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和”的思想与中医脾胃病防治的联系

来源 :中医临床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ish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古琴艺术及中医学引起“失和”的主要原因及追求“和”的方法,并将其推广至脾胃病防治方面.方法:结合古琴典籍中“和”的论述及中医和法代表方剂的探讨,明确脾胃病防治的关键所在.结论:古琴艺术与中医学达到“和”的方法,其共性在于对外同自然和谐相处,对内追求阴阳调和,在脾胃病防治方面具有显著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12月60例多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3
目的:为熟知中药安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功效,本次研究通过对比来了解各药对CAG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αc(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目的:初步观察断玉分流针阵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门诊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
银屑病为临床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带给不少患者诸多的烦恼.导师张晓杰教授以五运六气学说为理论,近几年治疗银屑病效果颇佳,为运气学说治疗皮肤病的中医辨证提供新思路.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阳春市中医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