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国:画中人生宛如茶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lzh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奋斗;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三味一生。
  国画家孙维国正值壮年,是吉林美术界的翘楚,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画家中的精英。但他为人谦和,追求淡泊,不陷浮华,独善其身,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画画与学习上。

1


  孙维国,1963年出生于吉林省大安县,祖籍山东莱州。中学时代,他喜欢方增先的画,喜欢那种水墨写实的作风,时常拿方增先画画的方法去大车店做毛笔写生。上艺术学院之后,接受了线描写生的训练,画人物既吸收老师杜滋龄的新技法,也大量临摹研究任伯年、陈老莲、任熊、黄慎以线造型的作品。198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学习期间他主攻版画,同时也学油画和中国画,不仅打下广泛而扎实的基础,而且培养了创作能力。尚在学习期间的他,创作的一幅油画《铺路》,一炮打响,在参加长春市美展中获奖。这是他获得的第一个成就,使其将来着重美术行业的念头更为执着。
  满腔热血的孙维国,毕业后分配到文化馆工作。他深入基层,足迹遍布工厂、矿山、学校、乡村。他曾经为残疾儿童进行特殊辅导,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数年后被调入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为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举办美术培训班。工作期间他认真踏实,开拓进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工作繁忙期间还会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作画、读书,并向名家求教。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每天都有所收获。即使自己在画画方面只拥有三十二分之一的天赋,那他也会比别人多付出三十二倍的努力。
  正是由于孙维国的埋头苦干、分秒必争,他被提升为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他也有了更高的价值观,在他身上时刻都肩负着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孙维国的国画师从众家,以画人物为主。在创作实践中,他注意造型和笔墨技法上的和谐。笔墨追求恣肆狂放、淋漓尽致、物我两忘,时而浓墨重彩,时而轻勾淡抹。
  他的画偏向于写实,他认为,真实再现是一个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中常用的概念,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为此,他去了西藏,并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西藏各层面人民生活的作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藏这块神奇的高原孕育了一个同样神奇的民族——藏族。孫维国的画,从终年不化的雪山和冰川,雄伟、庄严的布达拉宫,到牧民村寨,高原特殊的生活形态和宗教特色一一呈现在笔下。他将人物描绘得淋漓尽致,从《吉祥高原》作品中可以看到,当地的藏族人民拒绝“流行”,摒弃“时尚”,沿习本真,生活在一个自在的时间和空间里。好似因为这样,他们更接近生命的源头。
  藏族女人是这个高原的亮色,她们放牧、耕作、祈福;她们健康、朴实,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吃苦能力和乐观精神。这些都是孙维国写实求真、注重藏族人民精神状态和宗教特色的体现。一幅幅笔墨淋漓的西藏人生画卷,成为这一时期孙维国人物画创作的重要成果。此后他多次到青海、甘南藏区,在云海下、草甸中、雪峰前、牦牛边,追索“天人合一”的原生态,感悟藏民内心深处的雪域精神。

3


  孙维国的中国画,有着不断在生活中感悟、不断向传统开掘、不断向相关艺术借鉴而产生的独具一格的风格特色,是有着自我标签和艺术符号的。
  他在写意面貌中,没有丝毫累赘之点,将人物生动再现,形象入木三分。只有胸怀广阔之心的人,才能将民族风情尽收眼底,下笔以形写神,雕雕琢琢,精益求精;他画功沉稳,路出于古,寓变求稳,遇新、归古。他特别注意钻研易学的思维方式,吸收版画的概括和整体,学习流动飞舞的气韵、笔墨变化的丰富与墨韵的苍郁与朴拙。他兼容并收,博采众长,将画作磨炼到驾轻就熟的境界。
  孙维国的创作题材宽泛,现实题材、古代先贤志士,如孔子、孟子、杜甫、苏东坡、王羲之等。他力求作品厚重,有时代感,表现出上下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他注重品格和涵养的修炼,画如心走,在创作的同时,重读“四书五经”,练习书法,读画论、阅古典诗文,追寻传统艺术精神的回归,研究着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
  近期他的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不夜城》,反映了他在国画人物上的新境界。这是幅表现环卫工人,即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清洁工们生活的作品。画中可看到:天色昏昏沉沉的,路边有一群人,他们身穿橘色制服,背后是高大的铺路机车。他们干了一天的工作后,有的在点烟,有的在擦汗,有的在唠家常……我们经常对他们熟视无睹,觉得他们太平凡了。但孙维国,他走出了人们固守常态的冷漠,看到了基层人民劳动的美。他们勤劳朴实,任劳任怨,造福社会。他们只跟自己同一阶层的人互相同情,受伤了互相扶持舔舐伤口。孙维国发现了他们,并把他们工作的场景以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不仅是给我们做观赏看的,更是想让我们看到现今社会的现象。

4


  孙维国对版画、油画、国画、水粉、工艺,都有求索;对人物、山水、静物、写生、素描,尤为精通。孙维国的作品曾获“中国当代青年书画展”二等奖,“正义·和平国际美展”特别奖,“关东画派新生代美术作品展”金奖……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各大美展,出版有《美术家孙维国》《孙维国作品集》《孙维国人物画作品集》等。他的作品笔力酣畅,表象丰富,悠然意远,这与孙维国平易近人的品格、谦逊为人的性格、豁达开朗的人格,是相一致的。
  如今,56岁的孙维国的作品从现实走向追踪传统,寻根古代哲学思想之源,再回到创建和谐的中国小康社会。他的许多作品被各大美术馆收藏,并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国展出,也成为各种大型画册收录和民间收藏的热门。孙维国认为,未来要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传统与精髓,在回归传统中走出传统,实现传统的现代转化,更加努力追求真实,追求美。
其他文献
一个好的作家,骨子里都藏着故事,这些故事,需要有生活。生活中的艰辛与磨砺,是最好的素材。  少年时期的杨子忱家境贫寒。或许正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让他成为以后闻名世界的作家。杨子忱的家乡在九台市三台村。儿时他就知道,距离他家20多里的其塔木红旗村里曾经出了两个进士,清同治、光绪年进士,曾任临榆,即山海关所在的榆关,以及庐龙、永年等县知县。  上世纪60年代,在通过后人了解了其塔木红旗村父子进士杨诚
期刊
无论是剧本创作、作品主题、现场拍摄,还是人物塑造、影像色彩等,他无一不精。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是奇妙的艺术形式。而每一位电视人都是为观众们创造奇迹的造梦者。尹爱群,正是万千美梦铸造师当中的一员。尹爱群导演是个极其专业的人,他兢兢业业,倾其一生,注所有深情于影视创作,三十年初心未变。电影世家的熏染  尹爱群出生于电影世家,在艺术氛围熏陶下,他从小就对电影、电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尹爱群12岁跟
期刊
在老长春人的眼中,“福义德”不只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更是一种熟悉的味道,一份儿时的记忆,也是一路的陪伴……  如果你问我味道是什么?我想,味道不只是舌尖上感受的味道,人生百味,我们所能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  气质是一种味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品格是一种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心情,有时候也是一种味道;  美食,是一种,或是百种、千种、万般味
期刊
忠仁先生的字,大胆开合,信笔为之,奇正相生,刚柔相济。  王忠仁先生很喜欢大海,不仅爱海的气势磅礴,更爱海的宽广静美。风呼浪啸,潮涨潮落。20余载海军生涯,大海不仅是忠仁先生保家卫国的疆场,也是他习练书法的大幕。  初见忠仁先生,他淡雅的微笑,浓密的头发下一双温和而有神的眼睛,你丝毫不会感觉到,坐在你对面的他刚在韩国举办完画展回来,集众多经历与荣誉于一身的他永远是这样温和可亲犹如兄长一般。  19
期刊
無论是小时候偷偷画的连环画、青年时的军旅生涯,还是转业后的美编工作,王云鹏一直没有离开过美术。  他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作画,向世人展示着自然的美好。二哥成了他的启蒙老师  王云鹏一头长发,清清瘦瘦,其与生俱来的艺术气息与家庭氛围息息相关。王云鹏的爷爷是看四书五经的文化人,爸爸是放弃市里工作的村干部,母亲虽然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十分擅长剪纸和刺绣。对于王云鹏来讲,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二哥王云堂
期刊
易洪斌先生笔下的马,总有一种浩然之气,壮伟之象。在文化圈内外,易洪斌的名字是担当得起“才华横溢”四个字的。  深冬的长春,坐在玻璃窗旁,暖暖的阳光与窗外的白雪相衬,有着几分惬意。约见易洪斌先生,在他的画室内。屋内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浓郁的茶香味道,恍若走入江南的一间古屋般雅致。  易洪斌先生善文复善画,他笔下的马总有一种浩然之气,壮伟之象。他以淋漓酣畅的笔墨,抒发着他“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激情。无论
期刊
在长春,有这样一位学者,他是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末代皇帝溥仪研究的著名历史学家。40年来,他孜孜以求,潜心研究。他的学术生命与末代皇帝溥仪紧紧连接在一起。不解之缘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王庆祥说,溥仪研究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地域文化中人物研究不可缺失的一环。溥仪的生平恰能折射中国20世纪时代的内涵。他的五位夫人和亲属、近臣则
期刊
王淑兰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总结近二十年的绘画心得。她说,一幅好的作品,不仅取决于绘画技巧,更取决于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揣摩。  古人有云: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满天。如果将吉林画家王淑兰的晚年生活勾勒成一幅画卷,想必一定是“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一般安然与惬意。  2001年,因为挚爱,退休后的王淑兰开始习画,经过近二十年的磨砺,如今的她已步入古稀之年,虽为业余,却已具大家之风范:她工笔下的花鸟鱼
期刊
有人说,当代雕塑艺术好比一个实验场,所有视觉手段都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创造出一个个新的视觉空间和文化场域。  初见魏小明,是在位于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内的魏小明雕塑博物馆。观其人,一身朴素装扮,为人谦逊,虽生于南方,口音却基本已被“北化”;观其作,姿态万千,纤细柔美,伸展性为创作打开边界,给人以视觉与思维的双重拓展与冲击。  馆内外近240件雕塑作品皆为魏小明倾心之作,高至15米,矮至10-20公分,件
期刊
她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深爱的舞蹈事业,敬业勤勉地带领团队和学生们研究、编写舞蹈教材,创造了一个东北地域舞蹈文化的品牌。  她是东北秧歌的代言人,是关东热土上的舞蹈精灵,获得国内外奖项、赞誉无数。对她来说,舞蹈是信仰,是生命。她,就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王小燕。“小辣椒”让东北秧歌初露锋芒  王小燕出生于吉林一个军人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促使她形成了质朴的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她12岁就考上了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