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乳是婴儿最佳食品。近几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提高,剖宫产术后如何正确指导每一位刚做母亲的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现将105例剖宫产术后的母乳喂养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0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05例,年龄23~33岁,平均28岁;母乳喂养成功者97例(91%),不成功者8例,其中乳头皲裂7例,乳腺炎1例。所有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常见的护理问题
对初乳缺乏正确的认识:多数农村产妇及家属认为初乳不是奶,初乳唽、颜色微黄,认为奶是白色的,所以未让婴儿吃而喂奶粉;术后产妇不能进食,下奶晚,有些人误认为没奶给婴儿增加奶粉。
不接触,不吸吮:剖宫产的产妇术后有应答反应后30分钟内,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但是因术后的刀口疼痛,产妇往往不能耐受30分钟的皮肤接触早吸吮,新生儿还没有吸吮母乳的习惯,如果这时候迫不及待地用奶瓶给新生儿喂奶粉,新生儿就不会吸妈妈的乳头。因奶瓶的奶嘴长,好吸;而妈妈的乳头吸着费力。
哺乳姿势不正确,含接困难:许多年轻妈妈喂奶姿势不正确造成含接困难,只吸乳头,没有把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充分吸入婴儿口内,再加上乳头凹陷,吸吮母乳本身就很费力,很难含住乳头及乳晕。
乳头皲裂:产妇不知如何护理乳头皮肤,用酒精或肥皂擦洗乳头,造成乳头皮肤裂口。含接乳头时疼痛,含接姿势不正确。
乳房胀痛及乳腺炎:与产妇缺乏相关知识有关。多数产妇不明白勤吸吮的重要性;不懂得乳汁吃不完时,应将其挤出,否则将造成乳汁瘀积,发热,诱发乳腺炎。
护理对策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母乳喂养率,宣传教育是关键。从门诊接待产前检查的孕妇开始,通过声、像及宣传册等向孕妇及家属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让孕妇了解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哺乳知识,使孕妇获得母乳喂养的正确知识,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并取得家属的配合。
早吸吮,促进乳汁分泌:护士应耐心解释早吸吮的意义及好处,如早吸吮可以让婴儿吃到免疫价值高的初乳,实现出生后首次免疫,增强抗病能力;早吸吮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进胎粪排出等。并守候在产妇身边直至母嬰接触完毕,首次哺乳成功可打消母亲位置受限、不愿哺乳的顾虑,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及时处理哺乳过程中的问题:护士应及时解决和处理产妇在哺乳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向产妇解释出现这些问题原因,如乳头皲裂、疼痛是因为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只吸乳头,没有把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充分吸入婴儿口内,而正确的哺乳姿势,坐卧均可,婴儿身体转向母亲,紧贴母亲身体,孩子的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脸向着乳房,鼻尖对着乳头,下额紧贴乳房,婴儿张大嘴,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在口中,下唇外翻,舌呈勺状环绕乳头,面颊鼓起呈园形,含接时可见上方的乳晕比下下方多,有慢而深的吸吮,能看到吞咽动作和听到吞咽声音,而乳房胀疼的原因多为生后头几天没有按需哺乳,哺乳时间短或含接姿势不正确等。
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知识:母亲正确的哺乳姿势可使婴儿有效地吸吮,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在正常睡眠时,可不必叫醒婴儿,除非母亲感到乳房胀满时。如遇特殊情况,母婴分开的,护士应指导产妇正确地挤奶,即应当教会母婴分开的母亲在生后6小时开始挤奶,24小时内至少挤奶6~8次或更多。一侧乳房至少挤压3~5分,待乳汁少了,就可挤压另一侧乳房,如此反复数次,以刺激乳房泌乳。
耐心细致传授母乳喂养技巧:护士应讲解初乳的营养成分及母乳喂养的技巧,协助其正确含接。对乳头凹陷者,教其学会“十字操”,使乳头向外突出。喂奶前先挤出少量乳汁,乳晕变软后哺喂,这样易于含吮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每次喂奶结束后挤1~2滴乳汁涂于乳头及乳晕上,可有效地防止乳头皲裂和破溃。如果发生乳头皲裂,应先吸损伤轻的一侧乳房,皲裂和破溃处涂少许食用香油可促进好转,下次喂奶时洗净。对乳房胀痛者,每次喂奶前,湿热敷乳房3~5分,并轻轻拍打,按摩,先喂奶胀的一侧,吸空后再吸另一侧,如有乳汁自然流出,不可人为阻止。一旦发生乳腺炎,用吸奶器吸空乳房,并给以湿热敷,理疗。必要时给以抗炎治疗。术后回病房30分钟内,进行母婴部分皮肤接触及早吸吮30分钟,耐心解释并主动帮助和指导母乳喂养,以建立母子感情。指导母亲喂养的技巧,尤其第次哺乳应予以协助,让母亲放松,采取舒适的卧位,哺乳姿势开始可选择躺式,示范及解释婴儿觅食反射,利用其帮助婴儿含接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形成有效吸吮。母亲一手托抱婴儿,另一手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呈“C”字式托住乳房协助吸吮。切口疼痛减轻后,鼓励产妇床上坐起环抱式哺乳,因为坐位哺乳是最佳的体位,环抱式坐位哺乳使婴儿体重受垫高处支撑,母亲只需抱住婴儿上半身,减轻了产妇抱婴儿的负担,消除了紧张、恐惧感,并能很好地控制头部,使婴儿胸部能好地贴近母亲的胸部,婴儿极易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进行有效吸吮。指导母亲按需哺乳,两侧乳房均做到有效吸吮,奶胀时,做好奶胀的护理及教会其人工挤奶的方法。对于乳头凹陷或扁平的母亲,每次哺乳前先做乳头操或使用拔奶器吸出乳头;对于乳头疼痛或皴裂的母亲,在哺乳后挤少量乳汁涂于乳头上并保持干燥。母亲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8~9小时,并保持心情愉快,勿过度疲劳,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6小时后可进流食,如米汤、鸡汤、鱼汤等,保证乳汁分泌。督促检查,家庭支持:少数产妇比较自私,怕刀口疼痛,怕哺乳影响形体美,护士要多做产妇的工作,积极地哺乳喂婴儿,使新生儿得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不要轻言奶不足,生一个孩子,乳房每天分泌乳汁800~1500ml,生双胞胎时,每天分泌乳汁2500ml,也就是说,吃得多,产得多,所以一定要按需喂养,才能使母亲的乳汁分泌更多。同时丈夫应体贴、关心妻子,使其保持心情舒畅;才能保证哺乳期吃更多的流质食品。
做好出院后的随访:注意产妇出院后家庭随访工作,帮助解决母乳喂养存在的问题,使母乳喂养能成功地坚持下去。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0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05例,年龄23~33岁,平均28岁;母乳喂养成功者97例(91%),不成功者8例,其中乳头皲裂7例,乳腺炎1例。所有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常见的护理问题
对初乳缺乏正确的认识:多数农村产妇及家属认为初乳不是奶,初乳唽、颜色微黄,认为奶是白色的,所以未让婴儿吃而喂奶粉;术后产妇不能进食,下奶晚,有些人误认为没奶给婴儿增加奶粉。
不接触,不吸吮:剖宫产的产妇术后有应答反应后30分钟内,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但是因术后的刀口疼痛,产妇往往不能耐受30分钟的皮肤接触早吸吮,新生儿还没有吸吮母乳的习惯,如果这时候迫不及待地用奶瓶给新生儿喂奶粉,新生儿就不会吸妈妈的乳头。因奶瓶的奶嘴长,好吸;而妈妈的乳头吸着费力。
哺乳姿势不正确,含接困难:许多年轻妈妈喂奶姿势不正确造成含接困难,只吸乳头,没有把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充分吸入婴儿口内,再加上乳头凹陷,吸吮母乳本身就很费力,很难含住乳头及乳晕。
乳头皲裂:产妇不知如何护理乳头皮肤,用酒精或肥皂擦洗乳头,造成乳头皮肤裂口。含接乳头时疼痛,含接姿势不正确。
乳房胀痛及乳腺炎:与产妇缺乏相关知识有关。多数产妇不明白勤吸吮的重要性;不懂得乳汁吃不完时,应将其挤出,否则将造成乳汁瘀积,发热,诱发乳腺炎。
护理对策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母乳喂养率,宣传教育是关键。从门诊接待产前检查的孕妇开始,通过声、像及宣传册等向孕妇及家属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让孕妇了解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哺乳知识,使孕妇获得母乳喂养的正确知识,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并取得家属的配合。
早吸吮,促进乳汁分泌:护士应耐心解释早吸吮的意义及好处,如早吸吮可以让婴儿吃到免疫价值高的初乳,实现出生后首次免疫,增强抗病能力;早吸吮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进胎粪排出等。并守候在产妇身边直至母嬰接触完毕,首次哺乳成功可打消母亲位置受限、不愿哺乳的顾虑,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及时处理哺乳过程中的问题:护士应及时解决和处理产妇在哺乳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向产妇解释出现这些问题原因,如乳头皲裂、疼痛是因为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只吸乳头,没有把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充分吸入婴儿口内,而正确的哺乳姿势,坐卧均可,婴儿身体转向母亲,紧贴母亲身体,孩子的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脸向着乳房,鼻尖对着乳头,下额紧贴乳房,婴儿张大嘴,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在口中,下唇外翻,舌呈勺状环绕乳头,面颊鼓起呈园形,含接时可见上方的乳晕比下下方多,有慢而深的吸吮,能看到吞咽动作和听到吞咽声音,而乳房胀疼的原因多为生后头几天没有按需哺乳,哺乳时间短或含接姿势不正确等。
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知识:母亲正确的哺乳姿势可使婴儿有效地吸吮,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在正常睡眠时,可不必叫醒婴儿,除非母亲感到乳房胀满时。如遇特殊情况,母婴分开的,护士应指导产妇正确地挤奶,即应当教会母婴分开的母亲在生后6小时开始挤奶,24小时内至少挤奶6~8次或更多。一侧乳房至少挤压3~5分,待乳汁少了,就可挤压另一侧乳房,如此反复数次,以刺激乳房泌乳。
耐心细致传授母乳喂养技巧:护士应讲解初乳的营养成分及母乳喂养的技巧,协助其正确含接。对乳头凹陷者,教其学会“十字操”,使乳头向外突出。喂奶前先挤出少量乳汁,乳晕变软后哺喂,这样易于含吮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每次喂奶结束后挤1~2滴乳汁涂于乳头及乳晕上,可有效地防止乳头皲裂和破溃。如果发生乳头皲裂,应先吸损伤轻的一侧乳房,皲裂和破溃处涂少许食用香油可促进好转,下次喂奶时洗净。对乳房胀痛者,每次喂奶前,湿热敷乳房3~5分,并轻轻拍打,按摩,先喂奶胀的一侧,吸空后再吸另一侧,如有乳汁自然流出,不可人为阻止。一旦发生乳腺炎,用吸奶器吸空乳房,并给以湿热敷,理疗。必要时给以抗炎治疗。术后回病房30分钟内,进行母婴部分皮肤接触及早吸吮30分钟,耐心解释并主动帮助和指导母乳喂养,以建立母子感情。指导母亲喂养的技巧,尤其第次哺乳应予以协助,让母亲放松,采取舒适的卧位,哺乳姿势开始可选择躺式,示范及解释婴儿觅食反射,利用其帮助婴儿含接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形成有效吸吮。母亲一手托抱婴儿,另一手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呈“C”字式托住乳房协助吸吮。切口疼痛减轻后,鼓励产妇床上坐起环抱式哺乳,因为坐位哺乳是最佳的体位,环抱式坐位哺乳使婴儿体重受垫高处支撑,母亲只需抱住婴儿上半身,减轻了产妇抱婴儿的负担,消除了紧张、恐惧感,并能很好地控制头部,使婴儿胸部能好地贴近母亲的胸部,婴儿极易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进行有效吸吮。指导母亲按需哺乳,两侧乳房均做到有效吸吮,奶胀时,做好奶胀的护理及教会其人工挤奶的方法。对于乳头凹陷或扁平的母亲,每次哺乳前先做乳头操或使用拔奶器吸出乳头;对于乳头疼痛或皴裂的母亲,在哺乳后挤少量乳汁涂于乳头上并保持干燥。母亲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8~9小时,并保持心情愉快,勿过度疲劳,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6小时后可进流食,如米汤、鸡汤、鱼汤等,保证乳汁分泌。督促检查,家庭支持:少数产妇比较自私,怕刀口疼痛,怕哺乳影响形体美,护士要多做产妇的工作,积极地哺乳喂婴儿,使新生儿得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不要轻言奶不足,生一个孩子,乳房每天分泌乳汁800~1500ml,生双胞胎时,每天分泌乳汁2500ml,也就是说,吃得多,产得多,所以一定要按需喂养,才能使母亲的乳汁分泌更多。同时丈夫应体贴、关心妻子,使其保持心情舒畅;才能保证哺乳期吃更多的流质食品。
做好出院后的随访:注意产妇出院后家庭随访工作,帮助解决母乳喂养存在的问题,使母乳喂养能成功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