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研究了民营企业的“三角模型”:基因、环境、行为。一个企业和一个人一样,能不能活得久,取决于自己的基因和对环境所做出的反应。反应就是行为,因为基因不同、环境变化,企业的行为也会不同。
基因是什么?一个人的基因,首先是你的出身、家庭背景、学历、教育、价值观等,还有你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企业的基因类似,一部分跟创始人的个人特质有关,一部分是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这些东西说起来有些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你处理问题时都会体现出来,这也是很多企业重视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原因。如果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不对,其他东西说得再好也是白搭。
环境是指企业身处的整体社会环境。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民营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这四十多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基本可以总结为三个共识:
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的共识是不干什么,抛弃阶级斗争,把重心回到经济建设上来,至于怎么干,还不清楚;
第二个十年的共识是商品经济,通俗说就是做买卖,衣服鞋子都能拿来交易;
到了第三个十年,形成的共识是市场经济,一切要素都可交易,比如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这三个社会共识非常清楚:不做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建立市场经济就是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然后用两百多项法律法规把市场经济的规则定清楚,所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得非常快。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达成了共识,也形成了一些矛盾,在每一组矛盾中,都面临多种不同的选择,这就是企业当前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我们要思考怎么做出选择。
这些都是民营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这些大环境最后都折射回来要求大家做行为选择。当然,如果这些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的行为也要相应有所调整,要根据公司的定位和战略找到适应环境的行为。
一个企业要想健康存在,首先基因里要包含能“长寿”的因素,创始人的智力和心力,企业要有很正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其次,要懂得外部环境,经常要聊一聊、看一看,分析透彻。然后再来决定我们的行为模式,对行为模式要不断校正。只有这样不时地从三个方面检讨我们的企业,企业才能够活得长久,不会出大格,走歪路。
当然,我们要保持乐观,因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是近现代百年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虽然中间出现过一些小的波折,但大环境和大趋势是向好的。
实际上,环境和体制的变化有一个规律。从1978年至今,四十多年来所有的制度建设(体制环境)的改变相当于给运动场修跑道。
如果我们开运动会,有两个地方开:一个地方是村里胡乱跑,这个时候可能也有冠军,但是跑得最快的可能是狗蛋或者隔壁老王。不按规则来的,肯定跑得很快,但是无法比较谁最强大,也无法确认谁跑的姿势是合规或者跑得更好,结果大家谁也不服气谁。
另一种就是在奥运会的运动场上跑,运动员的姿势有人来管,同时有专业的教练训练,跑得快和不快,最后由裁判判定。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这项运动。
四十多年来体制环境的变化,实际上就是要给市场经济的竞赛(竞争)建设一个类似奥运会的规范场地,这个场地就叫市场经济的法制环境。
当年全国人大开始立法的时候,就有一个规划,要用20-30年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今天回頭一看,这事还真都办了。
从1978年到1992年,所有的政策都围绕着个体户开展,从1992年再到2012年整整20年,陆续完成了几乎所有关于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的建设。这一体制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民营企业家的基因的改变,原来是村干部、狗蛋比较厉害,现在要把狗蛋的基因变成奥运冠军的基因。
实际上,环境改变倒逼着我们改变基因,这是中国民营企业能够快速发展,而且越来越壮大,甚至很多企业能够面向全球竞争的根本原因。
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用过的杠杆不断在转移,先是主要靠“权力杠杆”,之后是用“权力+资本市场”或“权力+金融”的杠杆,哪个杠杆最好用呢?
实际上我们更需要,也更好使用的是信用的杠杆、品牌的杠杆、人才的杠杆、科技的杠杆。随着市场经济的法律秩序越来越规范,权力杠杆的作用越来越减弱。另一方面,企业家的力量和作用(杠杆)却越来越上升。由此得知,我们的发展逻辑是——依法依规,好好做生意。
如果我们的基因变得强大,而法制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行为也越来越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能力会不断提升,地位会有明显提高,事业也就能够发展得更好,未来一定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面对更多的市场,从而赢得挑战。这就是民营企业过去四十多年发展表现出的一个非常清楚的进化规律。
我坚信,只要法制越来越健全,“运动场”越来越完善,好的规则越来越清楚,企业家施展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大,发展机会就会越来越多。
未来的民营企业必须要有更多的担当(前提是你得把买卖做好,把企业办好)。当买卖做好了,企业有能力了,我们才有能力去担当,才能去做兼济天下的事情。发展事业,担当责任,照顾好亲人,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