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肾病不宜介入手术
凌晨3点钟,急诊室转来一位心绞痛患者,这位老者看过一些关于滥用心脏支架的报道,坚决拒绝支架手术。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出来,老人心血管回旋处严重狭窄。医生将造影的图像放给老先生看,耐心地告诉他做的必要性,又将其老伴喊进手术室,再次不厌其烦地解释。终于两位老人都同意了。医生很顺利地植入一枚长支架,术后造影结果很好。
医生听诊:严格来讲开展心脏支架手术并没有年龄限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做这项手术。如果患者肝、肾功能不能耐受搭桥手术,或不能承受植入支架时造影剂的损害,只能选择非手术——药物保守治疗。手术费用和后期抗血小板药物的价格比较高。医生在给患者手术前必须综合考虑,平衡利弊,将得失全部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他们做到心知肚明。
支架手术不能一劳永逸
凌晨1点多,一名58岁的患者被送到医院急诊室,他患有冠心病多年,3年前因心肌梗死接受了急诊支架植入术,植入5枚支架。术后最初一年还能坚持吃药,后来患者自觉服药后不舒服,就放松了服药,最近半年多干脆连阿司匹林都不吃了。不想突然出现胸闷、胸痛,服用速效救心丸也不管用,被家人送到医院抢救。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有一段心血管病变。医生考虑来考虑去,还是没有再植入支架而是加用了溶栓药物。
医生听诊:患者常认为做完支架手术后可保一生平安。其实放入支架只能暂时解决这条血管的堵塞和狭窄的问题,普通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在6个月时为30%左右,如果患者病变血管较长、血管较窄,或者身患糖尿病、放入了多个支架,那么发生再狭窄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所以患者手术后必须长期吃抗血小板药,还要控制好血糖、血压,否则易形成血栓。一般来讲,患者手术后6个月至9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心绞痛引发脑缺血
早晨6点,急救车又送来一名在公园晕倒的老汉。这位老人平日身体健康,也很积极锻炼,但突然在晨练时晕倒。他被查出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完全闭塞,心电图提示还有阵发性房颤,且心动过缓。
医生听诊:心动过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他在晨练时才会晕厥、跌倒。医生成功完成心脏搭桥手术,还安上了临时心脏起搏器。
爬楼胸闷要小心
早晨9点,心内科迎来一名门诊患者,她今年51岁,常胸闷、冒虚汗,心脏怦怦直跳,躺下休息一会儿症状就缓解了。
医生听诊:心跳过快可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正常的心跳受自主神经影响,因此在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都将增快,比如运动、情绪紧张。胸闷则可分心因性(心脏引起)及非心因性(如胸壁神经肌肉组织,或肺脏等相关原因引起)。心脏痛通常是一整片,如果用手指压就感到痛,通常是软骨或肌肉发炎。这名患者的症状若只是暂时的应无大碍,若有持续性的不适,或走路爬楼梯就会痛,休息片刻就好,应做进一步检查。
缺水招来心梗险情
下一名患者是来复诊的,他在半年前就戴上了冠心病的帽子,但他坚持服用硝苯吡啶,一直未出现不适症状。可开春不久,胸闷憋气甚至疼痛的感觉不时光临。他考虑是不是硝苯吡啶不灵了,要求医生换用新药。上一次接诊医生颇有经验,详细地询问了他的日常起居与用药情况,建议他暂不换药,可在后半夜起床小便后喝1杯白开水(约200毫升)。他采纳了建议,以后清晨果然未再出现胸部不适的感觉。
医生听诊:医生了解到这名患者有害怕起夜而忍渴上床的习惯,因而体内血液因之浓缩,血液黏度升高,循环阻力增加,进而造成心肌缺血,心绞痛随之发作。医学研究显示,水分的缺少与心绞痛发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多在睡眠或早晨发生,除了夜晚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促使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外,机体失水难辞其咎。特别是步入中年后,感受器功能逐渐下降,体内虽然缺水而无从感觉,以致招来险情却浑然不知。因此,提倡冠心病者适当喝水(每晚睡前与清晨醒后各饮白开水1杯),保证体液充足,与抗心绞痛药物有异曲同工之效。
饱食加重心肌缺血
午后来就诊的患者是从酒席上直接进的医院。这名患者饭量很大,当被告知得了冠心病后,依然我行我素,不饱不放碗。随之而来的就是饭后胸前不适感加重,有时还有明显的疼痛。开始他怀疑大夫开的药量过小,甚至有几天自作主张地加大了剂量,但效果仍然不好,迫使他再次走进医院。大夫检查后告诉他:饭后出现的心绞痛不是药物量小造成的,而与吃得过饱有关,药物剂量已经够了,不可擅自加大,当心副作用;不妨减少饭量试试。
医生听诊:人在进食后,血液加快向胃肠转移,以帮助消化,供应心脏的血液量自然减少,加上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无异于雪上加霜而加重心肌缺血,同时餐后血脂暂时升高,亦不利于心肌的氧气供应,心绞痛发作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故冠心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食量,每餐7分饱,而且饭后不要立即“百步走”,应稍事休息后(约半小时左右)再活动为宜。
春雨激出心绞痛
这名患者的心绞痛尤其令人匪夷所思。他有冠心病已好几年了,由于用药规范合理,心绞痛一直没有发作过。前两天春游突然天降雨夹雪,因未带雨具而遭受雨淋,结果心绞痛发作。
医生听诊:天气与冠心病的关系很微妙。酷暑天,人体大量出汗,导致体液过多流失而引起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加上心跳增快,心脏负担加重,容易使有病的心脏“雪上加霜”而猝发绞痛。三九天由于冷空气的刺激,心肌耗氧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末梢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而使心肌缺氧。实验证明,当冠心病患者骤然吸入5℃~10℃的冷空气时,心电图就会出现类似心绞痛的改变。老年人由于抵抗力相对较差,体内应激反应缓慢,要特别关注气象预报,采取有效的防暑或保暖措施,以保心脏一方平安。
雾霾天心梗患者多
晚上7点,急诊又送来一位60岁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晨发病一直坚持不看急诊,此时距发病已经过去19小时!病人双肺湿罗音,身上冷汗有症状,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率125次/分钟,还是窦律,迟早要心源性休克的,急需介入治疗。
医生听诊:室颤、呼吸骤停均源自心肌梗死,发病2小时内必须尽快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连续的雾霾天气造成心绞痛患者增多,这是因为汽车废气中的绝大部分是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潜入人体后,供应心脏的血液携氧量大幅度减低,而心肌又对缺氧特别敏感。应对策略主要在于尽量减少与一氧化碳的接触,如不要在交通要道和隧道附近逗留,锻炼场地远离马路,还要自觉戒烟,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条件的可以吸氧。
(作者单位: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药卫生专业委员会)
凌晨3点钟,急诊室转来一位心绞痛患者,这位老者看过一些关于滥用心脏支架的报道,坚决拒绝支架手术。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出来,老人心血管回旋处严重狭窄。医生将造影的图像放给老先生看,耐心地告诉他做的必要性,又将其老伴喊进手术室,再次不厌其烦地解释。终于两位老人都同意了。医生很顺利地植入一枚长支架,术后造影结果很好。
医生听诊:严格来讲开展心脏支架手术并没有年龄限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做这项手术。如果患者肝、肾功能不能耐受搭桥手术,或不能承受植入支架时造影剂的损害,只能选择非手术——药物保守治疗。手术费用和后期抗血小板药物的价格比较高。医生在给患者手术前必须综合考虑,平衡利弊,将得失全部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他们做到心知肚明。
支架手术不能一劳永逸
凌晨1点多,一名58岁的患者被送到医院急诊室,他患有冠心病多年,3年前因心肌梗死接受了急诊支架植入术,植入5枚支架。术后最初一年还能坚持吃药,后来患者自觉服药后不舒服,就放松了服药,最近半年多干脆连阿司匹林都不吃了。不想突然出现胸闷、胸痛,服用速效救心丸也不管用,被家人送到医院抢救。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有一段心血管病变。医生考虑来考虑去,还是没有再植入支架而是加用了溶栓药物。
医生听诊:患者常认为做完支架手术后可保一生平安。其实放入支架只能暂时解决这条血管的堵塞和狭窄的问题,普通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在6个月时为30%左右,如果患者病变血管较长、血管较窄,或者身患糖尿病、放入了多个支架,那么发生再狭窄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所以患者手术后必须长期吃抗血小板药,还要控制好血糖、血压,否则易形成血栓。一般来讲,患者手术后6个月至9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心绞痛引发脑缺血
早晨6点,急救车又送来一名在公园晕倒的老汉。这位老人平日身体健康,也很积极锻炼,但突然在晨练时晕倒。他被查出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完全闭塞,心电图提示还有阵发性房颤,且心动过缓。
医生听诊:心动过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他在晨练时才会晕厥、跌倒。医生成功完成心脏搭桥手术,还安上了临时心脏起搏器。
爬楼胸闷要小心
早晨9点,心内科迎来一名门诊患者,她今年51岁,常胸闷、冒虚汗,心脏怦怦直跳,躺下休息一会儿症状就缓解了。
医生听诊:心跳过快可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正常的心跳受自主神经影响,因此在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都将增快,比如运动、情绪紧张。胸闷则可分心因性(心脏引起)及非心因性(如胸壁神经肌肉组织,或肺脏等相关原因引起)。心脏痛通常是一整片,如果用手指压就感到痛,通常是软骨或肌肉发炎。这名患者的症状若只是暂时的应无大碍,若有持续性的不适,或走路爬楼梯就会痛,休息片刻就好,应做进一步检查。
缺水招来心梗险情
下一名患者是来复诊的,他在半年前就戴上了冠心病的帽子,但他坚持服用硝苯吡啶,一直未出现不适症状。可开春不久,胸闷憋气甚至疼痛的感觉不时光临。他考虑是不是硝苯吡啶不灵了,要求医生换用新药。上一次接诊医生颇有经验,详细地询问了他的日常起居与用药情况,建议他暂不换药,可在后半夜起床小便后喝1杯白开水(约200毫升)。他采纳了建议,以后清晨果然未再出现胸部不适的感觉。
医生听诊:医生了解到这名患者有害怕起夜而忍渴上床的习惯,因而体内血液因之浓缩,血液黏度升高,循环阻力增加,进而造成心肌缺血,心绞痛随之发作。医学研究显示,水分的缺少与心绞痛发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多在睡眠或早晨发生,除了夜晚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促使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外,机体失水难辞其咎。特别是步入中年后,感受器功能逐渐下降,体内虽然缺水而无从感觉,以致招来险情却浑然不知。因此,提倡冠心病者适当喝水(每晚睡前与清晨醒后各饮白开水1杯),保证体液充足,与抗心绞痛药物有异曲同工之效。
饱食加重心肌缺血
午后来就诊的患者是从酒席上直接进的医院。这名患者饭量很大,当被告知得了冠心病后,依然我行我素,不饱不放碗。随之而来的就是饭后胸前不适感加重,有时还有明显的疼痛。开始他怀疑大夫开的药量过小,甚至有几天自作主张地加大了剂量,但效果仍然不好,迫使他再次走进医院。大夫检查后告诉他:饭后出现的心绞痛不是药物量小造成的,而与吃得过饱有关,药物剂量已经够了,不可擅自加大,当心副作用;不妨减少饭量试试。
医生听诊:人在进食后,血液加快向胃肠转移,以帮助消化,供应心脏的血液量自然减少,加上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无异于雪上加霜而加重心肌缺血,同时餐后血脂暂时升高,亦不利于心肌的氧气供应,心绞痛发作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故冠心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食量,每餐7分饱,而且饭后不要立即“百步走”,应稍事休息后(约半小时左右)再活动为宜。
春雨激出心绞痛
这名患者的心绞痛尤其令人匪夷所思。他有冠心病已好几年了,由于用药规范合理,心绞痛一直没有发作过。前两天春游突然天降雨夹雪,因未带雨具而遭受雨淋,结果心绞痛发作。
医生听诊:天气与冠心病的关系很微妙。酷暑天,人体大量出汗,导致体液过多流失而引起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加上心跳增快,心脏负担加重,容易使有病的心脏“雪上加霜”而猝发绞痛。三九天由于冷空气的刺激,心肌耗氧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末梢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而使心肌缺氧。实验证明,当冠心病患者骤然吸入5℃~10℃的冷空气时,心电图就会出现类似心绞痛的改变。老年人由于抵抗力相对较差,体内应激反应缓慢,要特别关注气象预报,采取有效的防暑或保暖措施,以保心脏一方平安。
雾霾天心梗患者多
晚上7点,急诊又送来一位60岁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晨发病一直坚持不看急诊,此时距发病已经过去19小时!病人双肺湿罗音,身上冷汗有症状,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率125次/分钟,还是窦律,迟早要心源性休克的,急需介入治疗。
医生听诊:室颤、呼吸骤停均源自心肌梗死,发病2小时内必须尽快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连续的雾霾天气造成心绞痛患者增多,这是因为汽车废气中的绝大部分是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潜入人体后,供应心脏的血液携氧量大幅度减低,而心肌又对缺氧特别敏感。应对策略主要在于尽量减少与一氧化碳的接触,如不要在交通要道和隧道附近逗留,锻炼场地远离马路,还要自觉戒烟,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条件的可以吸氧。
(作者单位: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药卫生专业委员会)