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攀爬上大桥顶部的时候,金黄色的阳光洒在海湾对面的悉尼歌剧院上。这样美丽的景致,加上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创业故事,让我觉得人生总会遇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好。
在悉尼有两个地标式建筑,一是悉尼歌剧院,一是悉尼港湾大桥。这两个地标建筑,几乎人尽皆知。凡是去悉尼者,都会以这两个建筑为背景留影纪念。
悉尼港湾大桥,开始建设于1923年,完工于1932年。完美的钢架结构大桥,已经支撑了100年的交通。除了这座大桥的结实和美观,更加重要的是这座大桥的前瞻性,在1923年开始建设这座大桥的时候,据说整个悉尼只有5辆汽车,但大桥居然建成了双向八车道,外加两条铁路线,和两条人行道的宽体大桥。在大桥1932年通车后,有好长一段时间还有人说桥造得太宽了。今天回头看,我们才发现大桥建设者们远大的眼光。
关于这座大桥,有一个旅游项目可能是很多去悉尼的人不知道的,叫做 BridgeClimb Sydney项目。旅游者可以从大桥底部,沿着钢架结构蜿蜒而上,一直爬到大桥顶端,看整个悉尼港湾美丽的全貌。如果黄昏爬上去,还能够看到海湾壮丽的落日。
这个项目听上去好像是一个特别高风险的项目,但实际体验后,你会发现其安全系數甚至超过了在平地上走路。该项目的爬行路线进行了精心设计,两边全部有栏杆扶手,并且从一开始就有安全带把人一直从头扣到尾,从第一步安全扣滑入安全钢索开始,只有在转一圈回到出发点后,才能解除安全扣。一路爬上去的路程其实并不险峻,按照中国人的安全标准,根本就不用安全带。我私下想,这样一路紧扣安全带不允许爬行者脱离,一是为了安全,第二可能还防范了另外一个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从大桥顶上跳下去出事故了(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每年都有人跳桥自杀)。自从这个项目1998年开始之后,有不少名人都爬到顶上去照相体验,结果又带动了普通老百姓攀爬。迄今为止,已经有接近四百万人参加了BridgeClimb Sydney的活动。
这个攀爬项目的成立,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创业故事。最初的灵感诞生于1989年,创始人叫Paul Cave。那一年,他在悉尼主导了世界青年领袖大会,安排的一个项目是攀爬悉尼大桥。在当时,这需要种种特批,被认为是一个危险的项目。但Cave从大家攀爬的兴奋看出来,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项目,决心要把它变成一个常规项目。但他从一入手就遇到了太多的障碍,和各级政府及民间团队协商谈判,攀爬大桥的人的安全问题,攀爬大桥可能对大桥带来的影响,作为文化遗产的大桥的保护等。
这些问题用了Cave十年时间才得以解决,但他一直坚持着,终于在1998年10月1日的时候开张。到这个时候,他已经为项目花费了成百上千万的钞票。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靠谱的项目,不可能把钱挣回来。但事实证明,这个项目实实在在抓住了游客的痛点。到悉尼的人,谁不想爬到桥顶看一看悉尼的全貌呢?所以,尽管收费高达每人三百澳元(1800人民币左右),但参与者还是趋之若鹜。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项目又进行了客户细分,分成了全程攀爬,体验式攀爬, 捷速攀爬等。2012年有了专门中文导游攀爬,可见去攀爬大桥的中国人一定很多。所有的攀爬都有导游和教练全程跟踪讲解,并且监督你的行为,免得带来安全隐患。
全程攀爬需要三小时左右。其实整个行程按照正常爬行速度,一个小时也就够了,但通常前面的人走走停停,没有任何人允许超越,这样全程就变成了慢悠悠的三个小时。
我们爬到顶上后,觉得一路也没有经过什么惊险刺激,挺平淡的一个活动,不能叫做冒险。但你不爬,总觉得是一种失落。到了悉尼,怎么能不爬到桥顶上去看看呢?就像到了巴黎,你不爬埃菲尔铁塔一样,会留下很多遗憾。这个项目,正是利用了游客的这种心理。
刚开始的时候,悉尼政府一直反对这个项目。当这个项目火了之后,政府突然发现这成了悉尼的一张名牌,就开始对项目各种支持,每年主动花大量的钱帮这个项目做广告。而项目本身,实际上是私营的,Cave在坚持了十年创业之后,后面这十几年真是赚得钵满盆满了。
如果把这个项目当作一个创业项目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项目满足了创业成功的几大要素:
第一,一个好的创业点子;
第二,一个对这个点子极其热爱的人;
第三,这个点子直接击中了客户痛点;
第四,着力解决这个点子可能带来的其他负面痛点和问题(安全问题、大桥保护问题);
第五,用名人攀爬给项目带来爆款效应;
第六,赢得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第七,创始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第八,持续优化的运营和围绕项目核心的扩展。
满足这些要素,创业就几乎不会不成功。这对当前中国大量心浮气躁的创业者,也是一个借鉴。
我攀爬上大桥顶部的时候,刚好夕阳西下,金黄色的阳光洒在海湾对面的悉尼歌剧院上,歌剧院像五瓣莲花一样开放着,散发出迷人的姿态。这样美丽的景致,加上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创业故事,让我觉得人生总会遇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好。
在悉尼有两个地标式建筑,一是悉尼歌剧院,一是悉尼港湾大桥。这两个地标建筑,几乎人尽皆知。凡是去悉尼者,都会以这两个建筑为背景留影纪念。
悉尼港湾大桥,开始建设于1923年,完工于1932年。完美的钢架结构大桥,已经支撑了100年的交通。除了这座大桥的结实和美观,更加重要的是这座大桥的前瞻性,在1923年开始建设这座大桥的时候,据说整个悉尼只有5辆汽车,但大桥居然建成了双向八车道,外加两条铁路线,和两条人行道的宽体大桥。在大桥1932年通车后,有好长一段时间还有人说桥造得太宽了。今天回头看,我们才发现大桥建设者们远大的眼光。
关于这座大桥,有一个旅游项目可能是很多去悉尼的人不知道的,叫做 BridgeClimb Sydney项目。旅游者可以从大桥底部,沿着钢架结构蜿蜒而上,一直爬到大桥顶端,看整个悉尼港湾美丽的全貌。如果黄昏爬上去,还能够看到海湾壮丽的落日。
这个项目听上去好像是一个特别高风险的项目,但实际体验后,你会发现其安全系數甚至超过了在平地上走路。该项目的爬行路线进行了精心设计,两边全部有栏杆扶手,并且从一开始就有安全带把人一直从头扣到尾,从第一步安全扣滑入安全钢索开始,只有在转一圈回到出发点后,才能解除安全扣。一路爬上去的路程其实并不险峻,按照中国人的安全标准,根本就不用安全带。我私下想,这样一路紧扣安全带不允许爬行者脱离,一是为了安全,第二可能还防范了另外一个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从大桥顶上跳下去出事故了(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每年都有人跳桥自杀)。自从这个项目1998年开始之后,有不少名人都爬到顶上去照相体验,结果又带动了普通老百姓攀爬。迄今为止,已经有接近四百万人参加了BridgeClimb Sydney的活动。
这个攀爬项目的成立,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创业故事。最初的灵感诞生于1989年,创始人叫Paul Cave。那一年,他在悉尼主导了世界青年领袖大会,安排的一个项目是攀爬悉尼大桥。在当时,这需要种种特批,被认为是一个危险的项目。但Cave从大家攀爬的兴奋看出来,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项目,决心要把它变成一个常规项目。但他从一入手就遇到了太多的障碍,和各级政府及民间团队协商谈判,攀爬大桥的人的安全问题,攀爬大桥可能对大桥带来的影响,作为文化遗产的大桥的保护等。
这些问题用了Cave十年时间才得以解决,但他一直坚持着,终于在1998年10月1日的时候开张。到这个时候,他已经为项目花费了成百上千万的钞票。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靠谱的项目,不可能把钱挣回来。但事实证明,这个项目实实在在抓住了游客的痛点。到悉尼的人,谁不想爬到桥顶看一看悉尼的全貌呢?所以,尽管收费高达每人三百澳元(1800人民币左右),但参与者还是趋之若鹜。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项目又进行了客户细分,分成了全程攀爬,体验式攀爬, 捷速攀爬等。2012年有了专门中文导游攀爬,可见去攀爬大桥的中国人一定很多。所有的攀爬都有导游和教练全程跟踪讲解,并且监督你的行为,免得带来安全隐患。
全程攀爬需要三小时左右。其实整个行程按照正常爬行速度,一个小时也就够了,但通常前面的人走走停停,没有任何人允许超越,这样全程就变成了慢悠悠的三个小时。
我们爬到顶上后,觉得一路也没有经过什么惊险刺激,挺平淡的一个活动,不能叫做冒险。但你不爬,总觉得是一种失落。到了悉尼,怎么能不爬到桥顶上去看看呢?就像到了巴黎,你不爬埃菲尔铁塔一样,会留下很多遗憾。这个项目,正是利用了游客的这种心理。
刚开始的时候,悉尼政府一直反对这个项目。当这个项目火了之后,政府突然发现这成了悉尼的一张名牌,就开始对项目各种支持,每年主动花大量的钱帮这个项目做广告。而项目本身,实际上是私营的,Cave在坚持了十年创业之后,后面这十几年真是赚得钵满盆满了。
如果把这个项目当作一个创业项目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项目满足了创业成功的几大要素:
第一,一个好的创业点子;
第二,一个对这个点子极其热爱的人;
第三,这个点子直接击中了客户痛点;
第四,着力解决这个点子可能带来的其他负面痛点和问题(安全问题、大桥保护问题);
第五,用名人攀爬给项目带来爆款效应;
第六,赢得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第七,创始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第八,持续优化的运营和围绕项目核心的扩展。
满足这些要素,创业就几乎不会不成功。这对当前中国大量心浮气躁的创业者,也是一个借鉴。
我攀爬上大桥顶部的时候,刚好夕阳西下,金黄色的阳光洒在海湾对面的悉尼歌剧院上,歌剧院像五瓣莲花一样开放着,散发出迷人的姿态。这样美丽的景致,加上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创业故事,让我觉得人生总会遇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