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里的人都把这里叫东门儿。
这个被称之为东门儿的地方其实并没有门,或许早先一定是有过门的。现在虽然没有门了,可小城的人们还是这么叫着。
被叫做东门儿的地方却有一座小桥,很小。长不过十米。是用小城里常见的松木建成。松木由于长年的风吹雨淋而变成斑斑驳驳的灰白色。也有的桥栏被什么物体撞断。桥下有小河,从南向北,逶迤蜿蜒而去。水不深,清可透底。水底可见到不规则的鹅卵石。水从哪儿来又流向哪儿去?一直没人讲过。
桥是城里与城外的分界点。
从城内的沙石路走出来,路两旁有垂柳白杨。还有一家挨一家的大大小小的店铺、影院、住房。走过桥头,就可看见一米多高用土堆砌成的墻。不知道这墙是派的什么用场,也不知是什么年代修筑的,不过这墙已无任何遮掩的作用。墙上有数处凹陷的所在,城里人就习惯从这里出出进进。城里的狗、猪、羊、鸡等也皆从这凹陷处进进出出。过了桥就是城外。城外有很多泡子,泡子里有许多塔头墩,据说这东西得几百年才能生成,表明自然环境相当不错,现在人们管它叫湿地。城外房子不多,有一所学校,几个砖瓦厂,再就是零零碎碎不集中的住宅了。
站在小桥上望城内有几分热闹;看城外则有几缕萧条。
小牛几乎每天都从这桥上走过。桥外一里远些的地方有一个叫“中心校”的学校。小牛就在这个学校上学。小牛早晨早早就从家里走出来,沿着马路边的树荫慢慢地走着。一会儿就走到这小桥。城小,从东到西也不过三五里。到了桥上,小牛不再想走。时间还早,就骑在小桥的栏杆上看桥下的流水。水里有小鱼,种类很多,皆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管这些鱼叫“刺滚儿”“川丁子”“白飘子”“老头鱼”“泥鳅”。间或也有半尺长的鲫鱼和阔嘴乌黑的鲶鱼出没。
小河的两旁有平滑而不规则的青石板。河的堤岸长满了青草和各种叫不上名的杂蒿、野花。清晨在露水浸润后,却也浓浓郁郁。露水珠儿就在太阳的抚摸下一点点地消失。
当太阳撑起有两竹竿子的光景,就从城内逶迤地走出一些女人。有梳着长辫子的姑娘,也有扎着抓髻的小媳妇。一路嘻嘻哈哈地走来,每人手里都拿着一包包的衣物,提着尺把长的木棍。也有黄色的、黑色的、花色的长毛狗殷勤地跑前跑后。这是一个很好看的队伍。到了河边,隔三五尺远各自寻一块可心的青石板,撸起裤腿儿,挽起衣袖,骑在青石板上,借着小河的流水,用木棒咣当咣当地把衣服或被单放在石板上拍打。小城的人说这河的水洗衣物湛白。
小牛喜欢看这风景。透明的阳光,清清的河水,穿着五颜六色的女人,坐在青草碧碧的河堤边……他觉得这风景实在是很好看的。
咣当咣当的声音传得很远。女人们边洗衣物边张家长李家短地谑笑着。兀然,就有女人惊叫起来,抬起身子就从那白皙皙的脚丫子上甩到岸上一个伸着两只长长的鳌钳的蝲蛄。那狗就狺狺地跑到前去,先用鼻子嗅嗅,然后一点点地咬碎吃掉。太阳升到差不多三竿子高的时候,堤岸边的草滩上就晾满了花花绿绿洗干净的衣物。这时的女人们就站在河边,把头发松开放在水中揉洗。女人们的头发就漂泊在水中,黑森森地动着。
到了这光景,小牛就从栏杆上跳下来,背着书包向不远处的学校走去。一会儿,就听到当当当当学校上课的钟声。
在这些常来小河洗衣服的女人中,小牛最喜欢看的是一个拖着长辫子的姑娘。小牛知道这女孩叫小秀,洗衣服的女人都这么叫她。小秀有一头好头发,黑又亮,被她精致地编成拖在大腿膝盖处的两条辫子。洗衣物时她就将其盘在头上。脸圆圆的,白里透红。她总是纤纤地随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女人从城内走来,选择离小桥不远的一个大青石板上,用木棍一下一下地捶打满是肥皂泡的衣物。她的腿伸在河中白皙而透出新鲜的肉红色。小牛喜欢看她抡起棒子抽打衣物的姿态,那一上一下都使得她的腰肢柔软而轻活,肥皂的泡沫就在她腿边聚集。小秀从不说话,身边女人们肆无忌惮地放声泼笑,她就抬起头来迷惑而惊讶地瞅着,微微略带羞涩地一笑,又一下一下地捶打着她的衣物去了。
每到有小秀来洗衣物的日子,小牛就稳稳地骑在桥栏杆上静静地看着。他觉得小秀洗衣物的姿势最是受看。他看到水中的小鱼沿着小秀的腿边游动,还不时地用嘴亲着小秀白晰而丰腴的腿。小秀的腿一动,这些鱼儿就嗖地远去。每到这时小牛就羡慕这些小鱼了。
天上的云彩一大朵一大朵的,悠悠忽忽在天空中变来变去。小河的水无声息地流淌着。云朵很大,投到水中有影子。这时小牛就觉得小秀是坐在云朵中的仙女。他想自己若能变成小鱼该多么好。自己若是小秀身边水中的衣物也是好的,哪怕让她打让她揉搓。有时,小秀洗累了,就站在水中直着身子向四边看,这时她就会看到骑在桥栏杆上的小牛,就会朝他一笑,却从来不说一句话。此刻的小牛就幸福得有些眩晕,就一个劲儿地朝小秀咧着嘴笑。
每当洗完衣物,小秀也把那束缚的发辫松开,把头伸向河水中去,那流水就把小秀的头发冲散开去,像黑色的瀑布向下游舒散。水中的云朵、太阳、鱼儿、小秀的身影、长发皆映在一处。这时候小牛就觉得小秀一定是个仙女。可惜每到这时,小牛就得从桥栏杆上跳下——又到上课的时间了。有小秀洗衣物的日子,小牛就觉得时间过得真快。小秀的长发还在水中漂着、冲散着,可他必须得走了,否则会迟到的。他有点恋恋不舍,走几步总要回头看看映射在水中弯曲身子的小秀,他心里惦记着那水中飘曳的长发。
来到这里看洗衣服的还有一个人,是卖水的。那年月小城没有自来水。城外有一眼好井,据说是通向山里泉眼的。小城里的人都到这口井担水吃。有些人家懒于去这么远担水,就找人担水,小城内就有了这么一个担水卖的人。担水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后生,长得五大三粗,浓眉大眼,穿着白色的背心,那结实的肌肉似乎要从背心中蹦出来。他叫什么城内的人谁也不知道,只知道姓徐,因生有一双奇特的大脚,人们都叫他徐大脚。徐大脚不是本地人,城里人说他是从关里家来的。关里家在哪儿?小牛不知道。小牛知道徐大脚有一个老妈,全靠徐大脚担水卖钱活命。那时一挑水值二分钱,从城外到城内有一里多路,徐大脚就一家一家地送水,把水倒在缸里,然后拿起锅台边木笼中的一个小木牌。当地人称之为“水牌”。到了月底凭牌换钱。徐大脚人老实,从不多拿水牌。因此,小城里的许多人家让徐大脚担水。
徐大脚挑水必须经过小桥。每经过小桥时他就会放慢脚步,用眼睛瞄着洗衣物的女人。若有小秀洗衣服,徐大脚则立住脚看着。那水桶还装满水,徐大脚并不放下,就这样担着看小秀洗衣物。小牛有些讨厌徐大脚。他觉得这人有点傻。这么立着身上还压一副担子,不沉吗?可徐大脚却就是这么乐呵呵地看着,他有的是力气。每到这时小秀就会直起身子抬头向桥上望着,脸上就飞起红晕。羞涩地低下头。小秀身旁的大黄狗则向徐大脚摇着尾巴。每到这时,小牛就发现徐大脚的脖子上那粗大的喉结就咕嘟咕嘟地动几下,似乎咽下去什么。
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小牛再也没见到小秀来洗衣物。小牛骑在桥栏杆上的心情就不怎么好。他甚至觉得连太阳、云朵也不如以前美了。小秀呢?连那大黄狗也不见了。小牛就无精打采地看着水边洗衣物的女人。心中似乎就缺少点什么。他呆呆地怏怏地看着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
“小秀和徐大脚回关里家了。”一个老婆子说。
“唉!这孩子命够苦的了。若不是哑巴,真是个少有的好姑娘。”一个女人说。
“谁说不是?苦了这丫头了。”
“不过徐大脚人也不错,就是成分不好。”
“行啦!一个哑巴还指望个啥?那徐大脚身强力壮的。”
小河静静地流淌着。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水中的蓝天、白云、太阳、小鱼、圆圆的石子……女人们叽叽喳喳地聊天,棒子捶打衣物的声音依然传出很远,狗儿在野草上追逐嬉戏。小牛呆呆地骑在小桥的木栏杆上。他想哭。却没有掉下眼泪。他懒散地跳下桥栏杆,背着沉重的书包慢慢地向学校走去。
当当、当当……又传来学校上课的钟声。
作者简介:杨卫东,1958年生人,下乡知青。1979年学了四年经济学。毕业后在大学任教,省委、市委机关工作。后到深圳经商若干年,现已经退休。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经出版过四本经济学方面的专著。
这个被称之为东门儿的地方其实并没有门,或许早先一定是有过门的。现在虽然没有门了,可小城的人们还是这么叫着。
被叫做东门儿的地方却有一座小桥,很小。长不过十米。是用小城里常见的松木建成。松木由于长年的风吹雨淋而变成斑斑驳驳的灰白色。也有的桥栏被什么物体撞断。桥下有小河,从南向北,逶迤蜿蜒而去。水不深,清可透底。水底可见到不规则的鹅卵石。水从哪儿来又流向哪儿去?一直没人讲过。
桥是城里与城外的分界点。
从城内的沙石路走出来,路两旁有垂柳白杨。还有一家挨一家的大大小小的店铺、影院、住房。走过桥头,就可看见一米多高用土堆砌成的墻。不知道这墙是派的什么用场,也不知是什么年代修筑的,不过这墙已无任何遮掩的作用。墙上有数处凹陷的所在,城里人就习惯从这里出出进进。城里的狗、猪、羊、鸡等也皆从这凹陷处进进出出。过了桥就是城外。城外有很多泡子,泡子里有许多塔头墩,据说这东西得几百年才能生成,表明自然环境相当不错,现在人们管它叫湿地。城外房子不多,有一所学校,几个砖瓦厂,再就是零零碎碎不集中的住宅了。
站在小桥上望城内有几分热闹;看城外则有几缕萧条。
小牛几乎每天都从这桥上走过。桥外一里远些的地方有一个叫“中心校”的学校。小牛就在这个学校上学。小牛早晨早早就从家里走出来,沿着马路边的树荫慢慢地走着。一会儿就走到这小桥。城小,从东到西也不过三五里。到了桥上,小牛不再想走。时间还早,就骑在小桥的栏杆上看桥下的流水。水里有小鱼,种类很多,皆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管这些鱼叫“刺滚儿”“川丁子”“白飘子”“老头鱼”“泥鳅”。间或也有半尺长的鲫鱼和阔嘴乌黑的鲶鱼出没。
小河的两旁有平滑而不规则的青石板。河的堤岸长满了青草和各种叫不上名的杂蒿、野花。清晨在露水浸润后,却也浓浓郁郁。露水珠儿就在太阳的抚摸下一点点地消失。
当太阳撑起有两竹竿子的光景,就从城内逶迤地走出一些女人。有梳着长辫子的姑娘,也有扎着抓髻的小媳妇。一路嘻嘻哈哈地走来,每人手里都拿着一包包的衣物,提着尺把长的木棍。也有黄色的、黑色的、花色的长毛狗殷勤地跑前跑后。这是一个很好看的队伍。到了河边,隔三五尺远各自寻一块可心的青石板,撸起裤腿儿,挽起衣袖,骑在青石板上,借着小河的流水,用木棒咣当咣当地把衣服或被单放在石板上拍打。小城的人说这河的水洗衣物湛白。
小牛喜欢看这风景。透明的阳光,清清的河水,穿着五颜六色的女人,坐在青草碧碧的河堤边……他觉得这风景实在是很好看的。
咣当咣当的声音传得很远。女人们边洗衣物边张家长李家短地谑笑着。兀然,就有女人惊叫起来,抬起身子就从那白皙皙的脚丫子上甩到岸上一个伸着两只长长的鳌钳的蝲蛄。那狗就狺狺地跑到前去,先用鼻子嗅嗅,然后一点点地咬碎吃掉。太阳升到差不多三竿子高的时候,堤岸边的草滩上就晾满了花花绿绿洗干净的衣物。这时的女人们就站在河边,把头发松开放在水中揉洗。女人们的头发就漂泊在水中,黑森森地动着。
到了这光景,小牛就从栏杆上跳下来,背着书包向不远处的学校走去。一会儿,就听到当当当当学校上课的钟声。
在这些常来小河洗衣服的女人中,小牛最喜欢看的是一个拖着长辫子的姑娘。小牛知道这女孩叫小秀,洗衣服的女人都这么叫她。小秀有一头好头发,黑又亮,被她精致地编成拖在大腿膝盖处的两条辫子。洗衣物时她就将其盘在头上。脸圆圆的,白里透红。她总是纤纤地随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女人从城内走来,选择离小桥不远的一个大青石板上,用木棍一下一下地捶打满是肥皂泡的衣物。她的腿伸在河中白皙而透出新鲜的肉红色。小牛喜欢看她抡起棒子抽打衣物的姿态,那一上一下都使得她的腰肢柔软而轻活,肥皂的泡沫就在她腿边聚集。小秀从不说话,身边女人们肆无忌惮地放声泼笑,她就抬起头来迷惑而惊讶地瞅着,微微略带羞涩地一笑,又一下一下地捶打着她的衣物去了。
每到有小秀来洗衣物的日子,小牛就稳稳地骑在桥栏杆上静静地看着。他觉得小秀洗衣物的姿势最是受看。他看到水中的小鱼沿着小秀的腿边游动,还不时地用嘴亲着小秀白晰而丰腴的腿。小秀的腿一动,这些鱼儿就嗖地远去。每到这时小牛就羡慕这些小鱼了。
天上的云彩一大朵一大朵的,悠悠忽忽在天空中变来变去。小河的水无声息地流淌着。云朵很大,投到水中有影子。这时小牛就觉得小秀是坐在云朵中的仙女。他想自己若能变成小鱼该多么好。自己若是小秀身边水中的衣物也是好的,哪怕让她打让她揉搓。有时,小秀洗累了,就站在水中直着身子向四边看,这时她就会看到骑在桥栏杆上的小牛,就会朝他一笑,却从来不说一句话。此刻的小牛就幸福得有些眩晕,就一个劲儿地朝小秀咧着嘴笑。
每当洗完衣物,小秀也把那束缚的发辫松开,把头伸向河水中去,那流水就把小秀的头发冲散开去,像黑色的瀑布向下游舒散。水中的云朵、太阳、鱼儿、小秀的身影、长发皆映在一处。这时候小牛就觉得小秀一定是个仙女。可惜每到这时,小牛就得从桥栏杆上跳下——又到上课的时间了。有小秀洗衣物的日子,小牛就觉得时间过得真快。小秀的长发还在水中漂着、冲散着,可他必须得走了,否则会迟到的。他有点恋恋不舍,走几步总要回头看看映射在水中弯曲身子的小秀,他心里惦记着那水中飘曳的长发。
来到这里看洗衣服的还有一个人,是卖水的。那年月小城没有自来水。城外有一眼好井,据说是通向山里泉眼的。小城里的人都到这口井担水吃。有些人家懒于去这么远担水,就找人担水,小城内就有了这么一个担水卖的人。担水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后生,长得五大三粗,浓眉大眼,穿着白色的背心,那结实的肌肉似乎要从背心中蹦出来。他叫什么城内的人谁也不知道,只知道姓徐,因生有一双奇特的大脚,人们都叫他徐大脚。徐大脚不是本地人,城里人说他是从关里家来的。关里家在哪儿?小牛不知道。小牛知道徐大脚有一个老妈,全靠徐大脚担水卖钱活命。那时一挑水值二分钱,从城外到城内有一里多路,徐大脚就一家一家地送水,把水倒在缸里,然后拿起锅台边木笼中的一个小木牌。当地人称之为“水牌”。到了月底凭牌换钱。徐大脚人老实,从不多拿水牌。因此,小城里的许多人家让徐大脚担水。
徐大脚挑水必须经过小桥。每经过小桥时他就会放慢脚步,用眼睛瞄着洗衣物的女人。若有小秀洗衣服,徐大脚则立住脚看着。那水桶还装满水,徐大脚并不放下,就这样担着看小秀洗衣物。小牛有些讨厌徐大脚。他觉得这人有点傻。这么立着身上还压一副担子,不沉吗?可徐大脚却就是这么乐呵呵地看着,他有的是力气。每到这时小秀就会直起身子抬头向桥上望着,脸上就飞起红晕。羞涩地低下头。小秀身旁的大黄狗则向徐大脚摇着尾巴。每到这时,小牛就发现徐大脚的脖子上那粗大的喉结就咕嘟咕嘟地动几下,似乎咽下去什么。
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小牛再也没见到小秀来洗衣物。小牛骑在桥栏杆上的心情就不怎么好。他甚至觉得连太阳、云朵也不如以前美了。小秀呢?连那大黄狗也不见了。小牛就无精打采地看着水边洗衣物的女人。心中似乎就缺少点什么。他呆呆地怏怏地看着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
“小秀和徐大脚回关里家了。”一个老婆子说。
“唉!这孩子命够苦的了。若不是哑巴,真是个少有的好姑娘。”一个女人说。
“谁说不是?苦了这丫头了。”
“不过徐大脚人也不错,就是成分不好。”
“行啦!一个哑巴还指望个啥?那徐大脚身强力壮的。”
小河静静地流淌着。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水中的蓝天、白云、太阳、小鱼、圆圆的石子……女人们叽叽喳喳地聊天,棒子捶打衣物的声音依然传出很远,狗儿在野草上追逐嬉戏。小牛呆呆地骑在小桥的木栏杆上。他想哭。却没有掉下眼泪。他懒散地跳下桥栏杆,背着沉重的书包慢慢地向学校走去。
当当、当当……又传来学校上课的钟声。
作者简介:杨卫东,1958年生人,下乡知青。1979年学了四年经济学。毕业后在大学任教,省委、市委机关工作。后到深圳经商若干年,现已经退休。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经出版过四本经济学方面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