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育儿观念的改变,我国老年人口增涨迅速,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屡创新高。据统计,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约占总人口的13%;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政府不断探索新型的社区养老模式建设,“长者食堂”的社区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一、我国“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的现状
(一)“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的内涵
“长者食堂”作为一种新兴的社区养老模式,是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以及就餐补贴,使之生活有可靠保障的服务机构。“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是以社区为依托,企业或非营利性组织与社区开展合作,由政府部门对机构进行资金补贴,由餐饮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低价且营养均衡的配餐助餐服务,该模式是养老社会化及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产生背景
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许多老人“空巢又空心”,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特困、独居、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也要及时准确的帮扶。而“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所提供的助餐配餐服务,不仅可以让老年人享受政府提供的低价且营养的助餐服务,还可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度,提升晚年幸福指数。
(三)“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所取得的成效
1.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
“长者食堂”切实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饮食方面需求,且所采用的的食材新鲜有营养,能够进行多元化的菜肴供给,满足不同群体老年人的口味。同时,针对特困、失能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也能提供助餐配餐以及送餐上门服务,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2.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以及参与感
在“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中,老年人健康饮食得到有效保障,交际圈、社会支持网得到拓展,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减轻退休后所带来的孤寂感,精神状态和心态明显改善,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参与感显著提升。
3.引入多方参与机制,增强社会力量的养老服务责任感
“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是有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政府作为监督者,将养老服务交由社会力量去运作,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資源的利用率,满足老年人需求和提高其满意度,而且能够让社会力量具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打造良好的社会养老服务氛围。
二、我国“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所面临的困境
(一)运作资金来源有限
“长者食堂”基本都是以公益服务项目为出发点,因此都是由政府出资建立,交由社区、街道办进行管理,再聘请企业或非营利组织负责具体运营。尽管服务机构能够获得政府的资金补贴,但是人力物力成本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后续资金支持乏力等因素,让许多地方的“长者食堂”亏损严重,面临着赔本的局面,运营难以为继。
(二)服务项目单一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存在服务内容少,形式单一,缺少老年人个性化服务的缺点。仅仅具有就餐服务的功能,而对于老年人的文化素养培养、志愿活动、保健养生等其它方面的服务却没能及时跟进,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三)覆盖面较低,推广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仅仅在一部分地区开展,如广州、深圳、福州、上海等较大城市,全国城市推广程度低,覆盖范围小。在已经实行的城市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社区未开展“长者食堂”养老服务。与此同时,农村和城市供给差异化严重,“长者食堂”近乎只覆盖城区,而农村地区则基本无法拥有相关的养老服务。
(四)配套设施与政策不完善
目前“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属于粗放型管理,基础设施不完善,极大的制约了该项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对于助餐机构的优惠政策明显不足,抑制其提供公益服务的积极性。具有送餐上门服务的城市较少,无法满足特殊老年人的需求。而各地政府对于“长者食堂”的管理缺少法律法规的依据,导致一些机构利用法律的空白进行非法活动。
(五)社区养老服务社会认同度较低
中国传统的“家”文化依然禁锢着许多老年人,他们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接受度不高。很多老年人对于参与到社区,享受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较为排斥,并且他们认为政府所提供的的服务必然是免费的,对于“长者食堂”这样需要政府和个人共同出资的福利性服务无法理解,对“花钱购买服务”的意识尚未形成。
三、完善我国“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的对策
(一)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资金筹集多元化
倡导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来保障“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发展可持续,要逐步形成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个人四方投资的新格局,通过鼓励社会捐赠、对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实施优惠政策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丰富养老服务的内容
丰富“长者食堂”的内涵,拓宽服务的范畴。可效仿福州市鼓楼区所创建的“长者食堂+学堂”助餐助学服务,提供长者线下堂食服务,且推出配送餐、助餐服务,解决特殊困难老年人用餐难题。以“长者食堂”为抓手提供延伸服务,社区可联合老年大学依托“长者食堂”,为老人提供主题多样的线下和线上教学服务,开设老年人学习课程。根据老人的评价反馈,每个月更新食堂菜单以及长者学堂课程,不断满足老年人用餐就学的需求。
(三)提高全国覆盖率,注重城乡之间的协调 作为社区养老的新模式,“长者食堂”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各地政府要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的优秀运作方式,为当地老年人提供福利性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各地区要注重城乡之间的协调性,应该在市区试点后积极向农村推进,如广州市一样将“长者食堂”覆盖至所有农村地区,让农村人民也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养老服务,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四)准确定位各方职责
“长者食堂”社区养老需要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个人共同参与,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模式。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需要构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出台有关社区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政策,以便对“长者食堂”进行监管。从企业和个人方面来说,要积极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加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主动承担社会养老责任。而非营利组织,则要承担起“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任务,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增强老年人健康以及精神方面的满足感。
(五)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老年人养老观念
在社区、街道中加大对该模式的宣传力度,通过讲解、体验等方式让老年人了解到“长者食堂”的真正内涵,切实体会食堂为他们所带来的福利,转变陈旧的家庭养老观念,主动参与到社区养老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提升满足感与获得感。
四、结语
“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不僅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生活照顾,还能调动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提供多样化、高效率的养老服务,必将成为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该模式在我国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关的配套设施尚未完善。总结现阶段“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从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宣传、责任主体、服务内容等多个方面来完善该模式,以期相关研究能对中国养老服务有建设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刘茹,赵文婷,王璐瑶,刘美子,侯亚楠.“银发热潮”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完善策略.中国老年学杂志[J],2020(7).
[2]杨京钟.创办长者食堂 推广抱团养老服务模式.政协天地[J].2019(7).
[3]梁海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国老年学杂志[J].2019(7).
[4]成海军.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分析与未来展望.中国社会工作[J].2019(9).
[5]任娄涯.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研究现状.护理研究[J].2019(5).
[6]王雪.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中国老年学杂志[J].2019(2).
[7]穆光宗,朱泓霏.中国式养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学报[J].2019(5).
[8]贾玉娇,王丛.需求导向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内蒙古社会科学[J].2020(9).
[9]王贝贝.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老年学杂志[J].2020(9).
[10]翟萌萌.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西北大学[D].2019(12).
一、我国“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的现状
(一)“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的内涵
“长者食堂”作为一种新兴的社区养老模式,是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以及就餐补贴,使之生活有可靠保障的服务机构。“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是以社区为依托,企业或非营利性组织与社区开展合作,由政府部门对机构进行资金补贴,由餐饮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低价且营养均衡的配餐助餐服务,该模式是养老社会化及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产生背景
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许多老人“空巢又空心”,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特困、独居、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也要及时准确的帮扶。而“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所提供的助餐配餐服务,不仅可以让老年人享受政府提供的低价且营养的助餐服务,还可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度,提升晚年幸福指数。
(三)“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所取得的成效
1.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
“长者食堂”切实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饮食方面需求,且所采用的的食材新鲜有营养,能够进行多元化的菜肴供给,满足不同群体老年人的口味。同时,针对特困、失能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也能提供助餐配餐以及送餐上门服务,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2.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以及参与感
在“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中,老年人健康饮食得到有效保障,交际圈、社会支持网得到拓展,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减轻退休后所带来的孤寂感,精神状态和心态明显改善,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参与感显著提升。
3.引入多方参与机制,增强社会力量的养老服务责任感
“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是有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政府作为监督者,将养老服务交由社会力量去运作,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資源的利用率,满足老年人需求和提高其满意度,而且能够让社会力量具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打造良好的社会养老服务氛围。
二、我国“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所面临的困境
(一)运作资金来源有限
“长者食堂”基本都是以公益服务项目为出发点,因此都是由政府出资建立,交由社区、街道办进行管理,再聘请企业或非营利组织负责具体运营。尽管服务机构能够获得政府的资金补贴,但是人力物力成本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后续资金支持乏力等因素,让许多地方的“长者食堂”亏损严重,面临着赔本的局面,运营难以为继。
(二)服务项目单一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存在服务内容少,形式单一,缺少老年人个性化服务的缺点。仅仅具有就餐服务的功能,而对于老年人的文化素养培养、志愿活动、保健养生等其它方面的服务却没能及时跟进,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三)覆盖面较低,推广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仅仅在一部分地区开展,如广州、深圳、福州、上海等较大城市,全国城市推广程度低,覆盖范围小。在已经实行的城市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社区未开展“长者食堂”养老服务。与此同时,农村和城市供给差异化严重,“长者食堂”近乎只覆盖城区,而农村地区则基本无法拥有相关的养老服务。
(四)配套设施与政策不完善
目前“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属于粗放型管理,基础设施不完善,极大的制约了该项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对于助餐机构的优惠政策明显不足,抑制其提供公益服务的积极性。具有送餐上门服务的城市较少,无法满足特殊老年人的需求。而各地政府对于“长者食堂”的管理缺少法律法规的依据,导致一些机构利用法律的空白进行非法活动。
(五)社区养老服务社会认同度较低
中国传统的“家”文化依然禁锢着许多老年人,他们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接受度不高。很多老年人对于参与到社区,享受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较为排斥,并且他们认为政府所提供的的服务必然是免费的,对于“长者食堂”这样需要政府和个人共同出资的福利性服务无法理解,对“花钱购买服务”的意识尚未形成。
三、完善我国“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的对策
(一)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资金筹集多元化
倡导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来保障“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发展可持续,要逐步形成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个人四方投资的新格局,通过鼓励社会捐赠、对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实施优惠政策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丰富养老服务的内容
丰富“长者食堂”的内涵,拓宽服务的范畴。可效仿福州市鼓楼区所创建的“长者食堂+学堂”助餐助学服务,提供长者线下堂食服务,且推出配送餐、助餐服务,解决特殊困难老年人用餐难题。以“长者食堂”为抓手提供延伸服务,社区可联合老年大学依托“长者食堂”,为老人提供主题多样的线下和线上教学服务,开设老年人学习课程。根据老人的评价反馈,每个月更新食堂菜单以及长者学堂课程,不断满足老年人用餐就学的需求。
(三)提高全国覆盖率,注重城乡之间的协调 作为社区养老的新模式,“长者食堂”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各地政府要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的优秀运作方式,为当地老年人提供福利性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各地区要注重城乡之间的协调性,应该在市区试点后积极向农村推进,如广州市一样将“长者食堂”覆盖至所有农村地区,让农村人民也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养老服务,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四)准确定位各方职责
“长者食堂”社区养老需要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个人共同参与,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模式。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需要构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出台有关社区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政策,以便对“长者食堂”进行监管。从企业和个人方面来说,要积极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加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主动承担社会养老责任。而非营利组织,则要承担起“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任务,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增强老年人健康以及精神方面的满足感。
(五)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老年人养老观念
在社区、街道中加大对该模式的宣传力度,通过讲解、体验等方式让老年人了解到“长者食堂”的真正内涵,切实体会食堂为他们所带来的福利,转变陈旧的家庭养老观念,主动参与到社区养老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提升满足感与获得感。
四、结语
“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不僅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生活照顾,还能调动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提供多样化、高效率的养老服务,必将成为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该模式在我国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关的配套设施尚未完善。总结现阶段“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模式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从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宣传、责任主体、服务内容等多个方面来完善该模式,以期相关研究能对中国养老服务有建设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刘茹,赵文婷,王璐瑶,刘美子,侯亚楠.“银发热潮”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完善策略.中国老年学杂志[J],2020(7).
[2]杨京钟.创办长者食堂 推广抱团养老服务模式.政协天地[J].2019(7).
[3]梁海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国老年学杂志[J].2019(7).
[4]成海军.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分析与未来展望.中国社会工作[J].2019(9).
[5]任娄涯.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研究现状.护理研究[J].2019(5).
[6]王雪.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中国老年学杂志[J].2019(2).
[7]穆光宗,朱泓霏.中国式养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学报[J].2019(5).
[8]贾玉娇,王丛.需求导向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内蒙古社会科学[J].2020(9).
[9]王贝贝.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老年学杂志[J].2020(9).
[10]翟萌萌.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西北大学[D].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