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际资料,详细论述了白音沟铜矿的成矿条件及矿床的地质特征。
[关键词] 巴林左旗 白音沟 铜矿
中图分类号:F407.1
1、区域地质特征
普查区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部位,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陆缘活动带,准噶尔一兴安岭古生代褶皱系内,地质构造复杂,同时又是成矿较为有利的地段。区内"滨太平洋构造"活动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侏罗世少量陆相沉积的碎屑岩及广泛出露火山岩及其次火山岩,岩石为砂砾岩、砂岩及流紋岩一安山岩一英安岩一流紋岩组合。
区域内地层出露除分布广泛的第四系(Q4)外,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新民组(J2x)、侏罗系上统下兴安岭组(J3x)。第四系(Q4)一般多于山前平缓地带分布,以坡积物、风积物为主。
区域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陆缘活动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 经历了由元古代到古生代至中生代各期地质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构造格局;其中古元古代兴华渡口岩群的中浅变质岩系构造变形强烈,经历了多期复杂的韧性-脆性构造变形,其完整性和连续性不同程度地被破坏和改造,多呈孤岛状残留于侵入岩体中,或呈"天窗."形式零星分布在中生代地层的周边,总体受北东向构造的控制,呈断续条带状展布。中生代受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的火山盆地,其中以晚侏罗世火山岩最为发育。
区域内侵入岩较发育,以燕山晚期肉红色似斑状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γ53)为主。该期侵入岩出露在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两翼呈岩株、岩技状产出, 岩体形状不规则,大体呈北北向分布。本区岩体从岩性及结构上看, 岩石类型简单,主要为肉红色、浅肉红色中细斑状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等。岩体内围岩捕虏体或顶垂体较多,岩石粒度一般较细,故剥蚀程度较浅。区域岩脉发育,走向以近北西向为主,反映了区域断裂的一个方向。主要以中酸性岩脉为主,其岩石类型有:闪长玢岩、闪长岩、花岗斑岩、石英脉等。
区域内有金、铜、铅锌矿(化)点多处,均为小型矿床(点)。有些地方正在开采,其成因均为岩浆
热液石英脉型。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
2、矿区地质
普查区内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新民组(J2x)、侏罗系上统下兴安岭组(J3x)。侏罗系中统新民组岩性为一套灰紫色、暗紫色凝灰质砂岩、细砂岩夹煤线、砾岩及酸性凝灰岩、石英斑岩、流纹岩、安山岩等组合,侏罗系上统下兴安岭组岩性为一套浅灰色、暗灰色块状酸性熔岩及安山岩夹灰中酸性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凝灰砂岩薄层,第四系广布于洼地沟谷。
区内主要为断裂构造,褶皱构造不发育。矿区内构造以紧密褶皱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次的北东向挤压破碎带较为发育。其构造形式以北东向发育的脉岩和破碎带为特征,是本区铜、铅锌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北西向构造亦十分发育,而南北向构造次之。
普查区内侵入岩不发育,以燕山晚期肉红色似斑状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γ53)为主。该侵入岩出露在普查区的西中部,岩舌状产出, 岩体形状不规则,呈北西向分布。主要为肉红色、浅肉红色中细斑状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等。岩体内围岩捕虏体或顶垂体较多,岩石粒度一般较细,故剥蚀程度较浅。矿区内脉岩不甚发育,见有石英脉及花岗细晶岩脉零星出露,其长度、宽度均较小。
矿区所处位置为1:5万化探普查所圈出的5号异常内,异常形态为椭圆形,面积2平方公里,长轴方向北东向,与矿体走向一致。元素组合为Ag、Cu、Zn、As、Sb,其中Cu、Zn浓集中心明显,套合极好。矿体露头即位于异常内Cu、Zn高值点上方,表明地球化学找矿在该区是有效的方法。
3、矿床特征
矿区内铜多金属矿化产于侏罗系上统下兴安岭组(J3x)构造带内,地表以褐铁矿化、孔雀石化蚀变带为主。西部构造蚀变带地表控制长近1500米,蚀变带中岩石破碎,角砾呈次棱角状,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硅化及绿泥石化强烈。目前区内发现Ⅰ号铜多金属矿体分布于此构造蚀变带中。东部构造蚀变带地表控制长近700米。蚀变带中岩石破碎,角砾呈次棱角状,褐铁矿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硅化及绿泥石化强烈。肉眼见兰铜矿呈网脉状分布,目前区内发现Ⅱ号铜多金属矿体分布于此构造蚀变带中。
白音沟铜多金属矿区铜多金属矿氧化带较发育,地表矿石主要为氧化矿, 次为硫化矿。仅在氧化带中见一些次生的新矿物。氧化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孔雀石,其次为铅华,非金属矿物为碳酸盐、石英及髙岭土等;硫化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等。
氧化矿中仅见交代结构及交代作用形成的填隙结构,主要为褐铁矿交代黄铁矿,孔雀石交代黄铜矿等,但基本保留原矿物形态。原生矿中主要为他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镶嵌结构、压碎结构等。
矿石构造复杂多样,主要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次为条带状、网脉状、角砾状。
矿石的矿物组合为以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的金属矿物和石英、绿帘石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密切共生为特点。矿石的自然类型为:黄铜矿~石英脉矿石,褐铁矿~石英脉矿石。
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白音沟矿区铜多金属矿体产于褐铁矿化、孔雀石化蚀变带中,具有裂隙充填成矿的特点,矿体具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方铅矿化、绿泥石化、硅化等蚀变。普查区内西南部岩浆岩发育,表明铜、铅锌矿成矿与岩浆的深成活动有关。成矿溶液和成矿组分主要是来自岩浆。根据上述特征,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髙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矿床分布于内蒙兴安岭华力西地槽晚期褶皱带,侏罗系上统下兴安蚧组凝灰岩、凝灰角砾岩之断裂构造带中,断裂构造带为成矿有利部位,是找矿的有利地段。矿区内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构造破碎、断裂带是直接找矿标志;该矿床与铜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的次生蚀变为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硅化,这些蚀变是该区地表的直接找矿标志;化探异常值Pb:80.0×10-6 、Zn100.0×10-6 ,激电测量电阻率600Ωm以下的套合为异常矿异常,是该区的间接找矿标志。
[关键词] 巴林左旗 白音沟 铜矿
中图分类号:F407.1
1、区域地质特征
普查区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部位,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陆缘活动带,准噶尔一兴安岭古生代褶皱系内,地质构造复杂,同时又是成矿较为有利的地段。区内"滨太平洋构造"活动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侏罗世少量陆相沉积的碎屑岩及广泛出露火山岩及其次火山岩,岩石为砂砾岩、砂岩及流紋岩一安山岩一英安岩一流紋岩组合。
区域内地层出露除分布广泛的第四系(Q4)外,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新民组(J2x)、侏罗系上统下兴安岭组(J3x)。第四系(Q4)一般多于山前平缓地带分布,以坡积物、风积物为主。
区域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陆缘活动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 经历了由元古代到古生代至中生代各期地质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构造格局;其中古元古代兴华渡口岩群的中浅变质岩系构造变形强烈,经历了多期复杂的韧性-脆性构造变形,其完整性和连续性不同程度地被破坏和改造,多呈孤岛状残留于侵入岩体中,或呈"天窗."形式零星分布在中生代地层的周边,总体受北东向构造的控制,呈断续条带状展布。中生代受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的火山盆地,其中以晚侏罗世火山岩最为发育。
区域内侵入岩较发育,以燕山晚期肉红色似斑状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γ53)为主。该期侵入岩出露在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两翼呈岩株、岩技状产出, 岩体形状不规则,大体呈北北向分布。本区岩体从岩性及结构上看, 岩石类型简单,主要为肉红色、浅肉红色中细斑状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等。岩体内围岩捕虏体或顶垂体较多,岩石粒度一般较细,故剥蚀程度较浅。区域岩脉发育,走向以近北西向为主,反映了区域断裂的一个方向。主要以中酸性岩脉为主,其岩石类型有:闪长玢岩、闪长岩、花岗斑岩、石英脉等。
区域内有金、铜、铅锌矿(化)点多处,均为小型矿床(点)。有些地方正在开采,其成因均为岩浆
热液石英脉型。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
2、矿区地质
普查区内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新民组(J2x)、侏罗系上统下兴安岭组(J3x)。侏罗系中统新民组岩性为一套灰紫色、暗紫色凝灰质砂岩、细砂岩夹煤线、砾岩及酸性凝灰岩、石英斑岩、流纹岩、安山岩等组合,侏罗系上统下兴安岭组岩性为一套浅灰色、暗灰色块状酸性熔岩及安山岩夹灰中酸性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凝灰砂岩薄层,第四系广布于洼地沟谷。
区内主要为断裂构造,褶皱构造不发育。矿区内构造以紧密褶皱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次的北东向挤压破碎带较为发育。其构造形式以北东向发育的脉岩和破碎带为特征,是本区铜、铅锌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北西向构造亦十分发育,而南北向构造次之。
普查区内侵入岩不发育,以燕山晚期肉红色似斑状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γ53)为主。该侵入岩出露在普查区的西中部,岩舌状产出, 岩体形状不规则,呈北西向分布。主要为肉红色、浅肉红色中细斑状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等。岩体内围岩捕虏体或顶垂体较多,岩石粒度一般较细,故剥蚀程度较浅。矿区内脉岩不甚发育,见有石英脉及花岗细晶岩脉零星出露,其长度、宽度均较小。
矿区所处位置为1:5万化探普查所圈出的5号异常内,异常形态为椭圆形,面积2平方公里,长轴方向北东向,与矿体走向一致。元素组合为Ag、Cu、Zn、As、Sb,其中Cu、Zn浓集中心明显,套合极好。矿体露头即位于异常内Cu、Zn高值点上方,表明地球化学找矿在该区是有效的方法。
3、矿床特征
矿区内铜多金属矿化产于侏罗系上统下兴安岭组(J3x)构造带内,地表以褐铁矿化、孔雀石化蚀变带为主。西部构造蚀变带地表控制长近1500米,蚀变带中岩石破碎,角砾呈次棱角状,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硅化及绿泥石化强烈。目前区内发现Ⅰ号铜多金属矿体分布于此构造蚀变带中。东部构造蚀变带地表控制长近700米。蚀变带中岩石破碎,角砾呈次棱角状,褐铁矿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硅化及绿泥石化强烈。肉眼见兰铜矿呈网脉状分布,目前区内发现Ⅱ号铜多金属矿体分布于此构造蚀变带中。
白音沟铜多金属矿区铜多金属矿氧化带较发育,地表矿石主要为氧化矿, 次为硫化矿。仅在氧化带中见一些次生的新矿物。氧化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孔雀石,其次为铅华,非金属矿物为碳酸盐、石英及髙岭土等;硫化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等。
氧化矿中仅见交代结构及交代作用形成的填隙结构,主要为褐铁矿交代黄铁矿,孔雀石交代黄铜矿等,但基本保留原矿物形态。原生矿中主要为他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镶嵌结构、压碎结构等。
矿石构造复杂多样,主要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次为条带状、网脉状、角砾状。
矿石的矿物组合为以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的金属矿物和石英、绿帘石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密切共生为特点。矿石的自然类型为:黄铜矿~石英脉矿石,褐铁矿~石英脉矿石。
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白音沟矿区铜多金属矿体产于褐铁矿化、孔雀石化蚀变带中,具有裂隙充填成矿的特点,矿体具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方铅矿化、绿泥石化、硅化等蚀变。普查区内西南部岩浆岩发育,表明铜、铅锌矿成矿与岩浆的深成活动有关。成矿溶液和成矿组分主要是来自岩浆。根据上述特征,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髙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矿床分布于内蒙兴安岭华力西地槽晚期褶皱带,侏罗系上统下兴安蚧组凝灰岩、凝灰角砾岩之断裂构造带中,断裂构造带为成矿有利部位,是找矿的有利地段。矿区内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构造破碎、断裂带是直接找矿标志;该矿床与铜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的次生蚀变为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硅化,这些蚀变是该区地表的直接找矿标志;化探异常值Pb:80.0×10-6 、Zn100.0×10-6 ,激电测量电阻率600Ωm以下的套合为异常矿异常,是该区的间接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