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新观察之毕亮篇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o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作家群体中,有两个毕亮,写小说的毕亮原籍湖南,现居深圳,以短篇小说为立身之道;写散文的毕亮原籍安徽,现居新疆伊犁,以淡墨式的素描刻画而特立独行。代际写作之下,两个毕亮,在各自的写作领域,皆为中坚力量。
  白话散文初期,周氏兄弟不仅在创作上开风气之先,成绩斐然,而且在散文观念上也是星辉斑斓,他们的部分观点时至今日依然被奉为圭臬。比如鲁迅的“散文是大可以随便的”主张,周作人“简单是文章的最高境界”的观点,影响皆甚为深远。对照上述之言,80后写作群体中的两个作者,胡竹峰和毕亮,恰两相照应。胡竹峰也有简单的一面,但其作品的主要特性在于随便;毕亮在艺术处理上也有随便之处,但其作品纵深的纹路还是线条之简单。在叙事散文成为主流形态,且散文的长度、容量不断增长的当下,胡、毕两位在篇幅上皆以短章为基本形制,在话语呈现上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去叙事化的个人化叙述方式,因此,既有卓然独立的一面,又具备某种相似性。而相似性这个问题,大略觀之则可成立,待及藕花深处,则两座山头尔!胡竹峰的作品可归于随笔的体式,且在气息上贯穿了正宗的中国文章的气息。何谓正宗?指的是文脉的传承和文章的渊源,先秦诸子,魏晋文章,唐宋笔记,明清小品,民国风流,这个文脉一直未彻底中断,即使遭逢乱世或政权之变迁,道法自然的美学原则没有变,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气质没有变。何谓中国文章?那是汉字、书法、绘画、茶艺等生活艺术化的产品在日常实践中熔铸出的一种独特精神,彼此相互交织或者相互映照,其旨归在于内心之道的体认。比照之下,毕亮的作品在形制上更多地受到了白话散文史上短札、日记、书信、记游等体式的影响,可视为纯正的小品文种类。而在内在精神上,文言传统也有所摄入,不过,主要继承的还是周作人、沈从文、废名等人的简笔传统。这个传统不强求必须打通文学与诸艺术种类间的间隔,而重视以最少的线条呈现“我手写我心”的境界。
  我手写我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是件很难的事。毕竟,“我手”难以自现,而“我心”时常被遮蔽。且看本期散文新观察选发的毕亮的《随手记》,由系列短章组成。每一短章的开头,皆无劈空之语,而是随口而出;每一短章的结尾也无匠心独运,而是止于所当止之处。在这个文章中,作者谈风霜雨雪,谈饮食,谈植物,谈为文之道,看上去关联度不大,实际上这就是过日子的基本内容,作者把生活的跨度直接还原到文章里,不虚夸,不装饰,忠实于客观事物本身,并从心而发。生活既不是用来摆拍的,也不是用来记录的,生活就是生活,偶然性莅临的过程,也是身体、灵魂拓宽边界的过程。之所以回过头来记录它,概在于我心戚戚焉。“虽粗头乱服,不掩国色”!理解王国维先生这句话的前提是理解粗头乱服的本色与自然。以此观照《随手记》,可见自现的“我手”,可观敞开的“我心”。
其他文献
因为远方有呼喊我的东西  我把悲伤喜欢过了  ——谷川俊太郎  作为地名的康定  一直觉得情歌中的康定是一匹马、一座山和一朵云的混合体,是张家溜溜的大哥和李家溜溜的大姐放映在天边的一场爱情片,打着月亮弯弯的银色字幕。由于遥远得不着边际,康定对我的诱惑本來是不存在的,然而,山不转路转,转着转着就把我们转到了川西高原。听起来好像是有些被动,但实际上我们是主动的。早在几年前,我们就在一次摄影展上见识了康
期刊
“你们过来看看,这枚戒指好看吗?”在一家珠宝店里,莹指着一枚戒指跟我和伟说。  顺着莹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枚蓝宝石钻戒,标价是三万八千八百元。  “好看!”我和伟异口同声地说。  “我看上这枚戒指很久了,我非常喜欢,你们两个不是一直追我吗,如果你们谁能买这枚戒指送给我,我就嫁给他。”莹双目含情地跟我们说。  我和伟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莹说得没错,我和伟一直都在追莹。那天我约莹去玩,莹说伟也约
期刊
冬夜,冷雨淅沥。临窗而立,泡一杯花茶,握于手中,品,或不品,看浮沉跌宕的花瓣缓缓舒展,如捧一季春色暖于怀,如赏一场花事媚于眸。今夕,有茶相伴,有怀可抒,还有什么执念放不下呢?  ——题记  “勿忘我”!多么深情的名字,放在唇齿间,一个一个字地咀嚼,竟生出微微的疼惜。深紫色的花瓣,干皱成小朵小朵的凝香,是珠露风月的魂魄,是前尘过往结成的一枚枚心事。提壶,水落,烟起,舒展,薄如蝉翼的花瓣瞬间花容失色,
期刊
月光在南山上游荡,他看见一棵苇草无眠  他看见风吹酒阑他看到海在山这边  背灯和月,一些白云浮出水面  而另一些春光却沉入经年的海底  静数秋天  静待秋天。彻夜东风已消瘦 而人在眼前  而人似往年!梦里花开一如双飞燕  夜雨做成秋——谁在一声水调中低唱  姻缘啊早已不知春深浅  只是散也轻寒,聚更轻寒  而月光在南山照耀而月光从不知疲倦  他看不到谁在以梦为马谁在往复回环  他看不见深巷里拾花的
期刊
南方的冬天总是来得让人猝不及防,我行走在氤氲的雾气中,下意识地把外衣裹紧了些。黯淡的天空化作深沉的底色,衬托出这个城市的疲倦。  我停在一个书店前,这是我此行的目的地,門外夸张的大幅海报宣告着这里正在开展换客活动。  书店的店主是我的老友,他曾跟我抱怨过经营面临资金不足的窘境,而我不曾想到已经举步维艰到直率如他都要通过与商家合作来维持生意。  书店是能让一座沉重笨拙的现代城市漂浮起来的生态系统,可
期刊
银柱想分家,确切地说,是他媳妇想分家。她一个劲跟银柱絮叨:你看村里谁家娶了媳妇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分家?银柱是面糊子耳朵,禁不住耳边风,就去找爹,期期艾艾地说了。  爹很痛快,说,好啊,是该分了。于是,就分了。银柱还有个哥,叫金柱,爹把该分的都分给弟兄俩了。最后,只剩下两个饭店。村南的那个和村北的那个。村南的是老店,村北的这个,是新开的。爹一直在老店里坐镇,亲自掌勺。老大金柱呢,在村北的店里掌勺。 
期刊
荆歌,号累翁,苏州人。出版有长篇小说十部,中短篇小说集多部,收藏类文化随笔集三部,以及书法作品集《荆歌写字》和绘本书籍多部。曾任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访问作家。是60后的代表性小说家。曾在杭州、苏州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同时也被认为是江南才子型文人书画的代表人物。  在西班牙,有很多人名叫Jose。就像在中国,叫小明的特别多。街上喊一声“小明”,许多人都会有反应,有的人以为叫他,有的人则以为是在
期刊
容本镇,教授,广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等学术职务。主要著作有论文集《文学的感悟与自觉》《广西当代文艺理论家丛书·容本镇卷》,专著《广西文学艺术六十年》(执行主编),长篇小说《古海角血祭》,长篇散文《岭外汉风》等。  在广西當代文坛上,诗人石才夫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存在。他的诗品和人品,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个人印记
期刊
锦璐,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短篇小说见于《十月》《当代》《钟山》《花城》等刊物,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年选》转载,并多次入选年度选本。有小说集《双人床》《美丽嘉年华》、长篇小说《一个男人的尾巴》、散文集《绚丽之下 沉静之上》,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第九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中篇小说选刊》“2004—2005年度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随笔多次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  虽
期刊
某天一位前辈打电话给我:“我准备去贺州大瑶山看一个婚礼,你有兴趣吗?”说实话我没什么兴趣,但碍于这位前辈在年龄上居长,在学术上又是提携者,我不好直接拒绝。她见我不回答,诱哄道:“那里是摆长桌宴的哦,而且所有人都穿民族服装,彻夜唱歌喝酒。”我心动了,就答应了她。  我们要去的是一个叫大冷水的村子,里面居住着土瑶人,属于瑶族的一个小小支系,人口很少,只有六千多人。据说他们在当地定居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