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核心素养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这其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广大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人文素养,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其本质是“人文精神”,或者“人文系统”。人文素养是学生处世的基本的品德“价值观”,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品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在日常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采取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人文素养、依托多媒体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营造良好的人文教学氛围等教学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標。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素养;有机结合;小组合作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就有着天然的人文属性,历史是为了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进行归纳总结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历史学科的发展也是靠千千万万个历史工作者艰苦奋斗来推动的。因此,在日常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广大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并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历史教学充满“温度”,让历史学科当中的人文精神充分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历史学精神成为照耀学生未来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
一、延伸历史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学发展进程,体会历史自身的人文主义精神
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就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特质。历史学的发展进程本身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古至今,全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为了追求真理,秉承实事求是的历史态度,不惧强权,不屈不挠的推动着历史学科的进步。因此,在日常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在教学课堂上对历史学人文精神的渗透,让学生能够通过高中历史的学习来充分理解历史学科当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紧密结合所要教授的历史学科知识,对历史知识背后的人文主义精神进行深度发掘,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类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平等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让学生通过了解历史学知识背后的人文主义精神增强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让冰冷的历史知识内容变成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体”。例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一章的有关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太平天国运动背后蕴含的中国劳动人民为追求民族平等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对于民主平等社会的向往,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刻历史内涵,首先向学生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然后再详细介绍《天朝田亩制度》的深刻内涵,让学生知道《天朝田亩制度》是广大劳动人民对于平等、自由社会的美好追求的一种具体体现,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最后再向学生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他是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全面提升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开启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通过充分发掘历史内涵,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历史发展进程当中蕴藏的人文主义精神,进而体会人类为了推动社会进步、追求民主、自由与平等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这也是历史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结合所学知识,充分发掘历史课堂知识的人文内涵,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书本中也越来越多的加入了人文主义精神教学内容,也越来越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日常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广大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掘高中历史教学知识内容当中所包含的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通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历史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历史遗产、实事求是、热爱祖国等人文素养。想要从历史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掘出人文主义精神,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所要教授的书本知识,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起人文素养,真正实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昆曲的拯救和保护一章的有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保护历史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在教授过程中充分发掘昆曲的重要作用: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角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保护昆曲做出了不懈努力,使之延传至今。通过对昆曲重要作用的深入发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保护意识。通过充分发掘历史教学知识点中的人文主义内涵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人文主义精神,潜移默化的受到历史学人文主义的熏陶,进而帮助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教学目标。
三、灵活运用历史资料提升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手段,只是紧紧围绕书本知识展开教学活动,这种书本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要求,也不利于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广大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教学本体,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延伸教学内容,增加历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热爱历史学习,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历史,让学生借助历史资料充分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进而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历史这门课程的开设本身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历史镜鉴现实和未来,因此,借助历史文献资料适当延伸教学内容是非常符合这种教学需求的。例如在学习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章的有关内容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充分发掘孔子身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可以借助史料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孔子对于推动中国思想教育体系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全面发展教育的不懈努力,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于中国古代典籍、古代文化的深刻保护意识,借助史料的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历史的人文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高中历史人文素养。通过灵活运用历史资料来提升学生历史视野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史料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古人背后的人文精神,受到人文主义熏陶,实现全面培养学生高中历史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四、结合所学内容定期举办辩论比赛,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和辩证思维
历史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高度总结,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充分感受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思想,让学生从这些思想中充分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和辩证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以史为鉴,借古警今。因此,教师在日常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充分接触人类思想,汲取养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定期举办辩论比赛就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章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在讲授完有关内容后,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辩论:辩论的主题是孔子、孟子、荀子分别提出的“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是否正确,然后两组学生展开辩论,经过辩论最终得出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从客观上说,人性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人性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的结论。通过举办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
五、充分依托多媒體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已经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得到了有效普及。教师在日常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充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特点,结合日常的教学内容,充分依托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例如在学习玛雅人的智慧一章的有关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感受玛雅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玛雅金字塔等建筑物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玛雅文明所取得辉煌成就,让学生理解、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从而起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广大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重视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充分理解人文素养的真正内涵,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让人文素养成为助推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有力抓手。人文素养是学生德育品质的重要表现之一,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够更好的具备高尚的品格。
【参考文献】
[1]高月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6.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素养;有机结合;小组合作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就有着天然的人文属性,历史是为了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进行归纳总结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历史学科的发展也是靠千千万万个历史工作者艰苦奋斗来推动的。因此,在日常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广大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并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历史教学充满“温度”,让历史学科当中的人文精神充分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历史学精神成为照耀学生未来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
一、延伸历史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学发展进程,体会历史自身的人文主义精神
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就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特质。历史学的发展进程本身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古至今,全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为了追求真理,秉承实事求是的历史态度,不惧强权,不屈不挠的推动着历史学科的进步。因此,在日常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在教学课堂上对历史学人文精神的渗透,让学生能够通过高中历史的学习来充分理解历史学科当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紧密结合所要教授的历史学科知识,对历史知识背后的人文主义精神进行深度发掘,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类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平等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让学生通过了解历史学知识背后的人文主义精神增强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让冰冷的历史知识内容变成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体”。例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一章的有关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太平天国运动背后蕴含的中国劳动人民为追求民族平等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对于民主平等社会的向往,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刻历史内涵,首先向学生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然后再详细介绍《天朝田亩制度》的深刻内涵,让学生知道《天朝田亩制度》是广大劳动人民对于平等、自由社会的美好追求的一种具体体现,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最后再向学生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他是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全面提升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开启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通过充分发掘历史内涵,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历史发展进程当中蕴藏的人文主义精神,进而体会人类为了推动社会进步、追求民主、自由与平等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这也是历史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结合所学知识,充分发掘历史课堂知识的人文内涵,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书本中也越来越多的加入了人文主义精神教学内容,也越来越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日常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广大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掘高中历史教学知识内容当中所包含的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通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历史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历史遗产、实事求是、热爱祖国等人文素养。想要从历史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掘出人文主义精神,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所要教授的书本知识,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起人文素养,真正实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昆曲的拯救和保护一章的有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保护历史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在教授过程中充分发掘昆曲的重要作用: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角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保护昆曲做出了不懈努力,使之延传至今。通过对昆曲重要作用的深入发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保护意识。通过充分发掘历史教学知识点中的人文主义内涵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人文主义精神,潜移默化的受到历史学人文主义的熏陶,进而帮助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教学目标。
三、灵活运用历史资料提升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手段,只是紧紧围绕书本知识展开教学活动,这种书本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要求,也不利于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广大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教学本体,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延伸教学内容,增加历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热爱历史学习,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历史,让学生借助历史资料充分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进而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历史这门课程的开设本身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历史镜鉴现实和未来,因此,借助历史文献资料适当延伸教学内容是非常符合这种教学需求的。例如在学习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章的有关内容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充分发掘孔子身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可以借助史料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孔子对于推动中国思想教育体系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全面发展教育的不懈努力,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于中国古代典籍、古代文化的深刻保护意识,借助史料的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历史的人文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高中历史人文素养。通过灵活运用历史资料来提升学生历史视野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史料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古人背后的人文精神,受到人文主义熏陶,实现全面培养学生高中历史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四、结合所学内容定期举办辩论比赛,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和辩证思维
历史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高度总结,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充分感受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思想,让学生从这些思想中充分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和辩证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以史为鉴,借古警今。因此,教师在日常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充分接触人类思想,汲取养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定期举办辩论比赛就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章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在讲授完有关内容后,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辩论:辩论的主题是孔子、孟子、荀子分别提出的“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是否正确,然后两组学生展开辩论,经过辩论最终得出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从客观上说,人性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人性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的结论。通过举办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
五、充分依托多媒體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已经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得到了有效普及。教师在日常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充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特点,结合日常的教学内容,充分依托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例如在学习玛雅人的智慧一章的有关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感受玛雅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玛雅金字塔等建筑物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玛雅文明所取得辉煌成就,让学生理解、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从而起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广大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重视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充分理解人文素养的真正内涵,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让人文素养成为助推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有力抓手。人文素养是学生德育品质的重要表现之一,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够更好的具备高尚的品格。
【参考文献】
[1]高月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