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季节性脱皮怎么办?

来源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春秋季,我的手掌都会脱皮,给生活增加了很多麻烦,严重的时候甚至上班指纹打卡都不能识别。这该怎么办?
  郑州 贾先生
  答:您这种情况属于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病因尚不明确,但遗传因素和多汗症都可能是诱因。剥脱性角质松解症主要表现为:皮肤手掌出现薄纸样表皮剥脱鳞屑,大多呈左右手对称分布。这个病与手癬的区别在于:不具有传染性,无瘙痒感,可自行缓解。手癣一般出现在单手,属于真菌感染,瘙痒感很重。
  患者可使用低浓度的角质剥脱剂或温和的润滑剂来缓解症状,如维A酸乳膏、尿素乳膏等,口服维生素B也有一定的疗效。平时应避免用水泡手,尽量少接触肥皂、洗洁精等洗涤制品。
  网络上流传的用盐、米醋、姜汤泡手治疗的方法是错的,这容易越洗越干,对手掌产生刺激。
  这个病的产生,与缺乏锌和维生素A有一定关系,平时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水果,如菠菜、橘子、西红柿等。还要尽量多喝水,缓解体内的干燥。如儿童发生手掌脱皮的症状,应及时做微量元素的检查,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中药一定要趁热喝吗?
  最近孩子发烧,找医生给开了点中药回家自己熬。药熬好了,晾了会就准备给孩子喝,可家人说发烧要等药放凉了再喝才行。中药不都是要趁热喝吗?发烧就不能喝热的中药吗?
  江西 宋女士
  答:中药汤剂一定要趁热服吗?其实,不一定。传统中医药理论对服药方法非常讲究,具体到药液温度就有凉服、温服和热服之别。服药冷热主要依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质而定。
  凉服:是指将煎好的汤剂放凉至室温(20℃左右)服用。一般清热泻火、解毒通利、祛暑之剂应凉服,如清营汤、白虎汤、导赤散、清瘟败毒饮等宜凉服,这样可以增强药物清降通利的功效。尤其夏季解暑中药,凉服清凉解暑效果更好。另外,呕吐患者或中毒患者服药均宜凉一些。
  温服:是指将煎好的药液放温后(30~35℃)再服用。因温服能减轻对胃肠道刺激,且苦味会减弱,有利于吞咽,故是最常用的服用方法,汤剂多宜温服。特别是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和胃益脾,能减轻刺激。
  热服:是指将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或将药液温热(50℃以上但可以耐受)服用。中医讲“寒者热之”,一般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如温中散寒、补虚扶弱、理气活血、发汗解表的药剂应热服,如补中益气汤、理中汤等宜热服。尤其是发汗解表剂,更应热服以助药力,发汗解表退热。
  此外,服药冷热还应考虑季节、地域及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例如寒冷季节时、老人、儿童、孕妇和久病体弱者不宜冷服,否则易损伤脾胃阳气。真热假寒证时应寒药热服,真寒假热证则应热药冷服,否则会出现拒药、呕吐现象。总之,正确适宜的服药方法,对保证药效的充分发挥和减小副作用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马桶反味儿,顺手拿起空气清新剂就喷;为图方便,消毒水、洗衣粉敞着口堆放在卫生间……你家是不是也这样?
【正】《人民日报》最近刊登的习近平同志在坦桑尼亚发表的演讲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相信习主席"真、实、亲、诚"四字,打动的不仅仅是我,而且打动了坦桑尼亚、打动了世界,
在未来的几年里,宏观的经济环境和体制环境将要求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彻底消除旧体制和传统经营方式的痕迹,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造就新的市场主体,实行全新
为改变三轮农用运输车行业价格竞争过度的现状,维护行业共同利益,切实保护农民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企业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必须面临的工作问题,电子档案的管理水平反映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企业电子档案管理
对长寿来说,日常习惯可能比基因更重要。《美国退休人员协会杂志》最新载文,刊出美国多位专家总结出的“排名前六的长寿习惯”。
综述了红松结实、红松坚果林培育、红松坚果型优树选育以及红松坚果林无性系选育与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红松坚果研究提出了展望。
人们常说:“日半生,夜半生。”人体就像蓄电池,经过一天精神、体力上的消耗,到晚上电量基本归零,需要靠睡眠进行补充,可见睡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日前,美国心脏病学会发布最新声明称,睡眠时长及睡眠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之一,保护心脑尤其要重视睡眠质量。  此前,流行病学研究已有证实,睡眠障碍及失眠会明显使患者处于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状态,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中风及代谢性疾病,如血
印章档案是一种具有特殊载体形态,有着特殊形成规律和整理、保管要求,并在历史研究和收藏利用等方面有特殊价值的印章。高校历经改制、合并以及专业布局调整后,产生了大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