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的天性就是喜欢亲近自然和探索大自然的奥妙,大自然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不仅可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还有助于帮助他们释放自己的天性。现如今,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体会到大自然的乐趣,幼儿园也开设了种植课程,通过引导他们探究植物的成长过程和规律,让他们更深切的感受到生命的魅力,正文将对此展开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种植课程;幼儿园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101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由于环境的限制,平时与大自然的非常少,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没有一个原生态的环境供孩子们去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而美丽。再加上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不允许孩子们去接触大自然的一些东西,例如泥土。但是对于处于幼儿园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对周围环境充满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的时候,看到一些新奇的东西就会主动地想要去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是他们的天性。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开设种植课程来让他们切身探索生命的奥妙,以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
1 幼儿园开设种植课程的具体内涵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启蒙阶段,他是在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其最终目的就是教育他們,为他们之后的学习之路做准备。而种植课程的开设,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孩子们在家自己亲身的实践中受到教育。但是在很多幼儿园中,老师们为了保证植物能够生存下来,便要求孩子们严格按照种植规范去种植植物,但是这种方式却忽略了其本身的教育意义就是让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而对生命存有更大的敬畏之心。并且还让他们丧失了可以了解其生长规律的机会。生命本就是绚烂多姿的,也不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有时候孩子们因为不了解如何种植植物,会不小心将植物的茎叶折断,有的老师就直接把这些植物拔掉,去没有指引孩子们去观察失去茎叶之后的植物会如何成长变化,导致孩子们对植物生长习性仅仅了解的非常片面。
在幼儿园开设种植课程,并不是针对让孩子们掌握有关的本领和知识,而是通过植物这和这个媒介,让他们和大自然亲近起来,让他们快速的融入自然,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由于他们年龄的限制,身心发展还不完善,对如何种植植物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门课程主要就是让孩子们亲身感受,这样会更加深刻。同时,年龄不同的孩子对植物的认知程度和吸收速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幼儿园要考虑到这一点,为他们制定合适的课程开展方案。
2 幼儿园开设种植课程的重要性
2.1 种植课程为孩子和老师架起了互动的桥梁
在开设种植课程的时候,须要把孩子们的兴趣放在第一位,然后让孩子们切身的去感受种植的乐趣,而实践课程的开展,也为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契机。例如,在进行玉米种植教学的时候,孩子们会发现在玉米的植株上会有钻心虫,而对种植不了解的他们会产生浓厚的好奇心。老师们让他们自主的去探索原因并且找到解决方法,这对他们的探索能力也是一种锻炼。通过找寻资料,他们会了解一些解决办法,例如可以喷洒一定数量的农药来遏制害虫的生长。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找寻七星瓢虫的帮忙。然后,老师们可以将七星瓢虫是如何消除害虫的知识讲授给他们听,然后再让他们具体观察除虫的过程,这样会加深他们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和亲身观察整理和叙述七星瓢虫是如何帮助植物出去害虫的。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对七星瓢虫的特征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孩子们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还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而老师们在整个过程中所实验的角色就是指导者和旁观者,实践的主体还是孩子们。种植课程的开设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相对来说宽松的学习环境,并且通过孩子们的自主探索以及老师的答疑解惑让他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对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意义重大。
2.2 激发了孩子们主动探究的兴趣
在种植课程中,老师们必须尊重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根据现实情况制订适宜的教学方案,来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尊重孩子们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最终获得收获的喜悦。还要锻炼孩子们主动探究的能力,例如,当谷子的颜色发生变化的时候,老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孩子们原因,而是让他们主动去探究,他们可以采取询问父母的方式来找到答案,这也是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一个共同探索的机会,最终获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答案,才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才更有成就感,会非常乐意的参与其中。
3 结束语
幼儿园的教学关乎着孩子们的童年,不应该仅仅为他们讲授一些知识,更应该注重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的去感受,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种植课程的开设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亲近自然,了解生命的奥义,从而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娟.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实践思路刍议[J].考试周刊,2014(94):191-191.
[2]原晋霞.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热爱自然一-谈幼儿园种植课程建设[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4):22-23.
[3]程静.幼儿园种植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辽宁教育,2014(10):64-65.
关键词:种植课程;幼儿园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101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由于环境的限制,平时与大自然的非常少,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没有一个原生态的环境供孩子们去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而美丽。再加上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不允许孩子们去接触大自然的一些东西,例如泥土。但是对于处于幼儿园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对周围环境充满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的时候,看到一些新奇的东西就会主动地想要去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是他们的天性。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开设种植课程来让他们切身探索生命的奥妙,以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
1 幼儿园开设种植课程的具体内涵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启蒙阶段,他是在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其最终目的就是教育他們,为他们之后的学习之路做准备。而种植课程的开设,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孩子们在家自己亲身的实践中受到教育。但是在很多幼儿园中,老师们为了保证植物能够生存下来,便要求孩子们严格按照种植规范去种植植物,但是这种方式却忽略了其本身的教育意义就是让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而对生命存有更大的敬畏之心。并且还让他们丧失了可以了解其生长规律的机会。生命本就是绚烂多姿的,也不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有时候孩子们因为不了解如何种植植物,会不小心将植物的茎叶折断,有的老师就直接把这些植物拔掉,去没有指引孩子们去观察失去茎叶之后的植物会如何成长变化,导致孩子们对植物生长习性仅仅了解的非常片面。
在幼儿园开设种植课程,并不是针对让孩子们掌握有关的本领和知识,而是通过植物这和这个媒介,让他们和大自然亲近起来,让他们快速的融入自然,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由于他们年龄的限制,身心发展还不完善,对如何种植植物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门课程主要就是让孩子们亲身感受,这样会更加深刻。同时,年龄不同的孩子对植物的认知程度和吸收速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幼儿园要考虑到这一点,为他们制定合适的课程开展方案。
2 幼儿园开设种植课程的重要性
2.1 种植课程为孩子和老师架起了互动的桥梁
在开设种植课程的时候,须要把孩子们的兴趣放在第一位,然后让孩子们切身的去感受种植的乐趣,而实践课程的开展,也为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契机。例如,在进行玉米种植教学的时候,孩子们会发现在玉米的植株上会有钻心虫,而对种植不了解的他们会产生浓厚的好奇心。老师们让他们自主的去探索原因并且找到解决方法,这对他们的探索能力也是一种锻炼。通过找寻资料,他们会了解一些解决办法,例如可以喷洒一定数量的农药来遏制害虫的生长。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找寻七星瓢虫的帮忙。然后,老师们可以将七星瓢虫是如何消除害虫的知识讲授给他们听,然后再让他们具体观察除虫的过程,这样会加深他们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和亲身观察整理和叙述七星瓢虫是如何帮助植物出去害虫的。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对七星瓢虫的特征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孩子们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还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而老师们在整个过程中所实验的角色就是指导者和旁观者,实践的主体还是孩子们。种植课程的开设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相对来说宽松的学习环境,并且通过孩子们的自主探索以及老师的答疑解惑让他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对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意义重大。
2.2 激发了孩子们主动探究的兴趣
在种植课程中,老师们必须尊重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根据现实情况制订适宜的教学方案,来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尊重孩子们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最终获得收获的喜悦。还要锻炼孩子们主动探究的能力,例如,当谷子的颜色发生变化的时候,老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孩子们原因,而是让他们主动去探究,他们可以采取询问父母的方式来找到答案,这也是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一个共同探索的机会,最终获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答案,才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才更有成就感,会非常乐意的参与其中。
3 结束语
幼儿园的教学关乎着孩子们的童年,不应该仅仅为他们讲授一些知识,更应该注重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的去感受,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种植课程的开设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亲近自然,了解生命的奥义,从而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娟.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实践思路刍议[J].考试周刊,2014(94):191-191.
[2]原晋霞.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热爱自然一-谈幼儿园种植课程建设[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4):22-23.
[3]程静.幼儿园种植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辽宁教育,2014(1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