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平潭综合实验区与台湾在建筑领域合作日益密切,对于能互通两岸建筑实务的从业人员的需求量有较大增长。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明确了两岸建筑产业对接中对从业人员岗位能力的需求状况,进而从专业能力、学习能力、整合能力、沟通能力和自律能力这5个方面探索提升福建高校建筑类专业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策略,以促进两岸建筑产业对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7)04-0023-03
为建立两岸更加紧密合作交流的区域平台,2009年7月,福建省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2014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成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可以接受台湾建筑企业备案。同时,为了进一步适应发展需要,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年)提出: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建设台胞生产生活示范区,计划对台率先开放建筑、规划、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投资准入,降低台胞在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等领域的准入门槛,率先承认台湾地区执业资格认证,建立支持台胞到平潭投资创业的发展基金,加快推动教育、医疗、保险等生活服务业与台湾的对接,探索发展台湾社区生活服务业,努力建设台湾同胞宜居宜业的第二生活圈[1]。可以预见,未来平潭綜合实验区对熟悉两岸建筑业务并具有相关专业沟通能力的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一、平潭综合实验区建筑产业现状
从 2012年7月1日起,台湾建筑业企业可在实验区从事除工程勘察以外的建筑活动。台湾地区的营造业企业具有甲等资质、工程技术顾问公司或建筑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具有较强实力,经台湾相应同业公会推荐后,即可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申请企业备案,备案有效期为3年[2]。至2015年7月,在平潭备案的台湾建筑业企业已达24家,其中营造业5家,工程技术顾问1家,建筑师事务所18家;并有22名台湾建筑师、82名台湾技师在平潭备案或执业。除台湾建筑企业外,在平潭注册的建筑企业总数也已经达到了95家,其中总承包企业28家,专业承包16家,劳务分包企业16家,城市园林绿化企业10家[3]。
二、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基本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笔者在平潭随机选取50名建筑从业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从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各自从业行为特点、合作过程中存在困难、建筑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价等方面入手,结合建筑行业职业需求全方位剖析了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通过深度访谈笔者了解到,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同根同源,历史文化渊源深厚,合作过程中融合度较高,但因双方所处社会历史进程与政治制度的不同及建筑从业人员教育培养模式存在差异等原因,导致双方合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政治制度的不同,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存在一定的碰撞;由于教育培养模式的差异,两岸建筑从业人员所掌握的建筑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有所区别,如建筑施工设计理念的差异、执行技术标准的差异、从业行为习惯的差异等;由于语言习惯的差异,两岸建筑从业人员不仅在书写习惯上有所不同,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有所差异,如建筑专业术语使用上存在一些“同型异义词”现象。(表1)。
针对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在职业能力及从业行为习惯上的差异,结合访谈对象对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职业能力需求的评价情况,笔者把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整合能力、沟通能力和自律能力(图1)。五种基本职业能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于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的养成(图2)。
三、福建高校建筑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提升方略
(一)培养学习能力——掌握两岸建筑产业对接的钥匙
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召开,“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共识。[5]平潭与台湾建筑产业的对接过程就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逐步融合的过程,即要求互通类建筑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持续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自觉加强各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满足两岸建筑产业对接对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的新需求。首先,高校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进一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各类团学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促进学生养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再次,发挥专业课堂教学、团学素质活动、寒暑期专业实践的合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以适应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需求,保持职场竞争力。
(二)拓展专业能力——奠定两岸建筑产业对接的基础
学校教育是建筑从业人员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通过深度访谈得悉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侧重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克服差异,增加共识,促进合作,福建高校可借鉴台湾高校建筑专业先进教育理念。
1.调整课程设置,拓宽知识领域。建筑行业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人文因素是息息相关的。两岸虽同宗同源,但因几十年的隔绝,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存在差异,在建筑行业就表现为两岸建筑从业人员的建筑设计理念、从业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为了减少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在合作过程中因此种差异引起的摩擦,福建高校可通过专业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在建筑类学生中拓展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和建筑方面的相关知识,增进了解,减少摩擦和壁垒,为两岸建筑从业人员的对接与合作提供理论基础。
2.组建实践型师资队伍,拓展实践平台,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行业,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运用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实践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要素。福建高校建筑专业应积极引入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优秀建筑人才担任专兼职老师;同时,要求现有教师积极深入企业参加实践,增加实践经验,提升技能操作运用能力。其次,社会项目实践是提升建筑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福建高校建筑类院系应注重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作用。课堂学习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课后到企业见习、实习,强化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项目建设,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并产生社会效应。 3.开展两岸高校建筑类院系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了解,促进产业对接。首先,两岸高校建筑类院系可互派教师到校授课,进行师资交流;其次,福建高校建筑院系可以直接引进聘用台湾教师;第三,组织学生赴台见习、交流,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台湾的建筑教育模式、建筑行业现状、民俗文化等,减少认知差异,增进共识,促进合作。
(三)提升整合能力——寻求两岸建筑产业对接的平台
平潭和台湾建筑产业对接要求建筑类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能快速、全面的获取两岸建筑行业在法律法规、行业技术标准、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制等方面信息和资源,寻找差异,分析利弊,寻求两岸建筑产业对接平台。
1.加强建筑类学生对两岸建筑行业感知的深度。要求学生对两岸建筑行业的背景、政策、现状及发展趋势、技术标准等有深刻了解,这是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
2.拓展建筑类学生信息加工模式。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来源渠道纷繁复杂。建筑类学生需多渠道广泛收集信息,做好信息储备;多方探讨求教,做好信息甄别;多方比较分析,合理转化利用,达成合作共识。
(四)强化沟通能力——搭建两岸建筑产业对接的桥梁
如前所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在从业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良好沟通能力是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其能增进双方的理解与互信,从而有效地减少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因差异所产生的交流障碍,促进产业对接。为适应两岸建筑产业对接的需求,建筑类学生首先需适当了解台湾地区的民俗文化、语言习惯、相关专业术语等,做好台湾知识储备,这是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建筑类学生需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尊重台湾地区的语言习惯,善于倾听,适时反馈,以实现有效沟通。
(五)增强自律能力——实现两岸建筑产业对接成果的保障
自律能力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它是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岸建筑产业对接成果的保障。首先,培育建筑类学生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福建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从业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帶领台湾建筑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自觉投身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其次,发挥职业道德的约束和引导作用。福建高校应加强建筑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大学生职业指导课专项教育中,而且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日常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行为。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年)[EB/OL]. (2015-09-01 ) [2017-08-16]http://www.mnw.cn/news/fj/976370-2.html.
[2]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台湾建筑业企业进驻平潭综合实验区从事建筑活动管理办法(试行) [EB/OL]. (2017-03-22 )[2017-08-16]http://www.ptedu.gov.cn/jhtml/ct/ct_7730_59562 .
[3]念晓丹. 24家台湾建筑企业在平潭完成备案 [EB/OL]. (2015-06-04)[2017-08-16].http://www.mnw.cn/news/ pingtan/920225.html.
[4]贾凡.台湾大学部建筑教育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11):18.
[5]周鲜华,路林翰,刘亚臣,等.基于“五力模型”的建筑类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2016(8):379.
关键词: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7)04-0023-03
为建立两岸更加紧密合作交流的区域平台,2009年7月,福建省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2014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成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可以接受台湾建筑企业备案。同时,为了进一步适应发展需要,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年)提出: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建设台胞生产生活示范区,计划对台率先开放建筑、规划、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投资准入,降低台胞在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等领域的准入门槛,率先承认台湾地区执业资格认证,建立支持台胞到平潭投资创业的发展基金,加快推动教育、医疗、保险等生活服务业与台湾的对接,探索发展台湾社区生活服务业,努力建设台湾同胞宜居宜业的第二生活圈[1]。可以预见,未来平潭綜合实验区对熟悉两岸建筑业务并具有相关专业沟通能力的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一、平潭综合实验区建筑产业现状
从 2012年7月1日起,台湾建筑业企业可在实验区从事除工程勘察以外的建筑活动。台湾地区的营造业企业具有甲等资质、工程技术顾问公司或建筑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具有较强实力,经台湾相应同业公会推荐后,即可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申请企业备案,备案有效期为3年[2]。至2015年7月,在平潭备案的台湾建筑业企业已达24家,其中营造业5家,工程技术顾问1家,建筑师事务所18家;并有22名台湾建筑师、82名台湾技师在平潭备案或执业。除台湾建筑企业外,在平潭注册的建筑企业总数也已经达到了95家,其中总承包企业28家,专业承包16家,劳务分包企业16家,城市园林绿化企业10家[3]。
二、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基本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笔者在平潭随机选取50名建筑从业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从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各自从业行为特点、合作过程中存在困难、建筑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价等方面入手,结合建筑行业职业需求全方位剖析了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通过深度访谈笔者了解到,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同根同源,历史文化渊源深厚,合作过程中融合度较高,但因双方所处社会历史进程与政治制度的不同及建筑从业人员教育培养模式存在差异等原因,导致双方合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政治制度的不同,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存在一定的碰撞;由于教育培养模式的差异,两岸建筑从业人员所掌握的建筑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有所区别,如建筑施工设计理念的差异、执行技术标准的差异、从业行为习惯的差异等;由于语言习惯的差异,两岸建筑从业人员不仅在书写习惯上有所不同,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有所差异,如建筑专业术语使用上存在一些“同型异义词”现象。(表1)。
针对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在职业能力及从业行为习惯上的差异,结合访谈对象对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职业能力需求的评价情况,笔者把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整合能力、沟通能力和自律能力(图1)。五种基本职业能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于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的养成(图2)。
三、福建高校建筑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提升方略
(一)培养学习能力——掌握两岸建筑产业对接的钥匙
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召开,“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共识。[5]平潭与台湾建筑产业的对接过程就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逐步融合的过程,即要求互通类建筑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持续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自觉加强各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满足两岸建筑产业对接对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的新需求。首先,高校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进一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各类团学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促进学生养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再次,发挥专业课堂教学、团学素质活动、寒暑期专业实践的合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以适应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需求,保持职场竞争力。
(二)拓展专业能力——奠定两岸建筑产业对接的基础
学校教育是建筑从业人员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通过深度访谈得悉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侧重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克服差异,增加共识,促进合作,福建高校可借鉴台湾高校建筑专业先进教育理念。
1.调整课程设置,拓宽知识领域。建筑行业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人文因素是息息相关的。两岸虽同宗同源,但因几十年的隔绝,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存在差异,在建筑行业就表现为两岸建筑从业人员的建筑设计理念、从业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为了减少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在合作过程中因此种差异引起的摩擦,福建高校可通过专业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在建筑类学生中拓展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和建筑方面的相关知识,增进了解,减少摩擦和壁垒,为两岸建筑从业人员的对接与合作提供理论基础。
2.组建实践型师资队伍,拓展实践平台,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行业,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运用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实践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要素。福建高校建筑专业应积极引入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优秀建筑人才担任专兼职老师;同时,要求现有教师积极深入企业参加实践,增加实践经验,提升技能操作运用能力。其次,社会项目实践是提升建筑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福建高校建筑类院系应注重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作用。课堂学习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课后到企业见习、实习,强化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项目建设,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并产生社会效应。 3.开展两岸高校建筑类院系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了解,促进产业对接。首先,两岸高校建筑类院系可互派教师到校授课,进行师资交流;其次,福建高校建筑院系可以直接引进聘用台湾教师;第三,组织学生赴台见习、交流,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台湾的建筑教育模式、建筑行业现状、民俗文化等,减少认知差异,增进共识,促进合作。
(三)提升整合能力——寻求两岸建筑产业对接的平台
平潭和台湾建筑产业对接要求建筑类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能快速、全面的获取两岸建筑行业在法律法规、行业技术标准、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制等方面信息和资源,寻找差异,分析利弊,寻求两岸建筑产业对接平台。
1.加强建筑类学生对两岸建筑行业感知的深度。要求学生对两岸建筑行业的背景、政策、现状及发展趋势、技术标准等有深刻了解,这是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
2.拓展建筑类学生信息加工模式。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来源渠道纷繁复杂。建筑类学生需多渠道广泛收集信息,做好信息储备;多方探讨求教,做好信息甄别;多方比较分析,合理转化利用,达成合作共识。
(四)强化沟通能力——搭建两岸建筑产业对接的桥梁
如前所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在从业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良好沟通能力是两岸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其能增进双方的理解与互信,从而有效地减少两岸建筑从业人员因差异所产生的交流障碍,促进产业对接。为适应两岸建筑产业对接的需求,建筑类学生首先需适当了解台湾地区的民俗文化、语言习惯、相关专业术语等,做好台湾知识储备,这是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建筑类学生需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尊重台湾地区的语言习惯,善于倾听,适时反馈,以实现有效沟通。
(五)增强自律能力——实现两岸建筑产业对接成果的保障
自律能力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它是互通型建筑从业人员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岸建筑产业对接成果的保障。首先,培育建筑类学生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福建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从业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帶领台湾建筑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自觉投身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其次,发挥职业道德的约束和引导作用。福建高校应加强建筑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大学生职业指导课专项教育中,而且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日常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行为。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年)[EB/OL]. (2015-09-01 ) [2017-08-16]http://www.mnw.cn/news/fj/976370-2.html.
[2]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台湾建筑业企业进驻平潭综合实验区从事建筑活动管理办法(试行) [EB/OL]. (2017-03-22 )[2017-08-16]http://www.ptedu.gov.cn/jhtml/ct/ct_7730_59562 .
[3]念晓丹. 24家台湾建筑企业在平潭完成备案 [EB/OL]. (2015-06-04)[2017-08-16].http://www.mnw.cn/news/ pingtan/920225.html.
[4]贾凡.台湾大学部建筑教育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11):18.
[5]周鲜华,路林翰,刘亚臣,等.基于“五力模型”的建筑类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2016(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