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历经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广大音乐家们的共同建设与推广下,逐渐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学科体系,并且这一学科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声乐方向学生的主要选择。但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发展不应该止步于此,还应该将其推广到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去,推广到世界范围内,让全世界看到我国音乐的发展与成绩,真正的解决“圈内热,圈外冷”这一尴尬的发展现状。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以此为声乐方向的授课在教学体系方面的研究工作,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加以普及,希望能够对今后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作出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声乐方向;教学体系
自20世纪的20年代开始,我国在音乐界引入了西方音乐的教学体制,这一教育体制的建立,让我国音乐教学呈现出以现代音乐为基础的变革,各大院校在授课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基本乐理的传授上,虽然音乐是共通的,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忘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音乐界贡献的重要力量,所以在未来甚至是更加长远的一段时期里,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以及完善,对其基本理论进行总结。当前不少院校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作为声乐方向招收学生,目的是希望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因此本文重点对这方面的授课情况以及具体教学体系的构建展开了论述,希望能够对今后学科体系的构建带来一定的帮助。
1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在构建的过程中主要是建立在先秦哲学的辩证思想上,将其应用在音乐实践中,分为以下几方面的表述系统,例如“声可无定高”、“死谱活奏”等,苏子和西方音乐乐理在中国的发展,其强调的是“音有定高”的表述系统,可见中西方在音乐理论方面是存在矛盾的,但是二者我们都不能否认,因为不同音乐乐理的形成都是建立在自身文化背景以及历史原因基础上的,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也各不相同,因此具有长远的发展价值以及意义。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在我国众多音乐家的共同推广下,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学科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让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处在一个繁荣的局面中,并且具备了长足的进展,并且还形成了跨地域以及跨民族等方面的研究,为了将其进一步的传承下去,有必要以此为方向对学生进行指导,让这方面的教育更好的推广下去。
2 传统音乐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传统音乐理论体系建立以后,我国各大音乐高校分别开设了与之相关的课程,例如戏曲、说唱以及民族器乐等,声乐也是其中一个主要的方向,在教学方面共同的特点是具有认知性、浅层性以及感化性,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产生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热爱中国的传统音乐,从而不被西方音乐过度的腐化。在感性认识方面,主要是最低级层次上的认识,主要是在感觉、知觉以及表象这三种形式上得到认知的,能够更加直接与具体的显现出来,所以只有将这种表层的认识更加深刻与具体化,才能对传统音乐理论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以声乐方向的学生授课为例,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课程的设置上多下功夫,建立起以专业理论以及专业技能为主的两大课群,专业理论方面主要是以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为基本导向,并且重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养成,在课程设置上还应该重视起实用性以及拓展性的发展,在教学计划范围内适当的增加实践性比重,开拓创新实践课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得到了激发,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专业理论枯燥乏味了。
在声乐实践的教学模式中,还应该创建一个以舞台化为根本的模式,这样能够促进课堂与舞台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感性上升到实践的过程,所以需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掌握传统音乐理论知识,并且应用在实践中,因为声乐演唱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并且系统学习的过程,必须要在长期的磨练以后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能够以舞台的形式展现出来,那么对于学生今后经验的积累是十分有帮助的。
“依词生腔”和“依腔填词”是中国人创造声乐曲的两种传统方法。演唱“依词生腔”的旋律,一般称为“吟”,如“吟诗”、“吟文章”、“吟诵”;演唱“依腔填词”的作品,则叫“唱”,如“唱戏”、“唱词”“、唱歌”等。当然,这个区分并不是绝对的。旧时的学生从入学第一天给孔夫子磕过头后,就开始学习如何“依词生腔”和“依腔填词”。读书、吟诗,就是在训练“依词生腔”的能力,背诵诗词歌赋中有关“平仄”的公式,就是在训练如何“依腔填词”。
学生通过私塾和学校学习“依词生腔”和“依腔填词”,老百姓则通过演唱传统声乐作品艺术实践活动学习这两种创作方法。演唱是几乎都要“依词生腔”。沈璟发明的、至今还在使用的只写板眼不标音高的乐谱,便要求演唱者“依词生腔”。学唱秦腔,老师只强调“字”正,要大家按说话的方式,按照规定,在板上或眼上张嘴即可,根本不教乐谱,我们也没有音高的概念,这就是“依词生腔”。无论是“依词生腔”或者是“依腔填词”,需要处理的都是“腔”和“词”的关系,因此“腔词关系学”应当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第一门、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
学习腔词关系,应当循序渐进,从字调开始,经过了解和掌握变调、句调,再深入到上、下句,四句头。为了逐渐掌握从一个字、一个词组、一句到多句如何“依词生腔”和“依腔填词”,还要学一些具有民族传统的曲调发展手法,如重复、换头、换尾、分裂、加花、加垛、承递、模进等。
在音阶部分首先要说明“宫、商、角、徵、羽”等阶名的来源及其意义,并根据文献记载和实际情况说明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各种音阶。我国的音阶包括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而且每种音阶又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品种。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民族传统音乐中的各种音阶形态进行总结、补充和论述。
结束语
一个民族的传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对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不能一蹴而就的,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需要所有的音乐界同仁都能够本着强烈的资任心和使命感,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使之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姚立华.论中国近代文化观念冲突下的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J].音乐创作,2010(05).
[2]刘玉亭,钦苏潍.简论金铁霖的民族声乐艺术[J].中国音乐,2009(02).
[3]冯晓莉.高校公共艺术课加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弘扬“母语”文化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
[4]冯晓莉.中国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声乐方向;教学体系
自20世纪的20年代开始,我国在音乐界引入了西方音乐的教学体制,这一教育体制的建立,让我国音乐教学呈现出以现代音乐为基础的变革,各大院校在授课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基本乐理的传授上,虽然音乐是共通的,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忘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音乐界贡献的重要力量,所以在未来甚至是更加长远的一段时期里,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以及完善,对其基本理论进行总结。当前不少院校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作为声乐方向招收学生,目的是希望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因此本文重点对这方面的授课情况以及具体教学体系的构建展开了论述,希望能够对今后学科体系的构建带来一定的帮助。
1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在构建的过程中主要是建立在先秦哲学的辩证思想上,将其应用在音乐实践中,分为以下几方面的表述系统,例如“声可无定高”、“死谱活奏”等,苏子和西方音乐乐理在中国的发展,其强调的是“音有定高”的表述系统,可见中西方在音乐理论方面是存在矛盾的,但是二者我们都不能否认,因为不同音乐乐理的形成都是建立在自身文化背景以及历史原因基础上的,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也各不相同,因此具有长远的发展价值以及意义。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在我国众多音乐家的共同推广下,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学科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让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处在一个繁荣的局面中,并且具备了长足的进展,并且还形成了跨地域以及跨民族等方面的研究,为了将其进一步的传承下去,有必要以此为方向对学生进行指导,让这方面的教育更好的推广下去。
2 传统音乐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传统音乐理论体系建立以后,我国各大音乐高校分别开设了与之相关的课程,例如戏曲、说唱以及民族器乐等,声乐也是其中一个主要的方向,在教学方面共同的特点是具有认知性、浅层性以及感化性,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产生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热爱中国的传统音乐,从而不被西方音乐过度的腐化。在感性认识方面,主要是最低级层次上的认识,主要是在感觉、知觉以及表象这三种形式上得到认知的,能够更加直接与具体的显现出来,所以只有将这种表层的认识更加深刻与具体化,才能对传统音乐理论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以声乐方向的学生授课为例,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课程的设置上多下功夫,建立起以专业理论以及专业技能为主的两大课群,专业理论方面主要是以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为基本导向,并且重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养成,在课程设置上还应该重视起实用性以及拓展性的发展,在教学计划范围内适当的增加实践性比重,开拓创新实践课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得到了激发,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专业理论枯燥乏味了。
在声乐实践的教学模式中,还应该创建一个以舞台化为根本的模式,这样能够促进课堂与舞台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感性上升到实践的过程,所以需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掌握传统音乐理论知识,并且应用在实践中,因为声乐演唱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并且系统学习的过程,必须要在长期的磨练以后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能够以舞台的形式展现出来,那么对于学生今后经验的积累是十分有帮助的。
“依词生腔”和“依腔填词”是中国人创造声乐曲的两种传统方法。演唱“依词生腔”的旋律,一般称为“吟”,如“吟诗”、“吟文章”、“吟诵”;演唱“依腔填词”的作品,则叫“唱”,如“唱戏”、“唱词”“、唱歌”等。当然,这个区分并不是绝对的。旧时的学生从入学第一天给孔夫子磕过头后,就开始学习如何“依词生腔”和“依腔填词”。读书、吟诗,就是在训练“依词生腔”的能力,背诵诗词歌赋中有关“平仄”的公式,就是在训练如何“依腔填词”。
学生通过私塾和学校学习“依词生腔”和“依腔填词”,老百姓则通过演唱传统声乐作品艺术实践活动学习这两种创作方法。演唱是几乎都要“依词生腔”。沈璟发明的、至今还在使用的只写板眼不标音高的乐谱,便要求演唱者“依词生腔”。学唱秦腔,老师只强调“字”正,要大家按说话的方式,按照规定,在板上或眼上张嘴即可,根本不教乐谱,我们也没有音高的概念,这就是“依词生腔”。无论是“依词生腔”或者是“依腔填词”,需要处理的都是“腔”和“词”的关系,因此“腔词关系学”应当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第一门、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
学习腔词关系,应当循序渐进,从字调开始,经过了解和掌握变调、句调,再深入到上、下句,四句头。为了逐渐掌握从一个字、一个词组、一句到多句如何“依词生腔”和“依腔填词”,还要学一些具有民族传统的曲调发展手法,如重复、换头、换尾、分裂、加花、加垛、承递、模进等。
在音阶部分首先要说明“宫、商、角、徵、羽”等阶名的来源及其意义,并根据文献记载和实际情况说明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各种音阶。我国的音阶包括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而且每种音阶又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品种。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民族传统音乐中的各种音阶形态进行总结、补充和论述。
结束语
一个民族的传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对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不能一蹴而就的,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需要所有的音乐界同仁都能够本着强烈的资任心和使命感,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使之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姚立华.论中国近代文化观念冲突下的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J].音乐创作,2010(05).
[2]刘玉亭,钦苏潍.简论金铁霖的民族声乐艺术[J].中国音乐,2009(02).
[3]冯晓莉.高校公共艺术课加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弘扬“母语”文化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
[4]冯晓莉.中国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