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最感迷惑最为头痛的教学“雾区”,大多数教师奉行的是“无为而治”、“少讲为妙”的原则,还有许多老师深信“好作文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这些观点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最大效度地将学生的写作能力转化为较强的应试能力。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顾之川先生说:“在目前高考、中考成为中学教育‘指挥棒’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回避作文教学的应试问题,与其掩耳盗铃地羞羞答答,不如光明正大地求真务实。”本学期以来,我尝试采用“构思示范”式作文指导法,起到了“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触发学生的灵光一现”,“进而产生新的思维或情感的增长点”(俞磊《写作教学讲起来》)这样的积极作用。
这里我以五一节前夕给学生布置的一篇作文为例来呈现这种“构思示范式”的作文指导过程。
话题:劳动者的快乐
提示语:守望麦田,挥舞镰刀,收获一片金黄的希望;拉起风炉,抡起铁锤,在火中锻造出梦想的形状;挽起裤腿。踏上田埂,享受“带月荷锄归”的自在……请以“劳动者的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下面是作文指导过程描述。
第一步:解读话题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所谓“劳动者”泛指所有辛勤工作、刻苦求知的人。前苏联流行一句话:工作着是最美丽的。中国人常说:劳动者最光荣。心理学家说:汗水是最好的抗抑郁剂。这些说的都是劳动者的快乐。审读此话题就会发现审题没有难度,立意非常明确,属于“好写但难以写好”的一类作文。
第二步:激发思维
一篇好写的文章怎么才能写好,也就是超越平庸而出彩呢?那就在于文章是否有思想深度,思维是否具有深刻性。文章的深度来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揭示,那就意味着本次作文必须把劳动者的快乐的内涵与本质揭示出来。那么劳动者的快乐在哪里呢?
学生从提示语中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希望、梦想、自在,我从“对自己”和“对他人”这两个方面加以思维流向的引导,最终共同归纳出劳动的快乐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获得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如《茶馆》中的常四爷靠自己力气吃饭,越活越有劲儿。
2、找到生命的意义,证明自己的平凡人生的价值。比如后面所附的克里姆林宫的清洁女工的例子。
(以上两种例子适合写普通人)
3、劳动让个人的愿望和梦想得以实现。比如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易中天,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4、获得一种自在、自由的生命状态。如梵高沉浸在自己艺术世界里,忘记了得失、荣辱以及自身的苦难。
5、给他人带来了快乐与幸福。如王顺友。
6、个人的劳动实现的是伟大的梦想,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用伟大的成果造福于人类。如袁隆平、居里夫人、鲁迅等大科学家、大文学家等,如马丁·路德·金为黑人权利奔走,欧阳修在贬谪之地治政,使滁州百姓安乐幸福。
第三步:写法建议
1、最高级:既有劳动场面的描绘,又有对劳动者的快乐的内涵揭示,将感性描绘与理性概括结合在一起。如后文所附的学生优秀习作。此类作文可得55分以上。
2、比较级:有清晰的思维层次递进,从个人的价值证明到对他人及社会的价值实现,将快乐的本质揭示得具体到位,素材丰富准确。此类作文可得50-54分。
3、无奈级:在考场紧急情况下,如果思维僵滞,实在挖掘不出快乐的内涵,就可以尝试用镜头画面式,只要文笔好,也可得48-52分。
经过教师启发,学生挖掘出以下可用的“画面式”写作素材。
①孙犁先生《荷花淀》“水生嫂编席”片段:
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学生赏析:柔韧的苇眉子在纤纤素手中仿若是听话的丝线,上上下下,翻飞如风。绣成一片洁白的云锦,绣成一块醒不来的梦,梦里是温婉如水的女子倚门待归人……
②莫泊桑《西孟的爸爸》“铁匠打铁”片段:
店里光线很弱,仅仅一座大炼炉的红焰发出强大的反光,照着五个赤着胳膊的铁匠在震耳的激响中间向砧上打铁,他们都是站着的,眼光专注着他们所打的那块红铁;只听得一下子,那五柄锤子一齐在那铁砧上面活动起来。他们拿着铁这样地一直打到晚,都像那些满意的锤子一样地强健愉快,斐立卜的铁锤竟盖住了旁人的铁锤的激响,如同一座大教堂的大钟在节日发出那阵超乎其它一切钟声之上的巨吼一般。一下一下带着一阵震耳的巨响锤击着。而他本人却睁起那双热烈的眼睛,站在那些火星的当中热烈地注视。
学生赏析:暗淡的夜里,血色的光焰映照着彪悍的身形,飞溅的火星吞噬着黝黑的脸庞,“砰——砰——”铁锤落下,敲击出一段铁与火的缠绵……
③李白有一首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生动描写了火热的劳动场景,赞美了工人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的性格。
4、设计一个诗意的开头。
学生翁杰的即兴创意开头:
穿越《诗经》中的河流,那里有着星罗棋布的部落,在河流的彼岸,我看到了男耕女织的恬静;在河流的此岸,我看到了机械轰鸣的激情。从刀耕火种到机械代劳,人们从历史中走来,从劳动中走来,且行且歌。
下面附上十则学生当场所做的片段练习。
①劳动者的快乐在于精神上的满足感,在于工作之后的成就感,在于看到自己价值的愉悦感。劳动者的快乐,不足道于外人,只是在内心默认自己的成功。劳动者的快乐简单而又充实,在看似无意义的重复中挖掘出丰富的内涵,仅此而已。
②古代的大夫,丞相,当年纪很大时,大都有衣锦还乡的想法,他们知道,忙碌了一世的名和利,到了晚年也该回乡里种种田,安享生活了。他们知道,只有这样踏踏实实地干活,才获得一种满足与快乐。
这就是劳动者的快乐,一个清洁工留下的汗水,洗净了一条条马路;一个机械工的汗水换来了机器的成功运转,而农民的汗水则哺育了一片稻田,只等丰收的秋风安抚大地。劳动者的快乐,不同于商人取得暴利后的狂欢,也不同于官员职位升迁后的暗喜,他们的快乐是踏实的、是实际的,春天播种一片新苗,秋天必收获一片金黄,这种快乐虽不大,但却是朴素的,能抚慰人心的。
劳动者的快乐没有虚伪,没有疯狂,他的快乐建立在付出之上,所以 获得快乐的劳动者,总是踏实自在的。
③劳动者是光荣的,他同样也是快乐的,伴着汗水的劳动姿态才有摄人心魄的美。在田间,挽起裤腿的农民,滴入地里的硕大的汗珠,孕育的是来年的希望。
劳动让人更加有活力与动力,《茶馆》中的常四爷是晚清的没落贵族,过着铁杆庄稼生活的他在清灭了之后反到有了生活的劲头。靠自己的能力吃饭,让他过得安心,过得自在。虽然在汗水中,他可能会觉得累,但他内心却是充盈的,却是快乐的。劳动赋予了一个人新生的含义,让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有了对生活重新的定义,他以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自己的一日三餐,流淌的汗水,让人感到咸的味道,但让他更多的体会到甜的快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换取自己的食物,劳动让人活得有人样了。
④劳动造就不凡: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她说:“我的工作和总统差不多,他在收拾俄罗斯,我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在做好自己的事情。清洁工在达官显贵面前是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可她并不自卑,而且还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总统相比,为什么呢?是劳动造就了她的不凡。一国之君也好,一介草民也罢,他们都在工作,都在劳动。劳动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让他们的精神饱满,在劳动中,他们感知着生活的美好,也造就着自己的不凡。”
⑤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的快乐就是热情地向乘客售票,多少年如一日的工作态度以及始终挂在脸上的微笑是给顾客们的最深的印象。对于这位全国劳模而言,售票是一件快乐的事,乘客满意才是她的欣慰,再苦再难不要紧,只要把微笑留给顾客。就是将快乐留给自己。
⑥劳动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享受生活的过程。一代隐士陶渊明在世俗的官场上找不到精神寄托时便投入到田间劳动中寻找生活的快乐。劳动给了陶渊明“戴月荷锄归”的充实的快乐,也给了他“采菊东篱下”的悠然的快乐,他的平凡而苦累的劳作因此而得到升华。
⑦一个人,一匹马,一包信,却是邮政史上的一段传奇。20多年,王顺友过滩涉水,越岭翻山,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孤独是他生活的常态,但他并未厌倦。漫漫长路,歌声,马儿是他的朋友,当他把一封封书信递交到收信人手中时,孤独不再,快乐是他的全部。普通甚至艰苦的邮递工作也因为心中的这份快乐而一干就是20多年。
⑧劳动着,快乐着:中国是人口大国,要发展,必须解决粮食问题,利用杂交产生优势水稻品种,这个前景多么诱人!带着这份梦想,袁隆平带着他的助手走进了田间地头,他早出晚归,整天都泡在稻田里,用了六年时间,做了几千组杂交组合。劳动是辛苦的,但他是快乐的。因为一旦成功,这将给中国农业做出多大的贡献,给百姓带来多大的利益啊!然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于是他又踏上了寻找野生雄性不育水稻的漫漫长途,当他在沼泽地里发现了一株野生稻时,他竟然兴奋得说不出话来。终于,在他的辛苦劳动下,杂交水稻横空出世。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得意袁隆平。他的心中燃烧着希望,他的每一份劳动每一份辛苦都让他一步步接近他的梦想,因而他劳动着,他快乐着。
⑨劳动的快乐,在于憧憬梦想之中,在于向着目标一步步逼近。受刑后的司马迁,有着千万冤屈无法申辩,拖着屈辱的身子。他想一死了之,但冷静的理智压倒了一时的冲动。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司马迁的“私心”指的是他的意愿,他的梦想,他要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撰写中国首部纪传体通史。
那是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的著作,但完成的过程却是艰辛的。为了搜集确凿的史料,司马迁要拖着劳累的身躯奔波于民间市井中,顶着屈辱的名分遭受指责。但他未曾有过放弃,因为他是把握自己的梦想,一个真实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每向着目标——《史记》的完成——前进一步,他的快乐就上升一级。这种快乐又反过来支持着他克服困难。当《史记》完成时,他忘记了过去的哀怨辛酸,“虽万被戳,岂有悔哉!”抓住梦想并实现梦想的快乐足以填补一切黑暗。
⑩在大生产运动中,延安军民积极参与劳动,开山垦田,自力更生,创造了南泥湾等众多奇迹。他们在劳动中歌唱,在劳动中成长,他们收获了劳动的果实,同时也收获了对革命胜利的希望,他们用劳动的快乐创造着这个新世界。
另附学生优秀习作一篇:
听见花开
劳动赐予人的快乐,是一种实在的期盼,因为心里明白每一滴汗水都会结为果实,每一份耕耘都会得到回报。可以想象农人们将那双被农活磨砺的粗糙的双手深深地插进一堆堆金灿灿的谷子时,心里充盈着怎样的自豪与成就感。
劳动赐予人的快乐,是一种诚实的满足,因为自己的幸福是用双手一点一点经营起来的。可以理解《茶馆》里的常四爷大叹自己自食其力卖蔬菜,变得更有力气了的时候,心里是怎样的清白与坦荡;可以想见像俞敏洪这样的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回首望望自己从荆棘中开出的一条通途时,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厚遇都是自己应得的酬劳而可以无怨无悔了。
劳动赐予人的快乐,是一种淳朴的诗意,是与天地万物的一种温柔和谐的羁绊,看陶渊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安然闲适,农余“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潇洒脱俗;看少年闰土夜晚在瓜田警觉地提防猹的窃行,淡淡的星辉洒在绿油油的瓜田里,夜晚的白雾升起来,一切变得亦真亦幻,别有一番风味。劳动的图景是美丽的,劳动者的心灵更美丽。刘心武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自己全家到果园摘苹果,年迈的果农无比怜爱的告诫他们,摘时要谨慎轻柔,“果子会疼呢!”劳动使人更加珍爱生命,更加富有人情,因为劳动让我们如此地接近自然,接近本真。
躺在自己开垦的处女地上,将脸贴近新翻的泥土,想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的心便能像花儿一般微笑绽放。
高水平、多角度的“构思示范”。实质上是以教师本人对生活比较深刻与丰富的认知的展示,使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审视写作内容,从而在短时间内开拓写作思路,规范表达样式。长期坚持这样的示范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这里我以五一节前夕给学生布置的一篇作文为例来呈现这种“构思示范式”的作文指导过程。
话题:劳动者的快乐
提示语:守望麦田,挥舞镰刀,收获一片金黄的希望;拉起风炉,抡起铁锤,在火中锻造出梦想的形状;挽起裤腿。踏上田埂,享受“带月荷锄归”的自在……请以“劳动者的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下面是作文指导过程描述。
第一步:解读话题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所谓“劳动者”泛指所有辛勤工作、刻苦求知的人。前苏联流行一句话:工作着是最美丽的。中国人常说:劳动者最光荣。心理学家说:汗水是最好的抗抑郁剂。这些说的都是劳动者的快乐。审读此话题就会发现审题没有难度,立意非常明确,属于“好写但难以写好”的一类作文。
第二步:激发思维
一篇好写的文章怎么才能写好,也就是超越平庸而出彩呢?那就在于文章是否有思想深度,思维是否具有深刻性。文章的深度来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揭示,那就意味着本次作文必须把劳动者的快乐的内涵与本质揭示出来。那么劳动者的快乐在哪里呢?
学生从提示语中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希望、梦想、自在,我从“对自己”和“对他人”这两个方面加以思维流向的引导,最终共同归纳出劳动的快乐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获得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如《茶馆》中的常四爷靠自己力气吃饭,越活越有劲儿。
2、找到生命的意义,证明自己的平凡人生的价值。比如后面所附的克里姆林宫的清洁女工的例子。
(以上两种例子适合写普通人)
3、劳动让个人的愿望和梦想得以实现。比如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易中天,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4、获得一种自在、自由的生命状态。如梵高沉浸在自己艺术世界里,忘记了得失、荣辱以及自身的苦难。
5、给他人带来了快乐与幸福。如王顺友。
6、个人的劳动实现的是伟大的梦想,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用伟大的成果造福于人类。如袁隆平、居里夫人、鲁迅等大科学家、大文学家等,如马丁·路德·金为黑人权利奔走,欧阳修在贬谪之地治政,使滁州百姓安乐幸福。
第三步:写法建议
1、最高级:既有劳动场面的描绘,又有对劳动者的快乐的内涵揭示,将感性描绘与理性概括结合在一起。如后文所附的学生优秀习作。此类作文可得55分以上。
2、比较级:有清晰的思维层次递进,从个人的价值证明到对他人及社会的价值实现,将快乐的本质揭示得具体到位,素材丰富准确。此类作文可得50-54分。
3、无奈级:在考场紧急情况下,如果思维僵滞,实在挖掘不出快乐的内涵,就可以尝试用镜头画面式,只要文笔好,也可得48-52分。
经过教师启发,学生挖掘出以下可用的“画面式”写作素材。
①孙犁先生《荷花淀》“水生嫂编席”片段:
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学生赏析:柔韧的苇眉子在纤纤素手中仿若是听话的丝线,上上下下,翻飞如风。绣成一片洁白的云锦,绣成一块醒不来的梦,梦里是温婉如水的女子倚门待归人……
②莫泊桑《西孟的爸爸》“铁匠打铁”片段:
店里光线很弱,仅仅一座大炼炉的红焰发出强大的反光,照着五个赤着胳膊的铁匠在震耳的激响中间向砧上打铁,他们都是站着的,眼光专注着他们所打的那块红铁;只听得一下子,那五柄锤子一齐在那铁砧上面活动起来。他们拿着铁这样地一直打到晚,都像那些满意的锤子一样地强健愉快,斐立卜的铁锤竟盖住了旁人的铁锤的激响,如同一座大教堂的大钟在节日发出那阵超乎其它一切钟声之上的巨吼一般。一下一下带着一阵震耳的巨响锤击着。而他本人却睁起那双热烈的眼睛,站在那些火星的当中热烈地注视。
学生赏析:暗淡的夜里,血色的光焰映照着彪悍的身形,飞溅的火星吞噬着黝黑的脸庞,“砰——砰——”铁锤落下,敲击出一段铁与火的缠绵……
③李白有一首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生动描写了火热的劳动场景,赞美了工人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的性格。
4、设计一个诗意的开头。
学生翁杰的即兴创意开头:
穿越《诗经》中的河流,那里有着星罗棋布的部落,在河流的彼岸,我看到了男耕女织的恬静;在河流的此岸,我看到了机械轰鸣的激情。从刀耕火种到机械代劳,人们从历史中走来,从劳动中走来,且行且歌。
下面附上十则学生当场所做的片段练习。
①劳动者的快乐在于精神上的满足感,在于工作之后的成就感,在于看到自己价值的愉悦感。劳动者的快乐,不足道于外人,只是在内心默认自己的成功。劳动者的快乐简单而又充实,在看似无意义的重复中挖掘出丰富的内涵,仅此而已。
②古代的大夫,丞相,当年纪很大时,大都有衣锦还乡的想法,他们知道,忙碌了一世的名和利,到了晚年也该回乡里种种田,安享生活了。他们知道,只有这样踏踏实实地干活,才获得一种满足与快乐。
这就是劳动者的快乐,一个清洁工留下的汗水,洗净了一条条马路;一个机械工的汗水换来了机器的成功运转,而农民的汗水则哺育了一片稻田,只等丰收的秋风安抚大地。劳动者的快乐,不同于商人取得暴利后的狂欢,也不同于官员职位升迁后的暗喜,他们的快乐是踏实的、是实际的,春天播种一片新苗,秋天必收获一片金黄,这种快乐虽不大,但却是朴素的,能抚慰人心的。
劳动者的快乐没有虚伪,没有疯狂,他的快乐建立在付出之上,所以 获得快乐的劳动者,总是踏实自在的。
③劳动者是光荣的,他同样也是快乐的,伴着汗水的劳动姿态才有摄人心魄的美。在田间,挽起裤腿的农民,滴入地里的硕大的汗珠,孕育的是来年的希望。
劳动让人更加有活力与动力,《茶馆》中的常四爷是晚清的没落贵族,过着铁杆庄稼生活的他在清灭了之后反到有了生活的劲头。靠自己的能力吃饭,让他过得安心,过得自在。虽然在汗水中,他可能会觉得累,但他内心却是充盈的,却是快乐的。劳动赋予了一个人新生的含义,让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有了对生活重新的定义,他以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自己的一日三餐,流淌的汗水,让人感到咸的味道,但让他更多的体会到甜的快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换取自己的食物,劳动让人活得有人样了。
④劳动造就不凡: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她说:“我的工作和总统差不多,他在收拾俄罗斯,我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在做好自己的事情。清洁工在达官显贵面前是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可她并不自卑,而且还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总统相比,为什么呢?是劳动造就了她的不凡。一国之君也好,一介草民也罢,他们都在工作,都在劳动。劳动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让他们的精神饱满,在劳动中,他们感知着生活的美好,也造就着自己的不凡。”
⑤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的快乐就是热情地向乘客售票,多少年如一日的工作态度以及始终挂在脸上的微笑是给顾客们的最深的印象。对于这位全国劳模而言,售票是一件快乐的事,乘客满意才是她的欣慰,再苦再难不要紧,只要把微笑留给顾客。就是将快乐留给自己。
⑥劳动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享受生活的过程。一代隐士陶渊明在世俗的官场上找不到精神寄托时便投入到田间劳动中寻找生活的快乐。劳动给了陶渊明“戴月荷锄归”的充实的快乐,也给了他“采菊东篱下”的悠然的快乐,他的平凡而苦累的劳作因此而得到升华。
⑦一个人,一匹马,一包信,却是邮政史上的一段传奇。20多年,王顺友过滩涉水,越岭翻山,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孤独是他生活的常态,但他并未厌倦。漫漫长路,歌声,马儿是他的朋友,当他把一封封书信递交到收信人手中时,孤独不再,快乐是他的全部。普通甚至艰苦的邮递工作也因为心中的这份快乐而一干就是20多年。
⑧劳动着,快乐着:中国是人口大国,要发展,必须解决粮食问题,利用杂交产生优势水稻品种,这个前景多么诱人!带着这份梦想,袁隆平带着他的助手走进了田间地头,他早出晚归,整天都泡在稻田里,用了六年时间,做了几千组杂交组合。劳动是辛苦的,但他是快乐的。因为一旦成功,这将给中国农业做出多大的贡献,给百姓带来多大的利益啊!然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于是他又踏上了寻找野生雄性不育水稻的漫漫长途,当他在沼泽地里发现了一株野生稻时,他竟然兴奋得说不出话来。终于,在他的辛苦劳动下,杂交水稻横空出世。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得意袁隆平。他的心中燃烧着希望,他的每一份劳动每一份辛苦都让他一步步接近他的梦想,因而他劳动着,他快乐着。
⑨劳动的快乐,在于憧憬梦想之中,在于向着目标一步步逼近。受刑后的司马迁,有着千万冤屈无法申辩,拖着屈辱的身子。他想一死了之,但冷静的理智压倒了一时的冲动。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司马迁的“私心”指的是他的意愿,他的梦想,他要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撰写中国首部纪传体通史。
那是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的著作,但完成的过程却是艰辛的。为了搜集确凿的史料,司马迁要拖着劳累的身躯奔波于民间市井中,顶着屈辱的名分遭受指责。但他未曾有过放弃,因为他是把握自己的梦想,一个真实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每向着目标——《史记》的完成——前进一步,他的快乐就上升一级。这种快乐又反过来支持着他克服困难。当《史记》完成时,他忘记了过去的哀怨辛酸,“虽万被戳,岂有悔哉!”抓住梦想并实现梦想的快乐足以填补一切黑暗。
⑩在大生产运动中,延安军民积极参与劳动,开山垦田,自力更生,创造了南泥湾等众多奇迹。他们在劳动中歌唱,在劳动中成长,他们收获了劳动的果实,同时也收获了对革命胜利的希望,他们用劳动的快乐创造着这个新世界。
另附学生优秀习作一篇:
听见花开
劳动赐予人的快乐,是一种实在的期盼,因为心里明白每一滴汗水都会结为果实,每一份耕耘都会得到回报。可以想象农人们将那双被农活磨砺的粗糙的双手深深地插进一堆堆金灿灿的谷子时,心里充盈着怎样的自豪与成就感。
劳动赐予人的快乐,是一种诚实的满足,因为自己的幸福是用双手一点一点经营起来的。可以理解《茶馆》里的常四爷大叹自己自食其力卖蔬菜,变得更有力气了的时候,心里是怎样的清白与坦荡;可以想见像俞敏洪这样的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回首望望自己从荆棘中开出的一条通途时,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厚遇都是自己应得的酬劳而可以无怨无悔了。
劳动赐予人的快乐,是一种淳朴的诗意,是与天地万物的一种温柔和谐的羁绊,看陶渊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安然闲适,农余“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潇洒脱俗;看少年闰土夜晚在瓜田警觉地提防猹的窃行,淡淡的星辉洒在绿油油的瓜田里,夜晚的白雾升起来,一切变得亦真亦幻,别有一番风味。劳动的图景是美丽的,劳动者的心灵更美丽。刘心武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自己全家到果园摘苹果,年迈的果农无比怜爱的告诫他们,摘时要谨慎轻柔,“果子会疼呢!”劳动使人更加珍爱生命,更加富有人情,因为劳动让我们如此地接近自然,接近本真。
躺在自己开垦的处女地上,将脸贴近新翻的泥土,想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的心便能像花儿一般微笑绽放。
高水平、多角度的“构思示范”。实质上是以教师本人对生活比较深刻与丰富的认知的展示,使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审视写作内容,从而在短时间内开拓写作思路,规范表达样式。长期坚持这样的示范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