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如果传授方法不当,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要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必须有新颖的教学方式设计,如虚拟历史情境、模拟辩论探究、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图片、多媒体辅助视听等,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内容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它毕竟是过去的人和事,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较大联系也不强,如果传授方法再不得当,往往就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不良感觉。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探索中,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把一去不返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尝试:
——走进虚拟情境。传统历史课堂教师以讲授为主气氛僵化,学生昏昏欲睡,学习效果不太理想,课堂效率不高。如在讲古代制瓷业史时,确实比较枯燥难记,其实我们不妨借用电视《鉴宝》栏目的形式,在讲这节课之前,贴上几幅瓷器的图片,教学设计为:现在你是鉴宝专家,这几件文物需要你们鉴别一下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文物。同学们兴致可高了,他们采取各种方法,把这几件瓷器所属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瓷器的特点整理的清清楚楚。通过此情境的设置,不仅是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古达制瓷业的发展状况,更掌握了一种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
——辩论探究激发兴趣。在争论中往往会是人的思维集中,敏捷。因此辩论就成为最能激发思维灵感火花的方法,也是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组织一些辩论,能大大激发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巩固深化了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 例如,中国古代史《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讲述元朝的统一战争和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谁值得肯定中,我采取了将辩论引进课堂的作法。在辩论后学生自然得出从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等角度来看元朝的统一战争值得肯定,从反民族压迫和个人气节角度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谁值得肯定。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注重联系现实引起学生共鸣。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在上课时,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
——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限度,有时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的运用和设计有关图片、图表、史料、历史地图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新奇之中,不仅掌握了历史的基本知识,还通过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有血有肉,趣味横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多制作教具增加效果。教师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喜怒哀乐的感情色彩,辅之以形象生动的教学图片,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有益的,教师的教学能“俘虏”学生的全部思维,完全“占领”他们的心灵,使之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多媒体辅助视听的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历史课的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手段。但是,在教学手段进步的条件下,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不能完全的投入情感因素,枯燥无味地、机械性地演示文稿,那么,多媒体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应该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载体,将教师的讲解作为灵魂,以教师感染学生,以多媒体推动教学。例如,在讲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发展”时,我们可以结合电影《红河谷》中的这一片断(课堂中插播电影片段):藏族的头人识破英国人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进而占领西藏的阴谋时,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挑拨、威胁,伸出五个指头,义正辞严地对英国侵略者说了这样一段话:“藏族是这个,汉族是这个,回族是这个,蒙族是这个,还有满族、维族……。既然我们的祖先把我们结成了一个家,家里的事,就不用你来问了!”很好的说明民族团结的必要性。教师在此基础上有激情地进一步总结,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以情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会收到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与技巧有许多,作为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还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第一中学)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内容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它毕竟是过去的人和事,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较大联系也不强,如果传授方法再不得当,往往就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不良感觉。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探索中,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把一去不返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尝试:
——走进虚拟情境。传统历史课堂教师以讲授为主气氛僵化,学生昏昏欲睡,学习效果不太理想,课堂效率不高。如在讲古代制瓷业史时,确实比较枯燥难记,其实我们不妨借用电视《鉴宝》栏目的形式,在讲这节课之前,贴上几幅瓷器的图片,教学设计为:现在你是鉴宝专家,这几件文物需要你们鉴别一下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文物。同学们兴致可高了,他们采取各种方法,把这几件瓷器所属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瓷器的特点整理的清清楚楚。通过此情境的设置,不仅是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古达制瓷业的发展状况,更掌握了一种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
——辩论探究激发兴趣。在争论中往往会是人的思维集中,敏捷。因此辩论就成为最能激发思维灵感火花的方法,也是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组织一些辩论,能大大激发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巩固深化了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 例如,中国古代史《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讲述元朝的统一战争和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谁值得肯定中,我采取了将辩论引进课堂的作法。在辩论后学生自然得出从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等角度来看元朝的统一战争值得肯定,从反民族压迫和个人气节角度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谁值得肯定。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注重联系现实引起学生共鸣。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在上课时,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
——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限度,有时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的运用和设计有关图片、图表、史料、历史地图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新奇之中,不仅掌握了历史的基本知识,还通过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有血有肉,趣味横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多制作教具增加效果。教师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喜怒哀乐的感情色彩,辅之以形象生动的教学图片,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有益的,教师的教学能“俘虏”学生的全部思维,完全“占领”他们的心灵,使之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多媒体辅助视听的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历史课的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手段。但是,在教学手段进步的条件下,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不能完全的投入情感因素,枯燥无味地、机械性地演示文稿,那么,多媒体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应该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载体,将教师的讲解作为灵魂,以教师感染学生,以多媒体推动教学。例如,在讲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发展”时,我们可以结合电影《红河谷》中的这一片断(课堂中插播电影片段):藏族的头人识破英国人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进而占领西藏的阴谋时,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挑拨、威胁,伸出五个指头,义正辞严地对英国侵略者说了这样一段话:“藏族是这个,汉族是这个,回族是这个,蒙族是这个,还有满族、维族……。既然我们的祖先把我们结成了一个家,家里的事,就不用你来问了!”很好的说明民族团结的必要性。教师在此基础上有激情地进一步总结,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以情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会收到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与技巧有许多,作为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还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