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正确理解音乐艺术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正确理解音乐艺术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正确运用音乐艺术的教化功能,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能力 情感教育 艺术语言 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45-01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然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体会不到音乐所带来的美感,难以表达出正确完整的音乐表现力,给教学目标的完成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既不能像文学那样直接用文字语言叙述事件,也不能像美术那样用视觉语言表现生活,而是以特有的声音语言叙说情感,这首先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有感情丰富的歌唱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对音乐作品较生动形象的分析表述能力。教师有感情的音乐表现力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音乐教师丰富的课堂语言艺术、生动形象的身体语言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因素。
二、正确理解音乐艺术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文学艺术有它的艺术语言,如语法、修辞等;美术有它的艺术语言,如色彩、线条、明暗、空间等;音乐也有它自己的艺术语言,如旋律、节奏等,只有正确理解音乐的艺术语言,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音乐艺术语言都没有掌握,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学生能够具备丰富的音乐艺术语言,那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和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也就能正确理解音乐艺术表达思想感情所特有的手段和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否则,是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但是仅仅掌握和熟记音乐课本上的一些音乐知识和术语,还不能算是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理解音乐作品,才是真正具有理解音乐的能力,也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正确理解音乐艺术的表现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曲调表现等特点,在学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能水平的范围内,适时地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十分重要。有些学生不唱歌时欢颜笑语,然而唱歌时却有声无情,缺少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乐表现方法,正确理解音乐歌曲的歌词内涵和情感表达,表现音乐美的能力首先是情的表露,情动于衷才能咏歌之、手舞之、足蹈之。各类音乐题材广泛,体裁不一,中外歌曲兼有,不同民族的歌曲,以及不同的调式、不同的曲式,各类歌曲都蕴含着特有的激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感受音乐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乐感。
四、正确运用音乐艺术的教化功能,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音乐的美感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音乐教育由于自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审美价值,它可以把一定的思想内容、审美情趣以一种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培养和造就跨世纪人才的国民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是通过人的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的。音乐教育首先并不是教授技能技艺,不是为了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歌唱高手,而是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曲子、一首歌,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热爱艺术。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音乐所展现的内在美会极大地感染我们,使我们的性情和爱好在艺术欣赏中得到净化。随着艺术视野的开阔,文化背景的构筑,我们的精神面貌会得到升华,高尚的人格素质和审美情趣也会在愉悦中形成。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人的心灵体操,是灵魂的净化剂,它能穿透人感情麻木的铠甲,给受教育者内心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音乐教育看起来是对人的微观行为的教导,是人的感情世界的修炼,但它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把音乐教学向个性化、情感化、素质化方向推进,让音乐走进校园文化。走进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总之,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正确理解音乐艺术语言和正确理解音乐艺术的表现力三种能力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审美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正确理解音乐艺术语言,正确理解音乐艺术的表现力,正确运用音乐艺术的教化功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净化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的品格,从而使学生成为更纯洁、更善良,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就可通过长期的音乐艺术熏陶,培养自己高尚的艺术情操,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能力 情感教育 艺术语言 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45-01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然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体会不到音乐所带来的美感,难以表达出正确完整的音乐表现力,给教学目标的完成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既不能像文学那样直接用文字语言叙述事件,也不能像美术那样用视觉语言表现生活,而是以特有的声音语言叙说情感,这首先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有感情丰富的歌唱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对音乐作品较生动形象的分析表述能力。教师有感情的音乐表现力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音乐教师丰富的课堂语言艺术、生动形象的身体语言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因素。
二、正确理解音乐艺术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文学艺术有它的艺术语言,如语法、修辞等;美术有它的艺术语言,如色彩、线条、明暗、空间等;音乐也有它自己的艺术语言,如旋律、节奏等,只有正确理解音乐的艺术语言,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音乐艺术语言都没有掌握,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学生能够具备丰富的音乐艺术语言,那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和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也就能正确理解音乐艺术表达思想感情所特有的手段和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否则,是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但是仅仅掌握和熟记音乐课本上的一些音乐知识和术语,还不能算是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理解音乐作品,才是真正具有理解音乐的能力,也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正确理解音乐艺术的表现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曲调表现等特点,在学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能水平的范围内,适时地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十分重要。有些学生不唱歌时欢颜笑语,然而唱歌时却有声无情,缺少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乐表现方法,正确理解音乐歌曲的歌词内涵和情感表达,表现音乐美的能力首先是情的表露,情动于衷才能咏歌之、手舞之、足蹈之。各类音乐题材广泛,体裁不一,中外歌曲兼有,不同民族的歌曲,以及不同的调式、不同的曲式,各类歌曲都蕴含着特有的激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感受音乐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乐感。
四、正确运用音乐艺术的教化功能,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音乐的美感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音乐教育由于自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审美价值,它可以把一定的思想内容、审美情趣以一种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培养和造就跨世纪人才的国民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是通过人的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的。音乐教育首先并不是教授技能技艺,不是为了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歌唱高手,而是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曲子、一首歌,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热爱艺术。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音乐所展现的内在美会极大地感染我们,使我们的性情和爱好在艺术欣赏中得到净化。随着艺术视野的开阔,文化背景的构筑,我们的精神面貌会得到升华,高尚的人格素质和审美情趣也会在愉悦中形成。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人的心灵体操,是灵魂的净化剂,它能穿透人感情麻木的铠甲,给受教育者内心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音乐教育看起来是对人的微观行为的教导,是人的感情世界的修炼,但它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把音乐教学向个性化、情感化、素质化方向推进,让音乐走进校园文化。走进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总之,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正确理解音乐艺术语言和正确理解音乐艺术的表现力三种能力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审美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正确理解音乐艺术语言,正确理解音乐艺术的表现力,正确运用音乐艺术的教化功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净化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的品格,从而使学生成为更纯洁、更善良,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就可通过长期的音乐艺术熏陶,培养自己高尚的艺术情操,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