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汇率改革5月启动
综合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预计中国将在5月下旬正式启动人民币汇率变革之旅,人民币汇率将放弃盯住美元的方式,改为盯住8种外币一揽子货币方式;外汇交易将采取资格认定制度下的做市商制度,中国央行将逐步退出日常外汇交易;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可能从目前的正负0.3%范围扩大到正负0.6%或1%范围。
1994年1月1日,我国建立了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实现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并轨。事实上由于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外汇市场的准人受外汇管制等政策壁垒的限制,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且浮动区间十分狭窄,因此,1994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基本等同于不完全市场的固定汇率。这种汇率机制决定了汇率的波动区间十分有限,汇率的变化在区间内是渐变的;一旦突破区间就发生剧变,引起政府、居民和非居民间资本利得的重新分配,并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预期一旦形成,那么国内居民就会调整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币种结构,非居民调整投资和投机策略;政府则调整博弈规则改变预期,维护内外部经济均衡。
汇率市场化不可操之过急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2月份银行间外汇交易同比增长七成,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与去年热议人民币升值压力相比,今年“两会”上,无论是代表、委员,还是财经记者,关于汇率问题的交锋都缓和了许多。
汇率是个难题,汇率比利率还麻烦,要考虑到国际因素。一提人民币升值,国外热钱就可能进入。2004年外汇储备高增长就与热钱有很大关系。如果国际资本大量进入国内并进入到房地产领域,将会把房地产泡沫吹大,所以提高汇率是有风险的。
汇率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外交和政治问题。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这不单是贸易伙伴的要求和压力,也是我们自身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做负责任的大国。汇率改革应稳步进行,避免经济大的波动,比如先扩大波动范围,然后扩大挂钩货币品种。来自外汇管理局的统计,今年1月结汇额已比去年12月有所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所减弱。去年下半年,银行的结汇额不断攀升,就是因为人们纷纷把手里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
从近期一些国际大行的报告来看,人民币升值压力似乎有所减弱。在前不久举行的G7峰会上,西方财长们仍然鼓动中国重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但与去年相比,态度缓和了很多,尤其是日本和美国。主要是因为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鼓励企业走出去、允许把更多外汇带出去等“严进宽出”的措施。同时,有关官员也在多个场合表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决心。
汇率博弈无法回避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这种机制下产生了居民、非居民和政府之间对人民币汇率的博弈,居民和非居民凭借先动优势,根据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调整货币资产的币种结构和投资行为,以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政府虽然处于后动劣势,但依靠其既是参与者又是博弈规则制定者的双重身份,也可以获得博弈优势,实现最优经济目标。
人民币汇率博弈的最大特点是我国经济转型是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政府应对人民币汇率博弈有丰富的制度资源可以利用;人民币汇率博弈不是一个固定规则约束下的静态博弈,而是一个政府制定并改变博弈规则的动态博弈。从静态看是资本利得的零和博弈,但从动态和长远看,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统计显示,到2004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067亿美元。在新增外汇储备中,“游资”估计超过950亿美元。但所谓热钱的规模不是很大,因为我国实行外汇管制,对冲基金无法进入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较快,主要是居民个人和企业多结汇少购汇造成的。不过,这种行为正是基于人民币可能升值的市场预期。
无论来源何处,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正在考验货币当局的调控能力。为了缓解外汇占款过多的局面,中央银行不断发行票据回笼资金。尽管如此,去年全年还是净投放基础货币9408亿元。这无疑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力,央行也为此付出了很高的利率成本。有人据此提出质疑:我们一面用大量外汇购买美元债券,一面又用很高的回报来吸引FDI,这岂不是穷国帮富国吗?换言之,我们是否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付出了过高的成本?
事实上,中国的内销市场还不足够大,经济增长需要出口带动。如果美国等主要市场出现经济衰退,大家都不好过。持有外汇储备,主要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国际收支危机。不能只算小账,否则,如果再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但是,面对资金流入远大于流出的现状,从平衡的愿望出发,当局想鼓励资金进一步流出。继去年一系列“严进宽出”政策之后,外管局不久前宣布将在2005年逐步放宽部分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兑换限制。对于今年工作的重点:总体上是疏堵并举,使国际收支的管制减少,方便企业投资,方便居民个人旅游、留学、文化交流等。
汇率改革“水落石出”
去年10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路透集团签订协议,由路透集团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其会员银行提供与国际外汇市场相通的外汇交易系统。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在其上海中心构建路透集团的自动外汇交易系统。另外,协议还规定,同年的12月底完成系统开发,2005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我们认为这一协议中表达的时间是人民币汇率改革最早启动的时间表。具体日期也许会设定在5月18日这个中国人喜欢的吉利日子。
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9日表示,央行目前正考虑人民币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也发表声明称,从今年5月份开始,外汇市场参与者将可进行8种外币间的汇率交易。因此,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将放弃盯住美元的方式,改为盯住8种外币一揽子货币方式。
由于外汇市场将采取做市商制度,以往央行在外汇市场中的地位将发生渐变。在外汇结汇体制改革和变化后,央行将从外汇市场一线角色逐步退出。这样可以减轻央行在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背景下带来的人民币的占款持续增高的压力。
外汇市场在实行做市商制度的情况下,做市商日常交易必须存在一定适度的套利空间,因此人民币有管理下的浮动区间将不可避免在现有基础上扩大。预计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可能从目前的正负0.3%范围扩大到正负0.6%~1%范围。虽然目前还无法预知是否一开始就实行扩大的波动范围,但是从一个中期的时间角度看,这将是可以预见和肯定的。
综合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预计中国将在5月下旬正式启动人民币汇率变革之旅,人民币汇率将放弃盯住美元的方式,改为盯住8种外币一揽子货币方式;外汇交易将采取资格认定制度下的做市商制度,中国央行将逐步退出日常外汇交易;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可能从目前的正负0.3%范围扩大到正负0.6%或1%范围。
1994年1月1日,我国建立了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实现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并轨。事实上由于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外汇市场的准人受外汇管制等政策壁垒的限制,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且浮动区间十分狭窄,因此,1994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基本等同于不完全市场的固定汇率。这种汇率机制决定了汇率的波动区间十分有限,汇率的变化在区间内是渐变的;一旦突破区间就发生剧变,引起政府、居民和非居民间资本利得的重新分配,并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预期一旦形成,那么国内居民就会调整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币种结构,非居民调整投资和投机策略;政府则调整博弈规则改变预期,维护内外部经济均衡。
汇率市场化不可操之过急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2月份银行间外汇交易同比增长七成,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与去年热议人民币升值压力相比,今年“两会”上,无论是代表、委员,还是财经记者,关于汇率问题的交锋都缓和了许多。
汇率是个难题,汇率比利率还麻烦,要考虑到国际因素。一提人民币升值,国外热钱就可能进入。2004年外汇储备高增长就与热钱有很大关系。如果国际资本大量进入国内并进入到房地产领域,将会把房地产泡沫吹大,所以提高汇率是有风险的。
汇率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外交和政治问题。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这不单是贸易伙伴的要求和压力,也是我们自身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做负责任的大国。汇率改革应稳步进行,避免经济大的波动,比如先扩大波动范围,然后扩大挂钩货币品种。来自外汇管理局的统计,今年1月结汇额已比去年12月有所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所减弱。去年下半年,银行的结汇额不断攀升,就是因为人们纷纷把手里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
从近期一些国际大行的报告来看,人民币升值压力似乎有所减弱。在前不久举行的G7峰会上,西方财长们仍然鼓动中国重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但与去年相比,态度缓和了很多,尤其是日本和美国。主要是因为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鼓励企业走出去、允许把更多外汇带出去等“严进宽出”的措施。同时,有关官员也在多个场合表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决心。
汇率博弈无法回避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这种机制下产生了居民、非居民和政府之间对人民币汇率的博弈,居民和非居民凭借先动优势,根据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调整货币资产的币种结构和投资行为,以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政府虽然处于后动劣势,但依靠其既是参与者又是博弈规则制定者的双重身份,也可以获得博弈优势,实现最优经济目标。
人民币汇率博弈的最大特点是我国经济转型是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政府应对人民币汇率博弈有丰富的制度资源可以利用;人民币汇率博弈不是一个固定规则约束下的静态博弈,而是一个政府制定并改变博弈规则的动态博弈。从静态看是资本利得的零和博弈,但从动态和长远看,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统计显示,到2004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067亿美元。在新增外汇储备中,“游资”估计超过950亿美元。但所谓热钱的规模不是很大,因为我国实行外汇管制,对冲基金无法进入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较快,主要是居民个人和企业多结汇少购汇造成的。不过,这种行为正是基于人民币可能升值的市场预期。
无论来源何处,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正在考验货币当局的调控能力。为了缓解外汇占款过多的局面,中央银行不断发行票据回笼资金。尽管如此,去年全年还是净投放基础货币9408亿元。这无疑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力,央行也为此付出了很高的利率成本。有人据此提出质疑:我们一面用大量外汇购买美元债券,一面又用很高的回报来吸引FDI,这岂不是穷国帮富国吗?换言之,我们是否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付出了过高的成本?
事实上,中国的内销市场还不足够大,经济增长需要出口带动。如果美国等主要市场出现经济衰退,大家都不好过。持有外汇储备,主要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国际收支危机。不能只算小账,否则,如果再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但是,面对资金流入远大于流出的现状,从平衡的愿望出发,当局想鼓励资金进一步流出。继去年一系列“严进宽出”政策之后,外管局不久前宣布将在2005年逐步放宽部分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兑换限制。对于今年工作的重点:总体上是疏堵并举,使国际收支的管制减少,方便企业投资,方便居民个人旅游、留学、文化交流等。
汇率改革“水落石出”
去年10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路透集团签订协议,由路透集团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其会员银行提供与国际外汇市场相通的外汇交易系统。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在其上海中心构建路透集团的自动外汇交易系统。另外,协议还规定,同年的12月底完成系统开发,2005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我们认为这一协议中表达的时间是人民币汇率改革最早启动的时间表。具体日期也许会设定在5月18日这个中国人喜欢的吉利日子。
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9日表示,央行目前正考虑人民币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也发表声明称,从今年5月份开始,外汇市场参与者将可进行8种外币间的汇率交易。因此,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将放弃盯住美元的方式,改为盯住8种外币一揽子货币方式。
由于外汇市场将采取做市商制度,以往央行在外汇市场中的地位将发生渐变。在外汇结汇体制改革和变化后,央行将从外汇市场一线角色逐步退出。这样可以减轻央行在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背景下带来的人民币的占款持续增高的压力。
外汇市场在实行做市商制度的情况下,做市商日常交易必须存在一定适度的套利空间,因此人民币有管理下的浮动区间将不可避免在现有基础上扩大。预计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可能从目前的正负0.3%范围扩大到正负0.6%~1%范围。虽然目前还无法预知是否一开始就实行扩大的波动范围,但是从一个中期的时间角度看,这将是可以预见和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