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即是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场景、情境,再现历史,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创设亲身感悟,体验情感,从而实现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文章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经验之谈,旨在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 情境教学法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46-01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优势
具体而言,初中历史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学生历史成绩不理想,最重要的就是其对历史这门学科缺乏应用的学习兴趣,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像物理、化学等学科有课堂试验,也不像体育、音乐等学科有丰富的课堂活动。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通过在历史课堂上创设情境,将其它学科的各种元素融合进来,丰富历史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历史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过去,指导现实,而过去的事情仅通过白纸黑字呈现出来,其说服力难免会大打折扣。而情境教学可将历史现实直观的显示出来,呈现出一个生动的历史场景,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听觉上,学生都会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即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将终身学习的理解贯彻人的一生,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情境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从而促进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情境教学包括语言情境、问题情境、实物情境、多媒体情境、表演情境等多种,课堂上可根据学习内容、教学资源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情境创设法:
(一)课堂引入的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发展,这也是进行情境创设的必要原则。老师要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前引导的作用非常关键,而以营造情境教学引出教学内容,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课堂伊始,可以应用问题情境法,用一些设计新颖、紧扣课堂知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些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介绍,可以直接分析,以引导学生回归课本,例如:“为什么说毛泽东具有军事家、政客、文人的三种身份?”“毛泽东在军事上、政治上、文学上的造诣体现在哪里?”等,让学生围绕问题在课本中寻找答案。除了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印象。比如南昌起义、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都被拍成了电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其中一些片段,并将观看完整电影作为课后作业,学生通过视频演示仿佛置身其中,深刻体会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并基于现实的角度分析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
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古喻今,用曾经的历史指导今天的现实,因此历史学生离不开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比如在学习文字与语言的发展历程时,可以举行一个方言文化大赛,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学习一种或两种除本地方言之外其它地区的方言,再用这种方言进行唱歌、诗朗诵等,通过不同的方言展示当地的语言特色,使学生们认识到,不同的语言、文字对人们生活、交流的深刻影響,从而深入理解文字及语言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创造性与重要性;再与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历史事实结合起来,使其认识到文字与语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再比如,在学习“和同为一家”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就引导学生通过编排舞蹈剧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首先播放藏族的民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的歌曲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己扮演“吐蕃使者求婚”一节,加深学生对封建社会政策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历史的潜能。
(三)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要解决一个新问题,就必须将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充分利用起来,历史本身就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历史课堂上老师有意识的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设置多种新情境,可以实现学生原有知识向新情境中的迁移,使其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并解决实际问题,并反过来促进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识。比如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知识时,就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提出以下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要明白该问题,就必须与前面学过的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分析两次战争的原因、目的、方法、性质、影响等多个方面,即可分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原因,再进一步对比分析两次战争的侵略力量、侵略时间、侵略区域及签订条约的内容、丧失的主权等,即可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战争的扩大的结论。新旧知识互相联系,可加深学生对问题认识及对问题理解的深度。
(四)创设探究情境,加强团体协作
历史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探究是互相联系的,创设历史情境可为学生探究历史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而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过程中,又会发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等之间的因果关系、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进一步拓展其历史视野。比如在学习三国时期相关知识时,可以设置三个合作探究问题:问题一: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问题二:煮酒论英雄的主角曹操真如历史小说中般阴险、疑诈吗?他的历史贡献都有哪些?问题三:史书与历史小说的区别在哪里?学生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
再比如,初一下活动课《走进清明上河图》,可以从网络上寻找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图的宣传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感受清明上河图所展示的宋朝的繁华场景,再引导学生“穿越”回宋朝,各自扮演画中人,模仿宋朝人民的生活场景,不仅大大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而且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宋朝的繁华与开放。
三、结语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手段的运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增长见识,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认知手段。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努力实践,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也将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磊.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创设最佳情境课堂——发展性课堂评价的实践探索之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 (12) :78-79.
[2]唐少艺.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探析[J].中国文化教育讨论,2010(12):64-65.
[3]赵九凤.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104-105.
【关键词】初中历史 情境教学法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46-01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优势
具体而言,初中历史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学生历史成绩不理想,最重要的就是其对历史这门学科缺乏应用的学习兴趣,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像物理、化学等学科有课堂试验,也不像体育、音乐等学科有丰富的课堂活动。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通过在历史课堂上创设情境,将其它学科的各种元素融合进来,丰富历史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历史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过去,指导现实,而过去的事情仅通过白纸黑字呈现出来,其说服力难免会大打折扣。而情境教学可将历史现实直观的显示出来,呈现出一个生动的历史场景,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听觉上,学生都会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即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将终身学习的理解贯彻人的一生,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情境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从而促进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情境教学包括语言情境、问题情境、实物情境、多媒体情境、表演情境等多种,课堂上可根据学习内容、教学资源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情境创设法:
(一)课堂引入的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发展,这也是进行情境创设的必要原则。老师要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前引导的作用非常关键,而以营造情境教学引出教学内容,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课堂伊始,可以应用问题情境法,用一些设计新颖、紧扣课堂知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些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介绍,可以直接分析,以引导学生回归课本,例如:“为什么说毛泽东具有军事家、政客、文人的三种身份?”“毛泽东在军事上、政治上、文学上的造诣体现在哪里?”等,让学生围绕问题在课本中寻找答案。除了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印象。比如南昌起义、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都被拍成了电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其中一些片段,并将观看完整电影作为课后作业,学生通过视频演示仿佛置身其中,深刻体会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并基于现实的角度分析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
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古喻今,用曾经的历史指导今天的现实,因此历史学生离不开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比如在学习文字与语言的发展历程时,可以举行一个方言文化大赛,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学习一种或两种除本地方言之外其它地区的方言,再用这种方言进行唱歌、诗朗诵等,通过不同的方言展示当地的语言特色,使学生们认识到,不同的语言、文字对人们生活、交流的深刻影響,从而深入理解文字及语言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创造性与重要性;再与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历史事实结合起来,使其认识到文字与语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再比如,在学习“和同为一家”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就引导学生通过编排舞蹈剧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首先播放藏族的民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的歌曲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己扮演“吐蕃使者求婚”一节,加深学生对封建社会政策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历史的潜能。
(三)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要解决一个新问题,就必须将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充分利用起来,历史本身就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历史课堂上老师有意识的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设置多种新情境,可以实现学生原有知识向新情境中的迁移,使其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并解决实际问题,并反过来促进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识。比如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知识时,就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提出以下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要明白该问题,就必须与前面学过的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分析两次战争的原因、目的、方法、性质、影响等多个方面,即可分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原因,再进一步对比分析两次战争的侵略力量、侵略时间、侵略区域及签订条约的内容、丧失的主权等,即可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战争的扩大的结论。新旧知识互相联系,可加深学生对问题认识及对问题理解的深度。
(四)创设探究情境,加强团体协作
历史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探究是互相联系的,创设历史情境可为学生探究历史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而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过程中,又会发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等之间的因果关系、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进一步拓展其历史视野。比如在学习三国时期相关知识时,可以设置三个合作探究问题:问题一: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问题二:煮酒论英雄的主角曹操真如历史小说中般阴险、疑诈吗?他的历史贡献都有哪些?问题三:史书与历史小说的区别在哪里?学生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
再比如,初一下活动课《走进清明上河图》,可以从网络上寻找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图的宣传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感受清明上河图所展示的宋朝的繁华场景,再引导学生“穿越”回宋朝,各自扮演画中人,模仿宋朝人民的生活场景,不仅大大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而且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宋朝的繁华与开放。
三、结语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手段的运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增长见识,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认知手段。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努力实践,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也将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磊.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创设最佳情境课堂——发展性课堂评价的实践探索之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 (12) :78-79.
[2]唐少艺.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探析[J].中国文化教育讨论,2010(12):64-65.
[3]赵九凤.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