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高层写字楼数量急剧增长,与之相应的地下室工程更是由层增至层、层不等由于地下室的特殊性,深层地下室工程的防水抗渗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要求工程建设者不断开拓新技术新材料以适应新的要求。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地下室渗漏处理技术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V6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短缺,城市建设用地相对紧张。因此,地下室的建设也就越来越多。地下室的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资源短缺的难题,但是地下室工程质量问题不断涌现出来。尤其是地下室的渗漏问题,成为困扰整个建筑界的疑难杂症。地下室底板渗漏不仅会影响建筑使用功能,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
本工程位于某市区中心中山路及公园路交界处,属旧城改造项目,地上17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4万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4800m2。
1、地下室渗漏原因分析
1.1、下结构对地下室渗水造成的影响
地下室一般是采用条形钢筋与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地基的支撑梁,支撑体周围采用砖结构砌体作为建筑地下室墙体,墙体外墙面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防水处理,其余的墙体部分使用抹灰的方法对墙面进行粉刷,而抹灰层的厚度基本相同。这类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渗防漏作用,但从大面积防渗的角度来看,这类建筑还具有很大的缺陷。由于建筑高度的影响,建筑地下室的深度会不断向地下延伸,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层位置较浅,在建筑施工之前,没有对地下水层的位置进行充分估计,在建筑竣工后,虽然在地下室做到了基本的防渗工作,但由于地下水层的挤压,这类建筑在使用到一定年限之后会出现渗漏问题。
1.2、地下室施工材料与渗漏原因之间的关系
地下室施工在对施工材料的选用方面也会影响地下室渗水情况。建筑施工方对于的设计和施工是优先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考虑,由于具有防水性能的建筑材料价格较高,因此为了节约建筑成本,地下室施工中并没有使用专业的防水材料进行施工,加之建筑竣工后,后期对地下室的防渗修补和填充工作花费较多,这也导致了建筑物防水情况不佳的现象。
1.3、地下室施工问题导致的渗漏现象
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预留工缝,在对地下室防水的专门治理过程中,会对工缝进行防渗填充处理,通常是采用夹带钢板的形式对预留工缝口进行填充。但在混凝土浇筑的后期处理过程中,振捣作业会对工缝填充带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现较小的缺口,在地下水位上升,水压升高的情况下,水流会通过细小孔径直接流入到地下室墙体内部,导致地下室渗漏现象的出现。
图1地下室渗水原理示意图
2、地下室渗漏处理方案确定
2.1、针对地表水及管道漏水引起渗漏的处理方案
首先要保证室外地面排水畅通且要保证室外地面比散水最低处还要低。其次,室外给、排水管道要经常检修,以免漏水。第三加强对室外地表水源的管理赴绝渗水水源的出现。这是避免地下室渗漏最容易做到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忽略的。
2.2、针对材料或施工原因引起渗漏的处理方案
因外部修理防水层涉及面积太大,影响小区正常生活,决定采用室内治理方法。该工程渗漏部位在后浇带部位考虑后浇带部位会有止水带偏移和先、后浇混凝土接缝处理不好,故最终确定选用化学灌浆法,即注浆法。
3、地下室渗漏处理技术
3.1、混凝土自防水施工
(1)底板自防水砂漿施工
在基坑开挖验槽之后,得做好基坑内的排水降水工作。在地基上浇筑C20素混凝土来进行垫层,一边抹一边压光等到垫层干燥之后,在垫层面抹25mm厚1:2防水抗裂的水泥砂浆层的具体做法就是选用防水抗裂材料的掺量为lkg/m3的LB-19泰尼纤维、水泥用量4%的LB-23防水粉;中沙;选用水泥标号为32.5,将防水抗裂材料、砂、水泥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来将其投入到搅拌机之中,搅拌砂浆一边搅拌一边则是立即的使用,用木抹子来进行压实批抹,使得基层与水砂浆粘贴牢固批抹之后,就得要求防水砂浆表面没有起砂、裂纹等质量缺陷。
(2)浇筑
混凝土采取的是连续式的浇筑,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少留甚至是不留施工缝。在施工缝之上来进行浇筑混凝土之前,就得将混凝土的表面凿毛,杂物彻底的清楚干净,冲净并湿润,再铺1层2cm~3cm厚水泥砂浆(也就是原配合比去掉石子) 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筑的第一步其高度是40cm,之后的每一步浇筑50cm~60cm,
严格的按照施工方案所规定的顺序来进行浇筑并将其应用到机械振捣之中,来充分的保障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通常是10s为宜,不应该出现漏振或过振的现象,振捣的延续时间就会使得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浮浆,不会与偶气泡,不下沉为止。
3.2、基坑施工
由于该地下室位于建筑物及马路密集地区,距离沿路临时设施仅2~3m,故地下室施工时无法放坡施工。假如采用的是钢板桩进行围护施工,其造价过高,且地下室在施工完成之后要拔除钢板桩使得工期就会延长。我们在充分的衡量了几种维护施工方案之后,决定在土方施工之前采用的是深层搅拌水泥土桩进行挡土挡水围护,搅拌桩采用的是格构式来进行布置,桩径500m,总宽2.2m,深10m,如图2所示。
图2井点管降水示意
3.3、钢筋工程
首先就得充分的保障钢筋表面不会油渍、漆污及颗粒状铁锈等等的现象,其次则是其绑扎应该得确保按照相应的设计要求来进行实施,侧壁纵横φ14@200,要求每点绑扎且绑扎牢固与间距均匀,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型,每隔600mm用梅花间隔的方式来绑扎1块50×50水泥砂浆垫块,充分的保障保护层具有足够的厚度。
3.4、模板工程
本工程模板支护方案因为采用的是围护桩来作为侧壁的外模,所以在施工的时候就得考虑到内模的施工,除了保障其稳定性、刚度及强度之外,还着重的考虑到混凝土浇筑之后的防水效果。我们采用的是大块(1.22m×2.44m)的20m厚多层胶合板,来充分的减小其拼缝的数量,同时还得注意到拼缝严密与不漏浆,配以60×80及80×120枋料作为纵横肋,刚度好且不变形。
3.5、降水排水处理
在基坑内临时设置双排一级轻型井点降水,将地下水降到相关要求的标高之后来进行拆除,在挖土的同时配合若干水井排除少量余水。井点管用量计算(以10d内基本排干基坑内水为依据)如下:
(1)单根井点管每昼夜排水量
(2)所需总井点管
本工程按50根作双排布置,间隔3.0(如图2)。
3.6、施工缝
该地下室的侧壁施工缝位于底板上方500mm处,在选择施工方案时,我们采用平缝加止水钢板的处理方式,如图3所示。考虑到现场施工条件与理论配比的误差,在进行防水混凝土试配时我们按S8即比设计要求高两个等级进行配合比计算,得出最佳配合比为水:水泥:砂:石=0.46:1:1.62:2.53,砂率为39%,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417kg,从而确保了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其抗渗性能,我们还对混凝土(包括墙板混凝土)作二次振捣,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未见气孔、蜂窝、孔洞等缺陷。
图3地下室水平施工缝大样
3.7、后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得强化养护的力度,由于其中水泥在充分的水化之后,就可以提高混凝土内部结晶的密实性,所以才可以有效地改善防渗的性能,在施工之后混凝土应该浇水湿润之后养护大约14天的时间,底板则相应的得铺1层麻袋并且还得进行淋水保湿养护。底板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浇注结束后8小时内用薄膜覆盖后盖一层草袋,定时浇水养护;外墙采用带模板并浇水养护,外墙养护7-14天后拆模,始终保持外墙表面湿润,并采用在墙顶敷设喷淋管道进行淋水养护。
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的高层建筑日益增多,为解决人民防空以及高密度居住人群的公共设施的停车场地等工程,设计上大都考虑了地下室工程组成部分。引起地下室渗漏的因素很多,而且地下室渗漏问题的防治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但只要能够从设计源头把关,严控材料的选用,加强施工过程监控,及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地下室出现渗漏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汪强.高层住宅地下室渗漏防治方案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2:63.
[2]钱胜.地下室渗漏处理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3,06:88-89.
[3]李诗勇.基于地下室施工技术渗水的防治[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413-414.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V6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短缺,城市建设用地相对紧张。因此,地下室的建设也就越来越多。地下室的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资源短缺的难题,但是地下室工程质量问题不断涌现出来。尤其是地下室的渗漏问题,成为困扰整个建筑界的疑难杂症。地下室底板渗漏不仅会影响建筑使用功能,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
本工程位于某市区中心中山路及公园路交界处,属旧城改造项目,地上17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4万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4800m2。
1、地下室渗漏原因分析
1.1、下结构对地下室渗水造成的影响
地下室一般是采用条形钢筋与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地基的支撑梁,支撑体周围采用砖结构砌体作为建筑地下室墙体,墙体外墙面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防水处理,其余的墙体部分使用抹灰的方法对墙面进行粉刷,而抹灰层的厚度基本相同。这类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渗防漏作用,但从大面积防渗的角度来看,这类建筑还具有很大的缺陷。由于建筑高度的影响,建筑地下室的深度会不断向地下延伸,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层位置较浅,在建筑施工之前,没有对地下水层的位置进行充分估计,在建筑竣工后,虽然在地下室做到了基本的防渗工作,但由于地下水层的挤压,这类建筑在使用到一定年限之后会出现渗漏问题。
1.2、地下室施工材料与渗漏原因之间的关系
地下室施工在对施工材料的选用方面也会影响地下室渗水情况。建筑施工方对于的设计和施工是优先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考虑,由于具有防水性能的建筑材料价格较高,因此为了节约建筑成本,地下室施工中并没有使用专业的防水材料进行施工,加之建筑竣工后,后期对地下室的防渗修补和填充工作花费较多,这也导致了建筑物防水情况不佳的现象。
1.3、地下室施工问题导致的渗漏现象
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预留工缝,在对地下室防水的专门治理过程中,会对工缝进行防渗填充处理,通常是采用夹带钢板的形式对预留工缝口进行填充。但在混凝土浇筑的后期处理过程中,振捣作业会对工缝填充带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现较小的缺口,在地下水位上升,水压升高的情况下,水流会通过细小孔径直接流入到地下室墙体内部,导致地下室渗漏现象的出现。
图1地下室渗水原理示意图
2、地下室渗漏处理方案确定
2.1、针对地表水及管道漏水引起渗漏的处理方案
首先要保证室外地面排水畅通且要保证室外地面比散水最低处还要低。其次,室外给、排水管道要经常检修,以免漏水。第三加强对室外地表水源的管理赴绝渗水水源的出现。这是避免地下室渗漏最容易做到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忽略的。
2.2、针对材料或施工原因引起渗漏的处理方案
因外部修理防水层涉及面积太大,影响小区正常生活,决定采用室内治理方法。该工程渗漏部位在后浇带部位考虑后浇带部位会有止水带偏移和先、后浇混凝土接缝处理不好,故最终确定选用化学灌浆法,即注浆法。
3、地下室渗漏处理技术
3.1、混凝土自防水施工
(1)底板自防水砂漿施工
在基坑开挖验槽之后,得做好基坑内的排水降水工作。在地基上浇筑C20素混凝土来进行垫层,一边抹一边压光等到垫层干燥之后,在垫层面抹25mm厚1:2防水抗裂的水泥砂浆层的具体做法就是选用防水抗裂材料的掺量为lkg/m3的LB-19泰尼纤维、水泥用量4%的LB-23防水粉;中沙;选用水泥标号为32.5,将防水抗裂材料、砂、水泥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来将其投入到搅拌机之中,搅拌砂浆一边搅拌一边则是立即的使用,用木抹子来进行压实批抹,使得基层与水砂浆粘贴牢固批抹之后,就得要求防水砂浆表面没有起砂、裂纹等质量缺陷。
(2)浇筑
混凝土采取的是连续式的浇筑,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少留甚至是不留施工缝。在施工缝之上来进行浇筑混凝土之前,就得将混凝土的表面凿毛,杂物彻底的清楚干净,冲净并湿润,再铺1层2cm~3cm厚水泥砂浆(也就是原配合比去掉石子) 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筑的第一步其高度是40cm,之后的每一步浇筑50cm~60cm,
严格的按照施工方案所规定的顺序来进行浇筑并将其应用到机械振捣之中,来充分的保障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通常是10s为宜,不应该出现漏振或过振的现象,振捣的延续时间就会使得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浮浆,不会与偶气泡,不下沉为止。
3.2、基坑施工
由于该地下室位于建筑物及马路密集地区,距离沿路临时设施仅2~3m,故地下室施工时无法放坡施工。假如采用的是钢板桩进行围护施工,其造价过高,且地下室在施工完成之后要拔除钢板桩使得工期就会延长。我们在充分的衡量了几种维护施工方案之后,决定在土方施工之前采用的是深层搅拌水泥土桩进行挡土挡水围护,搅拌桩采用的是格构式来进行布置,桩径500m,总宽2.2m,深10m,如图2所示。
图2井点管降水示意
3.3、钢筋工程
首先就得充分的保障钢筋表面不会油渍、漆污及颗粒状铁锈等等的现象,其次则是其绑扎应该得确保按照相应的设计要求来进行实施,侧壁纵横φ14@200,要求每点绑扎且绑扎牢固与间距均匀,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型,每隔600mm用梅花间隔的方式来绑扎1块50×50水泥砂浆垫块,充分的保障保护层具有足够的厚度。
3.4、模板工程
本工程模板支护方案因为采用的是围护桩来作为侧壁的外模,所以在施工的时候就得考虑到内模的施工,除了保障其稳定性、刚度及强度之外,还着重的考虑到混凝土浇筑之后的防水效果。我们采用的是大块(1.22m×2.44m)的20m厚多层胶合板,来充分的减小其拼缝的数量,同时还得注意到拼缝严密与不漏浆,配以60×80及80×120枋料作为纵横肋,刚度好且不变形。
3.5、降水排水处理
在基坑内临时设置双排一级轻型井点降水,将地下水降到相关要求的标高之后来进行拆除,在挖土的同时配合若干水井排除少量余水。井点管用量计算(以10d内基本排干基坑内水为依据)如下:
(1)单根井点管每昼夜排水量
(2)所需总井点管
本工程按50根作双排布置,间隔3.0(如图2)。
3.6、施工缝
该地下室的侧壁施工缝位于底板上方500mm处,在选择施工方案时,我们采用平缝加止水钢板的处理方式,如图3所示。考虑到现场施工条件与理论配比的误差,在进行防水混凝土试配时我们按S8即比设计要求高两个等级进行配合比计算,得出最佳配合比为水:水泥:砂:石=0.46:1:1.62:2.53,砂率为39%,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417kg,从而确保了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其抗渗性能,我们还对混凝土(包括墙板混凝土)作二次振捣,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未见气孔、蜂窝、孔洞等缺陷。
图3地下室水平施工缝大样
3.7、后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得强化养护的力度,由于其中水泥在充分的水化之后,就可以提高混凝土内部结晶的密实性,所以才可以有效地改善防渗的性能,在施工之后混凝土应该浇水湿润之后养护大约14天的时间,底板则相应的得铺1层麻袋并且还得进行淋水保湿养护。底板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浇注结束后8小时内用薄膜覆盖后盖一层草袋,定时浇水养护;外墙采用带模板并浇水养护,外墙养护7-14天后拆模,始终保持外墙表面湿润,并采用在墙顶敷设喷淋管道进行淋水养护。
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的高层建筑日益增多,为解决人民防空以及高密度居住人群的公共设施的停车场地等工程,设计上大都考虑了地下室工程组成部分。引起地下室渗漏的因素很多,而且地下室渗漏问题的防治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但只要能够从设计源头把关,严控材料的选用,加强施工过程监控,及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地下室出现渗漏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汪强.高层住宅地下室渗漏防治方案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2:63.
[2]钱胜.地下室渗漏处理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3,06:88-89.
[3]李诗勇.基于地下室施工技术渗水的防治[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4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