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后”现象的提出及其意义——新世纪文学中的一种精神隐喻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作家们在小说中总是倾向以儿子的身份自居而尽可能避免父亲的立场?为什么很少有人像鲁迅那样既能毫不留情的审父又能堂而皇之地为做父亲的辩护?为什么中国当代作家喜欢把政治、道德、性、生命本体的存在及其终极关怀悉数放在父与子的冲突中加以表现?为什么在选择了儿子角色后对自己的儿子很少在意而对自己的父辈总是那么耿耿于怀?
其他文献
利用遥感影像监督分类技术,分析了1991-2011年间北京市建成区空间增长态势及其形态演化。研究发现:1.建成区面积增长远快于常住人口增长,呈现空间蔓延态势,以城区边缘增长、沿交通廊道增长和开发区增长为主;2.空间形态上出现了外围轮廓紧凑度下降、最大斑块指数上升和建成区景观分离度下降的演化趋势,不利于北京多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育。上述问题可从土地利用模式、城市空间布局、交通优化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