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对策研究①

来源 :中国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供给侧改革”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教育领域。作为人才供给的摇篮,高职院校需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满足国家、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目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立足供给侧改革,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高职学生 创业精神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c)-189-02
  供给侧改革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增加人才供给的有效性,向国家、社会提供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培养高职学生创业精神需要与“供给侧改革”相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扩大有效供给,更好地适应和引导需求。作为目前和今后我国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供给侧改革”既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教育领域,即人才的培养也应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考虑,满足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为改善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和大学生就业难题,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营造优质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为广大创业者,尤其是具有创业意愿的高职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高職院校应立足当地、服务全省、面向全国,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贴近行业企业,向国家、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不同专业的人才,加强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供给侧改革的完美对接。
  2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学生创业精神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教育部明确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但多数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对创业精神认识不清,并未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也未将创业精神作为其培养目标。即使部分院校在其人才培养方案有所体现,但对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并未有明确地界定。部分院校虽设置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并安排了相应学分,但这些零散的课程并未形成体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2.2 未纳入正规教育体系
  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但创业教育未真正列入对高职院校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难以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部分院校并未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创新创业工作,只是由基础部(思政部)、团委、学生处、就业指导处等部门通过开设一些选修课、举办创业大赛、开展创业活动等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作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个补充,停留在学生活动层面。
  2.3 师资力量较薄弱
  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大部分来自于学校管理部门或辅导员,或者由公共课(思政课)教师兼任,还有一部分是法律或经管类的专业教师,他们既缺乏深厚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也没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或企业工作经历,在一些关键性问题方面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指导。
  2.4 与专业教育脱节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开设KAB创业基础选修课、在就业指导课中安排部分章节或专题讲解创业内容、在公选课中开设部分经管类课程、邀请企业家或创业导师做创业报告以及开展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上,与专业教育的学习相脱节。
  2.5 与地方政府的联动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方面多以参加学科竞赛、各级创新创业大赛、或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载体,既没有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国家或地方政府政策资源、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校企合作单位等社会资源,也没有与当地政府负责创新创业的部门进行有效沟通联系,获得相应的支持,相关活动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校园内,与政府、社会相脱节,相关合作还有待提升。
  3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对策
  3.1 强化顶层设计,提升高职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系统性”
  3.1.1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协同共治
  高职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工作并非只是学生处、团委、就业处等部门的工作,而是要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从学校全局进行系统研究、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关注、支持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工作。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创业精神培养工作,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处、科研处、各系(部)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大力度,巩固成果,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同时放权于各系(部),充分发挥各系(部)在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工作第一线的重要作用,调动和挖掘全体任课教师资源,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和责任机制,确保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工作长效开展。
  3.1.2 结合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各分院(部)要立足社会需求、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方向,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总体目标要求,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体现创业精神培养过程。按相关专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构成来制定培养方案,在基础课、专业课,尤其是实践教学课程中渗透专业素质教育,使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专业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同时,增设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定期来校做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
  3.1.3 注重文化引领,营造良好培养氛围
  在学校官方网站开设专题窗口,报道宣传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各类创新创业成果。同时,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展板、校报、广告栏、橱窗、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平台等阵地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宣传在校生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微博、微信、QQ等建立创业学习社区和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宣传国家和地方政府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发布与创业有关的各类信息,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使创业精神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头脑之中。   3.2 优化教育内容,提升高职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优质性”
  3.2.1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应将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融合,通过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及时调整预定的规划,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中激发创新精神,使自身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会把工作的岗位当作创业的平台,从被动地接受职业变为主动地创造职业,形成积极的职业发展观。
  3.2.2 全覆蓋分层次创业教育
  即在教学上实现“全覆盖”和“分层次”相结合。所谓“全覆盖”是指面向全校所有在校生开设了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公共必修课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让全体学生对创业进行充分了解。所谓“分层次”是在对全校学生进行普及式的创业启蒙教育的基础上,针对有强烈创业意识的学生,经过遴选再进行渐进式的创业精神提升和创业能力训练,增设《创新思维训练》《创办企业》等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并利用当地团市委或青年企业家联盟的资源邀请企业家、创业者、优秀校友、专家学者做校外兼职教师,定期来校做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过程等方面的创新创业专题讲座。
  3.2.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
  即在教学实践中将创业精神的相应内容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积极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完善。如在“概论”课中可在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等章节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在“基础”课中融入职业道德、创业品质等内容,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认识到良好的创业品质、创业精神对创业的重要性。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把个人理想同地方发展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同样也是一种创业。
  3.3 创新培养方式,提升高职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精准性”
  3.3.1 开展教学改革创新
  很多高职教师没有真正参与过企业生产或创业实践,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学研究立项、优秀教学成果评选等来引导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创新,积极开展案例式、讨论式、情景仿真、模拟训练、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等教学方法创新应用,将项目研究、产业技术、区域经济和创新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3.3.2 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在课堂实践中,应不断加强创新思维训练,通过对校内外创业成功与失败个案的分析研究,从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团队的组建、新创企业的运作与管理等方面建立学生对创业实践的感性认识。在课外实践中,带领学生到企业或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参观,邀请校外创业专家进行实地指导,或者到创业型企业的实习实训等,让学生真实体验创业过程;适时举办校级创新创业大赛,调动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活动中,以赛促学,扶持典型,并选拔优秀团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比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育人作用。
  3.3.3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成立创新创业综合性社团,由专门的创业教育任课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寻找身边的创业榜样征文活动、创业大讲堂、创意LOGO设计大赛、创业典型风采展、创意创业项目征集、创业计划大赛等特色活动。定期举办创业讲座或创业分享会,邀请企业家、创业者、优秀校友、专家学者与学生交流创业经验。另外,鼓励支持各系组织学生组建专业社团,并配备责任心强、工作积极性高的指导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活动来强化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3.3.4 注重专业团队建设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创业精神培养目标,建设由指导教师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共同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驱动式研究与训练。各系根据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创新创业实验(训)室、工作室、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训练平台。通过校校、校企以及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同创建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实验(训)室、创新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平台,共同开设创新创业培训项目,联合培养学生。
  3.3.5 健全创业信息服务
  创业教育工作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健全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建立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宣传国家和地方政府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发布国家和省市创新创业项目、市场行业需求、人才供给等信息,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工商、税务、财务、法律、融资、人事代理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拓展学生获取创业信息的渠道,提高创业信息服务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庞飞.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8).
  [2] 王鸣.创业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
  [3] 苍中洪.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改革创新,2016(12).
  ① 基金项目: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JG16EB1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7年度辽宁省职教学会课题“辽宁省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对策研究”(LZY17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忠英(1982-),女,汉族,四川内江人,辽宁理工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高校化学实验室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污染源,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如何消除或尽量减少化学污染,实现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是实验教学人员研究的新课题。针对基础化学实验室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然而长期以来《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普遍采用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在《数字电
日前,中国联通客服热线综合业务办理服务已在全国全面上线,中国联通用户拨打10010即可方便地办理业务。联通客服热线综合业务办理服务的投入运营,标志着10010业务转型初步实现,也
在专业课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运用已学过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知识去分析、理解专业问题,当然也就谈不上很好地解决专业问题了。例如在《机制工艺》中,学生不能把(金属工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计算机的要求已经不是简单的WORD、EXCEL操作,而是对计算机技术从更加纵深的层次掌握和应用,包括利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问题
提高高校教育教学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促进教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高校教学项目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项目组结合河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项
对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网上国家级生物化学精品课建设的特色进行了调查,概述了国家级生物化学精品课建设的基本特色,分析了国家级普通生物化学和分支生物化学精品课建设的具体
在探讨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验室和实
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职业技能,从而能够跟以后的劳动组织形式、技术的进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为工业化大生产与技术发明在生产当中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主要有三种技能,也就是机械工作中的劳动组织能力,自主学习、学会有关机械新技能和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认识机械劳动材料与生产工具的能力。  1.中职机械专业物理实验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原则  1.1互动性  学生的动手操
"红段子"是通过互联网,在电脑、手机等媒介上传播的一种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红段子"具有内容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覆盖面广,传播方式根植百姓、参与度高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