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奥特雷一直生活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乡下,直到28岁的时候,他来到纽约发展他的歌唱事业。奥特雷说话和唱歌都带着非常重的家乡口音,他觉得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非常希望自己能改掉乡音,像个城里的紳士那样说话和做事。 之后,奥特雷开始自称是纽约人,在和别人交流时,他都小心翼翼、有板有眼地模仿着纽约人的言行举止,但人们还是看出了他矫揉造作的样子。人们在私下嘲笑他是个爱装面子的伪君子。有一次,奥特雷亲耳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特雷一直生活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乡下,直到28岁的时候,他来到纽约发展他的歌唱事业。奥特雷说话和唱歌都带着非常重的家乡口音,他觉得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非常希望自己能改掉乡音,像个城里的紳士那样说话和做事。
之后,奥特雷开始自称是纽约人,在和别人交流时,他都小心翼翼、有板有眼地模仿着纽约人的言行举止,但人们还是看出了他矫揉造作的样子。人们在私下嘲笑他是个爱装面子的伪君子。有一次,奥特雷亲耳听到了别人这样的评价,他沮丧万分,甚至陷入了极度的迷茫中。后来,他在路过一座教堂的时候,走进去向里面的老牧师诉说自己的苦恼。老牧师笑笑说:“连乌鸦都没有抛弃自己的声音而去学习百灵鸟,你又何必抛开你的乡下口音去学别人说话呢?”
奥特雷恍然大悟,他决定做回原来的自己。既然装起来的样子令人讨厌,那就来真的吧,哪怕人们因此而笑话自己土气,最起码自己不会那么累。几天后,重新收拾好心情的奥特雷来到了纽约大广场上。当他用自己原有的口音演唱属于家乡的老歌时,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听众们竟然听得如痴如醉,而且还给了他雷鸣般的掌声。
从此,奥特雷便开始了他那了不起的演艺生涯,并最终成为世界上在电影和广播两方面都颇负盛名的西部歌星之一。
是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最能打动人的就是你的本色。
其他文献
一年一度的班夫山地摄影大赛(Banff Mountain Photography Competition)揭晓,27个国家的摄影师奉献了2100幅照片,评审团成员优秀摄影师Alec Pytlowany,《摄影生活》总编AnitaDammer和著名山地摄影师Pat Morrow选择出以下17幅获奖作品。他们一致认为:2007年度班夫山地摄影大赛的所有摄影作品,展示了宽广的摄影主题,风格的多样性和创造
王放 从小学到研究生一直受教于北京大学的教育体系。目前,王放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王放不到二十岁开始自然影像拍摄,拍摄对象主要集中在野生鸟类、自然微距和其他生态摄影门类。王放曾经担任野性中国工作室影像主管。是国内最年轻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之一。 最近在完成一篇北京大学的专题,就讲北京大学校园之中隐藏着的自由奔放的生态世界,就写那些城市夹缝之中生存的鸟类和哺乳动物。我把做到一半的
夕阳如血, 峭壁如降入地心般燃烧, 是荒凉与浓艳的巨大反差。 这鲜艳的贫瘠感, 令我们宛若置身别处的星球。 今日的戈壁风和日丽。九点整我们启程南下,向更深处去。那里是世界上第一具恐龙遗骸的发现之地,那是有“燃烧的峭壁”之称的巴彦扎格。1922年,在这片生长着梭梭树的戈壁平原上,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七八千万年以前的恐龙化石,这里还出土了很多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是闻名世界的古人类和古生物的摇篮
1 暗红色皮鞋,一条极为显眼的红裤子,深蓝色T恤衫,黄褐色牛皮双肩背包,一根白色的耳机线分出两条插在耳朵里,大大的黑框眼镜,头发向后披着,嘴巴周围冒出一层薄薄的白色胡茬儿,这是54岁的诗人杨黎在成都三洞桥街头和我第一次见面时的装束。 因为和翟永明、韩东、周亚平、吉木狼格、王敏、石光华、乌青、何小竹等九位诗人成立“十诗人电影公司”,在成都拍摄第一部电影,杨黎正好回到成都待了一段日子。在这部名为《
我不会画画,更不会欣赏画,但我家的客厅里却挂着一幅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上面画着麦子收割后,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但谈不上美丽,更说不上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的、剩余的粮食。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看不到她们的脸,但她们的动作和躯体却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这让我时常回忆起母亲拾麦穗的情
“灯,就在五月玫瑰的肉身中/我无知,在外部找寻多年。”第一眼就被诗人紫衣这几句诗歌抓住,仿佛是在路上遇见的南方屋脊上的雪,凌厉北风中闪耀别样的质地,将我们引入词语的美丽深渊。她的这首《雨中的玫瑰》显示出对语言的开拓能力和女性特殊的写作敏感度。“祖父在梦里看见了光,给我的名字”,从具象的玫瑰介质一步步进入词语和想象的巨大空间;“红,似乎是一切对抗,与世界”,在一个成熟的女诗人的视角下,玫瑰被赋予了更
一 柴火燃得正旺,火星四溅,噼啪作响。熙熙攘攘挤满大铁锅的白板油,像厚厚的雪线慢慢退去,一大锅清油漾了出来,方方正正骨牌大小的板油粒子,吱吱叫着,蜷缩得越来越小。 我和妹妹并排坐于木楼梯第八级,我们每次都坐那一级,那个居高临下观察锅里动静的最佳位置。南方的隆冬,木屋外落着雪,猪杀了有些时日了,板油在阴凉处晾了许久,母亲去外祖父家,帮他们熬猪油。若是平日,第一粒雪子落下,我们准已站在木屋门前的茶
一 我们又一次往木瓦房去,这座陇法屯唯一的笆折房,传统干栏式建筑,上层住人,下层住牛。笆折房这个词是村主任石顺良说的,这种从时光深处生长出来的字眼,只有后龙村的人才会说。我和于洋看到的是竹篾编成的墙,细密的,精巧的。正着编的篾条,反着编的篾条,构成图案,蔓延成整壁墙,每一面都是艺术品,可它真的太老了,说不准哪一天就会坍塌下来。 启芳在喂牛,他从墙角里抱起一捆饭豆藤扔进牛圈里,牛啃扯藤叶的声音便
2006年新引力:怒江、澜沧江,经年的山水造就不朽的山河之路。两条大河造就的徒步线路有很多,这条路线的最大吸引力除了变幻莫测的风光,还有无数民族风情。独特有时也是脆弱的,在特色没有消失之前,迈开步伐,去看看自己想要的景色。 特色索引 从怒江的气势涛声到壮阔的澜沧江,从各族的小村庄到半山腰的云雾,红杉木、高大的杜鹃和木兰,还有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其中,偶尔还能见到名贵的红豆杉。山河浓缩着西部
胡服骑射——骑马射箭历史回顾 骑马射箭自宋代以前就是官方和民间的比赛项目,是游牧民族所特有的技能。 周赧王八年(前307)春,赵国的国君赵武灵王进行了军事改革。他令军民改穿胡服,学习骑射。当时赵国北方居住着胡人游牧部落,他们在与赵国军队作战时都使用骑兵。胡人身穿短衣、长裤,骑马奔跑,开弓射箭都十分方便。当时赵国军队兵器虽然比胡人精良,但多是步兵和战车混合编队,官兵穿着长袍,行动远不及胡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