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2018年来自北京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个人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新市民的影响更突出。个人社会资本中密切交往的网络规模、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经济支持两个维度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在新市民和本地市民群体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个人社会资本能够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对心理健康的正向影响。本文验证
【基金项目】
: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80301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18年来自北京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个人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新市民的影响更突出。个人社会资本中密切交往的网络规模、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经济支持两个维度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在新市民和本地市民群体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个人社会资本能够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对心理健康的正向影响。本文验证了社会生态学的健康促进模型的相关假设,即外部环境特征和个人社会资本相互嵌套共同影响个人健康水平。鉴于此,健康城市规划需兼顾"硬件"与"软件"层面,既要构建公平正义的空间环境,还需加强社会资本和社会组织培育。
其他文献
山东省青岛市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引导全市宗教团体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主线,高举爱国爱教旗帜,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全市广大信教群众爱国爱教、正信正行,努力推动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绿地空间可达性是评价社区生活圈绿地空间布局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选取郑州地区高新区某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区域范围内的居住小区绿地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2中的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以及成本距离分析工具,综合构建绿地空间可达性量化分析模型,生成各个指标下的服务范围,并以服务范围较研究区域的面积占比等指标,尝试探索社区生活圈尺度的绿地空间可达性,为研究居住小区的绿地空间布局及服务能力提供借鉴
项目化学习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与学科有关或跨学科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经验、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公开成果过程中,完成对核心知识深刻理解的一种学习方法。项目化学习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形成可迁移的思维方式,体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美好世界的乐趣,真正感受学习的意义。
为建立科学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性模型,明确公平性评价指标,文章以海口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供给评价模型,从机会均等、空间可达、供需关系、景观公正4个方面进行公平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性有待提高;服务范围覆盖率和可达性存在空间分异现象,沿海沿江地区的公平性高于离海地区;所有出行方式下均存在服务盲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性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
公园可达性是评价一个城市公园空间分布格局是否合理和其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文章采用网络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成都市武侯区城市公园的人均服务面积、服务面积比和服务人口比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对其可达性进行客观评价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武侯区公园可达性整体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不均衡格局;虽然在 “30 min生活圈”内所有街道均可被城市公园服务范围覆盖,但在“15 min生活圈”下仅87.5%的
分析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征,构建混合教学模式;探讨深度学习与混合式教学的关系,设计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模式中的重要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
以包头市建成区为例,基于GIS网络分析,通过构建范围内现状公园、城市道路网络及以居住片区为核心的矢量数据库,得到不同出行成本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评价。针对公园绿地可达性不足的问题,提出GIS位置分配法中的最小化设施点数优化模型,对公园绿地布局进行优化,以利于当地居民日常休闲游憩及公园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
在202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首次提出于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作了明确部署,此次会
"责任"的通常含义具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一体两面性,即具有"社会规范所赋予的(社会角色)应为之事"的积极面与"不做或没有做好社会规范所赋予的应为之事而受到的评价或承担的后果"的消极面。作为法律概念的"过错",其内涵就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后果所具有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在被害人对加害人刑事责任的有无及大小的影响研究中,使用"被害人责任"的表述无论是从实质上看还是从性质上及形式上看都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