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东起嫩江,经科尔沁地、浑善达克沙地,西到黄十高原,包括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共62个旗县,总面积为61.62万KM2,占全区总咐: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的52.1%,2001年底总人口为1522.9万人,占当年全区总人口2377.5万人的64.1%。农牧交错带是内蒙古的经济落后地区。由于长期忽视交错带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和利用,造成交错带经济发展陷入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严重制约。特别是国家在世纪之交提出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入世以来,交错带在发展地方经济利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实珊“双赢”似乎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刘这个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经济发展滞后是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所有问题的核心
由于种种原因,交错带农村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首先,交错带是内蒙古经济发展最为缓慢的地区,贫困严重地困扰着交错带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2001年,交错带人均收入为1741.3元,低于全区人均收入231.7元。全区31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28个、自治区级19个贫困县中有15今分布在交错带上,贫困旗县十地面积占交错带总面积的62.7%,人U占68.6%,其次,交错带是我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内蒙古的几个主要沙漠(地)(如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乌兰布利沙漠、毛乌素沙漠、库布其沙漠)均分布在这个交错带上,是近几年造成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再次,交错带是我区各民族的集居地,各民族的习俗、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等交织在一起。
在上述问题中,经济发展缓慢是所有问题的核心。这是因为,经济落后会在经济体系内产生三种不同的影响:其一,因为经济发展缓慢,人们收入水平低,因此,对经济产生两种刁;同的结果:一是人们储蓄水平低。2001年,交错带人均储蓄余额为2173.7元,为同期内蒙古人均储蓄余额4155元的52.3%。因此,社会再生产缺乏有效的资本积累,企业投资能力也就非常弱,进而产出水平低,造成人们的收入水平更低。这种现象可称之为“供给陷阱”:二是人们的消费水平低,社会有效需求水平不足,市场对企业的引诱或企业刘纤济的预期刁;足,造成原本投资能力有限的企业更不;愿意在本地投资,或者将有限的资金投资到外地预期收益较高的行业或产业。这朴现象可以称之为“需求陷阱”。由于这两个陷阱的存在,交错带经济发从始终停留在传统生:产阶段,生产水平利效率都较低。
其二,由于收入水平低,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在缺乏其他产业带动的怙况下,人们更多地增加了对十地(包括草原)这种“廉价”资源的掠夺,而在对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措施不利刘这种掠夺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二个方向:……—是对于牧民来说,增加牲畜饲养量而不考虑草原的合理载畜量问题,致使交错带草原普遍存在牲畜超载问题。超载的直接后果是草原退化利沙化,造成草原地区生态环境悲化,草原生产能力卜降,各种自然灾害逐年增加,是对于农民来说,山于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忽视草原土壤的生理化特点和草原气攸特征,不断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这种现象称之为“垦殖”。垦殖是造成风蚀和水土流失的主要祸根,它与过牧一起,是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其三,民族平等和共同进步是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点。平等首先应表现在经济上具有平等分享经济增长利发展的权利,而进步的基础也是纤济上的共同发展。在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交错带地区,经济落后往往是造成民族矛盾的主要因素。当然,解决民族矛盾的前提是各民族经济的共同发展。
忽视经济规律是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滞后的关键 长期以来,交错带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充分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是导致交错带今天面临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
第一,狭隘的农业观是造成草原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在建国以来的内蒙古农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思想的分歧利争沦:一种思想认为草原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是无法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而种柿业生产水平高,效益显著,应该川、缩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将草原转换为耕地,积极发展朴柿业生产,另一种思想认为,内蒙古草原是一种特定的资源类型,由于气候和十壤等因素的影响,草原只能用作放牧。这两种思想的分歧和争沦至少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开始厂,盲到今天似乎也没有取得致的意见,而且这种争沦无沦在学界、政界还是基层民众层面上都存在。表面上看,这种争论是简单的经济发展思路的讨论,但其中有着深刻的政策和文化背景。
第二,人口增加和资本匮乏使交错带陷入发展的贫困陷阱。在交错带的经济发展中,人口或由此而带来的劳动力数量呈不断增加趋势,但无论在农业中还是在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中,资本的投入都非常有限,致使交错带的生产技术装备利生产牢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其结果是劳动的边际收益非常低,报酬自然也不会增加。
第三,经济结构不合理阻碍了交错带资源优势的发挥。经济结构的演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交错带资源类型多样,又处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牧业区和以商品纤济为主的农区利城镇地区的过渡地带,本应在地区发展中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和区位优势来促进㈠身的经济发展。但遗憾的是,交锚带并没有抓住这些优势,而是长期停留在一次产业中,到2001年,交错带的三次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为34.8:33.9:31.3,而同年内蒙古今区三次产业的结构为2 3.2:40.5:36.3,交错带第一·产业比重高出内蒙古全区11.6个百分点,而第二、三产业分别比全区低6.6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由此看来,交错带的经济落后就不是偶然的了。
第四,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交错带市场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我国以巾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0余年,市场机制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测整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在交错带,市场的这种指示器和调节器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包括交错带和边远牧区在内的非常具有市场潜力的农牧业产品多数不是通过公平和平等的巾场交易进行的,当然,这些产品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交错带自身商品交易不发达,巾场不活跃。2001年,父错带的人均商品零售额为1397.1元, 当勺:内蒙古全区平均值为2262.4元,交错带只相当于内蒙占全区平均水平的61.8%,三是交错带作为农、牧区中间的结合利过渡带,的作用不够明显,在农、牧区区际向品交换中应占有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第五,私人部门的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发挥。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基层,主体是私人企业和个人家庭。但在交错带,这种民间的经济动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私人经济发展受到众多的制约,例如在市场进入、财政、金融等各个领域,私人经济都面临着与本已萎缩的国营经济的不平等待遇,这是其一,另外,在农牧业生产领域,一家一尸的小生产和大巾场之间始终面临着矛盾,这是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允许和鼓励民间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讣他们活跃在农牧民中间,解决他们面临的政府无法或没有必要介入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交错带无论是私人投资还是民间组织都没有充分发育,政府行为主导的国营经济在地方经济中的绝对垄断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01年,交错带的人均GDP水平差距由472元扩大到1503元。
依靠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是解决交错带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的根本途径是依靠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凋节方面的作用,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但针对交错带的具休实际,政府的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主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真正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符合的市场体系,并使这个市场体系能够起到对资源和产品的调节作用。这个巾场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广—足它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如拍卖巾场、期货市场等)组成。各种不同的市场类型为头卖双方提供了可选择的交易方案,使他们具有选择性;二是这个巾场体系必须具备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仙头卖双方刑市场信息的变化做到尽叮能的及时全面掌握,以便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参考;三是对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市场进入方面应实行同等待遇,不能有任何歧视政策和措施,相反,应钊对中小企业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性政策、措施和法律,四是制定有关规范市场的法律和有效地实施这些法律是保证巾场体系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
第二,应充分发挥交错带的区位优势,促进农、牧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如前所述,交错带是自然经济为主的牧区与商品经济为主的农区和城镇地区的过渡地带。最近几年,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边疆牧区的畜产品,特别是叫:羊肉等的消费量激增。交错带作为过渡地带,理应在促进这些商品的流通和加工增值等环节介入到其中,并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在发达国家,这种农牧过渡带的作用非常重要。例如,美国西部的怀俄明州是牧业为主的地区,而周围的内布拉斯加和克罗拉多两个州是农牧过渡地带。由怀州生产的架子牛通常都是经过上面两州销售、育肥、屠宰后才进入消费市场。如果缺乏这个环节,不仅这种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而且处于边远地区的生产者利益也无法得到最大保障,而其中的利益多数被垄断公司所得。
第二,政府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在交错带市场体系的建立、培育、规范和监督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首先,市场体系的建立要具有合法性,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护,其次,各种巾场形式的建立需要必要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应该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至少在启动资金的投入上应该支持;再次,政府应建立有力的执法监督队伍,对巾场交易中的不法行为加以处理,特别要注意保护巾场交易中的弱势群体,如农牧民、消费者、中小企业等:最后,针对交错带自然灾害频繁的具体情况,政府应建立农牧业生产的灾害准备金,弥补由于自然原因对农牧业生产者可能造成的损失。
总之,交错带经济应依靠市场经济的法则运行和发展,政府的各项干预措施也应该主要通过巾场来实施。没有合理有序的市场,盲目性生产和交易将无法实现商品的正常价值,而缺乏政府的有力干预,商品交易中的歧视性行为就无法避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得不到有效实施。这两种现象都将严重制约交错带经济的正常、快速、合理和有序发展。
经济发展滞后是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所有问题的核心
由于种种原因,交错带农村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首先,交错带是内蒙古经济发展最为缓慢的地区,贫困严重地困扰着交错带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2001年,交错带人均收入为1741.3元,低于全区人均收入231.7元。全区31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28个、自治区级19个贫困县中有15今分布在交错带上,贫困旗县十地面积占交错带总面积的62.7%,人U占68.6%,其次,交错带是我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内蒙古的几个主要沙漠(地)(如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乌兰布利沙漠、毛乌素沙漠、库布其沙漠)均分布在这个交错带上,是近几年造成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再次,交错带是我区各民族的集居地,各民族的习俗、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等交织在一起。
在上述问题中,经济发展缓慢是所有问题的核心。这是因为,经济落后会在经济体系内产生三种不同的影响:其一,因为经济发展缓慢,人们收入水平低,因此,对经济产生两种刁;同的结果:一是人们储蓄水平低。2001年,交错带人均储蓄余额为2173.7元,为同期内蒙古人均储蓄余额4155元的52.3%。因此,社会再生产缺乏有效的资本积累,企业投资能力也就非常弱,进而产出水平低,造成人们的收入水平更低。这种现象可称之为“供给陷阱”:二是人们的消费水平低,社会有效需求水平不足,市场对企业的引诱或企业刘纤济的预期刁;足,造成原本投资能力有限的企业更不;愿意在本地投资,或者将有限的资金投资到外地预期收益较高的行业或产业。这朴现象可以称之为“需求陷阱”。由于这两个陷阱的存在,交错带经济发从始终停留在传统生:产阶段,生产水平利效率都较低。
其二,由于收入水平低,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在缺乏其他产业带动的怙况下,人们更多地增加了对十地(包括草原)这种“廉价”资源的掠夺,而在对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措施不利刘这种掠夺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二个方向:……—是对于牧民来说,增加牲畜饲养量而不考虑草原的合理载畜量问题,致使交错带草原普遍存在牲畜超载问题。超载的直接后果是草原退化利沙化,造成草原地区生态环境悲化,草原生产能力卜降,各种自然灾害逐年增加,是对于农民来说,山于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忽视草原土壤的生理化特点和草原气攸特征,不断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这种现象称之为“垦殖”。垦殖是造成风蚀和水土流失的主要祸根,它与过牧一起,是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其三,民族平等和共同进步是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点。平等首先应表现在经济上具有平等分享经济增长利发展的权利,而进步的基础也是纤济上的共同发展。在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交错带地区,经济落后往往是造成民族矛盾的主要因素。当然,解决民族矛盾的前提是各民族经济的共同发展。
忽视经济规律是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滞后的关键 长期以来,交错带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充分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是导致交错带今天面临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
第一,狭隘的农业观是造成草原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在建国以来的内蒙古农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思想的分歧利争沦:一种思想认为草原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是无法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而种柿业生产水平高,效益显著,应该川、缩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将草原转换为耕地,积极发展朴柿业生产,另一种思想认为,内蒙古草原是一种特定的资源类型,由于气候和十壤等因素的影响,草原只能用作放牧。这两种思想的分歧和争沦至少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开始厂,盲到今天似乎也没有取得致的意见,而且这种争沦无沦在学界、政界还是基层民众层面上都存在。表面上看,这种争论是简单的经济发展思路的讨论,但其中有着深刻的政策和文化背景。
第二,人口增加和资本匮乏使交错带陷入发展的贫困陷阱。在交错带的经济发展中,人口或由此而带来的劳动力数量呈不断增加趋势,但无论在农业中还是在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中,资本的投入都非常有限,致使交错带的生产技术装备利生产牢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其结果是劳动的边际收益非常低,报酬自然也不会增加。
第三,经济结构不合理阻碍了交错带资源优势的发挥。经济结构的演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交错带资源类型多样,又处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牧业区和以商品纤济为主的农区利城镇地区的过渡地带,本应在地区发展中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和区位优势来促进㈠身的经济发展。但遗憾的是,交锚带并没有抓住这些优势,而是长期停留在一次产业中,到2001年,交错带的三次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为34.8:33.9:31.3,而同年内蒙古今区三次产业的结构为2 3.2:40.5:36.3,交错带第一·产业比重高出内蒙古全区11.6个百分点,而第二、三产业分别比全区低6.6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由此看来,交错带的经济落后就不是偶然的了。
第四,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交错带市场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我国以巾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0余年,市场机制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测整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在交错带,市场的这种指示器和调节器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包括交错带和边远牧区在内的非常具有市场潜力的农牧业产品多数不是通过公平和平等的巾场交易进行的,当然,这些产品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交错带自身商品交易不发达,巾场不活跃。2001年,父错带的人均商品零售额为1397.1元, 当勺:内蒙古全区平均值为2262.4元,交错带只相当于内蒙占全区平均水平的61.8%,三是交错带作为农、牧区中间的结合利过渡带,的作用不够明显,在农、牧区区际向品交换中应占有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第五,私人部门的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发挥。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基层,主体是私人企业和个人家庭。但在交错带,这种民间的经济动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私人经济发展受到众多的制约,例如在市场进入、财政、金融等各个领域,私人经济都面临着与本已萎缩的国营经济的不平等待遇,这是其一,另外,在农牧业生产领域,一家一尸的小生产和大巾场之间始终面临着矛盾,这是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允许和鼓励民间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讣他们活跃在农牧民中间,解决他们面临的政府无法或没有必要介入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交错带无论是私人投资还是民间组织都没有充分发育,政府行为主导的国营经济在地方经济中的绝对垄断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01年,交错带的人均GDP水平差距由472元扩大到1503元。
依靠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是解决交错带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的根本途径是依靠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凋节方面的作用,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但针对交错带的具休实际,政府的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主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真正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符合的市场体系,并使这个市场体系能够起到对资源和产品的调节作用。这个巾场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广—足它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如拍卖巾场、期货市场等)组成。各种不同的市场类型为头卖双方提供了可选择的交易方案,使他们具有选择性;二是这个巾场体系必须具备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仙头卖双方刑市场信息的变化做到尽叮能的及时全面掌握,以便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参考;三是对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市场进入方面应实行同等待遇,不能有任何歧视政策和措施,相反,应钊对中小企业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性政策、措施和法律,四是制定有关规范市场的法律和有效地实施这些法律是保证巾场体系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
第二,应充分发挥交错带的区位优势,促进农、牧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如前所述,交错带是自然经济为主的牧区与商品经济为主的农区和城镇地区的过渡地带。最近几年,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边疆牧区的畜产品,特别是叫:羊肉等的消费量激增。交错带作为过渡地带,理应在促进这些商品的流通和加工增值等环节介入到其中,并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在发达国家,这种农牧过渡带的作用非常重要。例如,美国西部的怀俄明州是牧业为主的地区,而周围的内布拉斯加和克罗拉多两个州是农牧过渡地带。由怀州生产的架子牛通常都是经过上面两州销售、育肥、屠宰后才进入消费市场。如果缺乏这个环节,不仅这种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而且处于边远地区的生产者利益也无法得到最大保障,而其中的利益多数被垄断公司所得。
第二,政府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在交错带市场体系的建立、培育、规范和监督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首先,市场体系的建立要具有合法性,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护,其次,各种巾场形式的建立需要必要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应该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至少在启动资金的投入上应该支持;再次,政府应建立有力的执法监督队伍,对巾场交易中的不法行为加以处理,特别要注意保护巾场交易中的弱势群体,如农牧民、消费者、中小企业等:最后,针对交错带自然灾害频繁的具体情况,政府应建立农牧业生产的灾害准备金,弥补由于自然原因对农牧业生产者可能造成的损失。
总之,交错带经济应依靠市场经济的法则运行和发展,政府的各项干预措施也应该主要通过巾场来实施。没有合理有序的市场,盲目性生产和交易将无法实现商品的正常价值,而缺乏政府的有力干预,商品交易中的歧视性行为就无法避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得不到有效实施。这两种现象都将严重制约交错带经济的正常、快速、合理和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