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
关键词:初中语文
Abstract: Language is one of the courses that closest to the life, the content is the most colorful, the most interesting subjects, language students are most interested.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
一、前言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 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 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 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 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 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因为兴趣是创造动机的表现形式之一,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而且使知、情、意等整个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无数成功者的事例证明:兴趣是引发创新的先导,他们的成果、成就无不由兴趣而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无论是课堂上的训练题,还是课后的巩固;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教师都应在“兴趣”上做文章,都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在听说读写思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的是人的主体地位。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就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发展学生;就是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两个主体”间的互动合作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有效教学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怕失去课堂“霸主”的地位,生怕学生学不懂,课堂上往往重视讲、霸着讲,长期以来,形成了“会讲”、“能讲”、“善讲”的习惯,而且语文老师几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而越来越会讲,越来越能讲,越来越善于讲,越讲越有味,越讲越拖堂,有的确实忘记了“是谁在读书?”“是谁在学语文?”这些基本问题。还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很少给学生一点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时间,有的虽然也安排了学生读书,但只是让学生草草读一遍课文后,就开始分析重、难点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十分困难,长此以往便感觉到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于是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时间一长,学生也就越来越怕读书,越来越怕学语文。所以,语文教学中,学生一定要是学习主动者。2.有效教学强调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语文教学要淡化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项或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鼓励、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项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语文学习才能有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才能变为现实。
三、精心指导,有序开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学会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前提,学习活动的选题应贴近学生,注意对学生活动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1)教师应积极地自主开发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可以是活动类的,也可以是研究类的;可以是自然类话题,也可以是社会类话题;可以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开发一些活动项目,还可以从教材中开发一些研究的话题。(2)指导学生依据话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角度,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制订出各自的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然后根据确定的方案,或上网搜索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自主合作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言语方式,而这正是要达到的活动目标。
四、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1.一位大文豪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換,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所以课堂讨论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日常教学中,我往往是准备一些材料或提出一些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有四人为一组的讨论或六人为一组的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2.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人云亦云”,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活跃式的课堂氛围,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轻松掌握了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使语文课超越了时空限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扩展教学形式,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 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殿堂,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
Abstract: Language is one of the courses that closest to the life, the content is the most colorful, the most interesting subjects, language students are most interested.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
一、前言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 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 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 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 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 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因为兴趣是创造动机的表现形式之一,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而且使知、情、意等整个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无数成功者的事例证明:兴趣是引发创新的先导,他们的成果、成就无不由兴趣而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无论是课堂上的训练题,还是课后的巩固;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教师都应在“兴趣”上做文章,都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在听说读写思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的是人的主体地位。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就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发展学生;就是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两个主体”间的互动合作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有效教学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怕失去课堂“霸主”的地位,生怕学生学不懂,课堂上往往重视讲、霸着讲,长期以来,形成了“会讲”、“能讲”、“善讲”的习惯,而且语文老师几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而越来越会讲,越来越能讲,越来越善于讲,越讲越有味,越讲越拖堂,有的确实忘记了“是谁在读书?”“是谁在学语文?”这些基本问题。还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很少给学生一点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时间,有的虽然也安排了学生读书,但只是让学生草草读一遍课文后,就开始分析重、难点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十分困难,长此以往便感觉到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于是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时间一长,学生也就越来越怕读书,越来越怕学语文。所以,语文教学中,学生一定要是学习主动者。2.有效教学强调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语文教学要淡化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项或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鼓励、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项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语文学习才能有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才能变为现实。
三、精心指导,有序开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学会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前提,学习活动的选题应贴近学生,注意对学生活动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1)教师应积极地自主开发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可以是活动类的,也可以是研究类的;可以是自然类话题,也可以是社会类话题;可以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开发一些活动项目,还可以从教材中开发一些研究的话题。(2)指导学生依据话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角度,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制订出各自的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然后根据确定的方案,或上网搜索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自主合作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言语方式,而这正是要达到的活动目标。
四、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1.一位大文豪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換,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所以课堂讨论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日常教学中,我往往是准备一些材料或提出一些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有四人为一组的讨论或六人为一组的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2.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人云亦云”,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活跃式的课堂氛围,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轻松掌握了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使语文课超越了时空限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扩展教学形式,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 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殿堂,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