更注重技术成本自身性能,却忽视了市场需求影响,现有工业经济科技成果无法在短期转变成企业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经营与科技成果脱轨。今后我国政府还应进一步增加对工业科技的投资力度,这期间,国家政府需与企业彼此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到自主创新计划中,解决部分研究资金问题,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计划,以完善市场需求,使科技打造美好生活。
3.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妥善解决产能过剩
(1)科学调整工业行业结构,引领其它产业发展
我国工业行业结构更偏向于资源聚集型,智力聚集型稍弱,基础工业品消费与出口在推动我国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国际工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我国逐渐成熟的工业体系,通过资源消耗型工业产业结构无法建构工业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对我国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计划。现今,工业经济的发展仍应改进现代技术,继续发展传统产业,促石油化工、机械、汽车等现代性支柱性产业发展,创新工业行业分化机制,让我国工业行业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迈入。
(2)妥善处理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
我国工业体系建设存在的过度竞争与重复投资情况严重,直接影响工业与国民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产能过剩不但存在于煤炭、钢铁等传统大型重工业中,还存在于电子信息产业、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中。基于此,政府需对市场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将“促退”与“准入”政策彼此结合,解决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现有工业产业园区管理制度,增强产业空间聚集力度,已更好解决产业过剩。
总之,在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的背景下,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受到影响。只有进一步拓展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机制才能保证区域工业经济协调发展,这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转变我国工业“大而不强”形象的核心,可为我国从工业大国步入工业强国填瓦铺路。
参考文献:
[1]吴海民,王劲屹,薛文博.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03):9-16.
[2]李华伟,吴海民.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研究综述[J].价格月刊,2009(01):56-59.
【关键词】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机制
工业是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是促国家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内燃机。不过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对现今产业结构布局、内在影响因素、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的质疑与研究逐渐广泛与深入,学界、政府、民间均在区域工业经济改革与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展开了探究。当前,改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是保证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整体情况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整体情况大致可总结为四点:第一,我国工业运行效率于整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而在时间上又呈“波浪式”增强趋势;第二,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大致可分作3个阶段:2000-2005年,是我国工作发展传统思路下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2007-2009年为受经济冲击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2010年后依旧为工业发展背景下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第三,工业经济效率提升更依赖外部特征明显的技术进步效率,工业企业规模效率与管理水平对效率增长均未做出较大贡献;第四、区域工业经济运行效率表现出“西高、中稳、东低”特征,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差距仍存有收敛趋势。
二、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机制
1.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产权效率改革
(1)转变国家政府管理职能,增强工业经济活力
国家政府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充当着管理职能,应充分结合工业企业真实需求,简化企业不必要交易过程,减少企业生存竞争成本,真正落实服务市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在干预工业产品交易市场时,需建构市场买卖双方“双赢”定价体系,尤其是日常生活必需品方面,需借助政策实施补贴手段,不断增强国民生活质量。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制定方面,需准确界定与规范政府市场职能范围,不可主观干预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实现企业产权体制改革,推动社会非公经济发展
工业企业产权归属界定为经营效率增长的关键。当前,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虽有序开展,慢慢成为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经济主体,不少国有独资企业借助产权改革、股份改造等方式走上企业产权多元化道路,极大增强了企业绩效水平。因而在同质性产品市场交易里,国家政府需本著公平竞争原则,不搞特殊化、搞优待政策。除此以外,还需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工业行业高端领域,为寡头特征明显能源行业、中华工业发展加油助力。
2.进一步实现企业自主创新,保证技术效益目标的实现
(1)建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科研投入信心
自主创新也是建构国家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战略机制的关键,工业产品仅在创新这一极具实力手段的引领下才能朝高附加值型工业品发展。我国工业历经了长期模仿与承接外部先进技术的状态,不过这并不属于长远之策,仅仅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权宜之计,制定科技振兴计划,增强企业品牌意识为当前工业效率不断发展的桥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可让企业在市场经济被动条件下依旧保持有效率的生产经营,因而需减轻效率增长的波动幅度,提高工业经济内在稳定性。
(2)拉近企业与研发机构关系,促工业技术现实效益实现
国家在工业体系方面的科研投入主要在高校或专业研究机构里,而这些机构更注重技术成本自身性能,却忽视了市场需求影响,现有工业经济科技成果无法在短期转变成企业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经营与科技成果脱轨。今后我国政府还应进一步增加对工业科技的投资力度,这期间,国家政府需与企业彼此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到自主创新计划中,解决部分研究资金问题,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计划,以完善市场需求,使科技打造美好生活。
3.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妥善解决产能过剩
(1)科学调整工业行业结构,引领其它产业发展
我国工业行业结构更偏向于资源聚集型,智力聚集型稍弱,基础工业品消费与出口在推动我国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国际工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我国逐渐成熟的工业体系,通过资源消耗型工业产业结构无法建构工业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对我国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计划。现今,工业经济的发展仍应改进现代技术,继续发展传统产业,促石油化工、机械、汽车等现代性支柱性产业发展,创新工业行业分化机制,让我国工业行业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迈入。
(2)妥善处理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
我国工业体系建设存在的过度竞争与重复投资情况严重,直接影响工业与国民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产能过剩不但存在于煤炭、钢铁等传统大型重工业中,还存在于电子信息产业、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中。基于此,政府需对市场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将“促退”与“准入”政策彼此结合,解决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现有工业产业园区管理制度,增强产业空间聚集力度,已更好解决产业过剩。
总之,在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的背景下,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受到影响。只有进一步拓展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机制才能保证区域工业经济协调发展,这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转变我国工业“大而不强”形象的核心,可为我国从工业大国步入工业强国填瓦铺路。
参考文献:
[1]吴海民,王劲屹,薛文博.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03):9-16.
[2]李华伟,吴海民.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研究综述[J].价格月刊,2009(0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