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岱海流域出现了水资源短缺、湖面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态功能退化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恢复流域生态系统,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采用“三生用
【机 构】
:
内蒙古师范大学 湿地环境与修复自治区工程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内蒙古师范大学 蒙古高原环境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岱海流域出现了水资源短缺、湖面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态功能退化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恢复流域生态系统,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采用“三生用地”(即生活用地、生产用地、生态用地)分类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及生态环境评价法划定岱海流域各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结果表明:岱海流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504.63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5.63%,其中水源涵养红线区和水土保持红线区主要分布在目花河周边地区,面积分别为31.39、20.56 km2,管理措施以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生物多样性红线区分布在弓坝河、五号河两岸,面积为145.72 km2,以维护河岸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提供部分农产品为主;水土流失红线区位于流域南部和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面积为177.26 km2,以恢复林草植被为主;红线核心区,即自然保护区分布在现有湖泊及周边过渡区,面积为129.70 km2,以恢复自然植被、保护野生动植物为主要管理措施,禁止各种形式的开发活动,在其东部和西南部有14.16 km2的土地需退耕还湿.
其他文献
摘 要:岩爆已成为岩石地下工程和岩石力学领域的难题,对围岩进行超前处理,能够改善围岩内部应力,降低岩爆发生的频率和等级。通过对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岩爆段进行超前应力释放爆破研究,采用掌子面周边布孔与中部布孔两种爆破方式,通过微震监测系统测定能量释放量,对比两种爆破方式对围岩内部应力的降低程度。结果表明:采用超前应力释放爆破对围岩内部应力进行释放是行之有效的,能够降低岩爆带来的安全风险;爆破孔位布置
为了明晰不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效果,基于窟野河径流控制站温家川水文站1954—2016年的日径流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分析了不同人
为了定量评价GPM近实时降水产品在青藏高原的精度,以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地面降水资料作为参考,采用多种统计指标分析GPM卫星时代GSMaP和IMERG的近实时卫星降水产品(GSMaP-NRT、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流域的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变化,如何准确识别降水径流内在关系对于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泾河流域月降水和径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滑动
通过剖析黄河下游水沙减少、河床冲刷严重、农田坍塌严重的影响因素,探讨滩区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结果表明:①大村台采用草皮护坡和防浪林的防护能力依然不足,洪水围困时易不均
根据沁河五龙口水文站1953—2015年实测洪水资料序列,采用数理统计法、最优分割法和气象成因分析法对河口村水库汛期7—10月进行合理划分;考虑上游张峰水库的影响,采用同频率
针对黄河下游灌区资源型缺水及水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以邢家渡引黄灌区为例,进行需水预测和对现状年及未来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通过建立大系统数学模型,形成区域
为了验证前坪水库泄洪洞原布置方案的合理性,根据弗劳德定律,采用1:40的单体正态模型进行试验,研究了泄洪洞各试验工况下的泄流能力、时均压力分布、水面线及洞身余幅、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