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族医药学与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民族医药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医药学精髓的接纳,但两者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背景,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民族医药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民资医药学;中医药学;联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 R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214-01
引言
中医药学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医学模式,民族医药学是根据各民族不同发展特点并结合中医药学相关理论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点。所以民族医药学和中医药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民族医药学和中医药学的快速发展是人民健康的有效保证,同时又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进程。
1中医药学与民族医药学的联系
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医药学的支持,民族医药学中收藏了许多当地有名的药材,并将药材的名称、药效、药物禁忌等内容详细记录下来,以供中医药学研究参考,中医药学将其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并积极研究新的药物价值以增加药物的实际效用,从而增大药物适用范围,以保证更多人的身体健康,所以,中医药学的发展吸收了民族中医药学的许多内容。同时中医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中医药学的发展,民族中医药学中许多诊断理论就出自中医药学,通过多中医药学的研究,形成了民族中医药学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创立了一套诊治疾病的治疗学说和药物学说。所以,民族医药学和中医药学大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中医药学与民族医药学的区别
2.1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不同。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每个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不同,每个民族的地域情况不同,这就使民族中医药学都各自拥有自己的发展特点以及理论体系。我国有句古话,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每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不同,决定了民族医药学与中医药学的区别,比如:藏医学是以隆、培根、赤巴三因学说为核心,以五源学说为指导思想,以七物质、三秽物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形成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所以,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中医药学与民族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差异性,文化背景的差异也造就了中医药学与民族中药学的独特性,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和民族医药学在世界上是具有一定地位的,受到了广大國家的认可,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医学着的研究兴趣。
2.2药物资源不同。
我国的少数民区系成分,药物资源极为丰富。少数民族医学主要就地取材利用所栖息地区的药物资源,所以各民族所使用的药物资源物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化特点,如藏药的70%来源于高原分布的物种;维族药品种则带有明显的荒漠物种特点等。总而言之,不同地区的药物资源不同,我国整体药物资源比较丰富,药物种类也比较多,中药材的使用范围可以涉及到在各个领域,我国中医药的药效也是比较不错的。药物资源的不同有利于我国中医学对中医药材的全面研究,有利于中医药才药效的充分发挥利用;此外,我国药物资源的不同也是我国民族地域特点的真实反映,高原地区的药物资源大部分在高原上,山区地区的药物资源大部分在山林里,平原地区的药物资源大部分在田野,药物资源的不同决定了我国中医药学不同的药理、药效学理论分析,从而促进我国中医药学和民族中医药学的发展。图1所示的是几种中药材。
2.3药物应用不同。
民族中医药学和中医药学在药物应用方式上有所不同,中医药学与民族医药学在药物应用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临床应用形式上的不同:在云、桂、黔、海南等气候温暖、植物生长茂盛的区域,各民族利用鲜药材,现配现用,如苗药;而在青藏高原、西部荒漠、内蒙高原等气候生态较为恶劣的区域,再加上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在这些地区药物则多使用干燥药材,并多制成散、丸、酒剂等制剂以满足游牧生产中人员流动性大的需要,如藏区的藏医院临床给药中,多直接使用单味药材粉末配伍,或制成复方的散剂、丸剂等,因此,经长期积累形成了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丸、石松丸等大量疗效确切的名贵成药制剂;二是基源相同但药用部位不同。这些差异性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环境及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既体现了各民族医药的特色,也正是各民族药包括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中医药学与中医药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既有明显的区别有相互联系,共同发展。民族中医药学和中医药学都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治疗方式,应该加以保护传承,是中国医药学文化在新时代更加快速额发展,创造更加瞩目的医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苗丽,张根生.中医药发展新境遇下的云南中医药教育发展途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237-238.
[2] 王建磊.前藏蒙医学时代的北方民族医疗[D].兰州大学,2017.
[3] 赛音朝克图.蒙医、中医针刺手法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4] 王鹏.中药四性理论构建及其现代研究方法学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关键词: 民资医药学;中医药学;联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 R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214-01
引言
中医药学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医学模式,民族医药学是根据各民族不同发展特点并结合中医药学相关理论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点。所以民族医药学和中医药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民族医药学和中医药学的快速发展是人民健康的有效保证,同时又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进程。
1中医药学与民族医药学的联系
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医药学的支持,民族医药学中收藏了许多当地有名的药材,并将药材的名称、药效、药物禁忌等内容详细记录下来,以供中医药学研究参考,中医药学将其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并积极研究新的药物价值以增加药物的实际效用,从而增大药物适用范围,以保证更多人的身体健康,所以,中医药学的发展吸收了民族中医药学的许多内容。同时中医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中医药学的发展,民族中医药学中许多诊断理论就出自中医药学,通过多中医药学的研究,形成了民族中医药学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创立了一套诊治疾病的治疗学说和药物学说。所以,民族医药学和中医药学大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中医药学与民族医药学的区别
2.1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不同。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每个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不同,每个民族的地域情况不同,这就使民族中医药学都各自拥有自己的发展特点以及理论体系。我国有句古话,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每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不同,决定了民族医药学与中医药学的区别,比如:藏医学是以隆、培根、赤巴三因学说为核心,以五源学说为指导思想,以七物质、三秽物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形成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所以,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中医药学与民族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差异性,文化背景的差异也造就了中医药学与民族中药学的独特性,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和民族医药学在世界上是具有一定地位的,受到了广大國家的认可,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医学着的研究兴趣。
2.2药物资源不同。
我国的少数民区系成分,药物资源极为丰富。少数民族医学主要就地取材利用所栖息地区的药物资源,所以各民族所使用的药物资源物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化特点,如藏药的70%来源于高原分布的物种;维族药品种则带有明显的荒漠物种特点等。总而言之,不同地区的药物资源不同,我国整体药物资源比较丰富,药物种类也比较多,中药材的使用范围可以涉及到在各个领域,我国中医药的药效也是比较不错的。药物资源的不同有利于我国中医学对中医药材的全面研究,有利于中医药才药效的充分发挥利用;此外,我国药物资源的不同也是我国民族地域特点的真实反映,高原地区的药物资源大部分在高原上,山区地区的药物资源大部分在山林里,平原地区的药物资源大部分在田野,药物资源的不同决定了我国中医药学不同的药理、药效学理论分析,从而促进我国中医药学和民族中医药学的发展。图1所示的是几种中药材。
2.3药物应用不同。
民族中医药学和中医药学在药物应用方式上有所不同,中医药学与民族医药学在药物应用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临床应用形式上的不同:在云、桂、黔、海南等气候温暖、植物生长茂盛的区域,各民族利用鲜药材,现配现用,如苗药;而在青藏高原、西部荒漠、内蒙高原等气候生态较为恶劣的区域,再加上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在这些地区药物则多使用干燥药材,并多制成散、丸、酒剂等制剂以满足游牧生产中人员流动性大的需要,如藏区的藏医院临床给药中,多直接使用单味药材粉末配伍,或制成复方的散剂、丸剂等,因此,经长期积累形成了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丸、石松丸等大量疗效确切的名贵成药制剂;二是基源相同但药用部位不同。这些差异性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环境及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既体现了各民族医药的特色,也正是各民族药包括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中医药学与中医药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既有明显的区别有相互联系,共同发展。民族中医药学和中医药学都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治疗方式,应该加以保护传承,是中国医药学文化在新时代更加快速额发展,创造更加瞩目的医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苗丽,张根生.中医药发展新境遇下的云南中医药教育发展途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237-238.
[2] 王建磊.前藏蒙医学时代的北方民族医疗[D].兰州大学,2017.
[3] 赛音朝克图.蒙医、中医针刺手法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4] 王鹏.中药四性理论构建及其现代研究方法学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