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心理学中把“幼儿在心理上特别依赖从小就熟悉的亲人和环境,离开亲人到了新的环境就产生了焦虑感”称为分离焦虑。而分离焦虑在新生入园时最易爆发,因此,本文结合与幼儿相处的经验,从新生情绪爆发、分离焦虑的爆发原因、解决措施和重要性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关键词:安定新生情绪;分离焦虑;亲子依恋关系;师生亲爱关系
一、新生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分析
1环境的巨大变化
(1)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盥洗,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而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规律并不一定与此相符。有的家庭中生活作息比较随意,一切以幼儿的意愿为中心;有的幼儿甚至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等;有的幼儿则精力旺盛,没有睡午觉的習惯。据调查,一些幼儿就是因为怕在幼儿园睡中午觉而不愿意来园。因此,在入园之初,幼儿不习惯固定化的生活制度。此外,幼儿园的饮食和饮水也和家中不同。一些幼儿在家中养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到幼儿园后不愿意进食一些食物。而有的幼儿则在家中从来不喝白开水,而在幼儿园提供的饮水都是白开水等。
(2)成人与幼儿的关系:幼儿入园之初,见到的教师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儿感到不安全。由于幼儿园是集体教育,师生比例为1:15或者1:20。也就是说一位成人负责照顾15—20名幼儿,这和幼儿在家中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幼儿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如许多幼儿在家中睡觉时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儿园则需独自入睡,幼儿在入园之初感觉失去了亲情和温暖。此外幼儿在幼儿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之中,如何获得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关怀,如何占据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因此一些幼儿在入园之初会感到不知所措。
2家庭的因素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平时不娇惯孩子,注重幼儿独立能力培养,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和与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幼儿入园的适应期就较短,情绪问题也较少。而那些溺爱、一切包办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甚至有一些孩子由于环境的巨大差异和转折而出现情绪和生理上的问题。如有的孩子因过分哭闹和情绪的不安,而出现夜惊、梦魇或者腹泻、生病等问题。
3自身个性与经验
研究证明在入园之前有与家长分离经验的幼儿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孩子则要比那些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教师如何使幼儿对其产生师生亲爱关系
1入园前
(1)教师与幼儿: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或者电话联系,初步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包括了解幼儿的自身发展状况,如身体状况(有无健康问题等等)、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幼儿的性格特点等等。教师善于利用家访可以大大的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更好的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因为幼儿可以在家访的过程中认识教师,并且愿意亲近教师。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分享幼儿园里面的点滴,幼儿园里的玩具、幼儿园里的环境等等。
(2)教师与家长:教师不仅需要跟幼儿打好关系,同时还需要与家长互相沟通,教师根据家访过程中对幼儿的初步了解和对该家庭初步认识,给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可以建议家长根据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对幼儿的作息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并鼓励幼儿自己做能力范围的事情。
(3)教师与环境:在新生入园之前,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而又美好的環境,不同的环境可以带给幼儿不一样的感受,似家庭般温暖的环境可以给幼儿带来熟悉的感觉,从而减少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和不安,例如:明亮的色块,可爱的卡通小动物,温馨的挂饰等等。为幼儿创设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教师也要在活动室内投放适宜的玩具,例如:娃娃家玩具、积木玩具、积塑玩具等等。
2入园
(1)稳定幼儿的情绪,热情的接待新生入园。新生入园时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该幼儿在园内的情绪,因此,在幼儿入园时使他们感受大温暖是稳定幼儿情绪的一大起步。教师在接待新生入园时,可以热情的与幼儿打招呼,直呼幼儿的全名或者其在家的乳名,并可以给幼儿肢体上的接触一起到安慰的作用。告诉孩子,在幼儿园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你们,你们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可以请老师帮忙。
(2)适时、适度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针对新生刚入园时会有不安、害怕的现象,教师可以允许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如刚开学的第一周幼儿可以早上来园,午餐过后可以离园;可以允许幼儿带自己熟悉的玩具到幼儿园陪伴自己等等。但是对于幼儿不合理的需求,教师应当拒绝,并告诉幼儿这类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3)通过多种方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化解分离焦虑。幼儿在园时,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和活动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使其加入到游戏和活动中从而转移幼儿注意力,化解幼儿的分离焦虑。还可以带幼儿感受幼儿园的自然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自然环境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化悲伤为快乐。
(4)给予幼儿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和鼓励。在幼儿离园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当天的表现给予奖励和鼓励,这要求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观察幼儿,记录幼儿的亮点,并给予幼儿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励和鼓励,例如:教师可以奖励幼儿小红花等物质奖励,也可以带领其他幼儿鼓掌、口头表扬等精神上的奖励。
三、幼儿对教师产生师生亲爱关系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1 幼儿情感从亲子依恋关系到亲老师依恋的转移,是幼儿个性向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开始,幼儿开始熟悉并热爱幼儿园、热爱老师则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过渡阶段。只有幼儿产生对老师的依恋,对幼儿园的热爱,开始新的社会人际交往活动,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对他们的个性活动发展则更加具有受益终身的意义。
2 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通过与同伴、与老师的交往时采用的方式或模式,很大程度上是效仿依恋关系中成人对其的方法和态度,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理解别人,同时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关于人际关系的“内部模式”,并不断地套用这个模式来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关系。教师则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的抓住教育机会,有效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例如:在幼儿初入园时,在班级里尚没有固定的位置的情况之下,就可以引导幼儿选择与自己熟悉的小朋友或者自己喜欢的小朋友一起坐,这样使幼儿的身边有相对比较熟悉的伙伴,可以减少幼儿的不安和恐惧感。
结束语
经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和强化,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会大大的减少甚至不出现分离焦虑,亲子依恋关系能够得到很好的转化,师生亲爱关系建立并加深。
参考文献:
[1]马玲.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65.
[2]张杨.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缓解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12.
关键词:安定新生情绪;分离焦虑;亲子依恋关系;师生亲爱关系
一、新生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分析
1环境的巨大变化
(1)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盥洗,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而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规律并不一定与此相符。有的家庭中生活作息比较随意,一切以幼儿的意愿为中心;有的幼儿甚至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等;有的幼儿则精力旺盛,没有睡午觉的習惯。据调查,一些幼儿就是因为怕在幼儿园睡中午觉而不愿意来园。因此,在入园之初,幼儿不习惯固定化的生活制度。此外,幼儿园的饮食和饮水也和家中不同。一些幼儿在家中养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到幼儿园后不愿意进食一些食物。而有的幼儿则在家中从来不喝白开水,而在幼儿园提供的饮水都是白开水等。
(2)成人与幼儿的关系:幼儿入园之初,见到的教师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儿感到不安全。由于幼儿园是集体教育,师生比例为1:15或者1:20。也就是说一位成人负责照顾15—20名幼儿,这和幼儿在家中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幼儿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如许多幼儿在家中睡觉时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儿园则需独自入睡,幼儿在入园之初感觉失去了亲情和温暖。此外幼儿在幼儿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之中,如何获得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关怀,如何占据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因此一些幼儿在入园之初会感到不知所措。
2家庭的因素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平时不娇惯孩子,注重幼儿独立能力培养,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和与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幼儿入园的适应期就较短,情绪问题也较少。而那些溺爱、一切包办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甚至有一些孩子由于环境的巨大差异和转折而出现情绪和生理上的问题。如有的孩子因过分哭闹和情绪的不安,而出现夜惊、梦魇或者腹泻、生病等问题。
3自身个性与经验
研究证明在入园之前有与家长分离经验的幼儿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孩子则要比那些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教师如何使幼儿对其产生师生亲爱关系
1入园前
(1)教师与幼儿: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或者电话联系,初步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包括了解幼儿的自身发展状况,如身体状况(有无健康问题等等)、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幼儿的性格特点等等。教师善于利用家访可以大大的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更好的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因为幼儿可以在家访的过程中认识教师,并且愿意亲近教师。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分享幼儿园里面的点滴,幼儿园里的玩具、幼儿园里的环境等等。
(2)教师与家长:教师不仅需要跟幼儿打好关系,同时还需要与家长互相沟通,教师根据家访过程中对幼儿的初步了解和对该家庭初步认识,给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可以建议家长根据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对幼儿的作息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并鼓励幼儿自己做能力范围的事情。
(3)教师与环境:在新生入园之前,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而又美好的環境,不同的环境可以带给幼儿不一样的感受,似家庭般温暖的环境可以给幼儿带来熟悉的感觉,从而减少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和不安,例如:明亮的色块,可爱的卡通小动物,温馨的挂饰等等。为幼儿创设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教师也要在活动室内投放适宜的玩具,例如:娃娃家玩具、积木玩具、积塑玩具等等。
2入园
(1)稳定幼儿的情绪,热情的接待新生入园。新生入园时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该幼儿在园内的情绪,因此,在幼儿入园时使他们感受大温暖是稳定幼儿情绪的一大起步。教师在接待新生入园时,可以热情的与幼儿打招呼,直呼幼儿的全名或者其在家的乳名,并可以给幼儿肢体上的接触一起到安慰的作用。告诉孩子,在幼儿园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你们,你们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可以请老师帮忙。
(2)适时、适度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针对新生刚入园时会有不安、害怕的现象,教师可以允许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如刚开学的第一周幼儿可以早上来园,午餐过后可以离园;可以允许幼儿带自己熟悉的玩具到幼儿园陪伴自己等等。但是对于幼儿不合理的需求,教师应当拒绝,并告诉幼儿这类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3)通过多种方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化解分离焦虑。幼儿在园时,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和活动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使其加入到游戏和活动中从而转移幼儿注意力,化解幼儿的分离焦虑。还可以带幼儿感受幼儿园的自然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自然环境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化悲伤为快乐。
(4)给予幼儿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和鼓励。在幼儿离园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当天的表现给予奖励和鼓励,这要求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观察幼儿,记录幼儿的亮点,并给予幼儿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励和鼓励,例如:教师可以奖励幼儿小红花等物质奖励,也可以带领其他幼儿鼓掌、口头表扬等精神上的奖励。
三、幼儿对教师产生师生亲爱关系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1 幼儿情感从亲子依恋关系到亲老师依恋的转移,是幼儿个性向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开始,幼儿开始熟悉并热爱幼儿园、热爱老师则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过渡阶段。只有幼儿产生对老师的依恋,对幼儿园的热爱,开始新的社会人际交往活动,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对他们的个性活动发展则更加具有受益终身的意义。
2 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通过与同伴、与老师的交往时采用的方式或模式,很大程度上是效仿依恋关系中成人对其的方法和态度,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理解别人,同时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关于人际关系的“内部模式”,并不断地套用这个模式来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关系。教师则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的抓住教育机会,有效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例如:在幼儿初入园时,在班级里尚没有固定的位置的情况之下,就可以引导幼儿选择与自己熟悉的小朋友或者自己喜欢的小朋友一起坐,这样使幼儿的身边有相对比较熟悉的伙伴,可以减少幼儿的不安和恐惧感。
结束语
经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和强化,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会大大的减少甚至不出现分离焦虑,亲子依恋关系能够得到很好的转化,师生亲爱关系建立并加深。
参考文献:
[1]马玲.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65.
[2]张杨.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缓解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