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高职以实践性、操作性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置中,很多人认为《国际商务》课程是一门大而全,且偏理论化的课程。事实上,这是一种认识误区。高职《国际商务》双语课程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等设计,成为一门符合高职教学特色的应用性课程。
[关键词] 《国际商务》;高职;双语;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得了开拓全球市场的机会。这些企业接触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面临着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市场机会。企业们急需一批具备一定国际商务知识和能力的操作型人才。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为社会所用的一线高等操作型、应用型人才。在当前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对本校学生进行国际商务方面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很有必要。不仅是国际商务专业,而且非国际商务专业,也应加强这方面意识的培养。
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并设置了《国际商务》双语课程,但事实上由于认识问题,该课程在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处境比较尴尬,一直以来不被重视。
1、 关于高职《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的认识误区
在高职以实践性、操作性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置中,很多人认为《国际商务》课程是一门大而全,且偏理论化的课程,其不符合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和对课程的设置要求。事实上,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大家对《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的认识误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课程偏理论化,不具备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很多人把《国际商务》课程看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课程设置中,课程被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而对待,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误区。国际商务课程注重学生的全球视野、国际商务意识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开拓国际市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在注重职业教育的澳大利亚,其TAFE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国际商务》课程一直以来就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且课程被认定为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因此,认为该课程不具备应用性,也是一种认识误区。
2、认为课程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
很多人认为高职课程应突出实践操作,而《国际商务》课程被认为偏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课程不具备高职课程特性。事实上,课程是否具备实践性和操作性,不是高职课程必备特性的划分标准。高职课程体系中,也需要知识型课程的存在,培养学生软技能。《国际商务》课程可以有软技能实践项目的设定,其并不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
3、认为课程的双语教学对高职学生而言,太难,不合适
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有人认为高职《国际商务》课程开设双语教学没必要。事实上,在全球化的当下,英语是全球商务必要沟通语言,高职开展双语教学很有必要,其中国际商务开展双语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对英语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开设双语教学课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课程特点,确立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双语教学目标,并配之适合高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最后应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国际商务》课程原先是本科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上种种误解皆来自于以前对本科院校《国际商务》课程的认识,因此,对其有曲解也无可厚非。现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对课程的设置要求,对高职《国际商务》双语课程重新进行定位与应用性设计,以使其成为一门具备高职特色的应用性专业课程。
二、高职《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的高职定位与应用性设计
(一)课程的高职定位
《国际商务》课程的高职定位:该课程可被定位为一门专业技术应用性课程。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商务意识,在了解目标市场宏观和微观环境前提下,具备对目标市场的进入模式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设计
1、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用
这里的“用”,即为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用,实施课程教学目标所用。国际商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进入国际市场知识、意识和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而设定。
课程的教学体系可分为二块内容:第一块是国际商务的宏观环境分析,具体有(1)目标市场——国别差异分析、(2)进入途径之一——国际贸易分析、(3)进入途径之二——对外直接投资分析、(4)汇率风险分析、(5)市场机会——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第二块是第一块内容的应用,让学生在第一块内容掌握的前提下,选择公司和产品,对预定的目标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分析和判断。从这个课程教学内容来看,该课程紧密结合国际商务(进入国外市场)主题,结合企业实践,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2、课程教学内容要新,符合当前社会实际。
课程教学内容要新,引用的案例、数据要新,如全球贸易摩擦的最新特点、贸易数据、汇率数据等,必须紧跟当前实际。当下,中国采取浮动汇率政策,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数据,一个月内就会变动很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使用几年前的案例和数据,就会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达不到跟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预期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安排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带全班同学一起浏览一下重要的国际商务新闻和数据,做到时时关注重要新闻和数据,紧密结合国际商务最新动态。
3、关于国际商务分析的教学作业设计
高职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应用性,而本课程的这个国际商务分析报告——进入国际市场的教学任务设计可以很好地结合课程所学与企业实际,体现了课程的应用性。
教学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定一个中国公司,确定相关产品,根据自己课程所学和初步调查结果,选择一个目标国家市场,然后对此进行分析,看该公司是否适合进入选定的目标市场。若可行,则建议选择哪种进入模式,对进入模式进行选择、判断和分析。
在做这个报告中,学生要求利用所学,对国际商务环境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对自己公司进入该国市场的合适进入模式,综合性较强,且结合企业实际,应用性也较强。这样的教学作业设计,提升了课程的应用性,也改变了《国际商务》课程一直以来被认定为理论课程的课程定位。这对其他高职类似课程的定位与设计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由此可见,高职国际商务双语课程可以根据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应用性方面的设计,成为一门社会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高职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施永兵. 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和对策.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3月第1期
[2]陈静红 高职双语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教学模式改进 大学教育2013年12月
[3]姚大伟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思考 管理观察 2008年13期
作者简介:
陈静红(1975-),女,硕士,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高职教学
[关键词] 《国际商务》;高职;双语;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得了开拓全球市场的机会。这些企业接触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面临着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市场机会。企业们急需一批具备一定国际商务知识和能力的操作型人才。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为社会所用的一线高等操作型、应用型人才。在当前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对本校学生进行国际商务方面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很有必要。不仅是国际商务专业,而且非国际商务专业,也应加强这方面意识的培养。
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并设置了《国际商务》双语课程,但事实上由于认识问题,该课程在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处境比较尴尬,一直以来不被重视。
1、 关于高职《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的认识误区
在高职以实践性、操作性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置中,很多人认为《国际商务》课程是一门大而全,且偏理论化的课程,其不符合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和对课程的设置要求。事实上,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大家对《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的认识误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课程偏理论化,不具备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很多人把《国际商务》课程看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课程设置中,课程被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而对待,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误区。国际商务课程注重学生的全球视野、国际商务意识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开拓国际市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在注重职业教育的澳大利亚,其TAFE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国际商务》课程一直以来就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且课程被认定为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因此,认为该课程不具备应用性,也是一种认识误区。
2、认为课程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
很多人认为高职课程应突出实践操作,而《国际商务》课程被认为偏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课程不具备高职课程特性。事实上,课程是否具备实践性和操作性,不是高职课程必备特性的划分标准。高职课程体系中,也需要知识型课程的存在,培养学生软技能。《国际商务》课程可以有软技能实践项目的设定,其并不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
3、认为课程的双语教学对高职学生而言,太难,不合适
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有人认为高职《国际商务》课程开设双语教学没必要。事实上,在全球化的当下,英语是全球商务必要沟通语言,高职开展双语教学很有必要,其中国际商务开展双语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对英语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开设双语教学课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课程特点,确立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双语教学目标,并配之适合高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最后应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国际商务》课程原先是本科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上种种误解皆来自于以前对本科院校《国际商务》课程的认识,因此,对其有曲解也无可厚非。现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对课程的设置要求,对高职《国际商务》双语课程重新进行定位与应用性设计,以使其成为一门具备高职特色的应用性专业课程。
二、高职《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的高职定位与应用性设计
(一)课程的高职定位
《国际商务》课程的高职定位:该课程可被定位为一门专业技术应用性课程。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商务意识,在了解目标市场宏观和微观环境前提下,具备对目标市场的进入模式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设计
1、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用
这里的“用”,即为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用,实施课程教学目标所用。国际商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进入国际市场知识、意识和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而设定。
课程的教学体系可分为二块内容:第一块是国际商务的宏观环境分析,具体有(1)目标市场——国别差异分析、(2)进入途径之一——国际贸易分析、(3)进入途径之二——对外直接投资分析、(4)汇率风险分析、(5)市场机会——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第二块是第一块内容的应用,让学生在第一块内容掌握的前提下,选择公司和产品,对预定的目标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分析和判断。从这个课程教学内容来看,该课程紧密结合国际商务(进入国外市场)主题,结合企业实践,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2、课程教学内容要新,符合当前社会实际。
课程教学内容要新,引用的案例、数据要新,如全球贸易摩擦的最新特点、贸易数据、汇率数据等,必须紧跟当前实际。当下,中国采取浮动汇率政策,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数据,一个月内就会变动很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使用几年前的案例和数据,就会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达不到跟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预期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安排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带全班同学一起浏览一下重要的国际商务新闻和数据,做到时时关注重要新闻和数据,紧密结合国际商务最新动态。
3、关于国际商务分析的教学作业设计
高职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应用性,而本课程的这个国际商务分析报告——进入国际市场的教学任务设计可以很好地结合课程所学与企业实际,体现了课程的应用性。
教学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定一个中国公司,确定相关产品,根据自己课程所学和初步调查结果,选择一个目标国家市场,然后对此进行分析,看该公司是否适合进入选定的目标市场。若可行,则建议选择哪种进入模式,对进入模式进行选择、判断和分析。
在做这个报告中,学生要求利用所学,对国际商务环境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对自己公司进入该国市场的合适进入模式,综合性较强,且结合企业实际,应用性也较强。这样的教学作业设计,提升了课程的应用性,也改变了《国际商务》课程一直以来被认定为理论课程的课程定位。这对其他高职类似课程的定位与设计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由此可见,高职国际商务双语课程可以根据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应用性方面的设计,成为一门社会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高职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施永兵. 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和对策.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3月第1期
[2]陈静红 高职双语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教学模式改进 大学教育2013年12月
[3]姚大伟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思考 管理观察 2008年13期
作者简介:
陈静红(1975-),女,硕士,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高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