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学习数学概念,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思维的独立性和逻辑性。要使学生形成好的数学概念,概念学习要突出本质特征,要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概念感知要遵守递进的规律,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对概念形成深刻的认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关于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常识形成的过程。小学低年级中涉及的概念就是常识,比如个十百千万、年月日、元角分、时分秒、几何形状等,但是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就是非常大的难点。有的教师因此提出,要重视家庭教育,将本应是教师的任务转移到家长身上,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一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在家庭教育中也没有很好的渗透这方面的意识,所以教师就应寻找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 小学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一) 提高思维的独立性
对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的基础。数学概念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将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放在首位,而不应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每个数学概念的背后都是人类活动的人为规定,学生不可能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学习这些概念,比如关于分钟的概念,它是一个人为感受,是一个通过时钟来测量的数学量,如果不能自己通过努力学习这些概念,就会在生活中变得人云亦云,或者是受他人蛊惑,而有效学习数学概念,就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二) 有助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小学生算加减法还要数手指,让他们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其实是有点勉为其难,他们阅历又不丰富,怎么会知道一个月有的是30天,有的是31天,他们没有用钟表的习惯,没有自己亲自数算过一分钟有多长,让他们理解一节课有40分钟而不是40秒,也是比较难的。但是就因为学习这些概念时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反复进行推理,所以对学生逻辑思维是一种有效的锻炼。除了学习单个概念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在理解几个相关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过程,也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 概念引入教学优化策略
(一) 概念学习要突出本质特征
数学概念是古人在大量的社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数学属性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时,不能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高,就不将概念理解过程中必要的本质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而不是从感性层面形成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从9到10,从19到20……再从89到90,很多学生会对整十的概念容易产生混淆,在数的过程中会发生39后面是30这种错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需要指出数的十位数的增加也是按1-9的顺序来增加的,就像是数整十地数数棒一样,我们也是10,20……90这个顺序数下来的。再比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教师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出发,来说明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一下位置结果是一样的。学生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在嘲笑猴子们的愚蠢时,也学会了加数位置变化不影响结果这个规律。
(二) 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前面说了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时,应遵循小学生的这种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操作的形式进行,自然地进行概念学习,而不是强行让学生进行抽象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元角分,来让学生感知小数。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一分钱、一角钱、一元钱硬币。将1元钱硬币放在个位数,将1角钱硬币放在小数点后第一位,将1分钱硬币放在小数点后第二位。然后教师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分钱数,让学生读出有多少钱:1.11元,1.12元……1.19元,当分钱的个数变成10的时候,小学生会很快说十分钱就是一角钱呀,所以就变成了1.2元,这时再增加角钱数,学生会数:1.2元,1.3元……1.9元,当角钱数增加到10时,根据常识他们也能得出10角钱是1元钱,所以就变成2元钱,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就能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小数的概念了。
(三) 概念感知要递进
學生的认识都是从表及里,从浅显的认识到深入认识的递进式发展,所以在概念教学中,也要重视感知的递进过程。
例如,在学习认识角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五角星、三角板、墙角等入手,让学生找出这些物体的角,于是凭着这些图形和器材的认识,他们就会形成凡是尖的地方就是角的认识。然后,教师让他们画出这些角,教师有意识将一个三角板放在黑板上,在尖的地方画一个点,也就是在黑板上点了三个点,然后拿掉三角板,结果学生发现只有点是做不出角的,当学生再把三个边也补齐之后,这个角才真正地做出来了。接着再画出五角星以及墙角的形状。在这么多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经过求同思维,就得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样的认识,学生在概念学习中也经历了感知上的从模糊到清晰的递进过程。
小学数学概念都是人为的概念,而且都比较抽象,不像科学、语文知识一样,可以亲自看到、摸到,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才能形成稳定的数学概念系统。
参考文献:
[1]汪兴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解析[J/OL].学周刊,2018(35):55-56.
[2]苏文彬.动静结合有效提升——以“认识三角形”为例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64,110.
作者简介:
付秀,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桐梓县松坎镇松坎中心学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关于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常识形成的过程。小学低年级中涉及的概念就是常识,比如个十百千万、年月日、元角分、时分秒、几何形状等,但是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就是非常大的难点。有的教师因此提出,要重视家庭教育,将本应是教师的任务转移到家长身上,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一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在家庭教育中也没有很好的渗透这方面的意识,所以教师就应寻找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 小学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一) 提高思维的独立性
对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的基础。数学概念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将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放在首位,而不应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每个数学概念的背后都是人类活动的人为规定,学生不可能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学习这些概念,比如关于分钟的概念,它是一个人为感受,是一个通过时钟来测量的数学量,如果不能自己通过努力学习这些概念,就会在生活中变得人云亦云,或者是受他人蛊惑,而有效学习数学概念,就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二) 有助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小学生算加减法还要数手指,让他们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其实是有点勉为其难,他们阅历又不丰富,怎么会知道一个月有的是30天,有的是31天,他们没有用钟表的习惯,没有自己亲自数算过一分钟有多长,让他们理解一节课有40分钟而不是40秒,也是比较难的。但是就因为学习这些概念时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反复进行推理,所以对学生逻辑思维是一种有效的锻炼。除了学习单个概念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在理解几个相关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过程,也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 概念引入教学优化策略
(一) 概念学习要突出本质特征
数学概念是古人在大量的社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数学属性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时,不能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高,就不将概念理解过程中必要的本质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而不是从感性层面形成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从9到10,从19到20……再从89到90,很多学生会对整十的概念容易产生混淆,在数的过程中会发生39后面是30这种错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需要指出数的十位数的增加也是按1-9的顺序来增加的,就像是数整十地数数棒一样,我们也是10,20……90这个顺序数下来的。再比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教师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出发,来说明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一下位置结果是一样的。学生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在嘲笑猴子们的愚蠢时,也学会了加数位置变化不影响结果这个规律。
(二) 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前面说了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时,应遵循小学生的这种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操作的形式进行,自然地进行概念学习,而不是强行让学生进行抽象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元角分,来让学生感知小数。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一分钱、一角钱、一元钱硬币。将1元钱硬币放在个位数,将1角钱硬币放在小数点后第一位,将1分钱硬币放在小数点后第二位。然后教师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分钱数,让学生读出有多少钱:1.11元,1.12元……1.19元,当分钱的个数变成10的时候,小学生会很快说十分钱就是一角钱呀,所以就变成了1.2元,这时再增加角钱数,学生会数:1.2元,1.3元……1.9元,当角钱数增加到10时,根据常识他们也能得出10角钱是1元钱,所以就变成2元钱,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就能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小数的概念了。
(三) 概念感知要递进
學生的认识都是从表及里,从浅显的认识到深入认识的递进式发展,所以在概念教学中,也要重视感知的递进过程。
例如,在学习认识角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五角星、三角板、墙角等入手,让学生找出这些物体的角,于是凭着这些图形和器材的认识,他们就会形成凡是尖的地方就是角的认识。然后,教师让他们画出这些角,教师有意识将一个三角板放在黑板上,在尖的地方画一个点,也就是在黑板上点了三个点,然后拿掉三角板,结果学生发现只有点是做不出角的,当学生再把三个边也补齐之后,这个角才真正地做出来了。接着再画出五角星以及墙角的形状。在这么多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经过求同思维,就得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样的认识,学生在概念学习中也经历了感知上的从模糊到清晰的递进过程。
小学数学概念都是人为的概念,而且都比较抽象,不像科学、语文知识一样,可以亲自看到、摸到,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才能形成稳定的数学概念系统。
参考文献:
[1]汪兴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解析[J/OL].学周刊,2018(35):55-56.
[2]苏文彬.动静结合有效提升——以“认识三角形”为例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64,110.
作者简介:
付秀,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桐梓县松坎镇松坎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