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促使社会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的改革指出了方向。作为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必须适应新的变化对我们的要求,把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教学进行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优势
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为学生创造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特征,强化对新知识的印象。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来源是教师,而教师存在知识遗忘、学科素养低、知识陈旧的问题,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信息技术则存在信息量大、更新传递快、呈现方式多样化特点,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将会实现真正的变化。班级授课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别教学。信息技术条件下既可以实现班级教学又可以进行小组教学、个别教学,更容易实现开放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
1.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这里主要指的是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数学中的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或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的使用则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发现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接下来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将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到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
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来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学生借助计算器来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很快地得出周长与直径比值为3倍多一点。
学生作为主动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所需的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应该把握的原则
1.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儿童普遍喜欢活泼生动的事物。这就要求在资源的开发上要赋予资源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儿童更是如此。
2.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必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来自于生活的。当然,与数学服务的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也必须符合生活的实际,也应该从生活中来。儿童熟悉的事物,莫过于生活中的事物,只有他们熟悉的才可以拿过来马上就用。
3.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课件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上,既要直观形象地给学生展现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要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否则就失去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意义了。
4.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必须便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课件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而不是对教材的简单重复。不是平铺直叙式的,而是有重点,有层次;不是在放动画片,讲故事,而是要更便于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积极探索。这就要求在开发资源时做到有主次,要给学生留有余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技术要为教学服务,不能什么都往课件上引。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完全依赖于教学课件,不能够充当放映员,要适当地设问,适当地讲解。有些老师认为,在课程当中,课件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到设计的问题中来。殊不知,学生关注的是课件本身,而不是课件呈现的问题,到最后只能是毫无效果可言。这就要求教师要关心数学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避免用技术代替思维。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都喜欢自己制作课件。殊不知,上课只用了40分钟,制作课件就用了几天。费心又费力,这只能偶而为之。要真正做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当中,除了教师自制教学软件(课件)外,更多地还是要提倡将资源进行共享,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建立一个共享资源库,或是利用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等等。我们学校就将每个人制作的课件整理存档到资源库中,有了资源库,要找某个资源,教师只要搜索一下就行了,大大节约了时间,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运用到钻研教材、熟悉教学过程上来。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促使社会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的改革指出了方向。作为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必须适应新的变化对我们的要求,把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教学进行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优势
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为学生创造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特征,强化对新知识的印象。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来源是教师,而教师存在知识遗忘、学科素养低、知识陈旧的问题,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信息技术则存在信息量大、更新传递快、呈现方式多样化特点,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将会实现真正的变化。班级授课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别教学。信息技术条件下既可以实现班级教学又可以进行小组教学、个别教学,更容易实现开放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
1.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这里主要指的是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数学中的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或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的使用则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发现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接下来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将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到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
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来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学生借助计算器来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很快地得出周长与直径比值为3倍多一点。
学生作为主动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所需的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应该把握的原则
1.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儿童普遍喜欢活泼生动的事物。这就要求在资源的开发上要赋予资源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儿童更是如此。
2.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必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来自于生活的。当然,与数学服务的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也必须符合生活的实际,也应该从生活中来。儿童熟悉的事物,莫过于生活中的事物,只有他们熟悉的才可以拿过来马上就用。
3.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课件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上,既要直观形象地给学生展现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要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否则就失去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意义了。
4.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必须便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课件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而不是对教材的简单重复。不是平铺直叙式的,而是有重点,有层次;不是在放动画片,讲故事,而是要更便于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积极探索。这就要求在开发资源时做到有主次,要给学生留有余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技术要为教学服务,不能什么都往课件上引。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完全依赖于教学课件,不能够充当放映员,要适当地设问,适当地讲解。有些老师认为,在课程当中,课件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到设计的问题中来。殊不知,学生关注的是课件本身,而不是课件呈现的问题,到最后只能是毫无效果可言。这就要求教师要关心数学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避免用技术代替思维。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都喜欢自己制作课件。殊不知,上课只用了40分钟,制作课件就用了几天。费心又费力,这只能偶而为之。要真正做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当中,除了教师自制教学软件(课件)外,更多地还是要提倡将资源进行共享,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建立一个共享资源库,或是利用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等等。我们学校就将每个人制作的课件整理存档到资源库中,有了资源库,要找某个资源,教师只要搜索一下就行了,大大节约了时间,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运用到钻研教材、熟悉教学过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