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谈话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表现为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教师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提高等环节都会应用到谈话法,尤其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课堂提问效果显著。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还存在多种误区,应以高效教学为目标,从整体上精心规划提问;提问时使用等候时间;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反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误区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认知和发展水平,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交谈,从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6]。在教学中,教师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提高等环节都会应用到谈话法,尤其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课堂提问效果显著。当然,在教学中谈话法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与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合适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课堂高效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避免提问的误区,提高提问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问题有量无质,随意提问
有些教师为了突出体现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新课改理念,将“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提问的密度过大、频率过高,每隔两分钟就提出一次问题,课堂上看似十分热闹,学生踊跃回答,实则学生的思维并没有打开,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甚至会出现反感的想法。
有的教师并没有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问题缺乏质量,会出现类似于这种问题:他回答的对不对?他回答的好不好?这样的问题本身设计的就很随意,缺乏针对性和指向性,问题的答案也十分简单。为了“问”而“问”,这是无益于教学的。
(二)忽视不符合自己预期的回答
高效教学既强调教师的精心预设,也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如果教师一味的想要学生给出教师需要的回答,忽视学生给出的意外的回答,可能课堂教学过程很顺利,但久而久之这必然限制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求正方形的周长时,一位同学的回答是四边加起来,一位同学的回答是边长乘四,教师并没有对第一位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直接问同学们觉得哪种方法好,一些同学说是第二种,于是教师赞扬第二个回答的学生,并且在黑板写下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边长乘四。其实,第一位学生得出的答案也是正确的,教师并没有和他交流,也没做出任何评价,由此可能打击了这位学生的积极性。
(三)提问面窄,只限于部分学生
在课堂中,有些老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或节省时间,往往只提问于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和中等以上的学生,其他学生只需观摩这部分学生的精彩回答即可,然后再等教师归纳出一个结论。这对能力差的学生是不公平的,他们并没有参与进课堂中。他们也许并不理解优秀学生所回答的步骤和所用的方法,教师这时又不详细解释,学生会产生老师偏心或者数学真难的心理。
(四)缺乏合适有效的反馈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这种现象:教师提问,学生正确地回答出问题后,教师会习惯性地做出“好”、“对”等评价;学生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教师往往不做评价,直接喊其他学生回答,直至有学生正确地回答出这个问题。这样的评价、反馈是简单的,是低效的,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小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内心十分渴望老师做出积极的、多元的评价,希望老师认可自己,喜欢自己。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实施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产生互动。学生通过倾听、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参与到课堂中。第二,改变课堂气氛。以往的课堂,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气氛十分地冷漠、压抑、沉闷,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而通过提问,课堂的气氛得到活跃,打破沉静的局面。第三,提供课堂教学反馈的机会。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教学的效果。如教师讲解一个知识点后,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接收到这样的反馈,就会反思是什么导致学生回答不上来?是自己知识点讲解的不清楚,还是问题过难,还是课堂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第四,培养学生多样的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一步步分析、摸索,提煉出有效信息,从而成功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回答的学生,在组织答案时,锻炼了自己的逻辑处理能力;在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增强。如果这个问题是小组一起讨论解决的,那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增长。第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鼓励,并在课堂中经常提问这些学生,这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不再畏惧和害怕数学,爱上数学。
三、应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误区的建议
虽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关于提问的误区还存在,但这种现象越来越少,教师越来越重视提问。为了更好的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8]。现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教师更有效地发挥提问的作用。
(一)精心规划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桥梁。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数量、质量、提问的时机都做好整体规划。
首先,问题的表达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学生能听懂教师问的是什么,这道题目考察的是什么,时学生能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其次,提问要有启发性,让学生有“惑”,产生“问题”,引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最终引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再次,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问题的类型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问题的内容来看,有针对定义、性质、证明、计算的……从问题的思维水平来看,有回忆性、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综合性等各个层次。从问题的开放程度来看,有封闭性问题,半开放型问题、开放性问题。提出的问题难度要依次上升。以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为例,一开始是直接套用公式:计算4*(25+9)、24*25+76*25;接着是简单变式:计算103*24、(18+4)*25;最后是联系生活的实际应用:阳光小区有16块草坪,每块草坪的面积都是106平方米。这些草坪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不仅题目的层次性依次提升,每种层次的题目的难度也是依次增强。最后,具备多样的提问方法。 (二)使用等候时间
目前,有不少的老师提问过多。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根本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反应。最好的做法是,教师发问之后,根据问题的难度、开放度等其他因素,等待3—5秒钟,给学生分析问题、思考组织答案的时间。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教师点一名学生回答后,假设这名学生不是自愿举手回答的,学生站起来没有说话,教师应耐心地等待,直至学生做出反应,或回答,或说不知道,或请求帮助,当然等待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课程的连续性。二.学生回答以后,教师也要耐心地等待,将学生停止回答至教师开始说话之间的间隔保持在1—3秒左右[4]。
(三)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个学生有尽量均等的回答机会。在数学课堂中,会出现这种现象: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只是旁观者,观摩教师和这名学生的互动,这对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低效的和不公平的。所以,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不应只是教师和某一位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只是启发某一个学生的思维 ,而是以这名同学为代表,引发全班学生对这个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也可以按固定规律叫答,如:开火车,按小组。第三,教师随机请人回答。
(四)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反馈
对于学生迅速且正确的回答,首先表示肯定,点头或赞扬,重复学生的回答;然后请学生对他的回答做出解释,或者追问一个问题,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只是这个回答与教师预期的不一样时,教师不应视而不见,恰当的做法是:详细剖析学生的方法,请他解释这种方法,进而对比这几种不同的方法(包括教师预设的回答),選择出最优的方法。当学生回答正确但表现出不确定的神情时,教师先对回答予以肯定,然后请学生解释答案的具体步骤。
对于学生不完整的回答或者部分正确的回答,首先教师要肯定正确的那一部分,而后向学生提供线索或者重新解释问题,慢慢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对于学生不正确的回答,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回答错误的原因,是没听清问题还是紧张,是相关知识不会还是粗心?然后,采取具体措施,对症下药。如果是因为没听清问题,教师可重新复述问题或加以解释。如果是因为知识的不理解,教师可采取重新教学、给予提示或转问其他学生,使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值得注意的是,这名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之后,教师一定要重复正确答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不回答的情况,采取的措施和回答错误的差不多。首先是了解原因,接着给予提示,引导学生,最后得到正确的回答。
参考文献:
[1]李鹏,傅赢芳.论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J]. 数学教育学报,2013,22(04):97-100.
[2]温建红.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0(06):11-15.
[3]王振中.把握好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教学与管理,2004(22):64.
[4]施良方,崔允漷.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2-213.
[5]王光明.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的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2):35-38.
[6]徐文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19-25.
[7]陈贤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教学与管理,2009(14):38.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误区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认知和发展水平,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交谈,从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6]。在教学中,教师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提高等环节都会应用到谈话法,尤其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课堂提问效果显著。当然,在教学中谈话法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与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合适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课堂高效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避免提问的误区,提高提问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问题有量无质,随意提问
有些教师为了突出体现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新课改理念,将“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提问的密度过大、频率过高,每隔两分钟就提出一次问题,课堂上看似十分热闹,学生踊跃回答,实则学生的思维并没有打开,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甚至会出现反感的想法。
有的教师并没有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问题缺乏质量,会出现类似于这种问题:他回答的对不对?他回答的好不好?这样的问题本身设计的就很随意,缺乏针对性和指向性,问题的答案也十分简单。为了“问”而“问”,这是无益于教学的。
(二)忽视不符合自己预期的回答
高效教学既强调教师的精心预设,也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如果教师一味的想要学生给出教师需要的回答,忽视学生给出的意外的回答,可能课堂教学过程很顺利,但久而久之这必然限制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求正方形的周长时,一位同学的回答是四边加起来,一位同学的回答是边长乘四,教师并没有对第一位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直接问同学们觉得哪种方法好,一些同学说是第二种,于是教师赞扬第二个回答的学生,并且在黑板写下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边长乘四。其实,第一位学生得出的答案也是正确的,教师并没有和他交流,也没做出任何评价,由此可能打击了这位学生的积极性。
(三)提问面窄,只限于部分学生
在课堂中,有些老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或节省时间,往往只提问于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和中等以上的学生,其他学生只需观摩这部分学生的精彩回答即可,然后再等教师归纳出一个结论。这对能力差的学生是不公平的,他们并没有参与进课堂中。他们也许并不理解优秀学生所回答的步骤和所用的方法,教师这时又不详细解释,学生会产生老师偏心或者数学真难的心理。
(四)缺乏合适有效的反馈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这种现象:教师提问,学生正确地回答出问题后,教师会习惯性地做出“好”、“对”等评价;学生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教师往往不做评价,直接喊其他学生回答,直至有学生正确地回答出这个问题。这样的评价、反馈是简单的,是低效的,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小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内心十分渴望老师做出积极的、多元的评价,希望老师认可自己,喜欢自己。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实施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产生互动。学生通过倾听、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参与到课堂中。第二,改变课堂气氛。以往的课堂,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气氛十分地冷漠、压抑、沉闷,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而通过提问,课堂的气氛得到活跃,打破沉静的局面。第三,提供课堂教学反馈的机会。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教学的效果。如教师讲解一个知识点后,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接收到这样的反馈,就会反思是什么导致学生回答不上来?是自己知识点讲解的不清楚,还是问题过难,还是课堂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第四,培养学生多样的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一步步分析、摸索,提煉出有效信息,从而成功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回答的学生,在组织答案时,锻炼了自己的逻辑处理能力;在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增强。如果这个问题是小组一起讨论解决的,那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增长。第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鼓励,并在课堂中经常提问这些学生,这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不再畏惧和害怕数学,爱上数学。
三、应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误区的建议
虽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关于提问的误区还存在,但这种现象越来越少,教师越来越重视提问。为了更好的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8]。现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教师更有效地发挥提问的作用。
(一)精心规划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桥梁。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数量、质量、提问的时机都做好整体规划。
首先,问题的表达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学生能听懂教师问的是什么,这道题目考察的是什么,时学生能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其次,提问要有启发性,让学生有“惑”,产生“问题”,引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最终引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再次,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问题的类型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问题的内容来看,有针对定义、性质、证明、计算的……从问题的思维水平来看,有回忆性、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综合性等各个层次。从问题的开放程度来看,有封闭性问题,半开放型问题、开放性问题。提出的问题难度要依次上升。以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为例,一开始是直接套用公式:计算4*(25+9)、24*25+76*25;接着是简单变式:计算103*24、(18+4)*25;最后是联系生活的实际应用:阳光小区有16块草坪,每块草坪的面积都是106平方米。这些草坪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不仅题目的层次性依次提升,每种层次的题目的难度也是依次增强。最后,具备多样的提问方法。 (二)使用等候时间
目前,有不少的老师提问过多。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根本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反应。最好的做法是,教师发问之后,根据问题的难度、开放度等其他因素,等待3—5秒钟,给学生分析问题、思考组织答案的时间。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教师点一名学生回答后,假设这名学生不是自愿举手回答的,学生站起来没有说话,教师应耐心地等待,直至学生做出反应,或回答,或说不知道,或请求帮助,当然等待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课程的连续性。二.学生回答以后,教师也要耐心地等待,将学生停止回答至教师开始说话之间的间隔保持在1—3秒左右[4]。
(三)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个学生有尽量均等的回答机会。在数学课堂中,会出现这种现象: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只是旁观者,观摩教师和这名学生的互动,这对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低效的和不公平的。所以,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不应只是教师和某一位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只是启发某一个学生的思维 ,而是以这名同学为代表,引发全班学生对这个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也可以按固定规律叫答,如:开火车,按小组。第三,教师随机请人回答。
(四)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反馈
对于学生迅速且正确的回答,首先表示肯定,点头或赞扬,重复学生的回答;然后请学生对他的回答做出解释,或者追问一个问题,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只是这个回答与教师预期的不一样时,教师不应视而不见,恰当的做法是:详细剖析学生的方法,请他解释这种方法,进而对比这几种不同的方法(包括教师预设的回答),選择出最优的方法。当学生回答正确但表现出不确定的神情时,教师先对回答予以肯定,然后请学生解释答案的具体步骤。
对于学生不完整的回答或者部分正确的回答,首先教师要肯定正确的那一部分,而后向学生提供线索或者重新解释问题,慢慢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对于学生不正确的回答,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回答错误的原因,是没听清问题还是紧张,是相关知识不会还是粗心?然后,采取具体措施,对症下药。如果是因为没听清问题,教师可重新复述问题或加以解释。如果是因为知识的不理解,教师可采取重新教学、给予提示或转问其他学生,使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值得注意的是,这名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之后,教师一定要重复正确答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不回答的情况,采取的措施和回答错误的差不多。首先是了解原因,接着给予提示,引导学生,最后得到正确的回答。
参考文献:
[1]李鹏,傅赢芳.论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J]. 数学教育学报,2013,22(04):97-100.
[2]温建红.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0(06):11-15.
[3]王振中.把握好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教学与管理,2004(22):64.
[4]施良方,崔允漷.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2-213.
[5]王光明.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的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2):35-38.
[6]徐文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19-25.
[7]陈贤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教学与管理,2009(14):38.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