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新课程变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因此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首先阐述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先学”,并分四个教学步骤探讨“后教”,旨在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先学后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将“先学后教”理论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主要步骤为教师为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与目标,在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教材,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有效解决课堂难点,掌握重点内容。“先学后教”理论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探索,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热情,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历史学习方法意义重大。
一、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先学”
(一)教会学生把握历史框架
初中历史教材有着内容多、范围广等特点,涉及到大量的年代、人物、地点、事件等,学生一般难以掌握。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整理历史线索,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了解各重大事件之间的联系。比如,在中国近代史讲解中,教师先要让学生看教材目录,然后分别对近代史的各社会阶段、分期的特征进行概述,并让学生明确两条基本线索,即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学生把握教材框架后,有利于更好开展历史教学。
(二)合理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主要有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归纳整理和拓展练习五个部分。其中学习目标是要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与重难点;自主学习是教师以设计知识结构图表、表格、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本基础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作答[1];共同探究就是指导学生探究深层次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整理主要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概括重点知识的能力。拓展练习的设计要与中考难度相符,加强学生课堂练习。
二、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后教”
(一)巧设情境,合理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合理导入有利于将学生思维引入教学情境中,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探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导入形式,从课堂学习内容出发,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与思维价值。比如,在《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电视剧中汉武帝形象等,说说汉武帝是一位怎样的君主?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谈论,引导学生客观、准确的评价汉武帝。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第一,学生互相交流,统一小组意见。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后,势必会暴露众多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开展交流互动,让学生互相帮助,最终统一各小组的答案。以优生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间的感情;第二,小组长代表汇报,其他各组补充,教师评价总结。小组内将答案确定后,派代表汇报,其他学生要认真听,记录其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学生在回答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指出其不完善或者有误的地方,并加以补充。教师针对各小组汇报及学生的补充,作出最后的评价、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加深。
(三)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课堂小结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2]。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该环节主要由教师完成,但是在“先学后教”理论下,则要通过导学案中的“共同探究”与“归纳整理”来实现。这两个阶段的问题通常有一定深度,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时间,由各小组发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指导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下共同探讨,教师则要概括整理学生的观点。通过师生间的讨论交流,能够进一步升华学生掌握的知识。比如,在《赤壁之战》场景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一下曹操一胜一败的启示,这样学生兴趣很浓厚,都会认真仔细的进行叙述,并认识到骄兵必败的道路,对自身今后学习也有一定的启发。因此,教师不能一味的为学生进行讲解,而是要学生自己深入探讨,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质。
(四)课堂训练,巩固提高。
在课堂小结完成之后,教师要随机指定若干学生回答导学案中“拓展练习”中的问题,检查本堂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单独辅导。课堂训练能够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探索“先学后教”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探索中存在的新问题,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找到解决的措施,保证能够发挥出“先学后教”教学方法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历史,从而真正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江国荣.初中历史与社会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2:131-132.
[2]张荣幸.中学历史课程“以学定教”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9:174-228.
关键词:先学后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将“先学后教”理论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主要步骤为教师为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与目标,在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教材,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有效解决课堂难点,掌握重点内容。“先学后教”理论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探索,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热情,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历史学习方法意义重大。
一、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先学”
(一)教会学生把握历史框架
初中历史教材有着内容多、范围广等特点,涉及到大量的年代、人物、地点、事件等,学生一般难以掌握。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整理历史线索,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了解各重大事件之间的联系。比如,在中国近代史讲解中,教师先要让学生看教材目录,然后分别对近代史的各社会阶段、分期的特征进行概述,并让学生明确两条基本线索,即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学生把握教材框架后,有利于更好开展历史教学。
(二)合理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主要有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归纳整理和拓展练习五个部分。其中学习目标是要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与重难点;自主学习是教师以设计知识结构图表、表格、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本基础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作答[1];共同探究就是指导学生探究深层次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整理主要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概括重点知识的能力。拓展练习的设计要与中考难度相符,加强学生课堂练习。
二、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后教”
(一)巧设情境,合理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合理导入有利于将学生思维引入教学情境中,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探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导入形式,从课堂学习内容出发,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与思维价值。比如,在《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电视剧中汉武帝形象等,说说汉武帝是一位怎样的君主?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谈论,引导学生客观、准确的评价汉武帝。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第一,学生互相交流,统一小组意见。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后,势必会暴露众多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开展交流互动,让学生互相帮助,最终统一各小组的答案。以优生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间的感情;第二,小组长代表汇报,其他各组补充,教师评价总结。小组内将答案确定后,派代表汇报,其他学生要认真听,记录其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学生在回答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指出其不完善或者有误的地方,并加以补充。教师针对各小组汇报及学生的补充,作出最后的评价、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加深。
(三)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课堂小结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2]。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该环节主要由教师完成,但是在“先学后教”理论下,则要通过导学案中的“共同探究”与“归纳整理”来实现。这两个阶段的问题通常有一定深度,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时间,由各小组发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指导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下共同探讨,教师则要概括整理学生的观点。通过师生间的讨论交流,能够进一步升华学生掌握的知识。比如,在《赤壁之战》场景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一下曹操一胜一败的启示,这样学生兴趣很浓厚,都会认真仔细的进行叙述,并认识到骄兵必败的道路,对自身今后学习也有一定的启发。因此,教师不能一味的为学生进行讲解,而是要学生自己深入探讨,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质。
(四)课堂训练,巩固提高。
在课堂小结完成之后,教师要随机指定若干学生回答导学案中“拓展练习”中的问题,检查本堂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单独辅导。课堂训练能够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探索“先学后教”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探索中存在的新问题,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找到解决的措施,保证能够发挥出“先学后教”教学方法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历史,从而真正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江国荣.初中历史与社会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2:131-132.
[2]张荣幸.中学历史课程“以学定教”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9:17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