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无数中国文人,都对春城昆明的气候风物相当怀念和依恋,他们笔下的春城更使人动情。“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昆明总是给人浓绿、饱满、近乎于夸张的旺盛感觉。
虽然如今昆明的城市面貌,几乎很难脱离中国城市“千城一面”的模式,但仍然有一些设计师、建筑师用作品诠释自然状态之中的昆明。在昆明世博生态城内,在一片竹林古树茂密的森林之中,有一处名为“隐舍”(INNHOUSE))的生态酒店,生长在这片土地之上。
蜚声国际隐于林,秀于外
隐舍(INNHOUSE),如同这栋建筑的名称一样,它隐藏在昆明市郊覆盖着茂密树林的一片山地上,竹木颜色的建筑在林间若隐若现。酒店整体体量仅为4350平米,四座高低错落的L形建筑以村落的形式聚集,仅为访客提供17间大小不一的体验式客房。然而,每间客房都有无边的山景绿意跃入,还可以俯瞰整个山谷和城市景观。
现代流行美学,总是追求繁华豪奢的大型酒店,高耸如云的摩天大厦、流光溢彩的玻璃幕墙、金碧辉映的大堂和客房……
然而,同样定位于顶级高端酒店的隐舍,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小小的体量,深深藏于秀林之中,它追求一种原始的、亲切的舒适感,甚至舍弃了大堂、门厅等酒店格局,隐舍就像民宿、静休之所一样,朴实低调,却为现代人提供一种理解高阶生活、追求品质生活一把新的标尺。
隐舍内外,不长于便捷高效的现代设施,而长于回归本质的真智慧。隐舍并不像常规意义上的酒店或者旅舍,但是自然的山风林语,都可以跃窗而进,因为没有了大门和大堂、没有了围栏和高墙,隐舍是一处被动的建筑物,甘愿让自然中存在的美好侵袭入内。
看起来并不起眼,隐舍却闻名于中外,获得业内一致的推崇。2012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将年度国际建筑奖获奖作品,颁给了昆明隐舍生态酒店。评委高度赞赏该建筑将本地环保议题,精巧地融入旅舍建筑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奥运场馆“鸟巢”和北京T3航站楼,曾是该大奖2009年的获奖作品。此外,隐舍还因其自然环保的特点和生态旅游的示范,荣获了2012年世界建筑新闻网酒店建筑年度总冠军奖。
竹木精髓静寂朴素的气质
隐舍,最大限度地保留下周边的树木,它最终和周边广袤的森林融为一体。并在建筑外观中大量使用复合竹板、木板材质,使得整体建筑呈现出自然的原木色调,朴实而简约的形态。竹木的精髓在这里得以完美呈现,隐舍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放慢放轻脚步,安静下来。
在这里,自然如常地生长,建筑体现在自然中静寂和朴素的品质,旅者欣然接纳自然的给予。
隐舍的每栋单元建筑分为三个空间,即两个翼和类似灯笼般的半开放空间,并通过景观廊桥连接。每个客房设计和公共空间,都是林间风景的延续。
客房起居和卧室的一侧有大窗面向山谷和庭院,设计开敞通透,并结合景观露台。较为私密的卫浴一侧与起居空间通过木质的特征墙分隔,系列竖窗引入穿越树木的如纱一般微妙的光线。浴缸紧邻玻璃,呈现了无边的风景。躺在起居室的床上,亦可以欣赏晨曦和暮色。建筑表皮抽象的雪松木条板处理,仿佛在和高耸的针叶林和桉树丛林对话。
在酒店建筑之外的空旷场地上,保留着原生高大树木和各种本地树种的混杂,如滇朴、云南樱花等。悬空的观景连道穿越其中,飘逸的竹林提供了围合酒店村落最好的屏障。
隐舍的设计师郝琳博士曾经撰文写道:“在建造和落成的时间里,我也无数次感受着这其间的微风、细雨、鸟语、花香、酷暑和严寒。穿越建筑彼此的空间,与风雨和自然为伍,是真正绿色建筑的仪式和居住要义吧?”
院落格局打破自然和人文的交界
隐舍所在的台基,依托起伏的山势,形成高地错落的村落式格局,并通过曲折步道联接各处,形成了面向山谷的半开放庭院。
设计者认为,隐舍将设计中的建筑性问题淡化了。隐舍的四座房子所组成的建筑群体,像一组微型群体彼此围聚着,又通过若干形体和组合,形成看似不经意地分散,其实能提供最大舒适感受的院落格局。
隐舍的17间客房虽然比较分散隔离,像一个个独立的民居,却又通过互相连接的过道和景观廊桥,维系着统一的一体性。这样的院落是开放式的,高高低低,步道穿越院落,院落穿越建筑,起承转合之间,好比是“院套院”,变化无穷,妙不可言。
从这个院儿,可以瞥见那个院儿。一切都是最自然的状态,并获得了最佳的空间张力和视觉层次感。在高高低低的院落之间,排布这一些造型极简的亭子,亭边上有水池和花草,或者是挑出坡地的一小块平台。
此外,隐舍的功能格局,不需要指示牌来定义,而是通过自然的草木来区分。如首层客房外有一排栅篱,既增添了景深的层次感,又保障一层客房的隐私空间,同时栅篱上攀爬的植物,组成了客房的庭院视线。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步道,由本地素色的火山石板与野生植被结合形成,它们将主体酒店建筑和山坡下部的茶室、健体、餐厅等附带的功能空间相连接,同时步道还依照山体上下蜿蜒折动,引导进入丛林的更深之处。
设计者认为,人应当借由建筑,融入并感知自然,从而引发更深层的感染力和微妙想象,表达建成环境和原生自然之间的平衡和张力,打破了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一层薄薄的交界。毫无疑问,隐舍是这类建筑之中的杰作。
虽然如今昆明的城市面貌,几乎很难脱离中国城市“千城一面”的模式,但仍然有一些设计师、建筑师用作品诠释自然状态之中的昆明。在昆明世博生态城内,在一片竹林古树茂密的森林之中,有一处名为“隐舍”(INNHOUSE))的生态酒店,生长在这片土地之上。
蜚声国际隐于林,秀于外
隐舍(INNHOUSE),如同这栋建筑的名称一样,它隐藏在昆明市郊覆盖着茂密树林的一片山地上,竹木颜色的建筑在林间若隐若现。酒店整体体量仅为4350平米,四座高低错落的L形建筑以村落的形式聚集,仅为访客提供17间大小不一的体验式客房。然而,每间客房都有无边的山景绿意跃入,还可以俯瞰整个山谷和城市景观。
现代流行美学,总是追求繁华豪奢的大型酒店,高耸如云的摩天大厦、流光溢彩的玻璃幕墙、金碧辉映的大堂和客房……
然而,同样定位于顶级高端酒店的隐舍,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小小的体量,深深藏于秀林之中,它追求一种原始的、亲切的舒适感,甚至舍弃了大堂、门厅等酒店格局,隐舍就像民宿、静休之所一样,朴实低调,却为现代人提供一种理解高阶生活、追求品质生活一把新的标尺。
隐舍内外,不长于便捷高效的现代设施,而长于回归本质的真智慧。隐舍并不像常规意义上的酒店或者旅舍,但是自然的山风林语,都可以跃窗而进,因为没有了大门和大堂、没有了围栏和高墙,隐舍是一处被动的建筑物,甘愿让自然中存在的美好侵袭入内。
看起来并不起眼,隐舍却闻名于中外,获得业内一致的推崇。2012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将年度国际建筑奖获奖作品,颁给了昆明隐舍生态酒店。评委高度赞赏该建筑将本地环保议题,精巧地融入旅舍建筑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奥运场馆“鸟巢”和北京T3航站楼,曾是该大奖2009年的获奖作品。此外,隐舍还因其自然环保的特点和生态旅游的示范,荣获了2012年世界建筑新闻网酒店建筑年度总冠军奖。
竹木精髓静寂朴素的气质
隐舍,最大限度地保留下周边的树木,它最终和周边广袤的森林融为一体。并在建筑外观中大量使用复合竹板、木板材质,使得整体建筑呈现出自然的原木色调,朴实而简约的形态。竹木的精髓在这里得以完美呈现,隐舍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放慢放轻脚步,安静下来。
在这里,自然如常地生长,建筑体现在自然中静寂和朴素的品质,旅者欣然接纳自然的给予。
隐舍的每栋单元建筑分为三个空间,即两个翼和类似灯笼般的半开放空间,并通过景观廊桥连接。每个客房设计和公共空间,都是林间风景的延续。
客房起居和卧室的一侧有大窗面向山谷和庭院,设计开敞通透,并结合景观露台。较为私密的卫浴一侧与起居空间通过木质的特征墙分隔,系列竖窗引入穿越树木的如纱一般微妙的光线。浴缸紧邻玻璃,呈现了无边的风景。躺在起居室的床上,亦可以欣赏晨曦和暮色。建筑表皮抽象的雪松木条板处理,仿佛在和高耸的针叶林和桉树丛林对话。
在酒店建筑之外的空旷场地上,保留着原生高大树木和各种本地树种的混杂,如滇朴、云南樱花等。悬空的观景连道穿越其中,飘逸的竹林提供了围合酒店村落最好的屏障。
隐舍的设计师郝琳博士曾经撰文写道:“在建造和落成的时间里,我也无数次感受着这其间的微风、细雨、鸟语、花香、酷暑和严寒。穿越建筑彼此的空间,与风雨和自然为伍,是真正绿色建筑的仪式和居住要义吧?”
院落格局打破自然和人文的交界
隐舍所在的台基,依托起伏的山势,形成高地错落的村落式格局,并通过曲折步道联接各处,形成了面向山谷的半开放庭院。
设计者认为,隐舍将设计中的建筑性问题淡化了。隐舍的四座房子所组成的建筑群体,像一组微型群体彼此围聚着,又通过若干形体和组合,形成看似不经意地分散,其实能提供最大舒适感受的院落格局。
隐舍的17间客房虽然比较分散隔离,像一个个独立的民居,却又通过互相连接的过道和景观廊桥,维系着统一的一体性。这样的院落是开放式的,高高低低,步道穿越院落,院落穿越建筑,起承转合之间,好比是“院套院”,变化无穷,妙不可言。
从这个院儿,可以瞥见那个院儿。一切都是最自然的状态,并获得了最佳的空间张力和视觉层次感。在高高低低的院落之间,排布这一些造型极简的亭子,亭边上有水池和花草,或者是挑出坡地的一小块平台。
此外,隐舍的功能格局,不需要指示牌来定义,而是通过自然的草木来区分。如首层客房外有一排栅篱,既增添了景深的层次感,又保障一层客房的隐私空间,同时栅篱上攀爬的植物,组成了客房的庭院视线。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步道,由本地素色的火山石板与野生植被结合形成,它们将主体酒店建筑和山坡下部的茶室、健体、餐厅等附带的功能空间相连接,同时步道还依照山体上下蜿蜒折动,引导进入丛林的更深之处。
设计者认为,人应当借由建筑,融入并感知自然,从而引发更深层的感染力和微妙想象,表达建成环境和原生自然之间的平衡和张力,打破了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一层薄薄的交界。毫无疑问,隐舍是这类建筑之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