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会议的正式议程时间沉闷乏味,组织者参会者都备受煎熬,会前焦虑、会中郁闷、会后抱怨(同咱们在制订班规时的状况何其相似啊),但是在茶歇时间却一个个四处寻机攀谈积极交流,萌发出很多有价值的见解。由此受到启发,哈里森·欧文研发了一种高效会议方法——“开放空间”技术(OST:Open Space Technology)——通过提供一个提倡自我承担责任的场合,每个参与者可以在会议主题框架下,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或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或需求,应用民主参与的方式选出大部分参与者集中关心的话题,通过共同的关注点或目标在不同参会者之间形成若干小组,在既定的规则下进行小组讨论并制订行动计划,从而实现将一个对于组织/机构很重要的主题,仅在很少规则的辅助下,通过一个新的空间和时间格式由参会者讨论完毕。
运用“开放空间”技术,班规议事流程可以这样进行(以45分钟为例):
1.动员启动
新班初组建,我通常会先请学生用关键词来说说理想的班级应该是什么样的,还可以运用NLP的“未来景象”法调动学生的青春的激情,然后因势利导提出,为了彼此间良好的合作和支持,制订新班级的约定——班规。
这个环节一般不超过5分钟。
2.畅谈提出议题
以头脑风暴的形式组织全班学生自由发言,“咱们需要什么就对什么进行约定”。通常班规的制订大多是关于考勤、卫生、作业、课堂纪律、仪表等方面的,还有学校的特色议题,比如我校就有走读生自行车摆放问题,另外,学生若有创意贡献也是很好的。足够的议题为后面阶段的讨论做了准备。
首先,按照座位就近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通常5~10人,尽量人数平均;班主任提出要求:不允许私下交流,不评论别人的发言,发言简短;然后限定小组讨论时间,每个小组产生一名记录员,如实记录所有人的想法;最后选派代表把本组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
小组开始讨论之前,班主任可以做一个小竞赛,比如看看哪个小组贡献的议题最多、最有意义,激励一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更高。有时学生们会关注有什么奖励,通常我会先神秘一下,然后在这个环节完成之后兑现,比如让全班同学对这个小组竖起大拇指说“你牛!我服了你!”这类的话,或是事先准备一些卡片写上一些励志的话等作为奖品。总之一条,奖励遵循成本尽可能小、精神激励优先的原则。
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班主任的巡视非常重要,个别慢热的组,及时指导,减少班级“游离分子”,当学生有更深入的思考时,及时鼓励和肯定。此外,还要注意,讨论到具体如何执行的层面时,若出现学生不自觉地评价甚至否定他人、小组讨论陷入僵局等现象,班主任要及时指导,推动小组讨论继续下去。
这个环节一般以5~8分钟为宜,小组讨论时间一般3~5分钟。
3.投票确定议题
班主任引导学生对所有议题进行归类整理,比如迟到、旷课属于考勤,教室地上的纸张果屑、墙壁乱涂乱画属于卫生等等,把大的类别比如考勤、课堂纪律、卫生等挑出来,对小的议题编号,按照每人3票进行表决,按得票多少顺序来确定下一环节讨论议题。票数靠前的3~5个议题作为下一环节的规定任务,票数靠后的议题作为备选项目,时间允许的话也进行讨论,时间不足时交由班委会在课后收集大家建议完成。
这个环节中,尊重学生的投票结果非常重要,如果班主任加入自己的意见强行扭转学生的决定,那就完全与“开放空间”让每个人都感到安全、信任、放松的初衷相背离了,以后学生就很难信任班主任了。如果班主任觉得很重要的议题票数偏少怎么办?我的做法常常是现场以学生的意见为准,在最后成文的班规中写明班级每个人包括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有提出修改动议的权利,为日后调整做好铺垫就成。好班规都是在实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的,不妨给学生一个试错的空间,这同样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同时,这样出来的班规能让学生真正心服口服接受其约束和管理并自觉自愿遵守。
这个环节一般3分钟左右。
4.小组讨论
确定议题后,班主任介绍“开放空间”四个规则(在场的就是最合适的、凡事必有原因、开始了时机就到了、结束了就结束了)和两大法则(大嘴法则:所有发言都值得接受;大脚法则:用双脚自由选择加入小组,以本组讨论为主的前提下还可以自由选择临时去别的组,做只看不说的“花蝴蝶”或是看到了还给点儿建议的“小蜜蜂”都可以)。以班级各委员为组长,由学生自己选择关注的大类别加入讨论小组,比如对考勤感兴趣的就参加考勤委员牵头的考勤小组;如果某小组人员过少,可以由组长向全班发出招募邀请进行人员调整,人员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一个类别由两个小组同时讨论;如果组员人数比较多,如10人以上,通常会配备副组长一名,由小组成员选举产生。由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讨论。
一般在班级中使用“开放空间”之前,我会事先在召开班委会会议时使用一两次“开放空间”进行议事,让班干部们基本熟悉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大嘴法则是允许大家畅所欲言,班主任示范如何放下教师身份平等地在过程中引导所有人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否定所有想法,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份安全和允许是大家积极献言献策的保证,同时在讨论进入辩论时引导大家把焦点放在“解决”上,总是从每个人的想法中看到可取的部分加以肯定,引导所有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我还会给组长一张“温馨提示”,以在最初几次讨论时起到提示的作用,内容是这样的:
作为组长,现在你和小组将共同对议题的进程和结果负责。以下几个建议对你们的工作会有帮助:
(1)不妨从自我介绍“是什么打动了我来到这个小组参与工作”开始。
(2)自己阐述或是花一两分钟讨论一下你的议题内容。你希望大家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式提出建议。通过你的讲述或是大家的讨论,调动组员的动力,导引议事方向。
(3)你想怎样组织这场讨论?或许可选择——
一个主持人(带领讨论,但切记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参与);一个记录员(保证讨论结果记录完整——使用记录纸);一个敲钟人(掌控时间,提醒大家还有多少时间)。 (4)大家共同注意开放的氛围和原则(四个规则和两大法则)。对于不同的想法,小组内部能民主表决确定的由少数服从多数,如果分歧较大则忠实记录下来提交班级共同讨论。
这样,即使是第一次接触“开放空间”,组长们也能引导组员很快进入角色,深入讨论。
“花蝴蝶”和“小蜜蜂”的设立提供了一个机会,当学生同时对多个内容感兴趣时他都可以兼顾到,有时偶尔来客串的人常常会比小组固定成员更容易看到问题的突破点和提出新角度的建议,这样即使偶然的灵感也能变成班规制订的有力资源。与此同时,这两个“角色”常常让班干部有很多担心,万一同学们走了以后不回来怎么办、有人趁机偷懒怎么办、有同学因为自己的个人原因乱说怎么办等等疑问常常被提到。班主任在事先的班委会议事过程中不断地传递出“信任”的能量很重要,以身示范让组长学会——相信每个人都是希望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人生变好的能力和资源,即使有同学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提出某些想法,但同时要看到他对集体的信任和期待,看到他是渴望班集体能接纳他的,引导班干部学习用包容、开放的心吸引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这个环节通常时间较长,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期间班主任在教室巡视,关注讨论进行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答疑和各种情况的应对处理。很重要的一点是时间控制,通常我会有一到两次倒计时提示,便于全班整体进度的把握。
5.智慧分享
讨论结束,由各组介绍本组的讨论成果,由全班同学进行表决。一般情况下,由于这些规定都是学生自己设定的,要注意的各种情形和事项学生通常在讨论中已经有考虑和安排,所以大多能当场通过,确定为班规正式条文。有个别组内已达成共识、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形成条文的,由组长在会后的规定时间内明确成文上交,另行安排时间表决。而对组内分歧较大的内容,则单独拿出来提交全班讨论解决,班主任可以直接给出建议。每当遇到这种情形,我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看到分歧的焦点在哪儿,以及看似分歧的各种观点背后是一样的制订自己能够遵守的有效班规的愿望,然后再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我们不是一次就制订一个完美的班规出来,真理就是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只要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就可以了。当然,不论怎样,所有形成的班规正式条文都必须是学生集体通过的。
这个环节通常15分钟左右,班主任需要特别注意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被全然接纳,同时坚持讲究效果,始终关注如何解决的原则,不是去评判是非、对错、好坏,这一点是决定“开放空间”效果的核心前提,更是议事良好开展的关键点!
作为一种有效的民主会议模式,我在后续班规调整的时候也会继续采用。班规的制订与修改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互动空间,在班级形成一种彼此支持包容、师生相互滋养的和谐氛围,充分培养了学生沟通、合作、解决困难、自我管理、有效表达等能力,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得到了成长和锻炼。
运用“开放空间”技术,班规议事流程可以这样进行(以45分钟为例):
1.动员启动
新班初组建,我通常会先请学生用关键词来说说理想的班级应该是什么样的,还可以运用NLP的“未来景象”法调动学生的青春的激情,然后因势利导提出,为了彼此间良好的合作和支持,制订新班级的约定——班规。
这个环节一般不超过5分钟。
2.畅谈提出议题
以头脑风暴的形式组织全班学生自由发言,“咱们需要什么就对什么进行约定”。通常班规的制订大多是关于考勤、卫生、作业、课堂纪律、仪表等方面的,还有学校的特色议题,比如我校就有走读生自行车摆放问题,另外,学生若有创意贡献也是很好的。足够的议题为后面阶段的讨论做了准备。
首先,按照座位就近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通常5~10人,尽量人数平均;班主任提出要求:不允许私下交流,不评论别人的发言,发言简短;然后限定小组讨论时间,每个小组产生一名记录员,如实记录所有人的想法;最后选派代表把本组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
小组开始讨论之前,班主任可以做一个小竞赛,比如看看哪个小组贡献的议题最多、最有意义,激励一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更高。有时学生们会关注有什么奖励,通常我会先神秘一下,然后在这个环节完成之后兑现,比如让全班同学对这个小组竖起大拇指说“你牛!我服了你!”这类的话,或是事先准备一些卡片写上一些励志的话等作为奖品。总之一条,奖励遵循成本尽可能小、精神激励优先的原则。
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班主任的巡视非常重要,个别慢热的组,及时指导,减少班级“游离分子”,当学生有更深入的思考时,及时鼓励和肯定。此外,还要注意,讨论到具体如何执行的层面时,若出现学生不自觉地评价甚至否定他人、小组讨论陷入僵局等现象,班主任要及时指导,推动小组讨论继续下去。
这个环节一般以5~8分钟为宜,小组讨论时间一般3~5分钟。
3.投票确定议题
班主任引导学生对所有议题进行归类整理,比如迟到、旷课属于考勤,教室地上的纸张果屑、墙壁乱涂乱画属于卫生等等,把大的类别比如考勤、课堂纪律、卫生等挑出来,对小的议题编号,按照每人3票进行表决,按得票多少顺序来确定下一环节讨论议题。票数靠前的3~5个议题作为下一环节的规定任务,票数靠后的议题作为备选项目,时间允许的话也进行讨论,时间不足时交由班委会在课后收集大家建议完成。
这个环节中,尊重学生的投票结果非常重要,如果班主任加入自己的意见强行扭转学生的决定,那就完全与“开放空间”让每个人都感到安全、信任、放松的初衷相背离了,以后学生就很难信任班主任了。如果班主任觉得很重要的议题票数偏少怎么办?我的做法常常是现场以学生的意见为准,在最后成文的班规中写明班级每个人包括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有提出修改动议的权利,为日后调整做好铺垫就成。好班规都是在实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的,不妨给学生一个试错的空间,这同样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同时,这样出来的班规能让学生真正心服口服接受其约束和管理并自觉自愿遵守。
这个环节一般3分钟左右。
4.小组讨论
确定议题后,班主任介绍“开放空间”四个规则(在场的就是最合适的、凡事必有原因、开始了时机就到了、结束了就结束了)和两大法则(大嘴法则:所有发言都值得接受;大脚法则:用双脚自由选择加入小组,以本组讨论为主的前提下还可以自由选择临时去别的组,做只看不说的“花蝴蝶”或是看到了还给点儿建议的“小蜜蜂”都可以)。以班级各委员为组长,由学生自己选择关注的大类别加入讨论小组,比如对考勤感兴趣的就参加考勤委员牵头的考勤小组;如果某小组人员过少,可以由组长向全班发出招募邀请进行人员调整,人员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一个类别由两个小组同时讨论;如果组员人数比较多,如10人以上,通常会配备副组长一名,由小组成员选举产生。由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讨论。
一般在班级中使用“开放空间”之前,我会事先在召开班委会会议时使用一两次“开放空间”进行议事,让班干部们基本熟悉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大嘴法则是允许大家畅所欲言,班主任示范如何放下教师身份平等地在过程中引导所有人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否定所有想法,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份安全和允许是大家积极献言献策的保证,同时在讨论进入辩论时引导大家把焦点放在“解决”上,总是从每个人的想法中看到可取的部分加以肯定,引导所有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我还会给组长一张“温馨提示”,以在最初几次讨论时起到提示的作用,内容是这样的:
作为组长,现在你和小组将共同对议题的进程和结果负责。以下几个建议对你们的工作会有帮助:
(1)不妨从自我介绍“是什么打动了我来到这个小组参与工作”开始。
(2)自己阐述或是花一两分钟讨论一下你的议题内容。你希望大家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式提出建议。通过你的讲述或是大家的讨论,调动组员的动力,导引议事方向。
(3)你想怎样组织这场讨论?或许可选择——
一个主持人(带领讨论,但切记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参与);一个记录员(保证讨论结果记录完整——使用记录纸);一个敲钟人(掌控时间,提醒大家还有多少时间)。 (4)大家共同注意开放的氛围和原则(四个规则和两大法则)。对于不同的想法,小组内部能民主表决确定的由少数服从多数,如果分歧较大则忠实记录下来提交班级共同讨论。
这样,即使是第一次接触“开放空间”,组长们也能引导组员很快进入角色,深入讨论。
“花蝴蝶”和“小蜜蜂”的设立提供了一个机会,当学生同时对多个内容感兴趣时他都可以兼顾到,有时偶尔来客串的人常常会比小组固定成员更容易看到问题的突破点和提出新角度的建议,这样即使偶然的灵感也能变成班规制订的有力资源。与此同时,这两个“角色”常常让班干部有很多担心,万一同学们走了以后不回来怎么办、有人趁机偷懒怎么办、有同学因为自己的个人原因乱说怎么办等等疑问常常被提到。班主任在事先的班委会议事过程中不断地传递出“信任”的能量很重要,以身示范让组长学会——相信每个人都是希望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人生变好的能力和资源,即使有同学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提出某些想法,但同时要看到他对集体的信任和期待,看到他是渴望班集体能接纳他的,引导班干部学习用包容、开放的心吸引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这个环节通常时间较长,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期间班主任在教室巡视,关注讨论进行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答疑和各种情况的应对处理。很重要的一点是时间控制,通常我会有一到两次倒计时提示,便于全班整体进度的把握。
5.智慧分享
讨论结束,由各组介绍本组的讨论成果,由全班同学进行表决。一般情况下,由于这些规定都是学生自己设定的,要注意的各种情形和事项学生通常在讨论中已经有考虑和安排,所以大多能当场通过,确定为班规正式条文。有个别组内已达成共识、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形成条文的,由组长在会后的规定时间内明确成文上交,另行安排时间表决。而对组内分歧较大的内容,则单独拿出来提交全班讨论解决,班主任可以直接给出建议。每当遇到这种情形,我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看到分歧的焦点在哪儿,以及看似分歧的各种观点背后是一样的制订自己能够遵守的有效班规的愿望,然后再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我们不是一次就制订一个完美的班规出来,真理就是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只要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就可以了。当然,不论怎样,所有形成的班规正式条文都必须是学生集体通过的。
这个环节通常15分钟左右,班主任需要特别注意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被全然接纳,同时坚持讲究效果,始终关注如何解决的原则,不是去评判是非、对错、好坏,这一点是决定“开放空间”效果的核心前提,更是议事良好开展的关键点!
作为一种有效的民主会议模式,我在后续班规调整的时候也会继续采用。班规的制订与修改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互动空间,在班级形成一种彼此支持包容、师生相互滋养的和谐氛围,充分培养了学生沟通、合作、解决困难、自我管理、有效表达等能力,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得到了成长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