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策略和方法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笔者就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实施和方法的使用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方法 策略研究
一、指导阅读课本,培养自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正确指导读书,要做到以下两点:
(1)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着重读,对其中的重点字母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因为这些字句或揭露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变化的范围和条件,或反映两个事物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把这些重点字句“抠”出来搞清楚、弄明白。如功率的概念中把“时间”限制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而不能简单说成“功率等于功跟时间的比值”。在教材中“这段”“该点”“某时”“某刻”“任意”“总是”等字眼很多,切不可轻视。要养成“抠”字眼的习惯,正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
(2)指导学生识图、读图、画图。物理学上的图形很多,如速度图线、振动图线、波动图线、交流电的图线、气体状态变化图线、电力线、磁感线、电路图、受力图等,是用来描述量与量之间关系或变化规律的,是最简单的物理语言。学会识图、读图、画图是一种基本功,绝不能忽视。通过对图形的理解,可以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物理综合能力。
二、重点探究讲解,理解领会难点
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解答疑难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進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教材中的“想一想”,进行巧妙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增强表述能力。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而且善于反向思考。
三、整理吸收掌握,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可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感到学习单调、枯燥、乏味。针对于此,我把语言转变为直观具体的形象信息,再提相同的问题,学生反应强烈,进而及时引导学生学习物理也要构建物理图景,建立物理模型。学生积极思考了,收效很好。另外,在课堂的学习中,不能只局限于听得懂,而应注意听得真切,要做到这一点,就应手、脑、眼并用。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创造安静环境,让学生默记本节所学知识。
四、体验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和小实验。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要创造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实践表明,边学边实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直接参与了教学活动,课堂上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在学生实验中,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指导学生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促使学生手、眼、脑并用。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启发学生勤于思考,通过边实验边思考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观察、实验这两种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六个方面的实验技能:一是掌握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五是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六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
五、引进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素养
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把教师和学生引入全新的教与学的世界,课堂将变得更为活跃。但计算机各网络不会取代教师,只是创造交流环境使人们共享大家的隐性知识,在共享中相互碰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进行集体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材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 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才。
总之,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多与同行交流,积极诱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尽我们教师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方法 策略研究
一、指导阅读课本,培养自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正确指导读书,要做到以下两点:
(1)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着重读,对其中的重点字母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因为这些字句或揭露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变化的范围和条件,或反映两个事物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把这些重点字句“抠”出来搞清楚、弄明白。如功率的概念中把“时间”限制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而不能简单说成“功率等于功跟时间的比值”。在教材中“这段”“该点”“某时”“某刻”“任意”“总是”等字眼很多,切不可轻视。要养成“抠”字眼的习惯,正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
(2)指导学生识图、读图、画图。物理学上的图形很多,如速度图线、振动图线、波动图线、交流电的图线、气体状态变化图线、电力线、磁感线、电路图、受力图等,是用来描述量与量之间关系或变化规律的,是最简单的物理语言。学会识图、读图、画图是一种基本功,绝不能忽视。通过对图形的理解,可以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物理综合能力。
二、重点探究讲解,理解领会难点
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解答疑难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進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教材中的“想一想”,进行巧妙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增强表述能力。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而且善于反向思考。
三、整理吸收掌握,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可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感到学习单调、枯燥、乏味。针对于此,我把语言转变为直观具体的形象信息,再提相同的问题,学生反应强烈,进而及时引导学生学习物理也要构建物理图景,建立物理模型。学生积极思考了,收效很好。另外,在课堂的学习中,不能只局限于听得懂,而应注意听得真切,要做到这一点,就应手、脑、眼并用。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创造安静环境,让学生默记本节所学知识。
四、体验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和小实验。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要创造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实践表明,边学边实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直接参与了教学活动,课堂上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在学生实验中,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指导学生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促使学生手、眼、脑并用。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启发学生勤于思考,通过边实验边思考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观察、实验这两种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六个方面的实验技能:一是掌握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五是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六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
五、引进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素养
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把教师和学生引入全新的教与学的世界,课堂将变得更为活跃。但计算机各网络不会取代教师,只是创造交流环境使人们共享大家的隐性知识,在共享中相互碰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进行集体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材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 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才。
总之,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多与同行交流,积极诱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尽我们教师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