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296-02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推荐下,我仔细的阅读了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读了这本书感触颇深。虽然我现在依然是一个学生,但我依然能够深刻的体会范梅南笔下的许多情景。我虽不是老师,但正因为我不是老师,才能对范梅南教授所描述的现象深有体会。其实这些我们在学校多多少少都经历过,看到这本书里的现象,就想到了自己。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院主任、国际质性方法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作为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课程论专家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专家,范梅南教授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并担任世界第一本目前也是唯一的一本《现象学教育学》杂志的主编。他有影响的著作有《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生活体验之研究》、《儿童时期的秘密》等。
本文所要介绍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堪称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对2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作者以其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体验,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旨在建构一门智慧的教育学。书中提出的一些新型的教育学的思想和概念已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对我国的教育学改革也有启示意义。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对教育工作者影響极大的一本教育学专著。他在书中阐述了自己对教育学的理解,他将自己的教育视野转向儿童的生活世界,探索儿童对世界的内心体验,关注儿童对具体的情况、关系或事件的感受,探寻如何机智和充满智慧的采取行动,并不断反思自己。
一、文本分析
这本书总共分为九章。前五章主要集中于介绍智慧教育学的各个方面,即教育学的概念、教育的时机、教育学的性质以及教育学的实践。第六章至第八章主要介绍机智,机智的性质、教育机智、机智与教学。最后一章是结论,介绍了教育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以及教育学的性质。
关于这本书,我有太多的内容想要与大家分享,下面就文中提到的、我自己感兴趣的几个要点进行阐述。
(一)替代父母
范梅南教授指出,教育者发挥着替代父母的作用。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变化,如家暴、父母离婚等,许多儿童和青年在他们的生活中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日益减少,教师对这些托付给他们照看的孩子履行着一种“教师替代父母”的职责。同时,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恰当关系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另外,教学的本质与做父母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抚养孩子和教学都来自同样的教育学最基本的经验,即保护和教导年轻人如何生活,学会承担责任等。
(二)教育时机
教育的时机是指教师做了与孩子相关的学习方面恰当的事的一种情境。在发生教育时机的这一瞬间,教育者必须有所行动。范梅南提出:老师或者父母在这些不同的教育情景中是怎样行动的呢?事实和价值对于理解如何进行教育性的行动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教育的时机中事实和价值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去做;方法和哲学对于理解如何进行教育行动很重要,但是在教育的时机,方法和哲学思考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去做。要想正确地采取行动,必须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家庭背景、生活历史、道德品质和具体情况,同时也要对孩子的生活进行反思。
(三)教育反思
在教育学的理论中,反思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行动前的反思,通过对各种可能的选择仔细地反思,制定正确的教育行动计划;行动中的反思,通过临场性的反思当机立断地即刻作出决策;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行动,这种情形实质上是一种全身心的关注,是在情境中以忘我的知觉模式中瞬间采取的“未加思索”的行为;追溯型的反思,对过去教育情境中的教育行动是否恰当进行反思,获得对教师与孩子的经历的含义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育反思是指向对儿童生活的事件和情境的教育意义的理解,它的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在儿童的生活方面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教育恰当性。就是要对教育行动方案进行深思熟虑,并做出选择。
(四)教育机智
机智,是具有洞察力、敏感性,是巧妙的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是即兴的。对于机智的性质,书中给了详细的描述。“机智是身体的实践语言”,它由一系列的品质和能力构成,机智的行动是对情境的即刻投入,充满智慧的。机智必须是真诚的,不能有欺骗和误导;也必须是指向他人的,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机智也不能事先计划。教育机智不是一种行为准则、技术或方法,而是交互教育实践中一种微妙的、极高规范性的特征。通过实施教育者的认知敏感性和实践对孩子的主动关心来实现教育机智。
(五)教育情境
教育情境是教育者与儿童的教育体验得以进行的环境、场所,是教育者教育行动的条件。在教育情境中教育者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在这之中也存在着成人与孩子的特殊关系,即教育关系。教育关系是教育者与孩子间的双重意向性关系,它指向孩子的个人发展。只有通过教育行动,教育情境和教育关系才能够产生。而教育行动要求教育者把握孩子对情境的理解,调和各种可能的社会影响对孩子施加积极的影响,以养成孩子的自我责任感。
二、与当前教育现实的联系
(一)教学机智与新课程改革
教学机智在当今课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重视教师依靠本身的素质,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流程,强调教案的作用。而新课程改革则强调课堂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好比战场,瞬息万变。学生的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课堂的开放性,学生个别差异等,使得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多。现代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的现场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探究性学习,更多地表现为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的一种或几种教学预案,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强调跟着学生的思维走。教师不但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够灵活果断的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才能有效地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
本书所讲述的观点都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价值,崇尚个体自由。传统的教育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单项的知识输出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人本主义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这种指导思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创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现在已不是单纯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特征
仔细读读看看,这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训要求大相径庭。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仅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更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品质。“学会爱每一个需要爱的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师德。同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和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性反思。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应时刻提醒自己克制自身的急躁。用温和的言语、适时的沉默和学生沟通。应该注意到孩子们的独特性、差异性应该给予孩子们成长中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对孩子们始终抱有期望之情,沉着平静地等待他们的成长。同样的话以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温和的言语可以促使我们变得更加随和,甚至突然之间从新的方面看待事物。作为教师我们就需要时时注意我们的语调、我们说话的方式。适时的沉默是机智的最有力的调和剂之一。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地给予、默默地聆听,它是一种耐心的等待,是对孩子的期望与信任,它给孩子自己认识和成长留下了空间。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克制、沉默绝不等于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没有限制和标准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孩子们还是需要我们时时引导、指点,有时甚至是约束的。何时克制自己,何时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行事,何时保持沉默,何时……这些对于我而言,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值得自己去不断学习、体验、回味!因为教育智慧就孕育在这中间。
三、如何培养真正的教学机智
(一)具备“三心”,热爱学生,以情促教
所谓“三心”即为爱心、耐心、责任心。机智是真诚的,不是敷衍。因此,教学机智首先要具备这“三心”,热爱学生。热爱学生要有激情、有智慧。总之,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能以智慧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敏捷的思维
教学机智不是事先计划好的,它是一种临场发挥的表现。如果教师不能即使有效的处理突发状况或者其他的一些问题,那课堂可能会无法进行。
(三)丰富的知识
我们以前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要求教师要在知识上不断的更新,要有源头活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也懂得教育規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并知道如何根据这些规律和知识教育学生。
(四)自我反思的能力
反思可以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也可以以教育孩子的某个事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分析其中做得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提出整改措施,为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做好准备,反思不是简单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以此来获得这方面的经验,这种体验能使教师的经验世界变得更为丰富,最终以教学机智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 刘徽.《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精粹解读[J].基础教育,2004,(10):54-58.
[3] 陈寿参.沉默的意境——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基础教育研究,2007,(01):55.
[4] 叶隽.我们该当如何教育?——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教育发展研究,2004,(09):118-119.
[5] 张方政.范梅南“智慧教育学”思想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7,(02):137-139.
[6] 陈莉娟.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综述[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1):5-8.
[7] 林高明.沉默也是一种教育智慧——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基础教育,2007,(10):28-29.
作者简介
王从从(1992.01--),女,河北邯郸人,中央民族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推荐下,我仔细的阅读了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读了这本书感触颇深。虽然我现在依然是一个学生,但我依然能够深刻的体会范梅南笔下的许多情景。我虽不是老师,但正因为我不是老师,才能对范梅南教授所描述的现象深有体会。其实这些我们在学校多多少少都经历过,看到这本书里的现象,就想到了自己。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院主任、国际质性方法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作为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课程论专家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专家,范梅南教授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并担任世界第一本目前也是唯一的一本《现象学教育学》杂志的主编。他有影响的著作有《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生活体验之研究》、《儿童时期的秘密》等。
本文所要介绍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堪称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对2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作者以其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体验,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旨在建构一门智慧的教育学。书中提出的一些新型的教育学的思想和概念已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对我国的教育学改革也有启示意义。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对教育工作者影響极大的一本教育学专著。他在书中阐述了自己对教育学的理解,他将自己的教育视野转向儿童的生活世界,探索儿童对世界的内心体验,关注儿童对具体的情况、关系或事件的感受,探寻如何机智和充满智慧的采取行动,并不断反思自己。
一、文本分析
这本书总共分为九章。前五章主要集中于介绍智慧教育学的各个方面,即教育学的概念、教育的时机、教育学的性质以及教育学的实践。第六章至第八章主要介绍机智,机智的性质、教育机智、机智与教学。最后一章是结论,介绍了教育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以及教育学的性质。
关于这本书,我有太多的内容想要与大家分享,下面就文中提到的、我自己感兴趣的几个要点进行阐述。
(一)替代父母
范梅南教授指出,教育者发挥着替代父母的作用。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变化,如家暴、父母离婚等,许多儿童和青年在他们的生活中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日益减少,教师对这些托付给他们照看的孩子履行着一种“教师替代父母”的职责。同时,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恰当关系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另外,教学的本质与做父母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抚养孩子和教学都来自同样的教育学最基本的经验,即保护和教导年轻人如何生活,学会承担责任等。
(二)教育时机
教育的时机是指教师做了与孩子相关的学习方面恰当的事的一种情境。在发生教育时机的这一瞬间,教育者必须有所行动。范梅南提出:老师或者父母在这些不同的教育情景中是怎样行动的呢?事实和价值对于理解如何进行教育性的行动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教育的时机中事实和价值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去做;方法和哲学对于理解如何进行教育行动很重要,但是在教育的时机,方法和哲学思考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去做。要想正确地采取行动,必须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家庭背景、生活历史、道德品质和具体情况,同时也要对孩子的生活进行反思。
(三)教育反思
在教育学的理论中,反思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行动前的反思,通过对各种可能的选择仔细地反思,制定正确的教育行动计划;行动中的反思,通过临场性的反思当机立断地即刻作出决策;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行动,这种情形实质上是一种全身心的关注,是在情境中以忘我的知觉模式中瞬间采取的“未加思索”的行为;追溯型的反思,对过去教育情境中的教育行动是否恰当进行反思,获得对教师与孩子的经历的含义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育反思是指向对儿童生活的事件和情境的教育意义的理解,它的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在儿童的生活方面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教育恰当性。就是要对教育行动方案进行深思熟虑,并做出选择。
(四)教育机智
机智,是具有洞察力、敏感性,是巧妙的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是即兴的。对于机智的性质,书中给了详细的描述。“机智是身体的实践语言”,它由一系列的品质和能力构成,机智的行动是对情境的即刻投入,充满智慧的。机智必须是真诚的,不能有欺骗和误导;也必须是指向他人的,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机智也不能事先计划。教育机智不是一种行为准则、技术或方法,而是交互教育实践中一种微妙的、极高规范性的特征。通过实施教育者的认知敏感性和实践对孩子的主动关心来实现教育机智。
(五)教育情境
教育情境是教育者与儿童的教育体验得以进行的环境、场所,是教育者教育行动的条件。在教育情境中教育者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在这之中也存在着成人与孩子的特殊关系,即教育关系。教育关系是教育者与孩子间的双重意向性关系,它指向孩子的个人发展。只有通过教育行动,教育情境和教育关系才能够产生。而教育行动要求教育者把握孩子对情境的理解,调和各种可能的社会影响对孩子施加积极的影响,以养成孩子的自我责任感。
二、与当前教育现实的联系
(一)教学机智与新课程改革
教学机智在当今课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重视教师依靠本身的素质,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流程,强调教案的作用。而新课程改革则强调课堂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好比战场,瞬息万变。学生的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课堂的开放性,学生个别差异等,使得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多。现代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的现场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探究性学习,更多地表现为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的一种或几种教学预案,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强调跟着学生的思维走。教师不但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够灵活果断的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才能有效地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
本书所讲述的观点都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价值,崇尚个体自由。传统的教育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单项的知识输出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人本主义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这种指导思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创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现在已不是单纯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特征
仔细读读看看,这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训要求大相径庭。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仅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更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品质。“学会爱每一个需要爱的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师德。同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和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性反思。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应时刻提醒自己克制自身的急躁。用温和的言语、适时的沉默和学生沟通。应该注意到孩子们的独特性、差异性应该给予孩子们成长中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对孩子们始终抱有期望之情,沉着平静地等待他们的成长。同样的话以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温和的言语可以促使我们变得更加随和,甚至突然之间从新的方面看待事物。作为教师我们就需要时时注意我们的语调、我们说话的方式。适时的沉默是机智的最有力的调和剂之一。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地给予、默默地聆听,它是一种耐心的等待,是对孩子的期望与信任,它给孩子自己认识和成长留下了空间。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克制、沉默绝不等于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没有限制和标准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孩子们还是需要我们时时引导、指点,有时甚至是约束的。何时克制自己,何时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行事,何时保持沉默,何时……这些对于我而言,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值得自己去不断学习、体验、回味!因为教育智慧就孕育在这中间。
三、如何培养真正的教学机智
(一)具备“三心”,热爱学生,以情促教
所谓“三心”即为爱心、耐心、责任心。机智是真诚的,不是敷衍。因此,教学机智首先要具备这“三心”,热爱学生。热爱学生要有激情、有智慧。总之,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能以智慧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敏捷的思维
教学机智不是事先计划好的,它是一种临场发挥的表现。如果教师不能即使有效的处理突发状况或者其他的一些问题,那课堂可能会无法进行。
(三)丰富的知识
我们以前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要求教师要在知识上不断的更新,要有源头活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也懂得教育規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并知道如何根据这些规律和知识教育学生。
(四)自我反思的能力
反思可以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也可以以教育孩子的某个事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分析其中做得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提出整改措施,为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做好准备,反思不是简单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以此来获得这方面的经验,这种体验能使教师的经验世界变得更为丰富,最终以教学机智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 刘徽.《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精粹解读[J].基础教育,2004,(10):54-58.
[3] 陈寿参.沉默的意境——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基础教育研究,2007,(01):55.
[4] 叶隽.我们该当如何教育?——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教育发展研究,2004,(09):118-119.
[5] 张方政.范梅南“智慧教育学”思想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7,(02):137-139.
[6] 陈莉娟.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综述[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1):5-8.
[7] 林高明.沉默也是一种教育智慧——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基础教育,2007,(10):28-29.
作者简介
王从从(1992.01--),女,河北邯郸人,中央民族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