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加强培养高校本科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当代本科生的特点,针对现存高校就业培训指导活动的不足,提出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一套适合高校本科学生的职业准入培训体系,并进一步探讨职业准入培训课程的合作形式和培训课程内容。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职业准入;培训体系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需要能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对应届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大学生在大学中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却缺乏应有的基础职业素质,如:用人单位通知学生去面试,有的应届生没有说明情况就不去参加面试;有的学生工作没几天在没有通知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不去上班;有的学生不够虚心,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指导。这些问题频频出现,使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直接招收应届生。为了提高高校本科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培养本科生基础的职业素养,本文结合当代本科生的特点,对高校本科生职业准入培训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当代本科学生的特点
当代的本科生大多为“90后”的学生,这一代的学生出生和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最快成就最大、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人们思想观念最为解放、意识形态也最为多元化的时期。这一代学生的身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形成一定的特点如下,这些特点往往对高校的就业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训形式更多样化、灵活化。
个性独立又相对缺乏团队忠诚感。当代学生有很强的独立个性,希望按照自己的兴趣,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模式来完成工作,在工作中不甘于完成操作性、机械性的工作,喜欢创新自主展示自己的思想,相对缺乏团队忠诚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思想活跃,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而希望能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根据这些特点,需要加强学生团队精神方面的培训。
自信又脆弱。当代学生大多拥有一技之长,非常自信,对个人发展计划性强,对工作期望值较高。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备受关怀和溺爱,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屡屡遇挫,有时就会心浮气躁,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不能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根据这些特点,需要加强学生职业心态方面的培训。
价值观更加现实又缺乏一定责任感。这代学生的思想更为成熟,他们的价值观中呈现出了功利化的趋势,在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紧张的压力下,这代学生普遍忧患意识较强,因此,接下来的大学生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而服务的,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一定责任感。在工作中,有时比较随心。根据这些特点,需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培训。
二、职业准入培训的必要性
企业会对新员工进行系统的内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单位的组织机构、发展历史、战略目标、企业文化、工作流程、制度规范及组织对个人的期望等,帮助新职工适应工作环境,规划职业生涯,转换人生角色。高校可借鉴企业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课程,设立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准入培训课程,这些课程都是针对就业指导、职业化等雇主关注的热点进行设置,可以解决就业培训中现存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帮助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目前就业培训形式单一,内容系统性不够,效果有待加强。大部分高校的就业培训下放至学院,学院的就业培训一般采用讲座形式,邀请学校校内的就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校友就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途径等做介绍。时间短效果不好,内容偏于理论,与市场和企业紧密结合程度不高,系统性不够,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职业准入培训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使培训内容更贴近企业,使学生系统了解有关具体的职业或专业,侧重对学生职业观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决策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学生踏出校园时,他们会面临事业的现实与个人发展的冲突、个人行为与团体要求的冲突、新的理念与传统模式的冲突,他们既对未来充满幻想,又对未来的发展处于茫然状态。通过职业准入培训,帮助他们可以从更深的角度认识自己、认识职场,转变原来的观念,更好地脚踏实地工作。
缺少了解企业和市场的师资队伍也是当前就业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各高校中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就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不足。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目前主要从两个途径招聘,一是通过本校留用,这部分老师对专业内容较熟悉,却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因此,只能从同学和已毕业学生那了解企业和市场情况,给予学生择业指导;二是通过校外招聘,大部分招聘的老师本身并非学这个专业,对专业情况不甚了解,而且较多也是硕士毕业后直接工作,因此也缺少实践方面的经验。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职业准入培训,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从行业内聘请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借鉴企业内训课程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参观培训等,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
三、构建高校本科生职业准入培训体系
1、合作形式的探讨
目前,高校与企业采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合作关系,聘请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内训师作为高校的外聘教师,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借鉴企业对新员工的内训课程,建立适合高校本科学生的职业准入培训体系,培训体系除了课程学习,还包括企业走访参观、参与企业项目、企业实习等形式。课程学习也可采用案例、讨论、游戏的形式。其中,每门课程6学时,系统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更职业化,培养职业素养;通过走访企业、参观交流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情况以及企业的用人需求;通过共同参与企业项目,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也加强了自己研发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企业实习,真正接触企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和行业。
2、职业准入培训课程内容
开设的职业准入培训课程主要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课程从浅入深,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积极职场心态、现代商务礼仪、职场沟通技巧、职场人际关系处理、时间管理、压力管理、商务写作、成功项目管理等。基础的课程如下:
课程一,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对刚踏入职场的应届生而言,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对高校应届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他们忠诚、主动、合作的职业精神,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社会。
课程二,积极职场心态
年轻人容易将事情看得简单而理想化,在跨出大学校门之前,都对未来充满憧憬,部分毕业生好高骛远、过于自负,总认为自己应该去做更大、更重要的事情。可是刚进公司,上司或同事往往并不了解学生的才能,起初不会委以重任,无非布置一些整理文件、打印资料之类的琐屑事情,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积极的职场心态,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感到处处不如意、不顺心。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遇到冷漠的同事、不欣赏自己的上司、枯燥乏味的工作,都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因此,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的环境调整自己的职场心态非常重要。
课程三,现代商务礼仪
现代商务礼仪指在商务过程中对着装、言谈举止、谈吐等方面的准则和要求。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这方面的培训较少,致使在与用人企业接触的过程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要加强礼仪方面的培训。从仪容、表情、仪态、服饰、见面、言谈、聚会、馈赠等方面加强商务礼仪的培训。仪容礼仪,包括美发和美容礼仪。表情礼仪,包括眼睛、微笑、面容礼仪。仪态礼仪,包括良好的站姿、优美的走姿和优雅的坐姿、规范的手姿礼仪。服饰礼仪,包括服饰形象和配饰设计。见面礼仪,包括称呼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商务宴请礼仪,包括:宴会礼仪、中餐礼仪、西餐礼仪、饮酒礼仪。畅通无阻的商务通讯礼仪,包括:电话礼仪、手机文化和电子邮件礼仪。
课程四,沟通技巧培训
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职场人员成功的必要条件,通过理论讲授、实战演练、游戏、答疑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课程内容包括:有效沟通的四个原则;有效沟通技巧训练;影响沟通的情绪、环境、个人、表达方法四因素;尊重、倾听和提问、反馈技巧;与上司沟通技巧;与部下沟通的技巧。
课程五,团队合作精神培训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很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把有没有团队精神作为对人素质的要求之一。团队精神就是公司上下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协同共进,就如航行于大海的巨舰,有智慧舰长的正确指挥,有勇敢船员的协同配合,在这艘巨舰上每一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凝聚成劈波斩浪的巨大动力。该课程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协作、竞争、责任、感恩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探讨了适合高校本科学生的职业准入培训课程的合作形式和培训课程内容,课程面向大一至大四大学生。职业准入培训体系内容广泛,系统深入。通过职业准入培训体系的实施,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婷婷.职前培训——帮助新职工健康而迅速成长[J].科技促进发展,2008,(11).
[2]卢琴芳.职前培训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J].中国培训,2005,(03).
[3]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06).
[4]侯海英.关于高师院校学生职前培训课程的问题和设想[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5]王洋.“职前培训”受宠能否解就业之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8).
[6]操良利,邹碧海,叶怀平.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作者简介:钱佳(1983—),女,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思政辅导员,博士研究生,助教。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职业准入;培训体系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需要能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对应届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大学生在大学中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却缺乏应有的基础职业素质,如:用人单位通知学生去面试,有的应届生没有说明情况就不去参加面试;有的学生工作没几天在没有通知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不去上班;有的学生不够虚心,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指导。这些问题频频出现,使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直接招收应届生。为了提高高校本科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培养本科生基础的职业素养,本文结合当代本科生的特点,对高校本科生职业准入培训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当代本科学生的特点
当代的本科生大多为“90后”的学生,这一代的学生出生和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最快成就最大、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人们思想观念最为解放、意识形态也最为多元化的时期。这一代学生的身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形成一定的特点如下,这些特点往往对高校的就业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训形式更多样化、灵活化。
个性独立又相对缺乏团队忠诚感。当代学生有很强的独立个性,希望按照自己的兴趣,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模式来完成工作,在工作中不甘于完成操作性、机械性的工作,喜欢创新自主展示自己的思想,相对缺乏团队忠诚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思想活跃,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而希望能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根据这些特点,需要加强学生团队精神方面的培训。
自信又脆弱。当代学生大多拥有一技之长,非常自信,对个人发展计划性强,对工作期望值较高。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备受关怀和溺爱,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屡屡遇挫,有时就会心浮气躁,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不能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根据这些特点,需要加强学生职业心态方面的培训。
价值观更加现实又缺乏一定责任感。这代学生的思想更为成熟,他们的价值观中呈现出了功利化的趋势,在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紧张的压力下,这代学生普遍忧患意识较强,因此,接下来的大学生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而服务的,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一定责任感。在工作中,有时比较随心。根据这些特点,需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培训。
二、职业准入培训的必要性
企业会对新员工进行系统的内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单位的组织机构、发展历史、战略目标、企业文化、工作流程、制度规范及组织对个人的期望等,帮助新职工适应工作环境,规划职业生涯,转换人生角色。高校可借鉴企业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课程,设立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准入培训课程,这些课程都是针对就业指导、职业化等雇主关注的热点进行设置,可以解决就业培训中现存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帮助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目前就业培训形式单一,内容系统性不够,效果有待加强。大部分高校的就业培训下放至学院,学院的就业培训一般采用讲座形式,邀请学校校内的就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校友就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途径等做介绍。时间短效果不好,内容偏于理论,与市场和企业紧密结合程度不高,系统性不够,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职业准入培训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使培训内容更贴近企业,使学生系统了解有关具体的职业或专业,侧重对学生职业观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决策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学生踏出校园时,他们会面临事业的现实与个人发展的冲突、个人行为与团体要求的冲突、新的理念与传统模式的冲突,他们既对未来充满幻想,又对未来的发展处于茫然状态。通过职业准入培训,帮助他们可以从更深的角度认识自己、认识职场,转变原来的观念,更好地脚踏实地工作。
缺少了解企业和市场的师资队伍也是当前就业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各高校中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就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不足。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目前主要从两个途径招聘,一是通过本校留用,这部分老师对专业内容较熟悉,却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因此,只能从同学和已毕业学生那了解企业和市场情况,给予学生择业指导;二是通过校外招聘,大部分招聘的老师本身并非学这个专业,对专业情况不甚了解,而且较多也是硕士毕业后直接工作,因此也缺少实践方面的经验。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职业准入培训,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从行业内聘请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借鉴企业内训课程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参观培训等,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
三、构建高校本科生职业准入培训体系
1、合作形式的探讨
目前,高校与企业采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合作关系,聘请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内训师作为高校的外聘教师,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借鉴企业对新员工的内训课程,建立适合高校本科学生的职业准入培训体系,培训体系除了课程学习,还包括企业走访参观、参与企业项目、企业实习等形式。课程学习也可采用案例、讨论、游戏的形式。其中,每门课程6学时,系统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更职业化,培养职业素养;通过走访企业、参观交流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情况以及企业的用人需求;通过共同参与企业项目,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也加强了自己研发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企业实习,真正接触企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和行业。
2、职业准入培训课程内容
开设的职业准入培训课程主要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课程从浅入深,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积极职场心态、现代商务礼仪、职场沟通技巧、职场人际关系处理、时间管理、压力管理、商务写作、成功项目管理等。基础的课程如下:
课程一,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对刚踏入职场的应届生而言,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对高校应届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他们忠诚、主动、合作的职业精神,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社会。
课程二,积极职场心态
年轻人容易将事情看得简单而理想化,在跨出大学校门之前,都对未来充满憧憬,部分毕业生好高骛远、过于自负,总认为自己应该去做更大、更重要的事情。可是刚进公司,上司或同事往往并不了解学生的才能,起初不会委以重任,无非布置一些整理文件、打印资料之类的琐屑事情,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积极的职场心态,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感到处处不如意、不顺心。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遇到冷漠的同事、不欣赏自己的上司、枯燥乏味的工作,都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因此,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的环境调整自己的职场心态非常重要。
课程三,现代商务礼仪
现代商务礼仪指在商务过程中对着装、言谈举止、谈吐等方面的准则和要求。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这方面的培训较少,致使在与用人企业接触的过程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要加强礼仪方面的培训。从仪容、表情、仪态、服饰、见面、言谈、聚会、馈赠等方面加强商务礼仪的培训。仪容礼仪,包括美发和美容礼仪。表情礼仪,包括眼睛、微笑、面容礼仪。仪态礼仪,包括良好的站姿、优美的走姿和优雅的坐姿、规范的手姿礼仪。服饰礼仪,包括服饰形象和配饰设计。见面礼仪,包括称呼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商务宴请礼仪,包括:宴会礼仪、中餐礼仪、西餐礼仪、饮酒礼仪。畅通无阻的商务通讯礼仪,包括:电话礼仪、手机文化和电子邮件礼仪。
课程四,沟通技巧培训
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职场人员成功的必要条件,通过理论讲授、实战演练、游戏、答疑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课程内容包括:有效沟通的四个原则;有效沟通技巧训练;影响沟通的情绪、环境、个人、表达方法四因素;尊重、倾听和提问、反馈技巧;与上司沟通技巧;与部下沟通的技巧。
课程五,团队合作精神培训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很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把有没有团队精神作为对人素质的要求之一。团队精神就是公司上下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协同共进,就如航行于大海的巨舰,有智慧舰长的正确指挥,有勇敢船员的协同配合,在这艘巨舰上每一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凝聚成劈波斩浪的巨大动力。该课程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协作、竞争、责任、感恩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探讨了适合高校本科学生的职业准入培训课程的合作形式和培训课程内容,课程面向大一至大四大学生。职业准入培训体系内容广泛,系统深入。通过职业准入培训体系的实施,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婷婷.职前培训——帮助新职工健康而迅速成长[J].科技促进发展,2008,(11).
[2]卢琴芳.职前培训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J].中国培训,2005,(03).
[3]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06).
[4]侯海英.关于高师院校学生职前培训课程的问题和设想[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5]王洋.“职前培训”受宠能否解就业之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8).
[6]操良利,邹碧海,叶怀平.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作者简介:钱佳(1983—),女,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思政辅导员,博士研究生,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