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儿童医院的内分泌科,常有很多忧心忡’呻的父母领着个子不高的孩子前来就诊,现对身高的忧虑已经严重困扰着家长和孩子。笔者就此采访了梁黎主任医师,请她对以下几个典型病例作些分析。
病例1:
以为只是个子矮,原来却是病作怪
李冬从5岁起,身高就增长缓慢,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由于家长身高中等,而他10岁的姐姐更是同龄孩子中的“大个子”,因此家里人从来没有担心他的身高。随着年纪的增长,特别是李冬上了小学后,他的身高和同班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今10岁的他只有1.15米,远远低于同龄儿童1.40米的身高标准。
李冬经常便秘,反应迟钝,平时总是懒洋洋的。但这些症状并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直到他的学习成绩慢慢下滑,成了班里最后一名,家长开始怀疑孩子的智商,才到医院为孩子看病。检查结果让李冬家长大吃一惊,李冬患了“晚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迟钝、懒得动、便秘、腹胀,包括个子矮小等症状都是因病而起。
专家点评:
有些孩子个子矮小是一种疾病状态,但父母往往不知道。如果孩子是因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内分泌异常、染色体异常、中枢神经异常等导致矮小,吃增高药和使用增高产品都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当发现孩子的身高、生长发育缓慢或者过分落后于同龄人时,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以确认是否由于疾病原因。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早身高一直趋于前列,,而到小学时却比同龄同学矮10—20厘米,家长就要特别警惕。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只有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病例2:
吃得太好性早熟,孩子个子不会高
琳琳读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就常被人误以为是个小学生。当时5岁的她身高已达1.23米,加上体重也偏重,看上去有点像“大姑娘”了。
琳琳的父母认为现在孩子普遍营养好,孩子不算太胖,等她上小学时功课压力重了,自然会瘦下来。琳琳的家境好,她经常跟着父母出去吃大餐,鱼虾蟹鳗鳖不说,蛋白粉等保健品也不少吃。后来,父母还经常给她喝各种营养剂。
初中以后,班上其他的同学个子一个个开始超过琳琳,她却迟迟没有动静。到了14岁,她的身高仍只有1.50米。父母带她到医院检查,发现图性早熟,她的骨骺已提前闭合,不会再长个了。
专家点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性早熟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很多性早熟的孩子虽然当时并不矮,但他们的骨龄已超前,而且性激素提前大量分泌,使骨骺提前闭合,导致身高增长过早停止,最终普遍矮小。
父母给孩子加强营养,要讲究科学。如优良蛋白质能够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也是增高的关键因素,像动物性食品蛋、肉、鱼、乳类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比较完备,营养价值高,宜多吃;大豆及豆制品的蛋白质也呈优质蛋白质,也要让孩子经常进食,而且要注意荤素搭配。其次,钙是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孩子的膳食调配中应常有含钙的食品,如奶类、蛋黄、虾皮、牡蛎、芝麻酱、大豆及豆制品等。而各种保健品、营养品孩子还是少吃为好。
病例3:
生长激素乏,父母高孩子也会矮
小强从小一直个子矮小,在幼儿园上中班、大班时,他一直都比正常的身高标;隹矮。由于小强的爸爸身高1.82米,妈妈身高1.65米,所以父母对小强的身高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可小强到了14岁时,身高仍只有1.2米,父母开始着急起来了,带他到医院一查,发现是因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由于发现得太迟,即使进行积极的治疗,小强最多也只能长高到1.55米。父母后悔莫及。
专家点评:
大多数家长认为,小时候孩子长得矮不要紧,只要在青春发育期加强营养,就能在身高上有个大飞跃。尤其是父母身高中等偏上的,越容易忽视这个问题,以至于延误了治疗的宝贵时间。
据统计,平均在8646个新生儿里,就有一个患“生长激素缺乏症”。这类矮小者,只要做个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即能确诊。确诊后可及时进行生长激素注射治疗。得了这种病的孩子只要医治得早,在6至7岁前开始治疗,完全可以有正常人一样的身高。
病例4:
滥用增高产品,拔苗助长
小叶的爸爸身高7.7米,妈妈身高1.58米,都不算高。而小叶是个男孩子,所以父母总希望他能长到1.75米以上。小叶从小到大,身高一直维持在平均水;隹上下,但他父母还是很忧心。看着铺天盖地的各种增高产品广告,父母心动了。
经过精心挑选后,小叶父母为他选了某增高保健品,虽然该增高保健品价格挺高,但两人还是咬咬牙买了。刚开始时果然“疗效显著”,第一年小叶一下子长高了10多厘米,但第二年就没有明显的效果了,后来索性就停止了长个。
小叶的爸妈心急如焚,带他去医院一检查,发现其骨骺已提前闭合,不会再长个了。原来增高保健晶是添加了激素的,所以小叶吃了后在短时间内会长得很快,但这种“疗效显著”是以牺牲孩子长高的空间和时间为代价的。
专家点评:
对于矮小儿童的诊断和治疗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自我诊断,轻信所谓的“增高术”,盲目购买”增高药”,这样不仅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孩子的最终身高。
病例1:
以为只是个子矮,原来却是病作怪
李冬从5岁起,身高就增长缓慢,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由于家长身高中等,而他10岁的姐姐更是同龄孩子中的“大个子”,因此家里人从来没有担心他的身高。随着年纪的增长,特别是李冬上了小学后,他的身高和同班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今10岁的他只有1.15米,远远低于同龄儿童1.40米的身高标准。
李冬经常便秘,反应迟钝,平时总是懒洋洋的。但这些症状并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直到他的学习成绩慢慢下滑,成了班里最后一名,家长开始怀疑孩子的智商,才到医院为孩子看病。检查结果让李冬家长大吃一惊,李冬患了“晚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迟钝、懒得动、便秘、腹胀,包括个子矮小等症状都是因病而起。
专家点评:
有些孩子个子矮小是一种疾病状态,但父母往往不知道。如果孩子是因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内分泌异常、染色体异常、中枢神经异常等导致矮小,吃增高药和使用增高产品都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当发现孩子的身高、生长发育缓慢或者过分落后于同龄人时,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以确认是否由于疾病原因。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早身高一直趋于前列,,而到小学时却比同龄同学矮10—20厘米,家长就要特别警惕。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只有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病例2:
吃得太好性早熟,孩子个子不会高
琳琳读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就常被人误以为是个小学生。当时5岁的她身高已达1.23米,加上体重也偏重,看上去有点像“大姑娘”了。
琳琳的父母认为现在孩子普遍营养好,孩子不算太胖,等她上小学时功课压力重了,自然会瘦下来。琳琳的家境好,她经常跟着父母出去吃大餐,鱼虾蟹鳗鳖不说,蛋白粉等保健品也不少吃。后来,父母还经常给她喝各种营养剂。
初中以后,班上其他的同学个子一个个开始超过琳琳,她却迟迟没有动静。到了14岁,她的身高仍只有1.50米。父母带她到医院检查,发现图性早熟,她的骨骺已提前闭合,不会再长个了。
专家点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性早熟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很多性早熟的孩子虽然当时并不矮,但他们的骨龄已超前,而且性激素提前大量分泌,使骨骺提前闭合,导致身高增长过早停止,最终普遍矮小。
父母给孩子加强营养,要讲究科学。如优良蛋白质能够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也是增高的关键因素,像动物性食品蛋、肉、鱼、乳类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比较完备,营养价值高,宜多吃;大豆及豆制品的蛋白质也呈优质蛋白质,也要让孩子经常进食,而且要注意荤素搭配。其次,钙是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孩子的膳食调配中应常有含钙的食品,如奶类、蛋黄、虾皮、牡蛎、芝麻酱、大豆及豆制品等。而各种保健品、营养品孩子还是少吃为好。
病例3:
生长激素乏,父母高孩子也会矮
小强从小一直个子矮小,在幼儿园上中班、大班时,他一直都比正常的身高标;隹矮。由于小强的爸爸身高1.82米,妈妈身高1.65米,所以父母对小强的身高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可小强到了14岁时,身高仍只有1.2米,父母开始着急起来了,带他到医院一查,发现是因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由于发现得太迟,即使进行积极的治疗,小强最多也只能长高到1.55米。父母后悔莫及。
专家点评:
大多数家长认为,小时候孩子长得矮不要紧,只要在青春发育期加强营养,就能在身高上有个大飞跃。尤其是父母身高中等偏上的,越容易忽视这个问题,以至于延误了治疗的宝贵时间。
据统计,平均在8646个新生儿里,就有一个患“生长激素缺乏症”。这类矮小者,只要做个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即能确诊。确诊后可及时进行生长激素注射治疗。得了这种病的孩子只要医治得早,在6至7岁前开始治疗,完全可以有正常人一样的身高。
病例4:
滥用增高产品,拔苗助长
小叶的爸爸身高7.7米,妈妈身高1.58米,都不算高。而小叶是个男孩子,所以父母总希望他能长到1.75米以上。小叶从小到大,身高一直维持在平均水;隹上下,但他父母还是很忧心。看着铺天盖地的各种增高产品广告,父母心动了。
经过精心挑选后,小叶父母为他选了某增高保健品,虽然该增高保健品价格挺高,但两人还是咬咬牙买了。刚开始时果然“疗效显著”,第一年小叶一下子长高了10多厘米,但第二年就没有明显的效果了,后来索性就停止了长个。
小叶的爸妈心急如焚,带他去医院一检查,发现其骨骺已提前闭合,不会再长个了。原来增高保健晶是添加了激素的,所以小叶吃了后在短时间内会长得很快,但这种“疗效显著”是以牺牲孩子长高的空间和时间为代价的。
专家点评:
对于矮小儿童的诊断和治疗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自我诊断,轻信所谓的“增高术”,盲目购买”增高药”,这样不仅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孩子的最终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